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形容自己贫穷身无分文的诗句

泡在奶味里8个月前 (03-25)阅读数 6#古诗
文章标签贫困苏东坡

1. 关于家贫穷的诗句

2. 关于贫穷诗句

关于家贫穷的诗句 1.有关贫困的诗句

人生莫受老来贫。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本句大意是:人的一生不要遭受年老时的贫困。

人到了年老之时,精力衰竭,要干什么也干不动,对外界困苦的抵抗能力也大大减弱,在这个时候再遭受贫困,定然在精神和肉体上备受折磨和痛苦,这句可用来说明年老时遭受贫困是很不幸的;也可用来说明年轻时不可碌碌无为或享乐糜费,以致年老时遭受贫困。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贫困能造就男子气概。

贫困名言古罗马诗人 卢卡努斯 贫困教会贫困者一切。古罗马戏剧作家 普拉图斯 吝啬鬼永远处在贫困中。

古罗马诗人 贺拉斯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唐书》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唐书》 《唐书》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人官仓化为土。 关于贫困的名言 唐·张籍《野老歌》。

输:缴纳,献纳。这两句大意是:由于遭到天灾,地里禾苗稀疏,而赋税又极其繁重,秋天所收获的有限的一点粮食,全都要用以交纳租税,送到官仓之中,任其霉烂,化为尘土,而自己却衣食无着。

诗句以平易晓畅的语言,采用强烈对比的方式,表现租税繁重,民不聊生的情形。“苗疏”与“税多”的对比,“不得食”与“化为土”的对比,都加强了表达效果,越发深刻地揭示出赋税之繁重和劳动人民生活处境之艰辛。

可用于表现旧社会农民极端贫困的生活境况。 唐代诗人 张籍 《野老歌》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唐·张碧《农父》。这两句大意是:自己一年到头辛劳耕作,结果田里所收粮食全都用以交纳租税,致使一家人无法维持起码的生活,连自身尚且难以活命,妻子儿女更不知要抛到哪里去了。

可用于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遭受残酷盘剥,生活极端贫困的情形。 唐代诗人 张碧 《农父》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唐·元稹《遣悲怀》。甘:觉得味甜。

藿(huò获):豆叶。仰:依靠。

这两句大意是,采点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觉得味道香甜,添点落叶作柴,全靠那棵古槐。这是元稹回忆当年与亡妻贫困度日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亡妻安于贫困生活的深情赞美。

这两句诗所反映的景况,与杜荀鹤《山中寡妇》中“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相近,后者是直陈劳动人民苦不堪言的生活,前者还反映了一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阅读作品或反映生活,应注意这种同中之异。

唐代诗人 元稹 《遣悲怀》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衾:(qīn钦):被子。恶(wù悟)卧:厌恶睡,不愿睡。

这两句大意是:一条盖了多年的破布被冰冷似铁。不懂事的娇儿不愿意躺进既冷又硬的被子里,胡乱踢蹬,把被里子也给踢裂了。

诗句通过“娇儿恶卧”这一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仅把一个不懂事的小儿不肯钻进冷被窝的稚气动作活画出来,也使我们看到诗人生活已经陷入十分贫困的境地。 唐代诗人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我生无田食破砚,尔来砚枯磨不出。

贫困名言 宋·苏轼《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食破砚:靠一只破砚吃饭,意思是说只靠写作维持生活。

尔来:近来。这两句大意是:我一生没有田产家财,只靠一只破砚维持生活,可是近来连破砚也已枯干,磨不出墨来了。

作者一生不置产业,只凭写作诗文维持生活,后来一贬再贬,处境更加艰难,愁思郁结,连诗文也写不出来了。这是作者要吐露的心里话,可是他却以“食破砚”、“砚枯磨不出”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语言进行表达,赋予抽象的思想以鲜明可感的具体形象,这种写作方法是能够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的。

可用来描写失志知识分子生活窘困的情形。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 贫困不是耻辱,羞于贫困才是耻辱。

英国历史学家 托·富勒 不用劳力而获得的东西,只有“贫困”。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只有贫困才能逼出技艺,它是劳动之师。

古希腊诗人 忒奥克里托斯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关于贫困的名言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饭:用如动词,吃。疏食:粗糙的食物。

肱(gong公):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位,此处泛指胳膊。这几句大意是:吃粗粮,饮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里面也自有乐趣。

原文是孔子表白自己安于贫困的生活,不贪求富贵,虽生活条件很艰苦,但能在学习中得到乐趣。现在可用于形容有些人安于艰苦的生活环境。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学而》 志气和贫困是患难兄弟,世人常见他们伴在一起。英国历史学家 托·富勒 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贫困。

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歌德 骄傲道德导致丰盈,然后导致贫困,最后导致声誉扫地。美国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富兰克林 贫困,你是人类艺术的源泉,你将伟大的灵感赐予诗人。

