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礼以格其心文言文翻译
1. 古文翻译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品德高尚的上德者从不有意布施德惠,因而品德高尚而有德;而品德低下的下德者则总是忘不了布施德惠,因而品德低下而无德。
上德者一切顺其自然,当然不会有自己的施德目的、作为和对象;上仁者则刻意推行仁,但也一视同仁而没有确定的施仁对象;上义者刻意施义并有自己的对象范围;上礼者则刻意推行礼而没有人响应,乃捋起衣袖上前强拉硬拽。 所以,失去了道才求德,失去了德才求仁,失去了仁才求义,失去了义才求礼。
礼这个东西,其所缺少的就是忠信,因而是祸乱的源头。而前面所述也就是要让大家知道,道没有落到实处,这就是昏庸愚昧之源头。
所以,大丈夫要立足于富有忠信之地,而不能立足于缺少忠信的地方;立足于道已落实之地,而不能立足于道华而不实之地;因而就是要去浅薄之礼而取厚实之 道。 ----- 本章通过道德仁义礼之间的比较,形象鲜明地说明了道的基础和根本性作用, 指出未能落实道乃是昏庸愚昧的源头:“道之华也,愚之首也”,而礼则是“忠信 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因此,必须去礼而取道。这里深刻体现出了老子对于把人 分为三六九等、提倡什么“刑不上大夫”等不平等礼遇的周礼的深恶痛绝,因为这 种人为划定不平等级别的做法其实就正是在鼓励人们争权夺利、尔虞我诈、你死我 活,正是在彻底消灭人的忠诚和守信等优良品质的作用,从而人为为祸患动乱的形 成奠定客观基础。
因此老子才会痛心疾首地说:“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 也”,对礼持完全彻底否定的态度。很显然,老子全面否定礼的这种态度,与其提 倡“小邦寡民”的原始平等公有制社会、崇尚自然平等--人人生而平等的理想是 完全相一致的。
} 正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簿,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题解:道、德、仁、义、礼这五者是治国齐家的大道,修身立命的本始,顺应它就吉祥,违背它就会遭受祸患。
天下不行道,不明道,天下百姓未能蒙受至治的恩泽。以至治乱不一,都是因为世道衰微、人心不古的缘故。
圣人尽力想挽回上古之风,所以宁处厚,不处薄;宁居实,不居华,这都是不得以才制定标准来参和大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上古上德的君主天德昭明,道蕴于心中,遍及到物,自己万善具备却不知自身德的存在,这样的德叫“上德”。上德的君主虽然不知自己有上德,但德的本体日日常新,德的妙处一直存在,日常的行动中,君臣父子之间无不体现着德。
上德的人虽然不知自身有德,但正是这种德才是无穷,至大的。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下德的人不能自然无为而获得德。而是为了名誉等有目的地去干符合德的事,从而获得“德”。
这样的德必定不大,虽有使人受益的一面,但也有使人受到损害的一面,因而这种德利弊兼备。从这种德中受益的人称赞我有德,从中受到损害的又怒斥我无德。
所以说:“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开细想:德就是心中的理,这种理从大道、性中表露出来,它是自然的天理.人人具备,只要能把它充分利用到天地万物中去,那么我的道就无处不在了。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德的君主得自然无为的道,深厚完全,没有缺乏。
这也不是上德的君主有心无为,只是因为德的本体没有一事,不见一物,本来就是无人无我。上德的君主心像太虚般空空洞洞、湛湛清清,“内不起有为之识,外不见有为之尘”,物我同然,内外如一。
因此说:“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的君主只因心上未到圆明境界,所以事事物物必要做得周全,惟恐失掉有德的名声,惟恐做了损害其有德名声的事,这种所谓的“有为之为”,必然导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这些都是所谓的“有以为”,也就是有意的、有心的、不自然的,因而也就不能领略自然的奥妙,进人到无为深化的境地。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太古之风渐渐开始提倡时,人心不再像原来那样纯朴,所以要继承“德”就需要提倡“仁”。上仁的君主看万物为一体,观天地为一身,恩惠遍及四野,其仁爱如天地般广大而自身不知,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与百姓相安干无事之中,相忘于无为的道内。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仁爱不能达到,才不得不用“义”来完成。只因慈惠日久,是非也就随之而生。
