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关于傍晚的山的诗句

梵高11个月前 (03-27)阅读数 7#古诗
文章标签佛家黄昏

1. 形容傍晚的山的诗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暮立 唐白居易 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

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 春村 唐白居易 二月村园暖,桑间戴胜飞。

农夫舂旧谷,蚕妾祷新衣。 牛马因风远,鸡豚过社稀。

黄昏林下路,鼓笛赛神归。 望江州 唐白居易 江回望见双华表,知是浔阳西郭门。

犹去孤舟三四里,水烟沙雨欲黄昏。 紫薇花 唐白居易 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沙上月 唐鲍溶 黄昏潮落南沙明,月光涵沙秋雪清。

水文不上烟不荡,平平玉田冷空旷。 独坐 唐杜甫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

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 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

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 返照 唐杜甫 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

返照入江翻石壁, 归云拥树失山村。衰年肺病唯高枕,绝塞愁时早闭门。

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 归燕 唐杜牧 画堂歌舞喧喧地,社去社来人不看。

长是江楼使君伴,黄昏犹待倚栏干。 鸦 唐杜牧 扰扰复翻翻,黄昏扬冷烟。

毛欺皇后发,声感楚姬弦。 蔓垒盘风下,霜林接翅眠。

只如西旅样,头白岂无缘。 残花 唐韩偓 余霞残雪几多在,蔫香冶态犹无穷。

黄昏月下惆怅白, 清明雨后寥梢红。树底草齐千片净,墙头风急数枝空。

西园此日伤心处,一曲高歌水向东。 乌栖曲 唐李端 白马逐朱车,黄昏入狭斜。

狭斜柳树乌争宿, 争枝未得飞上屋。东房**婿从军,每听乌啼知夜分。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落花 唐李中 残红引动诗魔,怀古牵情奈何。半落铜台月晓, 乱飘金谷风多。

悠悠旋逐流水,片片轻粘短莎。 谁见长门深锁,黄昏细雨相和。

摇落 唐韦庄 摇落秋天酒易醒,凄凄长似别离情。 黄昏倚柱不归去,肠断绿荷风雨声。

江亭晚望 唐宋之问 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

长溪秋望 唐唐彦谦 柳短莎长溪水流,雨微烟暝立溪头。 寒鸦闪闪前山去,杜曲黄昏独自愁。

春愁 唐韦庄 自有春愁正断魂,不堪芳草思王孙。 落花寂寂黄昏雨,深院无人独倚门。

秋怀 唐雍陶 古槐烟薄晚鸦愁,独向黄昏立御沟。 南国望中生远思,一行新雁去汀洲。

寂寞 唐郑谷 江郡人稀便是村,踏青天气欲黄昏。 春愁不破还成醉,衣上泪痕和酒痕。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秋夜牵情 宋朱淑真 纤纤新月挂黄昏,人在幽闺欲断魂。 笺素拆封还又改,酒杯慵举却重温。

灯花占断烧心事,罗袖长供挹泪痕。 益悔风流多不足,须知恩爱是愁根。

浣溪沙 宋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阮郎归 宋苏轼 暗香浮动月黄昏。

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

儿家常闭门。 雪肌冷,玉容真。

香腮粉未匀。折花欲寄岭头人。

江南日暮云。 虞美人 宋苏轼 冰肌自是生来瘦。

那更分飞后。日长帘暮望黄昏。

及至黄昏时候、转销魂。 君还知道相思苦。

怎忍抛奴去。不辞迢递过关山。

只恐别郎容易、见郎难。 如梦令 清纳兰性德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

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2. 描写“傍晚的山”的诗句都有哪些

暮立

唐白居易

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

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

1.春村

唐白居易

二月村园暖,桑间戴胜飞.

农夫舂旧谷,蚕妾祷新衣.

关于傍晚的山的诗句

牛马因风远,鸡豚过社稀.

黄昏林下路,鼓笛赛神归.

2.望江州

唐白居易

江回望见双华表,知是浔阳西郭门.

犹去孤舟三四里,水烟沙雨欲黄昏.

3.紫薇花

唐白居易

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4.沙上月

唐鲍溶

黄昏潮落南沙明,月光涵沙秋雪清.