贫困名言爱·穆尔 君子之处世也,甘恶衣粗食,甘艰苦劳动,斯可以无失矣。 清·颜元《颜李遗书·颜习斋先生年谱》。

君子道:道德尚的人。甘:心甘情愿。

斯:这样。失:过错,失误。

这几句大意是:君子的处世态度是甘心于穿劣质衣服,甘心于吃粗荼淡饭,甘心于艰苦贵动,这样就不会有什么过错了。这几句是作为君子的道德标。

2.描写穷困的诗句

1、贫穷难耐凄凉。清曹雪芹 《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

2、贫穷汲汲求衣食。唐白居易 《闲吟》

3、人生不富即贫穷。唐白居易 《闲吟》

4、贫穷取给行艓子。唐杜甫 《最能行》

5、贫穷老瘦家卖屐。唐杜甫 《可叹》

6、贫穷老乡里。唐元结 《喻瀼溪乡旧游》

7、富贵与贫穷。宋韩世忠 《临江仙·冬看山林萧疏净》

8、贫穷何足嗟。唐孟郊 《借车》

9、贫穷作活似村中。唐张籍 《书怀》

10、所为在贫穷。唐寒山 《诗三百三首》

3.描写贫困的诗句

《诗经》中有一部分就是关于劳动人民的诗歌,比如我们语文课本中学过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还有一首也是比较出名的,《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4.描写“穷困”的诗句有哪些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 先秦 · 屈原《离骚》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 唐 · 白居易《观刈麦》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 唐 · 罗隐《雪》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唐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唐 · 高适《别董大二首》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 清 · 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贫放麹生疏,闲到青奴熟 —— 宋 · 洪咨夔《卜算子·芍药打团红》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 唐 · 杜甫《客至》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 唐 · 孟云卿《寒食》

天将金玉为风露,曾为高秋几度贫 —— 唐 · 高蟾《秋》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 唐 · 杜甫《贫交行》

学道须教彻骨贫,囊中只有五三文 —— 唐 · 吕洞宾《绝句》

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神道不欺贫 —— 唐 · 吕洞宾《绝句》

郁郁守贫贱,悠悠亦无端 —— 唐 · 陈陶《游子吟》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 唐 · 白居易《别州民》

参考资料

诗词名句:/chaxun/shiju/%E8%B4%AB+%E5%AF%8C

5.描写贫穷的诗句

悯农——唐·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田家》

——唐·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浔溪棹歌》

——清·董恂

米凭转斗接青黄,加一钱多幸已偿.

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

6.描述贫困的诗句

悯农——唐·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田家》

——唐·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浔溪棹歌》

——清·董恂

米凭转斗接青黄,加一钱多幸已偿.

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

7.表示贫困的诗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唐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辛弃疾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陶者

北宋?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8.形容家里贫穷但仍悠然自得的古诗句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归园田居》(其一)

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关于贫穷诗句 1.关于“贫穷”的诗句有哪些

1,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出自唐代:高适《别董大二首》

白话文释义: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出自唐代:白居易《卖炭翁》

白话文释义: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3,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出自唐代: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白话文释义:老婆和孩子寄居在奉先,无依无傍,漫天风雪,把一家人隔在两个地方。受冻挨饿的穷生活,我怎能长久不管?这一次去探望,就为了有难同当。一进门就听见哭声酸楚,我那小儿子,已活活饿死!

4,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出自唐代:李白《醉后赠从甥高镇》

白话文释义:我们骑着马在路上相逢,相互高揖马鞭问候,都是在外的游客,客中相见分外怜惜。想邀你一起击筑悲歌酣饮,击筑悲歌没问题,但正值我倾家荡产无酒钱。

5,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出自唐代:杜甫《空囊》

白话文释义:纵然翠柏味苦,朝霞高高,也还可以当作饭餐。世人大多苟且偷生,我持节守道显得异常艰难。早晨开不了火,井水也冻了,夜来无衣难御寒。太贫穷了怕人笑话,袋中还是应该留下一文钱。

6,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出自金朝:元好问《倪庄中秋》

白话文释义:不想吃饭身体日渐消瘦,穿着平破烂的衣服,秋天的寒意不知不觉中到来。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回忆童年,那时候怎么知道人生的艰难。早上的露气飘进茅屋,在沙滩边能听到溪水的声音。

7,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出自唐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话文释义: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2.有关贫困的诗句

人生莫受老来贫。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本句大意是:人的一生不要遭受年老时的贫困。

人到了年老之时,精力衰竭,要干什么也干不动,对外界困苦的抵抗能力也大大减弱,在这个时候再遭受贫困,定然在精神和肉体上备受折磨和痛苦,这句可用来说明年老时遭受贫困是很不幸的;也可用来说明年轻时不可碌碌无为或享乐糜费,以致年老时遭受贫困。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贫困能造就男子气概。

贫困名言古罗马诗人 卢卡努斯 贫困教会贫困者一切。古罗马戏剧作家 普拉图斯 吝啬鬼永远处在贫困中。

古罗马诗人 贺拉斯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唐书》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唐书》 《唐书》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人官仓化为土。 关于贫困的名言 唐·张籍《野老歌》。

输:缴纳,献纳。这两句大意是:由于遭到天灾,地里禾苗稀疏,而赋税又极其繁重,秋天所收获的有限的一点粮食,全都要用以交纳租税,送到官仓之中,任其霉烂,化为尘土,而自己却衣食无着。

诗句以平易晓畅的语言,采用强烈对比的方式,表现租税繁重,民不聊生的情形。“苗疏”与“税多”的对比,“不得食”与“化为土”的对比,都加强了表达效果,越发深刻地揭示出赋税之繁重和劳动人民生活处境之艰辛。

可用于表现旧社会农民极端贫困的生活境况。 唐代诗人 张籍 《野老歌》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唐·张碧《农父》。这两句大意是:自己一年到头辛劳耕作,结果田里所收粮食全都用以交纳租税,致使一家人无法维持起码的生活,连自身尚且难以活命,妻子儿女更不知要抛到哪里去了。

可用于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遭受残酷盘剥,生活极端贫困的情形。 唐代诗人 张碧 《农父》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唐·元稹《遣悲怀》。甘:觉得味甜。

藿(huò获):豆叶。仰:依靠。

这两句大意是,采点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觉得味道香甜,添点落叶作柴,全靠那棵古槐。这是元稹回忆当年与亡妻贫困度日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亡妻安于贫困生活的深情赞美。

