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天气分为哪几类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这三类天气,一般以能见度来区分沙尘与沙尘暴: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为沙尘暴,能见度在1公里以上的为沙尘或扬沙天气。
应该区分浮尘、扬沙和沙尘等3种常见天气情况。浮尘天气时,大气中弥漫细小颗粒物,灰尘多由外地而来,扬沙天气卷起的沙土则完全是本地产生的。沙尘天气兼有浮尘和扬沙两种天气情况,不过二者所占的比重有变化。沙尘天气达到一定的指标,才可称作沙尘暴。
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沙尘暴是风蚀荒漠化中的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共同影响。自然因素包括大风、降水减少及其沙源。人类活动因素是指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植被的破坏以后,导致沙尘暴爆发频数增加。
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这是由于冬春季半干旱和干旱区降水甚少,地表极其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很弱,当有大风刮过时,就会有大量沙尘被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
沙尘天气来了,这几点你应该知道
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有时使气象专业人员都难于区分。必须结合天气背景、天空状况、空气湿度、颜色气味及卫星监测等因素来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强度最弱的叫浮尘天气,浮尘是由于远地或本地产生沙尘暴或扬沙后,尘沙等细粒浮游空中而形成,俗称“落黄沙”,出现时远方物体呈土**,太阳呈苍白色或淡**,能见度小于10公里,大于一公里,基本上没什么明显的风。大气颗粒物的直径小于0.1微米者称为浮尘。
扬沙与沙尘暴都是由于特定区域地表尘沙被大气流剧烈活动带起造成的。其共同特点是能见度明显下降,天空混浊。两者大多在北方春季冷空气过境时现,所不同的是扬沙天气影响的能见度约在1公里到10公里之间。而沙尘暴风天气的能见度甚至小于1公里。
浮尘:浮沉天,尘土、细沙会均匀地浮游在空中,能见度也很差,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浮尘出现有两种原因,一是在冷空气过境前后,无风或风小时,由远处沙尘经高空气流传播而来。二是由扬沙或沙尘暴天气过后,尚未下沉的沙尘浮游在空中所致。
扬沙:由于风大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浑浊,水平能见度在1.0km至10.0km之间。扬沙是由于本地或附近的沙尘被吹起,使能见度下降,天空混浊,风力较大。在北方春夏,冷空气过镜或空气不稳定时出现。
浮尘和扬沙的区别在于扬沙是本地或附近的沙尘被吹起形成的,而浮尘多来源于远方(也可能是扬沙过后沙尘仍漂浮空中形成);更主要的是扬沙时风力较大空气不稳定,而浮尘的条件是风小或无风。
沙尘暴:沙尘暴的成因与扬沙相似,但是能见度更低,而且风力很大。常伴有强对流或雷雨过境。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所以空气相当浑浊,水平能见度甚至小于1千米。根据能见度,沙尘暴又分为三个等级:沙尘暴(能见度0.5km~小于1.0km);强沙尘暴(能见度0.05km~小于0.5km);特强沙尘暴(能见度小于0.05km)。
遇到这种天气,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因为它很有可能诱发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及传染病。通常情况下,人的鼻腔、肺等器官对尘埃都会有一定的过滤作用,但扬沙、沙尘暴这种剧烈天气现象带来的细微粉尘过多过密,我们的过滤系统还是难以招架的。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如果长时间吸入粉尘,也会出现咳嗽、气喘等多种不适症状,导致流行病发作。
雾霾: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更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它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当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一旦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
由于雾霾、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有时使气象专业人员都难于区分。必须结合天气背景、天空状况、空气湿度、颜色气味及卫星监测等因素来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所以,在遇到这样的天气时,大家一定要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即使要外出,一定要注意安全,而且空气已属重度污染状态,很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另外,大家要多喝水,适当补充维生素,增强抵抗力。家里的空气净化器,可以全天开启。
3月30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直至4月1日预警仍在持续。沙尘暴,对我们(尤其是北方人)来说,应该都不陌生,那种“沁人心脾”的土腥味很多人想必都印象深刻。那么,此次沙尘天气会侵袭哪些地区?沙尘暴等级是如何划分的?它的成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对付它?
1. 此次沙尘天气会影响哪些地区?
