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一句是什么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⑴。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⑵。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⑷。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⑸。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⑹。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⑺。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⑻。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⑼。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⑽。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⑾。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⑿。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⒀。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⒁。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⒂。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⒃。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⒄。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⒅?[1]
下笔如有神的上一句是什么?读书破万卷下一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意思是:读书只有读透书,博览群书,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有如神助一般。
1、此内容语出唐朝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此诗叙写了作者自己的才学以及平生志向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困顿的窘状,并且抨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和政治现实。全诗直抒胸臆,慷慨陈词,是杜甫自叙生平的一首重要诗作。
2、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扩展资料:
1、《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年),时杜甫37岁,居长安。韦左丞指韦济,时任尚书省左丞。他很赏识杜甫的诗,并曾表示过关怀。天宝六载(747年),唐玄宗下诏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入京赴试,李林甫命尚书省试,对所有应试之人统统不予录取,并上贺朝廷演出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
2、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3、大历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参考资料:
下笔如有神的上一句是读书破万卷;读书破万卷下一句是下笔如有神。
出自《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叙写了作者自己的才学以及平生志向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困顿的窘状,并且抨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和政治现实。全诗直抒胸臆,慷慨陈词,是杜甫自叙生平的一首重要诗作。原文节选:“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