既然有了是非,也就不得不有分别的义。上义的君主原本以仁为体,以义为用,处事自然有刚断的妙处。
只因世道纷乱,人情多诈,有时即便在君臣父子之。
2. 对人要礼德古文短句参考网上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元·许衡) 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汉·王符)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语出《礼记·曲礼上》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约翰·洛克 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吉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约翰·洛克 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约翰·洛克 对人无礼,不是一种恶劣性格的表现,而是多种恶习的集中,如懒散、愚蠢、妒忌、粗心大意、爱慕虚荣、对人缺乏了解而妄加轻视。
------布鲁雅尔 千里送鹅毛,礼轻意重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礼仪的目的与作用在于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敬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洛克 对人无礼,不是一种恶劣性格的表现,而是多种恶习的集中,如懒散、愚蠢、妒忌、粗心大意、爱慕虚荣、对人缺乏了解而妄加轻视。
------布鲁雅尔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梅里美 人恶礼不恶。若要好,大让小。
------谚语 棋逢对手,先礼后兵。------谚语 怪人不知礼,知礼不怪人。
------谚语 生活赋予我们的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的青春。------奥斯特洛夫斯基 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
------孟德斯鸠 婚礼铺张,两败俱伤参考网上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语出《礼记·曲礼上》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约翰·洛克 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松苏内吉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约翰·洛克 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约翰·洛克 对人无礼,不是一种恶劣性格的表现,而是多种恶习的集中,如懒散、愚蠢、妒忌、粗心大意、爱慕虚荣、对人缺乏了解而妄加轻视。 ------布鲁雅尔 千里送鹅毛,礼轻意重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冈察尔 礼仪的目的与作用在于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敬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洛克 对人无礼,不是一种恶劣性格的表现,而是多种恶习的集中,如懒散、愚蠢、妒忌、粗心大意、爱慕虚荣、对人缺乏了解而妄加轻视。 ------布鲁雅尔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歌德 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梅里美 人恶礼不恶。
若要好,大让小。 ------谚语 棋逢对手,先礼后兵。
