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民国老对联
鸟归苔有迹,花繁鸟狎人.翁同和
振缨尽祗肃,飞盖相追随.翁同和
采菊东篱下,读书秋树根.翁同和
醇泊旷寂养天和.下联没有上联,翁同和
树林幽翠满山谷,清风日舆幽人言.翁同龢
风梅落纸画犹湿,松雪扑弦琴一鸣.翁同龢
道在圣传修在己,德由人积鉴在天.翁同龢
文章清逸世少比,胸臆广博天所开.翁同龢
园林幽雅自成趣,虎豹文章非一斑.翁同龢
祗树园中闻经得道,华严会上听法成仙.翁同龢
旷然无忧寂然无虑,守之以一养之以和.翁同和
守独悟同别微见显,辞高居下置易就难.状元翁同和
修身践言深究圣指,案经考典遵由旧章.进士翁同和
壮心看(朝去月加人加目)舞剑,幽意在鸣琴.翁同龢
剑气灵霄汉,文光碧()牛.进士朱钰
张生石鼓李潮篆,皎如明月在秋潭.进士
学有经术通知时,行无瑕尤直似古.进士英和
啸馆大都偏得月,好云无处不遮楼.进士杨度
题品云山归画卷,收罗风月到诗篇.进士郭尚先
所抱自当为将相,斯人岂合老山林.进士颜士璋
茶帘清舆鹤同梦,诗榻静听琴所言.进士吴锡麒
心宽勿嫌居室小,身安何用积金多.进士王振生
用笔直追锺太尉,论文今见沈尚书.进士韩宝鸿
诗传画意王摩诘,船载书生米舍人.进士周正岐
持其志毋暴其气,敏於事而慎於言.进士黄松年
论世每怀千载上,结友偏在爱读人.进士郭尚先
绿树碧檐相掩映,落花飞蝶共徘徊.进士程邦宪
霜清玉斧看修月,沙煖银河自种星.进士钟孟鸿
苍官青士左右树,神君仙人高下花.进士高凌宵
道德深微允百世,文章尔雅告三公.进士张启后
四野绿云笼稼穑,一庭红药掩衡茅.进士史春荃
莫谓光隂非玉寳,岂知学术即金钱.进士李宗沆
酒常知节狂言少,心不能清乱梦多.进士毛昶熙
门有高人应下榻,座无明月不开尊.进士史春荃
道德光华温润玉,文章和气吉祥花.进士宋炳文
元龙未除湖海气,李白岂是蓬蒿人.进士田作霖
北斗南辰著百岁籍,左彝右鼎坐两罍轩.进士祝廷华
罗浮苍括神仙所宅,图书金石著作之林.进士刘庆笃
谢安石有山泽间度,苏东坡是神仙中人.进士丁立干
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五亩种竹五亩栽花.进士杨金铠
渊明高致惠崇清景,和凝好辞敬播史才.进士季龙图
大海有实能容之量,明月以常不满为心.进士谢慕韩
花影忽生知月到,笋根不(?)待春雷.进士钮玉庚
雪松绝无世味,琼树自出风尘.张伯英
丹篆铭之玄石,仙禽集於朱方.张伯英
云垂海立文章气,玉粹金和道德光.张伯英
蹔入城来缘卖药,自载梅后不烧香.张伯英
窗下调琴鸣远水,酒中弹剑发清歌.张伯英
词源倒流三下水,花气浑如百和香.张伯英
野犊正忙犁晓雨,其事家天下以前.张伯英
钟球在县自异凡响,铅椠未辍时闻妙香.张伯英
仁草晨莩德宿宵暎,雕文锦缛丽藻星铺.张伯英
奉以瑶觞称千万寿,书之银管恒数百人.张伯英
名画高悬古书平列,天光直射月意横来.张伯英
履虎践冰畵於客宾之馆,披氅乘舆望若神仙中人.进士张伯英
江阴势寘逸,山外鹤翔天.赵尔巽进士
海近云常溼,山青花欲然.王垿
蕴真惬所遇,澄虑观此身.王垿
为学务益进,将诗莫浪传.王垿
学贯天人际,文争日月光.王垿
至化舆人同乐,大和随地皆春.王垿
潇洒青霞赏,优游丹禁通.进士王垿
自扫竹根培老节,愿携茶具作清欢.王序
闲检纱厨翻蠹简,醉移银烛写乌丝.王垿
醉裏千篇风雨速,胸中九渊蛟龙蟠.王垿
还似昔时风露好,千金难买子孙贤.王垿
风姿美劭机悟敏逹,识量淹远神鉴深沉.莱阳进士王垿
臣朔尚能兼数子,霸王原可废千人.钱振煌
旧学自知难问世,好诗何必定惊人.钱振鍠
岂为隂何用心苦,最怜稷契许身愚.钱振鍠
人间魂梦空颠倒,神女生来不得知.钱振鍠
奇祥异瑞争来送,金支翠旗光有无.钱振煌
大苏文章百代冠冕,四杰辞翰万古江河.进士钱振鍠
天机道筦闲中契,范水模山静里商.刘墉
十畞苍烟秋放鹤,一帘凉月夜横琴.刘墉
鸳央在梁鱼在藻,松柏有心竹有筠.刘墉
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刘墉
笔舆冰瓯雪椀清,句从月胁天心得.进士刘墉
名德二门种寿母,雅歌六阕乐嘉宾.陈宝琛
曰寿曰富曰好德,为地为母为大舆.陈宝琛