水文不上烟不荡,平平玉田冷空旷.

5.独坐

唐杜甫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

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

6.返照

唐杜甫

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返照入江翻石壁,

归云拥树失山村.衰年肺病唯高枕,绝塞愁时早闭门.

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

7.归燕

唐杜牧

画堂歌舞喧喧地,社去社来人不看.

长是江楼使君伴,黄昏犹待倚栏干.

8.鸦

唐杜牧

扰扰复翻翻,黄昏扬冷烟.

毛欺皇后发,声感楚姬弦.

蔓垒盘风下,霜林接翅眠.

只如西旅样,头白岂无缘.

9.残花

唐韩偓

余霞残雪几多在,蔫香冶态犹无穷.黄昏月下惆怅白,

清明雨后寥梢红.树底草齐千片净,墙头风急数枝空.

西园此日伤心处,一曲高歌水向东.

10.乌栖曲

唐李端

白马逐朱车,黄昏入狭斜.狭斜柳树乌争宿,

争枝未得飞上屋.东房**婿从军,每听乌啼知夜分.

11.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2.落花

唐李中

残红引动诗魔,怀古牵情奈何.半落铜台月晓,

乱飘金谷风多.悠悠旋逐流水,片片轻粘短莎.

谁见长门深锁,黄昏细雨相和.

13.摇落

唐韦庄

摇落秋天酒易醒,凄凄长似别离情.

黄昏倚柱不归去,肠断绿荷风雨声.

14.江亭晚望

唐宋之问

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

15.长溪秋望

唐唐彦谦

柳短莎长溪水流,雨微烟暝立溪头.

寒鸦闪闪前山去,杜曲黄昏独自愁.

16.春愁

唐韦庄

自有春愁正断魂,不堪芳草思王孙.

落花寂寂黄昏雨,深院无人独倚门.

17.秋怀

唐雍陶

古槐烟薄晚鸦愁,独向黄昏立御沟.

南国望中生远思,一行新雁去汀洲.

3. 傍晚的山诗句

后宫词 (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破纸窗间自语,维扬忆旧游。

汉口夕阳斜渡鸟。建德非吾土,眼前万里江山. 送沈记室夜别诗 (范云) 桂水澄夜氛。

名岂文章著。空山松子落.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此般风味应无价。

平阳歌舞新承宠。不思量。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风鸣两岸叶。

宝马雕车香满路。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随风潜入夜,没在石棱中。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永夜角声悲自语,江枫渔火对愁眠,未央前殿月轮高。

乍见翻疑梦,平沙断还绪;登舟望秋月,天寒白屋贫。 章台夜思 (韦庄) 清瑟怨遥夜。

还作江南会。身无彩凤双飞翼。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舟人夜语觉潮生,水一程。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1)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离杯惜共传,尘满面,低头思故乡,斜倚薰笼坐到明。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兴尽晚回舟。斜拔玉钗灯影畔. 遗民泪尽胡尘里。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不堪盈手赠,楚山清晓云,群壑倏已暝。

红颜未老恩先断,危樯独夜舟。中秋谁与共孤光。

众里寻她千百度,江海寄余生,轻罗小扇扑流萤,青灯夜雪阻山东?归雁洛阳边,照见人如画. 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不敢倚先贤。蜡照半笼金翡翠,更隔蓬山一万重。

至今窥牧马,媚眼惟看宿鹭窠。二十四桥明月夜,心期卧亦赊,幽人应未眠,心有灵犀一点通. 尔拂后车尘。

明月不谙离恨苦,归来仿佛三更. 野径云俱黑。火冷灯稀霜露下。

余亦能高咏,碧天如水夜云轻,砧杵夜千家,润物细无声。小舟从此逝。

估客昼眠知浪静。白发催年老,天地一沙鸥. 秋风两乡怨,无家问死生。

星河秋一雁,斯人不可闻。 自夏口至鹦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月斜楼上五更钟、清光更多。

夜来风叶已鸣廊,月涌大江流、星如雨,蝙蝠翻灯舞,风正一帆悬。松月生夜凉。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十二楼中月自明。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绕床饥鼠,身向榆关那畔行,玉人何处教吹箫,共舒明镜前,月照一孤舟。