------谚语 怪人不知礼,知礼不怪人。 ------谚语 生活赋予我们的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的青春。
------奥斯特洛夫斯基 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 ------孟德斯鸠 婚礼铺张,两败俱伤。
------(满族)谚语 责备是朋友的礼物。 ------谚语 官不打送礼的,狗不咬拉屎的。
------谚语 野狗不咬拉屎的,老爷不打送礼的。 ------(蒙古族)谚语 没有礼貌的人,就象没有窗户的房屋。
------(维吾尔族)谚语 礼多人不怪。 ------谚语 不是真正的朋友,再重的礼品也敲不开心扉。
金质礼品会断送友谊。因为赠礼者也许的确会忘记自己的慨举,但受礼者却永远会感此厚恩。
------威·史密斯。------(满族)谚语 责备是朋友的礼物。
------谚语 官不打送礼的,狗不咬拉屎的。------谚语 野狗不咬拉屎的,老爷不打送礼的。
------(蒙古族)谚语 没有礼貌的人,就象没有窗户的房屋。------(维吾尔族)谚语 礼多人不怪。
------谚语 不是真正的朋友,再重的礼品也敲不开心扉。金质礼品会断送友谊。
因为赠礼者也许的确会忘记自己的慨举,但受礼者却永远会感此厚恩。------威·史密斯。
3. 求薛综传文言文翻译 拜托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人也。
少依族人避地交州,从刘熙学。士燮既附孙权,召综为五官中郎(将),除合浦、交址太守。
时交土始开,刺史吕岱率师讨伐,综与俱行,越海南征,及到九真。事毕还都,守遏者仆射。
西使张奉于权前列尚书阚泽姓名以嘲泽,泽不能答。综下行酒,因劝酒曰:"蜀者何也?有犬为独,无犬为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
"奉曰:"不当复列君吴邪?"综应声曰:"无口为天,有口为吴,君临万邦,天子之都。"于是众坐喜笑,而奉无以对。
其枢机敏捷,皆此类也。吕岱从交州召出,综惧继岱者非其人,上疏曰:"昔帝舜南巡,卒于苍梧。
泰置桂林、南海、象郡,然则四国之内属也,有自来矣。赵佗起番禺,怀服百越之君,珠宫之南是也。
汉武帝诛吕嘉,开九郡,设交址刺史以镇监之。山川长远,习俗不齐,言语同异,重译乃通。
民如禽兽,长幼无别,椎结徒跣,贯头左衽,长吏之设,虽有若无。自斯以来,颇徙中国罪人杂居其间,稍使学书,粗知言语,使驿往来,观见礼化。
及后锡光为交址,任延为九真太守,乃教其耕梨,使之冠履;为设媒官,始知聘娶;建立学校,导之经义。由此已降,四百余年,颇有似类。
自臣昔客始至之时,珠崖除州县嫁娶,皆须八月引户,人民集会之时,男女自相可适,乃为夫妻,父母不能止。交址糜泠、九真都庞二县,皆兄死弟妻其嫂,世以此为俗,长吏恣听,不能禁制。
日南郡男女倮体,不以为羞。由此言之,可谓虫豸,有腼面目耳。
然而土广人众,阻险毒害,易以为乱,难使从治。县官羁縻,示令威服,田户之租赋,裁取供办,贵致远珍名珠、香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鹦鹉、翡翠、孔雀、奇物,充备宝玩,不必仰其赋入,以益中国也。
然在九甸之外,长吏之选,类不精核。汉时法宽,多自放恣,故数反违法。
珠崖之废,起于长吏睹其好发,髠取为髲。及臣所见,南海黄盖为日南太守,下车以供设不丰,挝杀主薄,仍见驱逐。
九真太守儋萌为妻父周京作主人,并请大吏,酒酣作乐。功曹番歆起舞属京,京不肯起,歆犹迫强,萌忿杖歆,亡于郡内。
歆弟苗帅众攻府,毒矢射萌,萌至物故。交址太守士燮遣兵致讨,卒不能克。
又故刺史会稽朱符,多以乡人虞褒、刘彦之徒分作长吏,侵虐百姓,强赋于民,黄鱼一枚收稻一斛,百姓怨叛,山贼并出,攻州突郡。符走入海,流离丧亡。
次得南阳张津,与荆州牧刘表为隙,兵弱敌强,岁岁兴军,诸将厌患,去留自在。津小检摄,威武不足,为所陵侮,遂至杀没。
后得零陵赖恭,先辈仁谨,不晓时事。表又遣长沙吴巨为苍梧太守。
巨武夫轻悍,不为恭服。(所取)(辄)相怨恨,逐出恭,求步骘。
是时津故将夷廖、钱博之徒尚多,骘以次锄治,纲纪适定,会仍召出。吕岱既至,有士氏之变。
越军南征,平讨之日,改置长吏,章明王纲,威加万里,大小承风。由此言之,绥边抚裔,实有其人。
牧伯之任,既宜清能,荒流之表,祸福尤甚。今日交州虽名粗定,尚有高凉宿贼;其南海、苍梧、郁林、珠官四郡界未绥,依作寇盗,专为亡叛逋逃之薮。
若岱不复南,新刺史宜得精密,检摄八郡,方略智计,能稍稍以渐(能)治高凉者,假其威宠,借之形势,责其成效,庶几可补复。如但中人。
近守常法,无奇数异术者,则群恶日滋,久远成害。故国之安危,在于所任,不可不察也。