是处园林可行乐,眼前尊酒未宜轻.陈宝琛
幽人自种千头橘,稚子新畦五畆蔬.进士陈宝琛
凤皇翔舞珠为树,芝草樷生玉作田.藩祖荫
岸树萧疏林鸟散,湖田平远水禽飞.藩祖荫
石品洞天题海岳,书巌福地记嫏嬛.进士潘祖荫
-------,欲使珠壁栖牕棂.曾国藩
蕴藉异时辈,卓荦观群书.曾国藩
天风吹灔黄花酒,皓鹤下浴红荷湖.曾国藩
风生江浦千颿晓,月满山城一笛秋.曾国藩
诗句长桥寒驴上,棋声流水古松间.曾国藩
真珠为浆玉为醴,簟纹如水帐如烟.曾国藩
凫鸭闲暇水意欲远,烟云浩渺山色自前.进士曾国藩
直谅喜来三径友,纵横富有百城书.李鸿藻
直度三台横抗八极,友取十室书据百城.进士李鸿藻
丹梅发十月,朱兰杜九皋.李瑞清
流云吐华月,修竹来清风.李瑞清
绝妙中郎石,无双祭酒经.李瑞清
南山颂上无极,北海尊中不空.李瑞清
白石清泉从所好,和风时雨与人同.李瑞清
木几水缾作清供,金台石观有高名.进士李瑞清
入瑶林琼树中宝,有谦德仁心者祥.李鸿章
句从月脋天心得,笔舆冰瓯雪椀清.李鸿章
汲水浇花求於物,埽牕拂几行此()李鸿章
四世传经是谓通德,一门训善惟以永年.李鸿章
流水垂杨天生画景,晓烟微雨人爱花朝.进士李鸿章
相舆观所尚,庶以善自名.沈曾植
文禽双来声欢乐,清流一曲人优闲.沈曾植
大文闲世有述作,至乐在人无古今.沈曾植
黄花白酒重阳近,石枕匡牀六月寒.沈曾植
宿酒初消春睡足,珠帘不动花影移.沈曾植
绿杨匝岸蒲生迸,芭蕉叶大栀子肥.沈曾植
据典为辞五爵六燕,就山建室左诗右书.沈曾植
一路枫林人潮古篆,汉代风诗楚国存骚.沈增植
辞章奔放若天马,简(应为草字头)帖古秀临来禽.进士沈曾植
品似梅花香在骨,心如秋水淡为神.潘龄皋
知味人当风月夕,多情心爱雨花天.潘龄皋
居无俗韵人疑古,架有奇书手自编.潘龄皋
雨滋庭草琴书润,风过瓶花研磨香.潘龄皋
遇事足观才学识,结交雅似竹梅松.潘龄皋
晓山秀润浓於畵,老树清苍瘦入诗.潘龄皋
金简文成三箧秘,紫泥书卷五云多.潘龄皋
古木阴凉留过客,空山朗月照幽人.潘龄皋
太史文章洁有余,平原书法工无敌.进士潘龄皋
坐听流水同丝竹,曲和春风当管弦.徐世昌
花随流水春无迹,月到高山夜有痕.徐世昌
德报功俎豆千秋,昭序穆本支百世.徐世昌
试分玉井三秋露,戏写方壶九叠山.徐世昌
平沙千里经春雪,广陌三条尽日风.徐世昌
桥边绿水当门过,湖上青山隔岸来.徐世昌
乔林旭日鸣山鸟,秋柳斜阳噪晚蝉.进士徐世昌
白也诗无敌,褚公书绝伦.翁方纲
远师虞秘监,长揖韩荆州.翁方纲
小几研丹晨点易,重帘扫地昼焚香.翁方纲
临事无疑知道力,读书有味觉心间.翁方纲
庭馀旧学传经笈,壁有新镌古墨香.翁方纲
玉醴石琴同韵味,松月鹤露见精神.进士翁方纲
南海经营年齐召伯,北门筦钥望重莱公.进士翁心存
红梅绿竹称佳友,翠柏苍松耐岁寒.林则徐
尽日竹风谈法要,忘机鸥鸟恣飞还.林则徐
引觞和会趣舆春长,咏竹清娱兴随情寄.林则徐
招振才端启牖性绪,流播天泽发挥人文.林则徐
清明在躬斧藻其德,渊懿为质直凉可风.林则徐
常()()法近理著己,活泼泼地喫紧为人.进士林则徐
镂玉裁冰琢句,高山流水知音.清代翟云升
晋砖五鹿宜孙子,汉洗双鱼大吉羊.翟云升
欲寡过而未能,常耻躬之不逮.翟云升
镂玉裁冰琢句,高山流水知音.翟云升
修其孝弟忠信,以为黼軷(?)文章.翟云升
司农经学先後(尊右边加耳朵旁),祭酒功臣大小徐.进士翟云升
山随画活云为诗留,鹤有仙心花如人意.进士曹鸿勋
仁声已逐春风到,佳境时为暇日游.陈希祖
芝草具繁嘉木毕植,新桐乍引旧竹犹存.陈希祖
君子作仁光精照耀,天下大喜福禄来存.进士陈希祖
百年休问几时好,万事只从明日看.王文治
春水每随生气足,崇山当舆大年齐.王文治
竹静观山林幽听水,兰脩映日室曲当风.进士王文治
花影压阑星错落,树阴穿径月玲珑.张之洞
籐纸静临新获帖,铜瓶寒浸欲开花.张之洞
和气在堂卿云扶质,清泉泽物嘉木多阴.进士张之洞
隔岸春运邀翰墨,傍烟垂柳报芳菲.铁保
相舆观所尚,时还读我书.乾隆书法家铁保
槐德荫庭椿年纪笇,鸿眉笃祜鳯羽昌阳.进士铁保
诗兴似春多丽藻,斎心如水自澄澜.俞樾
风卷竹声来午枕,雨蒸花气入丁帘.俞樾
含谟吐忠种德收福,笃礼崇义抱淑守真.进士俞樾
聊可借观鱼鸟,何须多搆湖山.进士郑板桥
名画要如诗句读,古琴兼作水声听.费念慈