这两句诗所反映的景况,与杜荀鹤《山中寡妇》中“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相近,后者是直陈劳动人民苦不堪言的生活,前者还反映了一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阅读作品或反映生活,应注意这种同中之异。

唐代诗人 元稹 《遣悲怀》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衾:(qīn钦):被子。恶(wù悟)卧:厌恶睡,不愿睡。

这两句大意是:一条盖了多年的破布被冰冷似铁。不懂事的娇儿不愿意躺进既冷又硬的被子里,胡乱踢蹬,把被里子也给踢裂了。

诗句通过“娇儿恶卧”这一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仅把一个不懂事的小儿不肯钻进冷被窝的稚气动作活画出来,也使我们看到诗人生活已经陷入十分贫困的境地。 唐代诗人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我生无田食破砚,尔来砚枯磨不出。

贫困名言 宋·苏轼《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食破砚:靠一只破砚吃饭,意思是说只靠写作维持生活。

尔来:近来。这两句大意是:我一生没有田产家财,只靠一只破砚维持生活,可是近来连破砚也已枯干,磨不出墨来了。

作者一生不置产业,只凭写作诗文维持生活,后来一贬再贬,处境更加艰难,愁思郁结,连诗文也写不出来了。这是作者要吐露的心里话,可是他却以“食破砚”、“砚枯磨不出”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语言进行表达,赋予抽象的思想以鲜明可感的具体形象,这种写作方法是能够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的。

可用来描写失志知识分子生活窘困的情形。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 贫困不是耻辱,羞于贫困才是耻辱。

英国历史学家 托·富勒 不用劳力而获得的东西,只有“贫困”。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只有贫困才能逼出技艺,它是劳动之师。

古希腊诗人 忒奥克里托斯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关于贫困的名言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饭:用如动词,吃。疏食:粗糙的食物。

肱(gong公):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位,此处泛指胳膊。这几句大意是:吃粗粮,饮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里面也自有乐趣。

原文是孔子表白自己安于贫困的生活,不贪求富贵,虽生活条件很艰苦,但能在学习中得到乐趣。现在可用于形容有些人安于艰苦的生活环境。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学而》 志气和贫困是患难兄弟,世人常见他们伴在一起。英国历史学家 托·富勒 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贫困。

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歌德 骄傲道德导致丰盈,然后导致贫困,最后导致声誉扫地。美国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富兰克林 贫困,你是人类艺术的源泉,你将伟大的灵感赐予诗人。

贫困名言爱·穆尔 君子之处世也,甘恶衣粗食,甘艰苦劳动,斯可以无失矣。 清·颜元《颜李遗书·颜习斋先生年谱》。

君子道:道德尚的人。甘:心甘情愿。

斯:这样。失:过错,失误。

这几句大意是:君子的处世态度是甘心于穿劣质衣服,甘心于吃粗荼淡饭,甘心于艰苦贵动,这样就不会有什么过错了。这几句是作为君子的道德标。

3.描写穷困的诗句

1、贫穷难耐凄凉。清曹雪芹 《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

2、贫穷汲汲求衣食。唐白居易 《闲吟》

3、人生不富即贫穷。唐白居易 《闲吟》

4、贫穷取给行艓子。唐杜甫 《最能行》

5、贫穷老瘦家卖屐。唐杜甫 《可叹》

6、贫穷老乡里。唐元结 《喻瀼溪乡旧游》

7、富贵与贫穷。宋韩世忠 《临江仙·冬看山林萧疏净》

8、贫穷何足嗟。唐孟郊 《借车》

9、贫穷作活似村中。唐张籍 《书怀》

10、所为在贫穷。唐寒山 《诗三百三首》

4.关于“贫穷”的诗句有哪些

1、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陶者》宋代:梅尧臣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译文: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copy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bai楼大厦。2、书生自古不清贫,一笔文才天下匀。

——清代:黄景仁《书生自古不清贫》译文:书生自古以来就不是贫穷的,笔下写出来的文采天下人都du会分享。3、清贫聊自尔,素责将如何。

——唐代: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三译文:你自己守着清贫吧,你的zhi素质和责任将怎么办呢?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代: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希望有千万间广阔的房间,让天底下的所有的穷人都开心有地方住。5、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魏晋:陶渊明《五dao柳先生传》译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5.描写贫困的诗句

《诗经》中有一部分就是关于劳动人民的诗歌,比如我们语文课本中学过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还有一首也是比较出名的,《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6.描写贫穷的诗句

悯农——唐·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田家》

——唐·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浔溪棹歌》

——清·董恂

米凭转斗接青黄,加一钱多幸已偿.

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

7.描写“穷困”的诗句有哪些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 先秦 · 屈原《离骚》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 唐 · 白居易《观刈麦》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 唐 · 罗隐《雪》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唐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唐 · 高适《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3396332别董大二首》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 清 · 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贫放麹生疏,闲到青奴熟 —— 宋 · 洪咨夔《卜算子·芍药打团红》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 唐 · 杜甫《客至》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 唐 · 孟云卿《寒食》

天将金玉为风露,曾为高秋几度贫 —— 唐 · 高蟾《秋》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 唐 · 杜甫《贫交行》

学道须教彻骨贫,囊中只有五三文 —— 唐 · 吕洞宾《绝句》

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神道不欺贫 —— 唐 · 吕洞宾《绝句》

郁郁守贫贱,悠悠亦无端 —— 唐 · 陈陶《游子吟》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 唐 · 白居易《别州民》

参考资料

诗词名句:/chaxun/shiju/%E8%B4%AB+%E5%AF%8C

8.有关贫穷的诗句

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

书生自古不清贫,一笔文才天下匀。——清 黄景仁《书生自古不清贫》

清贫聊自尔,素责将如何。——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三

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 ——释道元《景德传灯录》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形容自己贫穷身无分文的诗句