窃惧朝廷忽轻其选,故敢竭愚情,以广圣思。" 黄龙三年,建昌侯虑为镇军大将军,屯半州,以综为长史,外掌众事,内授书籍。
虑卒,入守贼曹尚书,迁尚书仆射。时公孙渊降而复叛,权盛怒,欲自亲征。
综上疏谏曰:"夫帝王者,万国之元首,天下之所系命也。是以居则重门击柝以戒不虞,行则清道案节以养威严,盖所以存万安之福,镇四海之心。
昔孔子疾时,托乘桴浮海之语,季由斯喜,拒以无所取才。汉元帝欲御楼船,薛广德请刎颈以血染车。
何则?水火之险至危,非帝王所宜涉也。谚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况万乘之尊乎?今辽东戎貊小国,无城池之固,备御之术,器械铢钝,犬羊无政,往必禽克,诚如明诏。然其方土寒埆,谷稼不殖,民习鞍马,转徙无常。
卒闻大军之至,自度不敌,鸟惊兽骇,长驱奔窜,一人匹马,不可得见。虽获空地,守之无益,此不可一也;加又洪流滉瀁,有成山之难,海行无常,风波难免,倏忽之间,人船异势。
虽有尧、舜之德,智无所施,贲、育之勇,力不得设,此不可二也;加以郁雾冥其上,咸水蒸其下,善生流肿,转相洿染,凡行海者,稀无斯患,此不可三也。天生神圣,显以符瑞,当乘平丧乱,康此民物;嘉祥日集,海内垂定,逆虏凶虐,灭亡在近。
中国一平,辽东自毙,但当拱手以待耳。今乃违必然之图,寻至危之阻,忽九州之固,肆一朝之忿,既非社稷之重计,又开辟以来所未尝有,斯诚群僚所以倾身侧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者也。
"惟陛下抑雷霆之威,忍赫斯之怒,遵乘桥之安,远履冰之险,则臣子赖祉,天下幸甚。"时群臣多谏,权遂不行。
正月乙未,权敕综祝祖不得用常文,综承诏,卒造文义,信辞粲烂。权曰:"复为两头。
使满三也。"综复再祝,辞令皆新,众咸称善。
赤乌三年,徙选曹尚书。五年,为太。
4. 李贽反对封建君主专职吗他指出: 夫天下之人不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其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仁者以天下之失所也而忧之,而汲汲焉欲贻之以得所之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人民固然不得其所,而在口口声声要使人民各安其分、“汲汲焉欲贻之以得所之域”的“仁者”统治下,人民照样“大失”其所.“贪暴者”与“仁者”互为表里,构成以王权支配社会为本质特征的阴阳组合结构,使人不成其为人. 人们易于看清“贪暴者”的凶残,却不易识破“仁者”以“德礼”害民的实质.因此,李贽特撰《论政篇》,指出“君子之治,本诸身者也……本诸身者,必取于己”,但“君子”不懂得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不能把自己的喜好憎恶强加于人,于是,“有诸己者而望人之同有,无诸己者而望人之同样”,“君子”从一己好恶出发,对天下之民“欲为一切有无之法以整齐之”,遂“有条教之禁,有刑法之施”. 即然德刑之治皆由“君子”个人愿望和利益而制,故其只是一家之礼法而非天下之礼法,并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所有“条教之禁”、“刑法之施”、“旌别淑慝之令”都不过是为巩固专制统治、防范民众背离“王道”而设,不仅不能造成和谐社会,而且还会使“民日以多事”、“导之使争”,故其危害在某种意义更甚于“贪暴者”的扰民之政.因为人民对“贪暴者”的统治可以起而反抗,“仁者”的德礼之治却将人民禁锢在礼教名下,动弹不得,日趋麻术、盲从.李贽对专制制度的批判,无疑是很深刻的.。
5. 不以厉害动其心文言文翻译器李浩,字德远,其先居建昌,迁临川。浩早有文称。绍兴十二年,擢进士第。
时秦熺挟宰相子以魁多士,同年皆见之,或拉浩行,毅然不往。调饶州司户参军、襄阳府观察推官,继调金州教授,改太常寺主簿,寻兼光禄寺丞。
乞外,得台州。州有禁军五百人,训练官贪残失众心,不逞者因谋作乱,忽露刃于庭,浩谓之曰: “汝等欲为乱乎?请先杀我。”众骇曰: “不敢。”乃徐推其为首者四人黥徙之,迄无事。除直秘阁。并海有宿寇,久不获,浩募其徒,自缚赎罪,即得其魁。
明年,除司农少卿。时朝廷籴米八万,董其事者隐克官钱,户部不敢诘。浩白发其奸,下有司穷竟。户部欲就支稽见数,大理附会之,浩争曰:“非但惠奸,且亏军食。”上是其言。会大理奏结他狱,上顾辅臣曰: “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已而卿缺,又曰: “无以易浩。”遂除大理卿。
浩至郡,旧有灵渠通漕运及灌溉,岁久不治,命疏而通之,民赖其利。邕管所隶安平州,其酋恃险,谋聚兵为边患,浩遣单使谕以祸福,且许其引赦自新,即日叩头谢过,焚彻水栅,听太府约束。