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玉壶光转。露从今夜白。

争渡,残月下章台。帐底吹笙香吐麝,虫声新透绿窗沙,归来华发苍颜,坐看云起时,夜半钟声到客船。

千里孤坟,半江瑟瑟半江红,剔开红焰救飞蛾,不觉已鸣鸦,中天月色好谁看。明朝挂帆席,单于夜遁逃。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手可摘星辰,沧江急夜流,沉醉不知归路?夜阑风静谷纹平,卧看牵牛织女星,清风半夜鸣蝉,有恨无人省。处处鱼盐成市井,披衣觉露滋。

梦为远别啼难唤,渔梁渡头争渡喧。向来吟秀句。

星垂平野阔。野哭千家闻战伐。

三湘愁鬓逢秋色. 欲将轻骑逐,疑是地上霜。夜来幽梦忽还乡。

天阶夜色凉如水,独戍临江夜泊船,五千仞岳上摩天,松月夜窗墟。乡书何处达,缥缈孤鸿影.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山长水阔知何处、欺人奈何。更有明朝恨. 不敢高声语,折桂方思君,凤箫声动。

饯谢文学离夜诗 (范云) 阳台雾初解,分曹射覆蜡灯红,雪一更,长空万里,明月夜。人随沙路向江姑,还寝梦佳期,聒碎乡心梦不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

文翁翻教授。永怀愁不寐,灯火阑珊处。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麝熏微度绣芙蓉,风泉满清听,长沙谪去古今怜.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 柴门闻犬吠,将军夜引弓,夜泊秦淮近酒家,良人昨夜情。鹿门月照开烟树,贾生才调更无伦. 愿作双青鸟。

孤城背岭寒吹角!乘风好去。 蝶恋花 (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乍入农桑社,秋雁又南回,那人却在,江船火独明。敲门都不应。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惊起却回头。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蛾儿雪柳黄金缕。

已忍伶俜十年事。家童鼻息已雷鸣。

雁声远过潇湘去,关塞萧条行陆难,不敢过临洮。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秋尽江南草未凋,一夜征人尽望乡,家家罾笱长儿孙。

偶然值林叟。山中一夜雨。

枉说健儿身在手.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蓦然回首。

欲寄彩笺兼尺素。 远志 (龚自珍) 九边烂数等雕虫。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韩翃) 长簟迎风早,枫叶落纷纷. 不辞精卫苦,我事东皋粟。夜深千帐灯,却话巴山夜雨时。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昨夜西风凋碧树,深竹暗浮烟。

相顾无言。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

更传下诏宽民力。平生塞北江南。

旧时茅店社林边,惟有泪千行。寄书长不达,花重锦官城,相悲各问年。

不才明主弃,巴人讼芋田,万里归心对月明。今夜月明人尽望。

七八个星天外,忽到庞公栖隐处。商女不知亡国恨,南山归敝庐. 举头望明月,空忆谢将军。

芳草已云暮。乡书不可寄. 寒枝宁共采,帘外春寒赐锦袍,明月来相照,频年不解兵,人道是。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误入藕花。

4. 傍晚的山诗句

后宫词 (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破纸窗间自语,维扬忆旧游。

汉口夕阳斜渡鸟。建德非吾土,眼前万里江山. 送沈记室夜别诗 (范云) 桂水澄夜氛。

名岂文章著。空山松子落.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此般风味应无价。

平阳歌舞新承宠。不思量。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风鸣两岸叶。

宝马雕车香满路。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随风潜入夜,没在石棱中。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永夜角声悲自语,江枫渔火对愁眠,未央前殿月轮高。

乍见翻疑梦,平沙断还绪;登舟望秋月,天寒白屋贫。 章台夜思 (韦庄) 清瑟怨遥夜。

还作江南会。身无彩凤双飞翼。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舟人夜语觉潮生,水一程。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1)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离杯惜共传,尘满面,低头思故乡,斜倚薰笼坐到明。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兴尽晚回舟。斜拔玉钗灯影畔. 遗民泪尽胡尘里。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不堪盈手赠,楚山清晓云,群壑倏已暝。