贫贱不能移——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千年对联佳话

意思是:古时候有个名家姝媛以莫愁为名号,唱歌跳舞欢度时光。劝君把心头隐藏的不舒服的事情全部抛掉,春花秋月足以风流潇洒。

出处:《姝名莫愁》的简介。是晋江文学城连载的小说,作者是皂白。

全文:古有名姝号莫愁,载歌载舞度春秋。 劝君抛去心头怨,春花秋月足风流。 有些人,仿佛总要再见上一面,才算是一个真正的结束。

扩展资料:

第一章节选:

崇安37年,冬至。

大雪已封了襄城的大街小巷,入目望去皑皑的白色,稀松人迹。锦绣放下手中的针黹,青白的指骨处已冻得沁出血丝,她交握两手搓动一气,只似两个冰锉子在摩擦,没有热意,便又捧在嘴前呵起来。

顾探一下纸糊的窗外,明晃晃的,像一把尖刀子吊在外面,一时刻也分不出时辰,估摸那人去了好几个钟,该回来了,便去瞧盆中的雪化得如何了。

“娘亲...”半旧猩红毡帘被掀开小小角,一股凉气灌进屋内,锦绣打个冷浸,下意识将脖子缩了缩,才觉全身上下,已似寒铁,那半薄的棉衣哪藏得住暖。她微微一笑,说话僵缓:“半天不见人影,做什么去了?”

“娘亲!”垂绦小童将帘子一撒,跃跃近前,道:“娘亲,您且瞧我身上,可好看?...”她打个转,糯团般粘在锦绣身上,欢声娇语:“安哥哥今日送来的。”

锦绣稍一打量,是大红羽纱白狐狸里的鹤氅,她心下一恍,道:“愁儿,如今父丧未满,穿不得这样的,快些脱下来还去。”

1.我国留传下来的顶早的一副对联

春节(即旧历的正月初一。以往把过春节称为过年),是咱们中国民间 顶热闹的一个节日。每当春节一到,不管城里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爱在大 门外贴上一副春联。贴春联这个习俗,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这个风俗的 起源,前面说过,应当从我们祖先当初挂“桃符”的事说起。

传说,早在两干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候,人们把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 形的板条,钉在大门上,说是能用它赶跑“鬼怪”,消灾灭祸。人们还在桃 木板上写上一些“避邪”的符号,要不就画上两个神像——神荼[shēn shū 音申舒]和郁垒[yùlǜ音玉律]。据说这哥儿俩住在山上的大桃树下,看见 恶鬼就把它们逮住,再去喂老虎。这么一来,人们就把这两位画在桃木板上, 一左一右钉在大门上,给自个儿家站岗守卫,镇鬼驱邪,还把他俩叫“门神 爷”。那会儿科学不发达,人们都挺迷信,家家都要挂桃符。

往后,到了唐朝末年,人们过年,有的在桃木板上不再画神像了,而是 写上对偶的两句吉祥话。

到了唐以后的五代十国,后蜀的皇帝孟昶[ chǎng]有一年过年之前, 他让翰林学士[翰 hàn。翰林学士,是一种高级文官,一般都挺有学问]辛 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祥话,好挂在自己卧室门外。辛寅逊写完了,孟昶 一看,直摇晃脑袋,不满意。他就干脆自己编了两句,亲自写在桃木板上。 孟昶写的是: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这两句全是吉祥话,是说新的一年开始了,万事大吉;春节一到,美好 的春天就来了,万事如意。“长春”还有总是年轻的意思,孟昶也盼着自个 儿能“长春”,老当皇帝。

这还是个嵌字联[对联里加进有特殊含义的字,叫嵌字联。嵌 qiàn] 。

头尾嵌上了“新春”两个字,中间嵌上了“佳节”两个字。 孟昶是个吃喝玩乐、花天酒地的皇帝,他压根儿就不管国家大事,这样

的皇帝怎么能“长春”呐?他写完上面那副对联的第二年,后蜀就让北宋给

灭了,孟昶投降,没多久就死了。 孟昶写对联那年是公元九六四年,他那副对联因为记在了《宋史》等史

书上,而保存了下来,成为我们今天能看到的顶早的一副对联。

大家算算,这副对联离今天有多长时间了?对,有一千零三十多年了!

 据《宋史·蜀世家》, 宋·张唐英《蜀梼机》。

 

2.最早的扇联

范质是后唐进士,在朝廷里做官。后来,他对后唐君臣的腐败无能十分 不满,就辞官回家了。范质回到家乡以后,曾经在自己的白纸扇上写了一副 对联:

大暑去酷吏; 清风来故人。

意思是,让人气闷难忍的酷暑天气,赶紧跟那些贪官污吏一起滚走吧。 扇子一摇,凉风习习,要好的老朋友就要跟清风一道,来我这儿做客了。

这是见于记载的最早的一副扇联。以后,各个朝代都有不少文人喜欢在 扇子上题联,留下了不少好扇联。

据宋·文莹《玉壶清话》。

3.吕蒙正的一副怪联

当过北宋两朝丞相的吕蒙正,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得厉害。大了以后, 家里也没什么起色,还是穷得叮当响。这一年,到了过年的时候,他在家门 口贴了一副奇怪的春联,上联是:

二三四五;

下联是:

六七八九。

横额是:

南北

怪联贴出来以后,不大工夫,就围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大伙儿莫名其 妙,猜不出对联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都站在那儿瞎嘀咕。一会儿, 有个小伙子咂摸出味儿来了,他对大伙儿说:“你们看,上联少个‘一’, 是说‘缺衣(一)’、缺穿的;下联少个‘十’,是说‘少食(十)’、少 吃的;横额只有‘南北’,是说没有‘东西’呀!”

