你说菜板像把芭蕉扇
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中开篇两句: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溶万物为白银。乍一看,直觉脊背发凉,在这应景的季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自己倒真成了砧板上的鱼肉。
这句话提到了砧板,刚巧前两日买了一菜板。砧板即菜板,是垫放在桌上以便切菜时防止破坏桌子的木板。口语叫菜板,书面语谓之砧板。以前菜板以木块为主,但因容易耗损,近来大多以塑料为材料浇铸。
我买的这一菜板,就是以塑料为材料浇铸的,芭蕉扇形状,透明的,橙色的线条以最外侧轮廓按照同心圆的规律,向中心汇聚,正中心是一头牛,颜色跟线条一致。突然想起《西游记》里的铁扇公主、牛魔王、芭蕉扇、孙悟空等等,看来牛魔王和芭蕉扇就是相爱相杀的宿缘,连菜板都知道了呢!
跟先生发消息,说我买了菜板,感觉像个芭蕉扇,他说给我看看,一发出,消息紧随其后,内容为简直了。生活就是很有意思的吧!
从我记事到现在,家里的菜板大概用过两块儿,而无一例外的是,每张菜板都长长的,能占去厨房一面墙的一半。问过母亲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菜板,她说可能是因为习惯了,我也习惯了它以这样大的方式存在。
最初用的那块儿是用榆木做的,颜色发深,显得极其厚重,纹理却丝毫没有错落有致之感,让我不禁遥想,它有着怎样的一个过去。炮制的也不平整,还能看到坑坑洼洼的地方。用砖搭起而非砌起的一个简单的支撑框架,榆木菜板就放在上面,母亲每次做手擀面或是做馒头揉面时,我就担心起它的牢固性,也是杞人忧天,那菜板岿然不动。
搬新家后,那榆木菜板还用过一段时间,后来厨房整改了一下,供放置它的空间骤然下降,只能请人做了块儿新的且小的。这菜板跟之前的那块很不同,从颜色上讲,它要浅些,给人年轻活波的感觉,纹理也要清晰平整的多,重量却没有丝毫的减少,两个人配合抬,也沉甸甸的。母亲总说用不习惯,大概是因为物情,用多了,习惯了,情感就会沉淀在这块儿菜板里。
不管经历多少,菜板或是砧板会变成什么样子,用什么样的材质,它的用途始终如一。在砧板上切食材,下油锅,翻炒,配以油盐酱醋等佐料,做成一道菜,情感的升温和情感中的蜜意都在里面了,然后才有了家厨里的感觉,家的味道。
何辞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事例还不是~,寄人篱下的日子究竟到了什么时候为止? ★朱道南《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用法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
近义词任人宰割
《鸿门宴》中的三个点(主要句子)分别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以及“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鸿门宴前和鸿门宴上刘邦与项羽悬殊的实力。当时,刘邦的处境是何其被动,甚至于是危在旦夕。刘邦和项羽受楚怀王之命,兵分两路伐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刘邦语)。项羽先杀宋义,后败章邯,使“百二秦关终属楚”,威震诸侯,功高盖世;刘邦则先破咸阳,后降子婴,同样功莫大焉。楚怀王曾事先与诸将有约——“先破秦入关者王之”,照理说刘邦在关中称王也无可厚非。但是,此时的项羽自恃兵强马壮,而他本人又“力拔山兮气盖世”,哪会把区区刘邦放在眼里——根本就不管有什么约定,只要有人敢和他争夺关中这块肥肉,就会像踩死一只虫子一样让其灭亡。说实话,当时的刘邦确实够倒霉,不仅好不容易夺到的肥肉无法享用,反而还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再看项羽,一听到曹无伤告密“沛公欲王关中”就勃然大怒,立马下令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时,项羽有四十万大军,而刘邦只有十万军队,项羽要吃掉刘邦易如反掌。再加之谋士范增“急击勿失”的劝告,此时刘项双方已剑拔弩张,战争确实已一触即发。看来,刘邦的气数要尽了。可是,刘邦居然福大命大,竟阴差阳错地攀附上了项伯这棵大树。于是,刘邦对项伯又是“奉卮酒为寿”,又是“约为婚姻”,很快便使笼罩在他头顶的战争乌云暂时消散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刘邦已经完全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遇中逃脱。就这样,项伯临走时的叮嘱——“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便为鸿门宴上的斗争拉开了帷幕。
鸿门宴上,双方看似觥筹交错,其乐融融,实则却是刀光剑影,杀机四伏:亚父先是“数目项王”,接着“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此时的刘邦完全就是项羽菜刀之下砧板之上的一块鱼肉。但是,项羽却始终“默然不应”。这样,刘邦又侥幸逃过一劫。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