神仙读书万卷,真儒饮酒一斛.进士费念慈
秋圃黄花晚晴人重,芳樽碧月寿宇天开.汪洵
一气鑪锤超心炼冶,万石笋簴奋翅腾骧.汪洵
枝叶连蜷宜赋招隐,崧岳蕃翰乃命建侯.进士汪洵
福慧双修须及物,身名俱泰要留馀.冯桂芬
得茶烟禅榻味,舆修竹古梅俱(?)冯桂芬
蕴智成囊含明作镜,慿春洒翰藉月抚琴.进士冯桂芬
万树梅花鼻功德,一尊竹叶心太平.郭尚先
山随宴坐画图出,雨足郊原草木柔.进士郭尚先
千里江山(气象),夕阳粉本大痴山.杜就田
寿如松乔为神人使,禄若阳春舆日月俱.进士杜就田
佩服若兰守身执玉,清论如药和气在堂.纪晓岚
明月清风深有味,写生卷有四时春.进士纪晓岚
静者心多妙,飘然思不群.翰林胡毓筠
图书卷帙清芬远,孝友门庭吉事多.翰林
诗如岛佛偏工瘦,书佀坡仙不碍肥.翰林文斌
碧山人来明月作,金尊酒满奇花初.翰林宋晋
峻岭齐山群所仰,崇兰暎水喻其清.翰林 李坤
左图右书同新赏,春风秋月结古欢.翰林林世寿
雄文笔底寒星落,古剑床头夜雨鸣.翰林邵松年
青山有雪谙松性,碧落无云趁鹤心.翰林张恕林
古石苍松见贞性,行云流水皆天机.翰林李鸿逵
满庭诗景飘红叶,旧馆秋阴生绿苔.宋育德翰林
道从文字窥三极,家近湖山拥百城.朱元树翰林
论易朱云折其角,说诗匡鼎解人颐.翰林汪鸣銮
骨气乃有老松格,神妙直到秋毫颠.翰林刘元亮
祉集蓬莱飞雁五采,芬盛荔桂乘龙四驰.翰林汪询
苍霞喷秋素露凝壁,青田矫翰赤野横姿.翰林陈枬
竹里坐消无事福,花间补读未完书.翰林书家宋湘
府海官上遂斯乐利,经天行地成此文章.翰林高振宵
凤子传香花开富贵,龙孙衍庆竹报平安.翰林白遇道
春意遂为诗人所觉,夜坐能使琴理自深.翰林王祖同
冷风送馀善,和泽周三春.戴熙
独携天上小团月,膡醉斋中软脚春.戴熙
甘茗代醪名论如乐,清声向月和气在云.戴熙
烟水幸堪供眼界,江山犹得助诗豪.翰林戴熙
古德应从心上悟,天香真自月中来.翰林章梫
润物润身乐地喜开新岁月,美轮美奂故乡自有好湖山.翰林岑光樾
合沓声名动寥廓,纵横逸气走风雷.郑孝胥
香篆袅云驱脉望,越瓷承露浸鬘华.郑孝胥
升堂坐阶新雨足,江盤峡束春湍豪.郑孝胥
墨花点笔浓云黑,瑶草入帘春雨香.郑孝胥
合沓声名动寥廓,纵横逸气走风雷.郑孝胥
镂攡彩文独秀前哲,模山范水自铸伟辞.郑孝胥
藏景穷崖蔽名愚谷,寄鳞溟海托翼邓林.郑孝胥
欲寄鼠须并茧纸,君看龙尾岂石材.光绪举人郑孝胥
寒与梅花同不睡,闷寻鹦鹉说无聊.杨守敬
眼净尘空无可扫,水清石瘦便能奇.杨守敬
山家自有红莲稻,舟子还多白小鱼.杨守敬
龙马精神海鹤姿,芝兰气味松筠操.杨守敬
橘井杏林活人妙术,玉函金匮济世良方.举人杨守敬
妙手胜金丹,专科循古法.光绪举人
遥山向晚更碧,秋云不雨常隂.梁启超
广庭有露桂花湿,空山无风松子香.梁启超
松烟洒落成珠玉,文字光彩垂虹霓.举人梁启超
谦之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举人姜海峰
好古不求唐后碣,论文谁撼岳家军.举人颜怀珠
相邀酒满月华好,况复秋深爽气来.王闿运
相邀酒满月华好,况复秋深爽气来.举人王闿运
书非药物能医俗,家近云山得养年.杨继元
过眼云烟供醉墨,高謌天地作秋声.举人杨继元
青春鹦鹉杨柳楼台,绿绮凤凰梧桐庭院.举人张成义
典琴赊酒吟萧寺,问柳寻花到野亭.举人何朝章
传家德教崇儒雅,行世高文蔚国华.举人梁国瑞
经书通达颜师古,词采风流李义山.举人邓鸿逵
德意和平事权振作,才情藏固心地光明.举人袁保庆
因虚更益,以静延年.黄遵宪
听鸟说甚,问花笑谁.林语堂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涂廷多
以义正己,当仁让师.杨森
广祈多福,博览群书.刘青
白云成海,苍松化龙.尉天池
持山作寿,舆鹤为群.韩天衡
仙露明珠,松风水月.葛月潭
初月奉橘,中秋送梨.石开
大江东去,天马南来.肖娴
超以象外,得其寰中.月潭
曾三颜四,禹寸陶分.龚望
名高西谷,颂献南山.范明枢
长处於世,须尊所闻.王端
半岭通佳气,名山见道心.王一亭
黄鹄有奇翼,苍松无媚枝.宋湘
愿持山作寿,常舆鹤为群.王师子
涉世无争局,临渊不羡鱼.黎湛枝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胡公石