吕蒙正在屋里听了,哈哈大笑,走出来对小伙子说:“不简单,猜得对。 大年下的,我这会儿真说的上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大伙儿 要是不信,欢迎进屋观看。”看热闹的人全笑了,大伙儿都说吕蒙正写的这 副春联,怪有意思的。

[说明] 这是个流传很广的对联故事。说是吕蒙正作的,其实,并不一

定可靠。对联特别讲究声调相对,就是上下联的每个字要平仄相对。平声字, 就是在普通话里读成一声或者二声的汉字。比如,“三”[sān]、“十”[shí], 就是平声字。仄[zè]声字,就是在普通话里读成三声或四声的汉字。比如, 帧X啤拔濉保踳ǔ]、“二”[èr],就是仄声字。这副怪联上下句的声调是:

二三四五 仄平仄仄 六七八九 仄平平仄

大部分声调平仄不相对。吕蒙正是个有学问的人,当然懂得作对联的起 码要求,他不大可能写出这种平仄根本不对的联儿来。过去,我国的老百姓 常爱把一些有意义的故事或者传说,安在自己家乡一些有名人物的头上,这 种例子多得很。我们后边讲的故事里,就还有一些。这种民间流传的对联故 事,我们从史书上是很难查到来源的。所以,这种对联故事我们就不注明出 处了。

4.“蜘蛛虽巧不如蚕”

王禹偁[chēng]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他小时候家里挺穷,父亲靠给人 家磨面挣点钱,日子过得很艰难。可王禹偁人穷志不穷,自己努力读书,刻 苦学习。

当地有个叫毕垵[ǎn]的官,听说王禹偁是个要强的孩子,就把他找了 来,对他说:“你们家靠磨面过日子,你能不能拿石磨作首诗?”小禹偁想 了想,就作了一首:

但存心里正,何愁眼下迟。 得人轻借力,便是转身时。

诗中的“心”,是指磨盘的中心;“眼”,指磨盘上用来灌麦粒的窟窿 眼儿。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只要磨盘安得正,不怕磨得慢。只要有人稍微使 点劲,磨盘就能转起来。这首诗表面说的是石磨,其实王禹偁是在说自个儿 呐:只要我心正肯努力。还怕眼下进步慢?要是有人能帮帮忙,我就会有大 显身手的时候!

毕垵听了,惊奇得不得了,心里还真佩服小家伙有志气。他知道王禹偁 家里穷,读书困难大,想“得人轻借力”,自己一定得帮小家伙这个忙。毕 垵就让王禹偁跟自己的孩子一块到私塾[私塾 shú,过去私人办的小学堂, 一般只有一个老师]里念书去了。

有一天,当地的知府[管理一个府的地方大官]请客吃饭,毕垵也去了。

吃到半截儿,知府说了个对子上联,让客人们对:

鹦鹉能言难似凤;

意思是,虽说鹦鹉能学人说话,可它嘴再巧,外表长得再美,也比不上 鸟王凤凰。

在座的客人没人能对,毕垵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好下联。他回家以后,

就把对联写在屋里的屏风上了。碰巧,这个上联让王禹偁看见了,他就对了 一句:

蜘蛛虽巧不如蚕。

意思是,蜘蛛虽说也能拉丝,可比蚕差远了。蚕吐出的蚕丝能织出漂亮 的绸缎,可蛛丝就不成了。

毕垵一听小禹偁对得这么好,挺佩服。往后,也不拿他当晚辈看了,见

面就叫他“小友”,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小”朋友。

据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九《内翰王公》, 清·褚人获《坚瓠七集》卷一《王元之》。

 5.杨大年巧对翰林院

宋朝时候,有人在翰林学士院的墙上,写了这么一句上联:

李伯阳生指李木为姓,生而知之;

句中的“李伯阳”指的是老子。老子是春秋时候有名的思想家。他姓李 名耳,字伯阳。李耳又叫老聃[dān] 、老子。传说,李伯阳刚生下来,就 用手指着门外的李树。后来,他就用李树的“李”做了自己的姓。老子死后 好多年,到了汉朝,兴起了道教。那些道教徒抬出了老子当他们的教主,硬 说道教是老子创立的,还说他“生而知之”——刚一生下,就知道天下大事 了。墙上的这句上联,说的就是这么个事儿。这当然是不可信的。

上联出得挺妙,妙在几个地方。第一,前半句人名的姓[李]得跟一样 东西[李树]有关系;第二,“生”是“姓”的偏旁;第三,下半句是个成语, 还得用前半句的“生”字开头;最后,整句说的又是古人的一件事儿。对上 这个上联,得符合这好几条,够多难!

翰林院里头,净是些有学问的人。可大伙儿看了这个上联,都皱着眉头 不言语,过了好长时候,也没人能对出下联。

一天,诗人杨大年[又叫杨亿] 来翰林院找一个朋友。他进了院子,一 眼就看见了墙上的题句。杨大年挺感兴趣,朋友也不找了,就站在那儿琢磨 下联。一会儿工夫,杨大年一拍大腿,大叫了一声:“有了!”他这一喊, 把屋里的人吓了一跳,都走出来看看出了什么事。他们看见杨大年正用毛笔 在墙上添下联呐。他写的是:

马文渊死以马革裹屍,死而后已。

“屍”是尸的繁体字。杨大年的下联说的也是一个古人。马文渊[yuān] 就是马援,是东汉初年有名的大将,人称伏波将军。马援一生立下了好多战 功。他曾豪迈地立下过誓言:“男子汉应当勇敢地死在战场上,用马皮裹着 尸体回家乡!”后来,马援病死在军中,实现了自己的志愿。“死而后已” 是个成语,意思是干事情要一直到死,才算完了。这个成语用在马援身上, 特别合适。