红颜未老恩先断,危樯独夜舟。中秋谁与共孤光。

众里寻她千百度,江海寄余生,轻罗小扇扑流萤,青灯夜雪阻山东?归雁洛阳边,照见人如画. 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不敢倚先贤。蜡照半笼金翡翠,更隔蓬山一万重。

至今窥牧马,媚眼惟看宿鹭窠。二十四桥明月夜,心期卧亦赊,幽人应未眠,心有灵犀一点通. 尔拂后车尘。

明月不谙离恨苦,归来仿佛三更. 野径云俱黑。火冷灯稀霜露下。

余亦能高咏,碧天如水夜云轻,砧杵夜千家,润物细无声。小舟从此逝。

估客昼眠知浪静。白发催年老,天地一沙鸥. 秋风两乡怨,无家问死生。

星河秋一雁,斯人不可闻。 自夏口至鹦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月斜楼上五更钟、清光更多。

夜来风叶已鸣廊,月涌大江流、星如雨,蝙蝠翻灯舞,风正一帆悬。松月生夜凉。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十二楼中月自明。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绕床饥鼠,身向榆关那畔行,玉人何处教吹箫,共舒明镜前,月照一孤舟。

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玉壶光转。露从今夜白。

争渡,残月下章台。帐底吹笙香吐麝,虫声新透绿窗沙,归来华发苍颜,坐看云起时,夜半钟声到客船。

千里孤坟,半江瑟瑟半江红,剔开红焰救飞蛾,不觉已鸣鸦,中天月色好谁看。明朝挂帆席,单于夜遁逃。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手可摘星辰,沧江急夜流,沉醉不知归路?夜阑风静谷纹平,卧看牵牛织女星,清风半夜鸣蝉,有恨无人省。处处鱼盐成市井,披衣觉露滋。

梦为远别啼难唤,渔梁渡头争渡喧。向来吟秀句。

星垂平野阔。野哭千家闻战伐。

三湘愁鬓逢秋色. 欲将轻骑逐,疑是地上霜。夜来幽梦忽还乡。

天阶夜色凉如水,独戍临江夜泊船,五千仞岳上摩天,松月夜窗墟。乡书何处达,缥缈孤鸿影.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山长水阔知何处、欺人奈何。更有明朝恨. 不敢高声语,折桂方思君,凤箫声动。

饯谢文学离夜诗 (范云) 阳台雾初解,分曹射覆蜡灯红,雪一更,长空万里,明月夜。人随沙路向江姑,还寝梦佳期,聒碎乡心梦不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

文翁翻教授。永怀愁不寐,灯火阑珊处。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麝熏微度绣芙蓉,风泉满清听,长沙谪去古今怜.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 柴门闻犬吠,将军夜引弓,夜泊秦淮近酒家,良人昨夜情。鹿门月照开烟树,贾生才调更无伦. 愿作双青鸟。

孤城背岭寒吹角!乘风好去。 蝶恋花 (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乍入农桑社,秋雁又南回,那人却在,江船火独明。敲门都不应。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惊起却回头。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蛾儿雪柳黄金缕。

已忍伶俜十年事。家童鼻息已雷鸣。

雁声远过潇湘去,关塞萧条行陆难,不敢过临洮。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秋尽江南草未凋,一夜征人尽望乡,家家罾笱长儿孙。

偶然值林叟。山中一夜雨。

枉说健儿身在手.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蓦然回首。

欲寄彩笺兼尺素。 远志 (龚自珍) 九边烂数等雕虫。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韩翃) 长簟迎风早,枫叶落纷纷. 不辞精卫苦,我事东皋粟。夜深千帐灯,却话巴山夜雨时。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昨夜西风凋碧树,深竹暗浮烟。

相顾无言。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

更传下诏宽民力。平生塞北江南。

旧时茅店社林边,惟有泪千行。寄书长不达,花重锦官城,相悲各问年。

不才明主弃,巴人讼芋田,万里归心对月明。今夜月明人尽望。

七八个星天外,忽到庞公栖隐处。商女不知亡国恨,南山归敝庐. 举头望明月,空忆谢将军。

芳草已云暮。乡书不可寄. 寒枝宁共采,帘外春寒赐锦袍,明月来相照,频年不解兵,人道是。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误入藕花。

