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默默牵挂一个人的说说(诗词丨10首牵挂诗词)

梵高9个月前 (03-26)阅读数 4#古诗
文章标签宝玉的人

有人说,无牵无挂,心无挂念,便会乐得自在。想来也是没错,可我们最难做到的,就是这无牵无挂。

人生路上,上有父母,下有子女,中间还有因缘分相识的许多人,又怎会没了牵挂呢?

因为“牵挂”俩字,我们简简单单的生活开始丰盈起来,

有时,牵挂是冷雨敲窗不成眠的呆,

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

有时,牵挂是望穿秋水的念,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有时,牵挂是别离后的悲,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

01

这世间,唯有爱与被爱值得牵挂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历经岁月才懂得,真正的牵挂,不是没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的孤单相念。

这世间,只有爱与被爱才值得牵挂:父母矗立墙角,目送子女远行是牵挂;爱人忙前忙后,厨房烟火袅袅是牵挂……

人与人之间,就是因此编织成了牵挂的关系网,你来我往之间,多了情感,添了牵挂, 于是,生活就有了意义。

02

牵挂,就是一种默默的守候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就不值得一提;彼此之间的美好感情,是世间无与伦比的。

芸芸众生,人海茫茫,让自己牵肠人能有几个?关心惦记自己的人又能有几人?

一旦有了牵挂,便会一直相守,至死不渝。

牵挂是灵魂的絮语,是心灵的对话;牵挂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真情流露,是源自心底的一份纯真的期盼。

03

不说出口的牵挂,最深情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牵挂是一种苦苦的忍耐、酸酸的无奈。

因为太想相见,所以才会更加牵挂。

并不是所有的想念都要相见,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并不是所有的牵挂都要表达,因为怕说出来就变味了。

太过思念,太多牵挂,容易身心憔悴。 不如就在内心留一份相思,放一份牵挂,无言不代表情不深。

04

牵挂,是道不出的苦,但苦中有甜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宋·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牵挂是一件令人苦楚的事,思而不见,每一天都觉得度日如年。

可相思并不是单纯的悲情,往日的美好场景,每一幅每一幅都令人魂牵梦绕,便觉得相思也是件很甜的事。

牵挂,是一种忧戚的美丽和甜蜜的诗意。

被人牵挂,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感动与欢愉;牵挂别人,是一种油然于心的惦念和情意。

05

触景生情,最易牵挂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牵挂相思之情通常不会凭空涌现,总会在某个时刻,看到旧照片,听到一首歌,然后不自觉想起某些人。

尤其是在下雨的夜晚,思念的情绪便更增添了许多。

一想到思念的人也在思念着自己,即使阴雨绵绵,亦觉得心里温暖。

06

求而不得,才会牵挂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唐·白居易《夜雨》

明知道两个人在一起的可能性不大,很想忘记,却始终忘不了,于是便有了牵挂。

白居易如此,你我亦如此。

爱而不得是常态,事与愿违也是人生常态,哪有那么多的一帆风顺,更多的是看也看不见,寻也寻不到。

爱而不得的话,那就适可而止。 走不通的路就回头,爱而不得的人就放手,得不到的热情就适可而止,不完美的人生才最美!

07

总有人牵挂着你,也总会有人让你惦记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怜其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唐·杜甫《不见》

走过流年的山高水长,总有一处风景,会因为我们而美丽;总有一个笑脸,是为我们而绽放;总有一份遇见,唯美了整个曾经。

总会有那么几个人,挂念着你,也被你惦记着。

我们来到世上,所有相遇都千回百转,幸运的是,遇到那个你牵挂的人。

牵挂,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表达,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深深思念、切切祝福。

牵挂,是生命中最美的缘。

08

家,才是永远的牵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工作久了,就会越来越怀念家乡,回忆幼时待过的故土,还有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人生没有永远的陪伴,父母会离去,孩子会远飞,但是只要心还在一起,家还在,就永远是我们避风的港湾。

家,是一辈子的牵挂。

尝遍酸甜苦辣,却没有家的味道;走遍天南海北,却找不到没有家乡的坐标,后来才懂得: 原来,家才是我们永远的牵挂。

09

牵挂,是对未来的憧憬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

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

几时携手入长安?

——唐·韦庄《浣溪沙》

在分别后的每一个日夜,都在深深的思念之中,不知我们何时才能相见,什么时候才能携手共入长安呢?

牵挂,并不是只有对往昔的相思苦,还有对未来的憧憬。

正是这份小小的期待,让牵挂多了几分美好。

10

牵挂,是世间最温暖的的情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世间事多有两难之处,选择了风雨前程,便选择了远离故乡,远离家人,好在还有牵挂,寄存着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情。

有了牵挂,人生就有了目标和动力,未来也就充满了梦想与希望;有了牵挂,简单的亲情就多了份美丽的温馨;有了牵挂,平淡的友情就多了几许温暖的幸福;有了牵挂,丰盈的感情就多了一缕相思……

牵挂,是世间最温暖的情。

愿牵挂丰盈我们的生命,美满我们的人生,多姿我们的生活,伴随我们永远幸福快乐。

牵挂别人是带着淡淡忧伤的幸福,被人牵挂却是世上最美好的幸福!