香国本佛说,乐园在我心.张之江
挂席拾海月,披云卧石门.钱君陶
野竹多高节,文禽无俗声.柳养之
浮生速流电,高论横青云.韩国钧
回头笑紫燕,游目送飞鸿.杨度
岚气浮清暁,钟声出白云.李镜清
洗心向秋月,努力爱春华.史致康
春秋多佳日,林园无俗情.赵祖昌
清风洒六合,大畧驾群才.唐驼
策献文中子,勲高武穆王.七子山人
福寿天南极,礼乐鲁东家.汪维成
书传孔安国,文学贾长沙.汪维成
月出华解语,风定水长流.汪维成
声名薄天汉,制作赫西京.汪维成
英词润金石,健笔凌云烟.李铁林
海石分棋子,江波近酒壶.铁良
江庐千束蒋,颖树百重樊.尹梓若
酒到花能劝,诗成鸟共唫.陈曼生
图书聚所好,竹柏得其真.陈岚
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冯玉祥
胸中有丘壑,笔下生云烟.卫俊秀
脩身如执玉,积德胜遗金.许士骥
绮语洗晴雪,天葩吐奇芬.许连
明月照积雪,清风来故人.王绍淇
功名子弟事,天地圣贤心.王维屏
向水弹琴静,帆带夕阳飞.蒋式芬
屏张初雪图,扇写归田赋.沈延毅
松泉调寂籁,云石拥奇峰.承名世
山水有清音,林塘多秀色.吴佩孚
养浩然正气,极风云大观.余天帆
松园遗翰墨,珠洞旧门楣.钱君陶
宛委存遗秘,琅环事典藏.袁克文
智慧善分别,音声非如来.圆霖大师
明月无幽意,清风有激情.王原祁
松月多诗兴,烟云入画图.王遐举
接垣竹分径,微路华探源.刘一闻
波动巨鳌没,云垂大鹏翻.舒同
静者心多妙,飘然思不群.溥侗
晒书因阅画,闲坐但焚香.章克标
和渊明饮酒,续昌黎进学.刘传经
道德为原本,知识极神明.胡宗照
浅深看水石,来往逐云山.朱克敏
桂子落秋月,落花羞玉颜.王一亭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华人德
思见雄俊士,幸遭圣明时.冯玉祥
人入画图中,春在江山上.戚庆隆
赏先贤墨韵,扬客家精神.温文茂
和气春如海,文澜月在天.戴彬元
酒喝鱼吞海,诗狂欲上天.景天章
璇阶敷秀彩,珠树发生香.乾隆帝
春秋张三世,道德纪六经.李健
寻鹤新泉外,读书秋树根.徐本一
草堂开人日,芝兰长子孙.吴华源
明月无幽意,清风有激情.王原祁
秋灯觅句淡,深院酿花迟.常任侠
夕阳射古寺,微雨怜好华.王一亭
剑气非关月,书香不是花.王学仲
梅花诗骨格,焦叶畵精神.秦骏声
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张照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骆成骧
山花春世界,云水小神仙.钱君陶
校书如扫落叶,作事能齩菜根.高邕
困学昔惟伯厚,日知近有亭林.王懿荣
高名翔乎霄汉,清德暎以岳星.曾熙
每思於物有济,常愧为人所容.李宗仁
桂子秋风天上,杏花春雨江南.葆初
温玉粹瞻仪度,冷金笺写百花.许乃普
以得读书为福,时防饮酒而狂.茹棻
时有濠濮闲想,自谓羲皇上人.吴观岱
重阳佳节意休休
——元明清咏重阳节诗词赏析
王传学
宋代以后的历朝各代,重阳节仍然是重要节日,许多诗人留下了咏重阳节的杰出篇章。
元代词人段克己的《满江红》,以花喻人,借物抒情: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洁?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须空白。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段克己(公元1196—1254年)字复之,号遯庵,别号菊庄。金末元初文学家。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金亡不仕,与成己避居龙门山,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著有《二妙集》八卷(与成己合集),吴澄为之序云:“河东二段先生,心广而识超,气盛而才雄”,“盖陶之达,杜之忧,兼而有之者也。”词存集中。
金朝末年,政治衰败,社会动乱。词人怀着对金王朝的愚忠,既悲悼它的崩溃,又深感生不逢时,无力回天。于是寄情于岁晚菊花,意在喻人,聊以自勉。