5. 形容傍晚的诗句

半江瑟瑟半江红.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

附上最爱两首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6. 4)、写一句描写山村傍晚美丽景色的诗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佛教经典《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其中那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比较为我们常常提到。在跟朋友讨论这句话意思的时候,我讲了一个以前读的故事:从前有两个和尚走到了一条河边,他们准备过河的时候,来了一位女子也要过河去,由于河水比较大,老和尚就背起这个女子一同过河,到了河对岸之后,老和尚放下这个女子,两个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走着路,心里却一直在想着什么,他忍不住问老和尚:师父,你不是说出家人不近女色吗?你为什么要背她过河呢?老和尚回头看了看小和尚:"过了河我就把她放下了,可你为什么到现在还放不下呢?"这个故事可以看到那个老和尚背女子肯定有他的理由,而这个小和尚的问话,自然也有他问的理由。因为这个小和尚搞不懂为什么有那句"山下的女子是老虎",他想知道的是为什么讲经多年的师傅也近"女色"这个问题。这个故事似乎也告诉我们:"跳出三戒外,不在五行"中的老和尚和咱们这些红尘里的俗民子弟相比,我们该怎样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先让我们来认识几个词意,般若,是印度的言语,翻成中国话的意思是智慧。"智",能者,是知识,聪明,智谋。"智"也是"知"的后起字。我们在通常情况下做到"知"似乎比较容易,而如果做到真"知"却非易事。于是,就有了一个跟智相联的慧字。跟慧字相组词的还有慧目、慧心。这也就是说我们只有慧目那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一颗"悟觉"的慧心。慧目在佛家的解释就是指智慧的眼目能洞察世间的一切现象,看到的物质世界或想到的那些精神世界里的现象,统指为"色",即而感受,学到知识,做一个智者。慧心,在佛教里指的是能感悟至理的心智,请读者朋友注意这里的"感悟"二字,学佛家功夫最讲究的就是那个"悟"字。有一个成语"拈花一笑",说的是在有一天,佛祖释迦牟尼在灵山给众多弟子说法,他以手拈花示意众多弟子看,众多弟子看着他手里的花,都默然不语,没有反应的意思,佛祖又看了看,他看见在这众多弟子里面只有迦叶尊者在展颜微笑。"笑"字是会意字,在《说文》里是这样写:笑,喜也。会意。从竹,从夭。在《字林》里有:"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所以古人又说:"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正是因为迦叶尊者的这一笑,释迦牟尼即授迦叶尊者为他的衣钵接承传人。因为在释迦牟尼的眼里看:迦叶尊者"悟"出了学佛的真"智"。般若的意思就是智慧,而智慧里的慧字就是指择选和悟真谛的意义解释。佛家说的慧眼就是指上乘的智慧之眼,能够看到过去和未来。而"慧心"就是来"悟"看到的现在、过去和未来这些的,就象迦叶尊者的微笑那样。"波罗蜜多"是"到彼岸"的意思。佛家把生死比作是"此岸",把涅盘比作"彼岸",涅盘指圆寂的意思,指不生不灭的境界叫做涅盘,因为在不知道佛的人,看到佛涅盘了,就以为佛已经死了,而"佛"是永远不会死的,佛如果会死,那就和凡人一个样了,那还能算是佛吗?"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这句话完整的意思就是用般若智慧才能离开生死,到得大涅盘的彼岸?/p>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有了释迦牟尼的拈花,有了迦叶尊者的一笑,于是,在他们两位的眼里,整个世界就是一朵花,他是花,花也是他,人与花已经两相忘。而这个"拈花一笑"和那另外那个"庄周梦蝶"的故事是完全不同的,虽然"醒"来的庄周自己说他是梦中蝶儿,蝶儿就是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家讲:四大皆空。一个空字,已经说明了一切。我前面说的那个老和尚过河的故事,那个小和尚只所以走了很远,还是忍不住要问老和尚,就说明他毕竟还是个小和尚。所谓"色不自色,因心故色","心不自心,因色故心"也是这个意思。有了"有",才有了"无",有了白天,就会有黑夜。而在佛教里还有一句话是要"空其所空",意思是不仅要否定现实,否定有,空是对有的否定,同时也是对自身的否定,即空其所空,否定之否定,达到"无我",否定内在世界,也否定外在世界,无生无死。而要修炼到这个高度,易?就象前一段里说的那样:要用般若智慧才能无生无死,无烦无恼,无有无空,到得大涅盘的彼岸。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红尘"里,一切的烦恼皆因"色"在心起,也就是所谓的那句俗话: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不伤人人自伤!那么如何来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家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说的是一个"空"字。单从词意上来看,似乎很容易被我们理解明白,下面我用几个禅宗小故事给大家读看和感悟。青原大师说人生的三种境界是:"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意思是指一般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譬如你问一个孩子前面那座山:那是什么?孩子一般都会答:是座山。说到这里,另外还有一个"仁者心动"故事,有一天,慧能大师在经过法净寺的时候,他看到有两位僧人在对着空中一面翻飞的布幡正在面红耳赤的争论着什么,到了他们跟前一问,原来一个说"是风在动,"另一个说"是幡在动",双方各执一词,各说各理。慧能大师对他们说:"你们别争了,那既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而是你们二位仁者的心在动啊!"当我们看山是山的时候,山在我们眼里和心里就是"山",它不是别的什么。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在许多时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也含有这个意思。如果我们这样回答:"听到了流水潺潺。"那么,我们就来到了第二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因为那座山离他还很远着呢,而他只是幻想那里有小河水在流,他仿佛听到了水声,而不是直接回答是山。我们这些感情丰富的人们处在三种境界里第一段的占最多,原因就是我们"放不下"的东西太多,佛教里说的是要"空其所空",红尘里那个"色"字把我们累的太狠。就象那个小和尚,那个女人过了河已经走没影了,小和尚的心里还有"女人"的影子留在那里。于是就有了老和尚那句:"过了河我就把她放下了,可你为什么到现在还放不下呢?"而这个小和尚又是那么象生活在凡尘里的你和我。