不要让牵挂你的人总是陷入漫长的等待,若你懂牵挂的苦,就请心疼牵挂你的人。

感恩牵挂你的人,回应牵挂你的人,珍惜牵挂你的人,生命才更多喜乐与幸福。

《红楼梦》诗词赏析

一、葬 花 辞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 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 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 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 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 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 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 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 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 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 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 冷雨敲窗被未温。

为奴底事倍伤神, 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 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 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诗词鉴赏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曾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日:‘先生身非宝主,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待。”值得注意的是批语指出:没有看过“玉兄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所谓“后文”毫无疑问的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由此可见,《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这一点,我们从作者的同时人、极可能是其友人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中得到了证明。诗曰;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以前,我们还以为明义未必能如脂砚那样看到小说全书,现在看来,他读到过后半部部分稿子的可能性极大,或者至少也听作者交往的圈子里的人比较详尽地说起过后半部的主要情节。如果我们说,明义绝句中提到后来的事象“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之类,还可由推测而知的话;那么,写宝王贫穷的“王孙瘦损骨嶙峋”,和写他因获罪致使他心中的人为他的不幸忧忿而死的“惭愧当年石季伦”等诗句,是再也无从凭想象而得的。上面所引之诗中的后两句也是如此:明义说,他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让宝、黛两个有情人成为眷属,把已断绝的月下老人所牵的红丝绳再接续起来。试想,只要“沉痼”能起,“红丝”也就能续,这与后来续书者想象宝、黛悲剧的原因在于婚姻不自主是多么的不同!倘若一切都如程伟元、高鹗整理的续书中所写的那样,则宝玉已有他属,试问,起黛玉“沉痼”又有何用?难道“续红丝”是为了要她做宝二姨娘不成?

默默牵挂一个人的说说(诗词丨10首牵挂诗词)

此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甚至通过写鹦鹉学吟诗也提到。可知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并非虚词作比。同时,这里说“他年葬侬知是谁”,前面又说“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等,则黛玉亦如晴雯那样死于十分凄惨寂寞的境况之中可以无疑。那时,并非大家都忙着为宝玉办喜事,因而无暇顾及,恰恰相反,宝玉、凤姐都因避祸流落在外,那正是“家亡莫论亲”、“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日子,诗中“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或含此意。“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几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间,怜落花而怨及燕子归去,用意甚难把握贯通。现在,倘作谶语看,就比较明确了。大概春天里宝黛的婚事已基本说定了,即所谓“香巢已垒成”,可是,到了秋天,发生了变故,就象梁间燕子无情地飞去那样,宝玉被迫离家出走了。因而,她悲叹“花魂鸟魂总难留”,幻想着自己能“胁下生双翼”也随之而去。她日夜悲啼,终至于“泪尽证前缘”了。这样,“花落人亡两不知”,若以“花落”比黛玉,“人亡”(流亡也)说宝玉,正是完全切合的。宝玉凡遭所谓“丑祸”,总有别人要随之而倒霉的。先有金钏儿,后有晴雯,终于轮封了黛玉,所以诗中又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双关语可用来剖白和显示气节。“一别秋风又一年”,宝玉在次年秋天回到贾府,但所见怡红院已“红瘦绿稀”(脂评),潇湘馆更是一片“落叶萧萧,寒姻漠漠”(脂评)的凄凉景象,黛玉的闺房和宝玉的绛芸轩一样,只见“蛛丝儿结满雕梁”(脂评谓指宝黛住处),虽然还有宝钗在,而且以后还成其“金玉姻缘”,但这又怎能弥补他“对境悼颦儿”时所产生的巨大精神创痛呢?“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难道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这些只是从脂评所提及的线索中可以得到印证的一些细节,所述未必都那么妥当。但此诗与宝黛悲剧情节必定有照应这一点,大概不是主观臆断吧;其实,“似谶成真”的诗还不止于此,黛玉的《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和《桃花行》也有这种性质。前者仿佛不幸地言中了她后来离别宝玉的情景,后者则又象是她对自己“泪尽夭亡”(脂评)结局的预先写照。

有人说,《葬花吟》是从唐寅的两首诗中“脱胎”的(《红楼梦辨》)。诗歌当然是有所继承借鉴的,但不应把文艺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弄颠倒了。说到《葬花吟》在某些遣词造句、意境格调上利用前人之作,实不必到明人的集子中去找。唐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为人熟知的诗句还不足以借取利用吗?即如葬花情节,也未必径取唐寅将牡丹花“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事,作者的祖父曹寅的《楝亭诗钞》中也就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诗句,难道还不足以启发他的构思吗?但这些都是“流”,都仅仅是利用,既不表现诗的主要精神,也决不能代替作者源于现实生活的创造。何况,如前所述,此诗中,作者运笔鬼斧神工之处,完全不在于表面上那些伤春惜花词句的悱恻缠绵。

当然,《葬花吟》中消极颓伤的情绪也是极其浓重且不容忽视的。它曾对缺乏分析思考能力的读者起过不良的影响。这种情绪虽然在艺术上完全符合林黛玉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但毕竟因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显露了他本身思想的弱点。我们同情林黛玉,但同时也看到这种多愁善感的贵族**,思想感情是十分脆弱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