开头三句,首先展现了一幅秋天雨后的荒园图。“律残无射(yè)”,点明时值九月,此时的荒园秋风萧瑟,秋雨无情,百花为之凋零,荒园杂草丛生。全词以此开端,既深曲委婉地透露了词人悲凉凄苦的情怀,又使人自然联想到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像凛冽的秋风袭向词人的心头。这几句,不仅交代了花的生活环境,也为全词定下了凄清的基调。接下来,轻轻一转,写初开菊花的鲜嫩可爱。这和“雨后荒园”的环境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此花能保”,除了流露出花不逢时尚能自保的欣慰外,更隐含着岁月无情的担忧。细细品味,词人正是借花写人,表达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洁身自保的追求和形势逼人的忧虑。接下来“盈把”二句,由菊花而想到一生爱菊的陶渊明和屈原,陶渊明、屈原生活的年代离词人已远,可是他们与词人所处的政治环境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没有屈从于严酷形势的压力,而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反抗险恶的现实,为后世留下了千古英名。这里,词人显然是以他们高洁的情操来激励自己,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上片最后三句忽又一收,由怀古自勉回到凄冷的现实之中,惜花以自惜,哀惋生不逢时。综观上片,处 处写菊花,但却无处不寄寓着词人的身世之感。
下片由花写到人,词人首先哀叹岁月匆匆,少年书生已成白发衰翁。往事如烟,功名未就,自然引起对已逝岁月的追怀。以下几句便以无限怅惘的心情追怀畴昔,通过极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难以言传的苦衷,使人觉得凄婉悲怆。“飒飒凉风吹汝急”包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慨叹、时不我待的哀惋、怜花惜人的深情。全词至此,菊花的高洁品性与词人的精神追求,菊花的零落憔悴与词人的身世之慨已完全融为一体。“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写得缠绵幽深。词人徘徊于花丛之中,顾花怀人,一种无可奈何的忧伤之情表露无遗。“歌还泣”更是悲不堪言,正是情动于中发之于外,长歌当哭,更觉余情不尽。
通观全篇,以花写人,借物言情,花与人浑然一体,含蓄蕴藉,一往情深。
元代散曲家卢挚的《沉醉东风·重九》,抒写了孤寂之感: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红叶:化用唐代红叶题诗配佳偶的传说。传说某宫女题诗在红叶上,投入御沟,随水流出宫外,被某士子拾得,后巧结良缘。
白衣送酒:指江川刺史王弘派白衣仆人在重阳节给在篱边赏菊的陶渊明送酒事。
重九,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其时正当暮秋季节,天高气爽,自然景物自有其独特的佳处,然而又带点衰疯的气象。作者面对此时此景,心生悲凉之感。
题诗在红叶上让它带着情意随御沟的流水飘走,观赏菊花的人醉卧在歌楼上。开头两句借红叶题诗的典故,写出自己难于言说的情感无人可诉,只得借重阳赏菊一醉方休。接下来写万里长空雁影稀疏,月亮落了远山变得狭长而显清瘦,暮秋时节到处都是冷冷清清的景象。衰败的杨柳,寒秋的鸣蝉,天地间一片哀愁。作者选用红叶、黄花、长天、雁影、瘦山、衰柳、寒蝉这些凄清的意象,营造了暮秋萧瑟、冷清的意境。最后借白衣人给陶渊明送酒的典故,感叹重阳节,无人肯送酒来和自己一起解忧。表达了作者在重阳佳节,面对衰柳寒蝉的满目秋景,却无人作陪的哀愁。