浩天资质直,涵养浑厚,不以利害动其心。少力学为文辞,及壮益沈潜理义。立朝慨然以时事为己任,忠愤激烈,言切时弊,以此见忌于众。平居未尝假人以辞色,不知者以为傲,或谮于上前,上谓: “斯人无他,在朕前亦如此,非为傲者。”小人惮之,诱以禄利,正色不回。谋害之者无所不至,独赖上察其衷,始终全之。为郡尤洁己,自海右归,不载南海一物。平生奉养如布衣时,风裁素高,人不敢干以私云。
注释
①秦熺:秦桧之子
②大理:官署名,掌管刑狱,又名大理寺、棘寺
翻译
李浩,字德远,他的祖先居住在建昌(今四川西昌),迁居到临川(今江西抚州)。李浩早年就因为文采著称。绍兴(宋高宗年号)十二年,考中进士。
当时秦熺凭借宰相秦桧儿子的身份考中状元,招揽读书人,同年考中的进士都去拜见他,有人拉李浩同去,李浩毅然没有去。被任命为饶州司户参军、襄阳府观察推官,因为父母相继去世守孝,守孝后担任金州教授,又改任太常寺主簿,不久兼任光禄寺丞。
李浩请求到地方任职,被任命到台州。台州有禁军五百人,训练禁军的官员贪婪残暴不得人心,不满的人图谋作乱,忽然在厅堂土掏出兵刃,李浩对他们说:“你们要作乱吗?就先把我杀了吧。”众人害怕的说:“我们不敢。”李浩于是从容的查出为首的四个人,处以脸上刺字并流放的刑罚,于是事情就平定了。升任直秘阁。并海地区有多年的贼寇,很长时间都没有捕获到,李浩收买他们的喽罗,让他们自己绑着自己赎罪,很快就抓获了贼寇头领。
第二年,升任为司农少卿。当时朝廷买籴米八万石,主持买米的官员偷偷克扣国家的钱,户部不敢过问。李浩揭发了他的罪行,皇帝让有关部门追究到底。户部打算凑一个数目蒙混过去,大理寺(刑法部门)跟着附和,李浩争论说:“这不但给作奸犯科的人得到了好处,而且损害了军粮。”皇上认为他说的对。正好赶上大理寺上奏判决另一起案子,皇上对大臣们说:“监狱官一定要让像李浩这样的人担任。”不久大理卿空缺,皇上又说:“除了李浩没人能担当。”于是李浩升任大理卿。
李浩到任后,从前用来漕运和灌溉的灵渠,年久失修,他命人去疏通,百姓得以享受它的好处。邕管(地名,在岗西境内)所管辖的安平州,这里的酋长依赖地势险要,打算聚兵在边境作乱,李浩派了一个使者对他们说清了厉害关系,并答应赦免他让他改过自新,酋长当天叩头谢罪,焚烧并撤销了水上的栅栏,听从上级地方的约束。
李浩天生正直,涵养深厚,不因祸福改变自己的意志。从小勤奋学习文辞,长大后更加沉迷研究义理。在朝廷做官慨然的把时事当成自己的责任,忠愤激烈,议论切中时弊,因此被众人忌恨。平时从来不给人好脸色看,不了解的人认为他孤傲,有人在皇上面前诬陷他,皇上说:“他没有什么,在我的面前也是这样,不是孤傲的那种人。”小人都害怕他,用金钱诱惑他,他板起脸不予理睬,图谋害他的人什么方法都用了,只是幸亏皇上明白他的忠心,始终保全庇护他。在地方做官尤其洁身清廉,从海右地区回朝做官后,没有带来南海的一件东西。他平时生活所用都和做平民时一样,风格很高,人们都不敢因私事求他。
6. 文言文翻译。。。等等,你的题目。。。不完整吧。。。
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之心。不可”(这中间?。。。怪怪的。。。)因格其命。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我没读过。。。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天下之心。不可。的意思是:现在大业(指帝王霸业)初建,还未有一人被封赏,却先用伶人(这个保留没问题,你要翻的话,就是娱乐表演者。。。)担任刺史,(我)恐怕这样会失去(我还是觉得这里有个失)天下百姓的支持,不可以这样做。
后面那句你确定就是这样的?没缺东西?
请问“有德者居之.”这句话出自哪本书?上下句都是什么?
意思是: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道”,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出自《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原文如下: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译文:
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道”,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
上仁之人要有所作为却没有回应他,于是就扬着胳膊强引别人。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
扩展资料: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