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独上江楼思渺然的下一句独上江楼思渺然的下一句是什么

小肉包10个月前 (03-26)阅读数 7#古诗
文章标签诗人黄花

独上江楼思渺然的下一句:月光如水水如天。

独上江楼思渺然的下一句:月光如水水如天。诗词名称:《江楼旧感/江楼感旧》。本名:赵嘏。字号:字承佑(一作承_)。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出生时间:约806年。去世时间:约853年。主要作品:《长安秋望》《江楼有感》《江楼感旧》《忆山阳二首》《东望》等。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独上江楼思渺然”的详细介绍:

一、《江楼旧感/江楼感旧》的全文点此查看《江楼旧感/江楼感旧》的详细内容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二、赏析

此诗是唐人赵嘏的作品,原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徐竹心先生认为:这是一首情味隽永、淡雅洗炼的好诗。

在一个清凉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登上江边的小楼。“独上”,透露出诗人寂寞的心境;“思渺然”三字,又形象地表现出他那凝神沉思的情态。而对于诗人在夜阑人静的此刻究竟“思”什么的问题,诗人并不急于回答。第二句,故意将笔移开去从容写景,进一层点染“思渺然”的环境气氛。登上江楼,放眼望去,但见清澈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波光荡漾的江面上,因为江水是流动的,月光就更显得在熠熠闪动。“月光如水”,波柔色浅,宛若有声,静中见动,动愈衬静。诗人由月而望到水,只见月影倒映,恍惚觉得幽深的苍穹在脚下浮涌,意境显得格外幽美恬静。整个世界连同诗人的心,好像都溶化在无边的迷茫恬静的月色水光之中。这一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叠字回环的技巧,一笔包蕴了天地间景物,将江楼夜景写得那么清丽绝俗。这样迷人的景色,一定使人尽情陶醉了吧。然而,诗人却道出了一声声低沉的感喟:“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同来”与第一句“独上”相应,巧妙地暗示了今昔不同的情怀。原来诗人是旧地重游。去年也是这样的良夜,诗人结侣来游,凭栏倚肩,共赏江天明月,那是非常欢快的。曾几何时,人事蹉跎,昔日伴侣不知已经飘泊何方,而诗人却又辗转只身来到江楼。面对依稀可辨的风物,缕缕怀念和怅惘之情,正无声地啃啮着诗人孤独的心。写到这里,诗意豁然开朗,篇首“思渺然”的深远意蕴得到充分展示,诗人江楼感旧的旨意也就十分清楚了。

短小的绝句律诗,一般不宜写得太实,而应“实则虚之”,这才会有余情余味。这首诗,诗人运笔自如,赋予全篇一种空灵神远的艺术美,促使读者产生无穷的联想。诗中没有确指登楼的时间是春天还是秋天,去年的另一“望月人”是男还是女,是家人、情人还是朋友,“同来”是指点江山还是互诉情衷,离散是因为世乱飘荡还是情有所阻,这一切都隐藏在诗的背后。只有充分发挥想象,才能充分领略这首小诗的幽韵和醇美。

三、注解

江楼:江边的小楼。感念旧友旧事。思绪怅惘。悠远的样子。

依稀:仿佛;好像。

四、译文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独上江楼思渺然的下一句独上江楼思渺然的下一句是什么

我独自登上江楼不由得思绪万千,眼前月光皎皎如水流淌,江水澄莹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曾经与我一同来此赏景观月的人现在在哪里呀?这儿的风景一如去年,没有变化。

五、赵嘏其他诗词

《齐安早秋》、《江楼有感》、《江楼感旧》、《长安晚秋/秋望/秋夕》、《东望》。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江楼旧感/江楼感旧的详细信息

无言独上高楼下面的句子是什么

于中好·独背残阳上小楼原文: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于中好·独背残阳上小楼赏析

 「独背斜阳上小楼」,一开场先摆动作,画面里,纳兰性德(纳兰容若)独上小楼,背后是红红的斜阳,很有气氛,接下来是用音乐进一步烘托气氛:「谁家玉笛韵偏幽」,不知道哪里传来的背景音乐,是笛子曲,韵律幽幽。

 八卦一下:纳兰性德(纳兰容若)独上小楼,听到「谁家玉笛」,也就是说,他并没有看见那个吹笛子的人,那么,他是怎么单靠耳朵听出来人家吹的是玉笛而不是竹笛或金笛呢?