杨大年的对联实在高明,不单是对得整齐,还全符合上联的几条妙处。

我们不妨把两句对照一下看: 李伯阳生指李木为姓,生而知之;

△ · △ · ★ ·

马文渊死以马革裹屍,死而后已。

△ · △ · ★ · 少年朋友们,你能说出这副对联的妙处吗?反正那些翰林们看了杨大年

的下联,一个劲儿地挑大拇哥,没有一个不佩服。

据宋·范正敏《噱斋闲览·谐噱·学士院题》, 宋·赵令畤《侯鲭录》。

6.“面前人”妙对寇宰相

寇准是北宋有名的宰相。一天,他跟几个大官儿聊天儿,写了个上联让 他们来对:

水底日为天上日;

是说水里的太阳,不过是天上的太阳照出来的影儿。这几个大官听了, 大眼儿瞪小眼儿,谁也对不上来。

赶巧,杨大年这会儿进来,要跟寇宰相谈公事。寇准跟杨大年谈完了公 事,就把刚才的上联跟他说了。杨大年盯着寇准的两眼,稍微一琢磨,马上 对了一句:

眼中人是面前人。

寇准说的是日影,杨大年就对了个人影。我往你眼前一站,你眼珠里准 能照出我的人影,这就叫“眼中人是面前人”。读者朋友要是不信,你就盯 住别人的眼珠儿试试看!

据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下,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

7.杨大年答对骂奸臣

杨大年成了翰林,在朝廷里当工部侍郎[shìláng,相当于副部长] 。 杨大年长得挺精神,特别是他的胡子又密又长,都过了胸脯,真叫漂亮。

天下了早朝,杨大年从皇宫里出来,正好碰上了丁谓。丁谓看着杨大年 的那把长胡子,就跟他开玩笑说:

内翰拜时须扫地;

内翰,就是翰林。意思是说,你这个大胡子翰林,向皇上磕头下拜的时 候,长胡子就跟笤帚[tiáo zhǒu] 似的直扫地。这个丁谓是个什么人呐? 这可是个大人物!丁谓和奸臣王钦若几个排挤抗辽[北方的辽国]宰相寇准, 末了他当上了宰相、晋国公。丁谓和王钦若,还有三个坏家伙,被人们叫做 “朝廷五鬼”。

杨大年对这个“五鬼”里头的“大鬼”,早就恨透了,他看了丁谓一眼, 冷冷地对了这么一句:

相公坐处幕漫天!

“相公”,指宰相丁谓:“幕”是大帐子。杨大年在说,你这个宰相净 排挤好人,独霸朝廷,真能一手遮天!

丁谓一听杨大年拐着弯儿骂自己,挺有气。可又一想,这是自己招出来

的,也没法发火,只好干笑了几声。 据宋·欧阳修《归田录》。

8.十根竹子一片叶

北宋有个诗人叫王琪[qí],他年轻时候挺傲气。有点不知天高地厚, 老觉着自个儿能耐大。

有一天,他到一个花园去玩,看见一片竹林子,竹子绿绿的,长得真好 看。王琪看了,马上想了个联句。提笔写了出来:

叶垂千口剑; 干耸万条枪。

王琪把耷拉下来的竹叶子比作宝剑,直直的竹竿比作长枪,比方得还算 形象。他拿这副联句让朋友们看,大家伙儿全夸他写得好。王琪美滋滋地把 对联贴在了屋里墙上。他还吹出这样的大话:“谁要是能改一个字,我白送 他十两金子!”多狂啊。

过了些天,大学士苏东坡上他这儿来串门,看见了对联,可没言声。王 琪装模作样地对苏学士说:“我写的这两句,请学士指教。”

苏东坡微微一笑,对王琪说:“联句比方得还不错,可惜就是十根竹子 才一片叶儿!”王琪细一想,可不是嘛!自己写的是“千叶”、“万竿”, 叶儿少竿儿多,平均十根竹子才长一片叶儿,这叫什么竹子呐!王琪的脸一 下臊得跟大红布似的,一个劲儿地向苏东坡道谢,连声说:“提得好,提得 好。”

打这儿起,王琪再也不狂了,老老实实地做学问。往后,他成了个有真

才实学的诗人。

据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一。

9.晏殊求对儿得佳句

晏殊[yàn shū]是北宋有名的“神童”。他七岁就能写文章,十四岁就 成了小进士,后来做官一直做到了宰相。

晏殊不单是个大官,还是当时有名的大词人,他的词写得挺好。后来的 一些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比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这些人,全是他的学 生。

有一次,晏殊路过杨州,在城里走累了,就进大明寺里休息。晏殊进了 庙里,看见墙上写了好些题诗。他挺感兴趣,就找了把椅子坐下。然后,让 随从给他念墙上的诗,可不许念出题诗人的名字和身分。

晏殊听了会儿,觉得有一首诗写得挺不错,就问:“哪位写的?”随从 回答说:“写诗的人叫王琪。”晏殊就叫人去找这个王琪。

王琪被找来了,拜见了晏殊。晏殊跟他一聊,挺谈得来,就高兴地请他 吃饭。俩人吃完饭,一块到后花园去散步。这会儿正是晚春时候,满地都是 落花。一阵小风吹过,花瓣一团团地随风飘舞,好看极了。晏殊看了,猛地 触动了自己的心事,不由得对王琪说:“王先生,我每想出个好句子,就写 在墙上,再琢磨个下句。可有个句子,我想了好几年,也没琢磨出个好下句。” 王琪连忙问:“请大人说说是个什么句子?”