随着近期的较强冷空气来袭,大风和沙尘天气也相随而至。中央气象台在3月30日18时就发布了沙尘暴蓝色预警,随后的3月31日,在内蒙古中部、辽宁中西部、河北南部及新疆南疆地区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内蒙古满都拉气象站、二连浩特局地有沙尘暴,能见度不足300米。
4月1日0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预计4月1日08时至4月2日08时,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中东部、辽宁西部、吉林中西部、黑龙江西南部、河北北部、北京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新疆南疆盆地局地有沙尘暴。
2日08时至3日08时,内蒙古大部、华北、黄淮等地有4~6级风,内蒙古东部、甘肃西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有扬沙或浮尘天气。
来源于中央气象台
2. 沙尘暴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日常生活中,一遇到“风吹沙飞”的天气,我们都会认为“沙尘暴来了”,其实不然。沙尘暴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是有着严格定义和等级划分的,并非所有的沙尘天气都称为沙尘暴。
《大气科学辞典》中是这样定义沙尘暴的: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那么,能见度大于1千米的沙尘天气又是什么呢?
气象部门以能见度为主要依据,按照轻重程度不同,将沙尘天气划分为了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五类。其中浮尘是指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天气现象;扬沙是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比较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10千米的天气现象;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在500~1000米以内的天气现象;强沙尘暴是指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特强沙尘暴是狂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沙尘天气现象。如此次沙尘天气中,只有内蒙古、新疆局地有沙尘暴,其他地区出现的则是扬沙或浮尘天气。
3. 沙尘暴的成因是什么?
我们知道,沙尘暴要想形成,首先得有沙尘,其次得有强风,可以说是“风与沙的缠绵”。
沙、尘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影响我国的沙尘暴源地,可分为境内源区和境外源区。境外源区主要有蒙古国东南部戈壁荒漠区和哈萨克斯坦东南部荒漠区;境内源区主要有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中西部、阿拉善盟中蒙边境地区(巴丹吉林沙漠)、新疆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北疆的库尔班通古特沙漠。强风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源,有了它,沙尘暴才能长途跋涉、漂洋过海。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有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使它们“飞得更高”。
一般而言,前期干旱少雨、气温偏高,则是沙尘天气形成的天气气候背景。此外,沙尘天气的形成与人类活动也不无关系。人类乱垦、滥牧、过度樵采,使植被遭受破坏、土壤裸露、土地沙化迅速扩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沙尘天气的形成。
荒漠化
4. 沙尘暴和霾有什么不同?
沙尘暴和霾,它们都能创造“灰黄”的天空,都能让能见度下降。但是,二者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首先是组成“原料”不同,沙尘暴天气主要由沙尘气溶胶组成,而霾除了沙尘气溶胶影响之外,主要由污染物组成的气溶胶组分组成。其次是二者出现的气象条件不一样,即“一动一静”:沙尘出现的气象条件是大气不稳定,大风将沿途沙漠地表的大量沙尘吹起,传输过程中有沉降,沿途地区就出现了沙尘天气;而霾出现的气象条件是大气静稳,空气流动性差,大气中的污染物无法扩散。再次是二者“光顾”的季节不同,沙尘天气有较强的季节性,主要出现在春季;而霾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现。
制图:翟劲松
5. 沙尘暴没有一点好处吗?
在我们的印象中,沙尘暴似乎一无是处:影响出行、污染空气、危害健康……此外,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风蚀深度可达1~10厘米,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但是,世上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你知道吗,沙尘一方面污染空气,一方面也能净化空气!这听起来似乎有些自相矛盾,而事实的确如此。沙尘在降落过程中可以吸附人类活动如工业烟尘和汽车尾气中的氧化硫等物质,能把空气中的杂质沉淀下来,从而起到了过滤空气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和抑制我国北方酸雨的形成。除此之外,据专家研究,沙尘暴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抑制全球变暖。沙尘暴的沙尘气溶胶,像一把阳伞阻挡太阳辐射进入地球表面,同时沙尘粒子还可以作为云凝结核影响云的形成、辐射特性和降水,产生间接的气候效应。这些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因温室效应所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
6. 我们该怎样对付沙尘暴?
一说到沙尘暴的应对,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但这更多是从政府的层面考虑的。对我们个人来说,具体到某次沙尘天气时,科学防护和应对永远是第一位的。下面简单提示几个沙尘天气防护要点:
(1) 要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
(2) 尽量减少外出,如必须外出则要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损伤,回家后赶快洗脸,尤其是口鼻,尽量阻止沙尘吸入体内。
(3) 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谨慎驾驶。
(4) 室外易受沙尘暴损坏的物品,要妥善安置。
(作者:王海波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主任工程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号“知识就是力量”(ID:knowledge-power)
作者:王海波
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公众号ID及作者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