 答案是这种耳音别说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就连笛子专家家也很难做到,像「玉笛」这种词语,仅仅是源远流长的一种诗人语言——比如,同样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的笛子声,如果你想表达君子情怀,那就说「玉笛」;如果你想表达乡野之情,那就说「竹笛」;如果你想表达豪客沧桑,那就说是」铁笛」;如果你写武夫小说,那就写成「金笛少年」。

 只有笛子是真的,那些玉、竹、金、铁一般都只是诗人为塑造意境而主观加上的修饰,不可当真。就诗人们而言,这些修饰都是意象符号,是一种传统的诗歌语言。

 接下来,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已经在笛声的渲染下登上小楼了,在诗歌里边,主人公只要一登高I无论是高台还是高楼l,往往就要感怀了。由登高而感怀,这也是一个相当有传统的诗歌套路。

 登高之后,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先写了一下登高之所见,即「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天上一句,地上一句。天上是暮色沉沉,一行白雁在飞;地上是秋景萧瑟,几点黄花堆积。

 白雁,比大雁体形略小,据说是纯白色的。白色的雁虽然我们很难想像,但 唐诗 里有「东溪一白雁,毛羽何皎洁」, 宋词 里咏白雁也有「冰魂问归何处,明月影中藏」,看来还真是白色的。

 地上,几点黄花而已,并不是满地黄花,但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却说」几点黄花满地秋」,这比「满地黄花堆积」更显得凄凉萧瑟,后者就好比一个人已经躺在血泊中喘息最后的几口气,前者却如一个人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的屠刀正在朝自己砍过来。

 下片「惊节序,叹沉浮」,开始登高感怀了,季节代谢,人生沉浮,总是惹人伤感,「秾华如梦水东流」,好事情总是才一来到就马上消失了,像梦一样容易破灭,像河水东流一样不可逆转。[1]

 「水东流」在诗歌意象里一般有这样几种含义: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是不可逆转。李煜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很无助,人的一生无法摆脱命运,就像**里的人物无法摆脱剧本。

 我们看**的时候,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喜怒哀乐,而揪心着急,其实冷静下来一想,我们也知道这些故事早就在**胶片里被固定好了。李煜和纳兰性德(纳兰容若)他们有时候就像**里的人物突然有片刻的灵光一闪:哎,我不会只是一个**人物吧?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化自曹 唐诗 「人间何事堪惆怅,海色西风十二楼」,纳兰性德(纳兰容若)换「何事」为「所事」,比较难解,有注本说「所事」即事事,很多事,钟继先有「所事堪宜,件件可咱家意」,看来这个词大概是从元曲里来的俗语。

 横塘,较难解。若当地名讲,南京和苏州都有横塘;若当泛指讲,诗人语言里和这个词有关的一般都涉及男女情事。有注本说这首词是纳兰性德(纳兰容若)怀念南方友人,也讲得通。以横塘代指江南,也说得过去。如果这是怀人之作,那么「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意思就是南方的老朋友啊,人生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发愁,我还是省点心别去惦记你好了。

 当然,这是在说反话,实质上的意思是:南方的老朋友啊,你看,我有这么多的事情需要发愁,可我还是很惦记你呀。

诗词作品: 于中好·独背残阳上小楼 诗词作者: 清代 纳兰性德 诗词归类: 怀人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出自《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词牌格式:[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简译:

默默地一个人登上西楼,仰头,弯月如钩。低头,寂寞的深院里,梧桐笼罩在秋色里。剪又剪不断,理还更乱,是离别的愁吗?又不是离愁,是说不出的滋味在心里头呀!

赏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上阙是以‘秋’字结尾,下阙是以‘心头’结尾。其实这首词的上下阙题旨是极其分明的,上阙主要描摹的是秋景,下阙是描摹心愁。而这些又都是李煜这位离乡被囚之人眼中心中的秋和愁情。那么把它们合到一起,不就是‘离人心上秋’嘛。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