晏殊就念了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听了,马上就说:“您干吗不对个——‘似曾相识燕归来?’” 下句的意思是说,天气转暖,燕子又从南方飞回来了,这些燕子好像去

年见过面。

晏殊一听,拍手叫好,连声说:“妙,妙,太妙了!” 王琪的下句对得确实好,跟上句一样,说的都是春天的景色。拿“燕归

来”对“花落去”,又工整又巧妙。用“似曾相识”对“无可奈何”也恰到

好处。这两句的音调正好平仄相对,念起来非常和谐好听。 晏殊对这两句非常喜欢,他写过一首词《浣溪沙》,里边就用上了这副

联语: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写作者在花园饮酒,看到满地落花,心里十分伤感。虽说词的情 调不太高,不过,写得情景交融,艺术上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晏殊太喜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了,后来他在 一首七言律诗里,又用了这两句。这在我国古代诗词作品里,还是不多见的。

据清·赵翼《檐曝杂记》卷五。

10.“成八字”和“叫三声”

晏殊当了一辈子大官,家里有的是钱,他又性格豪爽,特别好交朋友。 这么一来,当时好多文人名士都成了他家的座上客。他的幕僚里边[幕僚是 大官的属员,像参谋、文书一类就是] 有两个顶有学问了,一个就是前边提 到的王琪,另一个叫张亢。

这两位长得可都是其貌不扬,张亢满身肥肉,是个大胖子,王琪老爱叫 他“肥牛”。王琪呐?跟张亢正好相反,骨瘦如柴,是个小瘦子,张亢就叫 他“瘦猴”。这俩人很要好,平时还老好开个玩笑。

这一天,晏殊请客。大伙儿喝得正高兴,王琪瞅着张亢,笑嘻嘻地说:

“张亢触墙成八字。”

意思是说,张亢一撞上墙,就成了个“八”字。这是在挖苦张亢,说他 是头笨牛,牛脑袋撞上墙,头上的两个犄角一分开,不正像个“八”字吗。 大伙儿一听,“哄”地笑开了。

张亢脑子来得快极了,听了马上反唇相讥,冲着王琪说:

“王琪望月叫三声!”

这句里边的“叫三声”是个典故。古代诗歌里有一句“猿啼三声泪沾裳”, 意思是一听见猴子那凄凉的叫声,不由得勾起了自己的伤心事,流下的眼泪 把衣裳都给沾湿了。这是在嘲笑王琪是只猴子。

他俩风趣的舌战,引得满座的人哈哈大笑。大伙儿看着胖大的张亢和瘦

小的王琪,再一琢磨“成八字”和“叫三声”,乐得更欢了。 这两句其实还是谜对儿,上句暗藏着“牛”,下句藏了个“猴”。

据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上。

11.“猢狲”和“鲇鱼”

宋朝有个大诗人叫梅尧臣,诗和文章都写得好,在当时挺有名气。他跟 当时的大文学家欧阳修特别要好。

虽说梅尧臣有一肚子学问,可他不太走运,考了好多年,就是考不上进 士。直到岁数大了,皇上才给了他一个“进士出身”的名,让他参如编写《新 唐书》的工作。梅尧臣觉着自个儿这么大岁数了,也没办成什么大事,这会 儿只好给朝廷编书。编书特别费功夫,兴许书没编完,自己就先入土了,这 辈子恐怕没多大起色了。

这一天,梅尧臣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他叹了口气对妻子刁氏说:“我 这会儿干上了编书的差事,真算得上是‘猢狲入布袋’了[‘猢狲’húsūn, 一种猴子]。”意思是说,我就跟猴子被装进了口袋里似的,没指望再爬出 来了。

刁氏虽说也一把年纪了,可平时挺爱跟丈夫开个玩笑。这会儿,她听了 丈夫的牢骚[láosāo]话,“扑哧”一声笑了,说:“可不,您整整忙活了 一辈子,也没奔[bèn] 出个名堂,真算得上是‘鲇鱼[nián yú] 上竹竿’ 了。”鲇鱼身上特别滑溜儿,让它爬竹竿,那还不“刺溜儿”一下摔下来? 刁氏说丈夫想当官儿,可老是一个劲儿地往下出溜——爬不上去!梅尧臣听 了,心里挺不是滋味儿,只好“嘿嘿”地苦笑。

还真是这样。书刚编完,还没送给皇上呐,梅尧臣就死了。同事们都挺 替他可惜[给朝廷编完书以后,编书的人差不多都能升官]。梅尧臣老两口 答对的两句话:“猢狲入布袋”和“鲇鱼上竹竿”,不久就传开了。人们都 说这是一副好对子,这老两口真会打比方。

据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上, 清·梁章矩《巧对录》卷三。

12.张载刻苦读书的一副楹联

张载是北宋有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曾经在家乡关中[在陕西省]讲 学,他的学说被人们叫做“关学”,是理学[宋、明时期的一种儒家哲学思想] 的四大学派之一。张载研究学问特别下功夫,有时候思考问题入了迷,连饭 都忘了吃,觉也不睡,他还在自己书房的柱子上,亲手写了一副楹联:

夜眠人静后; 早起鸟啼先。

意思是,我读书读到深夜,人们全都睡熟了,我才上床休息;清晨,天 刚蒙蒙亮,鸟还没叫,我又起来看书了。张载这么刻苦努力,写出了好多书, 成了我国古代一个有名的学者。

据民国·曲滢生《宋代楹联辑要》。

13.苏东坡智对辽国使臣

北宋神宗时候,北方的辽国派来了一个使臣。神宗就派大学士苏轼[号 东坡]去接待他。这位辽国使臣有点学问,他早就听说苏东坡是位大名鼎鼎 的文学家。这回见了面,就想考考苏东坡。