元代散曲家张可久的《折桂令·九日》,抒迟暮思归之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对青山强整乌纱:化用孟嘉落帽故事:晋桓温于九月九日在龙山宴客,风吹孟嘉帽落,他泰然自若,不以为意。
这首小令既写“重阳”的美好,更写了游子的愁肠。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同时万物也开始萧疏。大雁南归,更易引发游子思乡。秋野丰美多姿,而秋景却最令游子泪下神伤,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
前三句:“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意思是说,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帽,归雁横越秋空,困倦的游子思念故乡。这是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作者的一生是在时隐时仕、辗转下僚中度过的。此时,已逾古稀之年的他,早已厌倦官场的倾轧,望着南归的大雁,内心感到无限惆怅。
接下来,“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诗人由写眼前景转为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其中“翠袖”“金杯”“玉手”就是诗人忆往昔欢乐生活时浓缩而成的意象。这里化用了宋代词人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写尽了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昔日官场生活,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是多么热闹,这里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之法,与前面的“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凸现诗人此时的孤寂心境。
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化用了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的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诗人的匠心。这也是这首曲中的名句,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西风吹着满头白发,突然省悟到,人终有衰老之时,花亦有凋零之日,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何况人呢。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末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这里又化用宋代词人秦观《满庭芳》的诗句“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诗人在此以景结情,写出眼前的凄凉景象: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这是景语,又是情语;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诗人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诗人由眼前实景写起,触景生情,忆往昔欢乐事,更添此刻思乡之愁,最后,以景结鸦。
明代诗人文森的《九日》,思乡情浓: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文森(公元1462—1525年)字宗严、明代诗人。历任御史、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进为右佥都御史。有《中丞集》。