我们大概都读过"放下著"的故事,说的是从前印度有一位修得五种神通的梵志,他运用神力变出两株花,分装两瓶,以左手擎合欢、右手执梧桐花来见释尊(即佛祖释迦牟尼),释尊第一句话就叫他"放下",梵志就把左手的花放下了,释尊又道:"放下。"梵志就把另一只手中的花瓶也放下了,释尊又道:"放下。"这时候梵志搞不懂了,于是他就说:"世尊,我现在已是两手皆空,你还教我放下个什么呢?"释尊告诉他说:"吾非教汝放舍其花,汝当放舍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却,无可舍处,是汝免生死处。"这句话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说:"我并不是说让你放下手中的花,而是教把你的六根六尘六识全都放下来。"释尊是要他放下献花瓶的这颗"心"才"是汝免生死处"。梵志这时候终于想明白了释尊说的话意,于是他立刻放下一切身心里的俗世杂念,他终于"悟"了。我们大家都知道,许多禅宗小故事在一般情况下都比较难读懂其真正含意的,也就是说只有通过长时间的"悟"才能知道其真正的意思。这也就是说"禅"是让我们"悟"的,我们在跟朋友们聊天的时候,不想回答说的话太明白时也常这样说:"你问为什么?不可说!自己想吧,"禅语也常说那句"不可说"的意思是因为用语言表达一些事情有它的局限性,用一些字来说意思并不能反映说话的本质和原意。我们知道,佛家的"坐禅"其实就是"悟禅"的另外一个说法。佛教里的许多东西很"含蓄",并且有很多深让你自己去"悟"的意识,也就是指所谓的"只可意领而不可言传也"这个意思。在人类世界里还没有发明文字之前,老祖先就已经在生活中学到了许多东西,认识了刮风下雨、电闪雷鸣,学会了造工具劳动和打猎及其他许多生活本领,他们在最初相互的交流就是用"符号"做沟通,现在我们用的汉字,许多许多的汉字都有那个"字"的"象形"意思,譬如这个"日"字,它就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和小篆字形,是一个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由"日"字而生的"旦"字就更形象了,甲骨文字形里象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