使臣客气了几句,就对苏东坡说:“我有一联儿,请先生对个下句。我 的上联是——

三光日月星;”

这个上联看着不难,说了三样发光的东西:太阳、月亮和星星[其实月 亮自己不会发光,是反射的太阳光],可一细琢磨,一点也不简单。对句的 第一个词,开头得对上个数字,这个词又得跟后边的三样东西,有直接联系。 要不,这个上联在辽国一直没人能对出下联呐。这会儿,辽使把这个难题出 给苏东坡了。

旁边陪着的几个宋朝官员,一听这个上联,直皱眉头,都挺替苏东坡着 急,可别对不上来呀:苏东坡稍微想了一下,笑了笑说:

“四诗风雅颂。”

对句里的“诗”,指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 经》一共有 305 篇,是由《风》、《雅》、《颂》组成的;《雅》又分成了

《大雅》和《小雅》,合到一块儿正好是四部分,这就叫“四诗风雅颂”。

在座的宋朝官员一听,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一个劲儿地点头。那位辽国 使臣马上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向苏东坡一抱拳[古人行礼的姿势],连声说: “佩服,实在佩服。”

说来也巧,这会儿屋外忽然电闪雷鸣,来了暴风雨。苏东坡朝窗外一看,

灵机一动,对辽使说:“你的上联还可以对——

“一阵风雷雨。”

辽国使臣听了,惊奇得不得了:辽国好长时候没人能对的难联儿,苏学 士不大工夫,一气对上了两个,果然名不虚传。

还没等辽使称赞,苏东坡又对了一句:

“两朝兄弟邦。”

这两朝就是指宋朝和辽国,苏东坡的这个下联是说宋朝是汉族政权,辽 国是少数民族政权,应该友好相处,成为兄弟邻邦。

辽国使臣佩服得五体投地,连连点头,说:“对得好,说得对!”

据宋·岳珂《桯史》卷二。

14.苏东坡写联挖苦势利眼

传说苏东坡有一天到山里去游玩。山清水秀,风景美极了。苏东坡一路 看着美景,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座古庙前边,苏东坡挺高兴,就进了庙,打算 歇歇脚。

庙里管事的老道,看进来的人穿着一身旧衣裳,心想:哪儿来的这么个 “穷酸”[这是对穷苦读书人的嘲笑说法]。可又不能不招呼,他就坐在椅 子上,带搭不理地冲苏东坡一点头,说:“坐。”又一扭脸对身边的小道士 说:“茶。”

可老道跟苏东坡一搭上话,就吃了一惊:“这人学问不小哇!”马上站 起来,把苏东坡让到了客房。一进客房,老道口气也变了,挺客气地对苏东 坡说:“请坐。”然后又叫小道士:“敬茶。”老道再一细打听,真没想到, 面前的这位“穷酸”,就是大名鼎鼎的苏学土!老道吓了一跳,赶紧起来让 苏东坡:“请上座!”又喊小道士:“敬香茶!”还一个劲儿地向苏东坡赔 不是。

老道一想,难得这位大学士来到庙里,可别错过机会。他就满脸堆笑地 冲苏东坡说:“久闻学士的大名,今天您到这儿来,就请给庙里写副对子吧, 贴出来,我们脸上也有光彩。”

苏东坡看老道点头哈腰的样子,觉得又可气又可笑。他顶看不起这号势

利眼了,一听老道想要个对子,就“嘿嘿”笑了几声,说:“行,行。”苏 东坡拿起笔来,“刷刷刷”一会儿就写好了一副对子: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写完,苏东坡把笔一扔,走了。老道过来一瞧,脸臊[sào]得红一阵儿 白一阵儿的,他哪儿还敢在正殿上贴啊!

[说明]也有人说,这个有名的对联故事,说的是清朝的书画家、诗人 郑板桥。

15.“松子、棋子落”和“柳丝、钓丝悬”

有一天,苏东坡跟好朋友黄庭坚在松树下边下围棋。下到半截儿,从树 上忽然掉下来几颗松子,“啪啪”正好落在棋盘上,圆圆的松子就跟围棋子 似的。苏东坡盯着棋盘上的松子,心里一动,随口就说: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一听,明白了,这是让我对下联呐!碰巧,离他们不远的河边上 坐着个渔夫,正在柳树下头钓鱼。鱼竿上的鱼线跟长长的柳条,一块儿垂在 水里。黄庭坚一眼瞅[chǒu]见了,马上对了一句: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16.苏东坡的三果一药谐音对儿

有一天,苏东坡到朋友刘贡父家去串门,聊到半截儿,苏东坡家里有事 打算回去。刘贡父劝他多待会儿,再聊聊。苏东坡说什么也要走,刘贡父就 跟他开玩笑说:

“幸早里,且从容;”

刘贡父在说,时候还早呐,甭着急,慢慢喝。刘贡父在话里巧妙地利用 了谐音[谐 xié]音,两个字的读音完全一样或者差不多],这句话里包括 三种水果一种草药。“幸早里”跟“杏”、“枣”、“李”三种水果名谐音,“从容”跟“苁 蓉”这种中草药名谐音。

苏东坡听了,马上对了一句:

“奈这事,须当归。”

苏东坡回答说,赶上这么个急事真没办法,我得赶紧回去。对句也用了 谐音,“奈这事”谐“奈”[nài,一种苹果]、“蔗”、“柿”三种水果名, 有一种中草药就叫“当归”。苏东坡也用了三果一药的谐音来对。

上句出得巧,下句也对得妙。

据宋·无名氏《朝野遗记》, 明·王世贞《调谑编·须当归》。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