首联写离家时久,心情沉重。三年过去,庭院里的菊花依旧在重阳盛开,可惜诗人此时仍身在异乡为异客。颔联写对菊饮酒,思乡情浓。诗人没想到重阳节只能独自饮酒,于是就把这里的菊花当作故乡的菊花,对着菊花把盏,就像是回到了故乡。把思乡之情表现得更加浓郁。颈联描绘远景,借景抒情。广袤的原野一望无际,天际的白云和远方的树林融为一色;天气寒冷,南飞的大雁正聚集在河滩上休憩。诗人借空旷萧索的环境与自由南飞的大雁,表达思乡而不得返乡的孤独愁苦之情。尾联写重阳之时独自登高,心中感慨万千。放眼望去都是陌生的景物,惟独看不到故乡的踪影。
沈德潜评价此诗:“语不必深,自然蕴藉。”此诗的语言自然、朴素,如首联“三载”,“不在家”等,用语浅显、直白。而思乡之情含蓄蕴藉。尾联以“京华”代指家乡,以“无限意”表达心中的万千感慨,不直言吐露思家的悲切,但思乡之情已不言而明。
明代诗人李东阳的《九日渡江》,抒发了归乡的喜悦之情: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影宿维扬。
李东阳(公元1447—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以礼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后进太子少保、礼部尚书。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以台阁大臣主持文坛数十年,其为诗文典雅工丽,为首形成“茶陵诗派”。兼善书法,于篆隶造诣尤高。所著有《怀麓堂集》100卷、《怀麓堂诗话》1卷,又有《燕对录》、《东祀录》等
这是诗人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主持应天(今南京)乡试时所作。时诗人在乡试放榜后,从南京渡江经扬州北上,恰值重阳,佳节思亲,因有此诗。
首联交代渡江时令、心境和景色。秋风拂衣,船工鸣榔,远客思归,都在寥寥十四字中状写出来。颔联是流传万口的名句,它以万里长江之永恒,反衬百年人生之短暂,因景生情,寓情于景,有不尽天地悠悠之感,万期须臾之悲,涵盖极大,感慨无端,耐人咀嚼。颈联由前半幅重点写“九日”,转入重点写“渡江”,由近及远,富有层次感。笼罩在轻烟薄雾中的瓜步山,好像漂浮在江面上;那龙盘虎踞的钟山,环绕着阅尽六代兴亡的建康,气象开阔,笔势挺拔,让读者很好地领略到长江两岸的形胜。尾联写舟行如飞,很快过了真州,又在万家灯火中到了扬州。四句中用了瓜步、建康、真州、维扬四个地名,而又流转自如毫无板滞之感,使人很容易联想到杜甫也写北归之喜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诗句。抒发了归乡的喜悦之情。
明代诗人顾炎武的《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表露了亡国之痛: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顾炎武(公元1613—1682年),本名绛,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他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到了重阳节这一天,诗人似乎突然发现已经到了晚秋时节,不免感到心惊。想到与好友王处士天各一方,只能遥相瞩望,离别思念的情怀唯有靠浊酒排遣,忧愁中满目都是丛生的菊花。诗人感叹道:且把自己这一腔报国的忠肝义胆留存给苍天大地,让故国的江山见证我斑白的鬓角吧。多谢承蒙你千里之外的关怀询问,我是一个亡国之人,如同被放逐一样,已经无家可归了。