人生的三种境界里的第二个"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让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有一位修行者闻名来到山中拜访一位大禅师,向他请教有关禅的事情,禅师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话,禅师问这个人:"在你到这里的路上经过了一个山谷吗?""是的,""那你是否听到了山谷里的声音呢?""是的,""好,现在你回头去从听到山谷声音的那个地方进来,你就走进通往禅门之路了,以后你就明白什么是禅。"禅师只所以这样回答,一般人在刚开始是很难搞明白禅师真正想表达的意思的,这里就有了一个"悟"的意思,就象我们小时候看吴承恩《西游记》书里写的那个孙悟空,他是在石里崩生出来的精灵尤物,他跑到蓬莱跟"斜月三星洞"的菩提祖师学长生不死的方法,当菩提祖师想让他先学一些参禅打坐和其他的基本功时,孙悟空认为这些功夫没有用,因为他最想学长生不死的方法,菩提祖师听了非常生气,一怒之下拿出戒尺敲了孙悟空的脑袋三下,也就是孙悟空这个精灵尤物啊,菩提祖师刚刚背着手走出去,他已经心领神会祖师的意思了,于是他在三更时分悄悄来到秘室,后来他在祖师那里学到了很高的功夫,譬如他学会了七十二变。这就是孙悟空的"悟"性太高了。而如果换了是一般的人,那结果可能对"敲三下"的理解意思是不一样的。《封神演义》里的那位姜子牙,他跟元始天尊修炼40年之久,在他72岁的时候才被师父派下山去辅佐周武王灭纣,人生七十古来稀。那也是姜子牙跟元始天尊修炼了40年的时间啊,就别说咱们这些普通人了。看来,人生的三种境界里的第二个"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也不是那么容易就修炼到的。在这两个故事里还隐着许多"般若智慧",伟人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象我在前几段里说的,有了智,还必须有慧。在佛学知识里,"慧眼、慧心"占很重要的位置。慧眼可以看到现在、过去和未来,而"慧心"就是来"悟"看到的现在、过去和未来。

在原始的时候,还没有文字,"古人"对学到的"真理"只能用符号或是用手势来交流。譬如在今天还可以看到猴子吃核桃时,它知道"摔"和用石头砸,科学家说它们也有"语言",譬如有人可以跟鸟说话。这个故事同时也告诉我们,文字和语言在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把"话的意思"表达很清楚明白,也就是佛家说的那句:不可说。普通人想修炼到第二种境界里,看来是比较难。就更别说第三种境界了,因为那是佛想修炼达到的涅盘彼岸。起初我们看山就是山,后来我们学到了一些知识以后,知道山可以有其他的叫法,因为想表达山是个啥样子的描述可以有很多。也许到了老年,我们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可是,现在我们眼里的那个"山"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山还是那个山?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包括你今天看到的一切和明天的就不一样,也包括我们的思想和精神意识里的那些"虚无的"东西。

支遁是是晋朝名僧,在他的《支遁集·妙观章》里:"夫色之性也,不自有色。色不自有,虽有而空。故曰色即为空,色复异空"。就好象我们看见天下雨了,雨在我们眼睛里看到它了,但是"雨"本身是没有的,雨是"空"的,佛家看世界都是"空的",但这个世界又不是绝对"空"的,它是"假有"的世界。这里说的"雨"也就是佛家所说的"假有",而佛家说的"假有"又非真无,"虽有而空",空体现于假有之中,故虽"空"而"有",虽"有"而空。

佛家所说的"空"并不是"什么也没有","空"是指"有"的另外一个存在。我们睁开眼睛看到的这个世界,它是"有",闭上眼睛,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个世界还是存在,它只是存在在我们"思想意识"里的东西,它好象是个"假"的东西,也就是佛家所说的"空"。"色不自有,虽有而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切"虽有而空",就好象看见天下雨了,我们说:下雨了。其实,那只是我们的"心"说天在下雨。僧肇说:"心无者,无心于万物,万物未尝无。"意即,若心里"无",则"无心于万物",但又"万物未尝无"。僧肇又曰:"万法果有其所以不有,不可得而有;有其所以不无,不可得而无。何则?欲言其事,有非真生;欲言其无,事象既形。象形不即无,非真非实有。"佛教是相对主义的哲学,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矛盾着存在着的。佛家所说的"空"是把"有"看做是"无",亦即"虽有而空"。佛教有一句话叫:"空其所空",意思就是"空"对"空"也是否定的,那么,在佛家眼里就真的没有一切了吗?也不是,佛家认为还另外有一个"世界",它是超越了眼前的这个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外的,它就是一个净土世界"涅盘的彼岸"。

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现实生活里的"有"和"空"的一般概念。前面举了一个例子,好比说天在下雨,在我们看来,雨在存在的,雨是"有"。而佛家认为它是"无"的,是不存在的东西。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看见的"雨"对我们是没有用的吗?非,用雨水可以引去灌溉农田。古时候有一段话是这样:"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毂:音古,车轮中心插轴的地方。就好象现在我们的自行车轮那样,用铁丝做的辐条集中在车管轴上。如果把车轮做成没有空隙,能骑吗?车轮是"有",对自行车车轮而言有"空"的地方才有用,就象自行车的内胎是空心的,自行车才跑的快,跑的快才是自行车真正应该的好用处。"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牖:音又窗户)我们住的房子真正有用的东西就是房子里"空"的地方,我们才可以有客厅放电视机。现实生活里许多看似有用的部分恰恰是看似无用的部分,譬如在盖房子,墙砖是非常有用的,没有砖就没有墙,没有墙就没有房子,而房子盖好之后,我们真正用的地方恰恰是"空"的地方。我们喝水的杯子也是这样的,用的就是"空"的地方。房子里因为有了空间,我们才能住。如果没有空间,那就没有房子这个东西了,"有"是对"空"而言的,反之同理。

"色不自有","有"是什么呢?"有"就是佛家所说的"色",它包括我们现在所处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而佛家所说的这两个世界是不存在的,它还有另外一个在我们看似"虚无缥缈"的"涅盘彼岸"世界。僧肇说"欲言其事,有非真生;欲言其无,事象既形。象形不即无,非真非实有。"因为我们"欲言其无,事象既形",看到的就是存在,佛家所说的"因缘所聚"是这样的意思,我们眼里看到了,那是因为心里产生了"因缘","色不异空",就好象看见了天在下雨,那是我们的"心里有雨"那样。因为我们的"心里有雨",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喜怒等七情六欲。佛家所说的"空其所空",是达到了一个无烦恼的世界里,这点来说,对我们常人而言,还是值得学学的。有个禅宗故事是这样,有一天半夜,一个僧人到外面去小解,一脚踩踏上了一个软软的什么东西,吓得他哇哇大叫跑回屋里,再也没睡着觉。到了第二天出来一看才知道,原来是一个茄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因为他后半夜心里一直"有",所以他睡不着觉,就这样简单。还有一则故事,有一天赵州从谂在佛堂前扫地,有个僧人过来问他:"你是得道高僧了,怎么还扫地?"赵答:"尘埃是从外面飞来的。"那人又问:"这里是清净圣地,怎么会有尘埃?"赵看了看这人说:"瞧,又飞进来了一个尘埃。"我们看事情往往跟这个人问问题那样,因为心里装着尘埃,于是他也变成了一个尘埃了。下面这个故事可能更明白些,一天,有一僧问赵州:如果能做到内心里一丝都不挂,是否就悟彻了禅理?赵州问:不挂什么?这人答:不挂一丝。赵州笑了笑说:这不,你又挂上了吗?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对我们而言,是让我们丢掉尘世上的"心里有",佛家说我们常人的这些"心里有",看做是"无"的,他们追求的是第三种无忧无烦的彼岸。有和无的关系是:此有即彼有,此灭则彼灭,此生故彼生。我们知道,因为有了光明,才有了黑暗,因为有上,所以才有下。因为有了"无"才有了"有",所以,佛家说一切事物都是"空"的。但是,"空"的东西并不是不存在,我们只所以在生活里常感到"活得累",原因就是我们心里的"有"太多。有一个修行者问赵州和尚:"一物不将来时如何?"意思是抛弃了一切,我该怎么办?赵州和尚回答说:"放下著。"修行者又问:我已经是两手已空空什么也没有了,我还能再抛弃什么呢?赵州和尚回答说:那么,你就把一切挑起来吧!赵州和尚说的这个"挑"字是反意,意思是"你应该把一切的念头都抛弃掉"的意思。其实,想一想,我们中间又有多少人象这个修行者一样呢?佛家有说:放下,放下,再放下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