王处士,名炜暨,是诗人的好友。此诗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的的友情,写得沉着深挚。这是一首酬答诗,但与一般应酬之作不同。它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情切意深,表达了诗人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颇能打动读者的心弦。
明代诗人王灿的《客中九日》,表达了思乡怀亲之情:
细雨成阴近夕阳,
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
每岁登高在异乡。
客中九日:指寄寓他乡过重阳节。细雨夕阳,飞阁寒塘,渲染晚秋景象,诗人触景生情,引出重阳思乡之情。第三句的“笑”字运用得非常巧妙。黄花笑关山客在家人团聚齐登高的重阳日,却独自在异乡登高,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黄花以人的情感。此句从黄花的视角看关山客,反映了诗人一种无可奈何、远涉关山、离乡在外的孤寂心情,以“轻松”笔调巧妙地写出思乡怀亲之情。
此诗通过写独自在异乡登高,表达了诗人思乡怀亲之情。全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前两句先是以细腻的描写点出了重阳节的景象,“细雨”、“阴云”、“寒塘”、“夕阳”、“飞阁”,境界迷茫却不尽孤寂;后两句写异乡登高满目黄花,让人生出淡淡的乡愁,将景与情交融为一体。
明代诗人王琼的《九日登长城关楼》,抒写了边关豪情:
危楼百尺跨长城,
雉堞秋高气肃清。
绝塞平川开堑垒,
排空斥堠扬旗旌。
已闻胡出河南境,
不用兵屯细柳营。
极喜御戎全上策,
倚栏长啸晚烟横。
王琼(公元1459—1532年),明朝重臣,著名军事将领。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直做到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被誉为才高正直,办事认真,屡建功勋。王琼一生做了三件被人称赞的大事。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因此,历史上称他和于谦、张居正为明代三重臣。
长城关:又称“边防东关门”,位于花马池新城(今宁夏盐池县城)北门外六十步。关上建有关楼,高耸雄伟,上书“深沟高垒”、“朔方天堑”、“北门锁钥”、“防胡大堑”等字。登临远眺,朔方形胜,毕呈于下。
“不用兵屯细柳营”:细柳营,是指西汉周亚夫当年驻扎在细柳的部队。汉文帝年间匈奴侵犯大汉,汉文帝命周亚夫驻扎在细柳(今咸阳市西南),由于周亚夫治军有方,最后赢取了胜利,所以他的部队成为细柳营。此句是说有了河东墙的深沟高垒和高耸雄伟的长城关,可以少养兵丁,节省开支,以逸待劳,强化边防。
自嘉靖七年至十年的四年中,从延绥到宁夏,直至河西走廊嘉峪关外,所谓明代“三边”数千里边防,统归王琼总制。王琼在灵州、花马池等地留下了足迹和诗文,他的诗反映出明代边防的严酷现实和他忠于国事、勤劳为政的可贵精神。
这是一首由修筑长城的将领写的长城诗。长城关气势雄伟,登高远眺,朔方形势尽现眼底。此诗描写诗人重阳节登上长城关楼时所见的雄阔景色,并以听到敌军已撤出黄河以南地区,军中不用再戒备森严的消息,来衬托修筑长城的作用和意义。全诗洋溢着豪迈兴奋的感情,这在众多的长城诗中并不多见。
明代诗人石茂华的《九月九日登长城关》,表现了戍边将士立志保家卫国的情怀:
朔风万里入衣多,
嘹呖寒空一雁过。
鱼泽滩头嘶猎马,
省嵬城畔看黄河。
香醪欲醉茱萸节,
壮志还为出塞歌。
骋望因高云外尽,
乡关回首愧烟萝。
石茂华(公元1521—1583年)字君采,号毅庵。明中期大臣。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山西。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升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此间,他数次平息了内外的兵乱,受到朝廷褒奖。后升任兵部尚书,掌南京都察院事。在巡察陕西、甘肃地区时,正值这里大饥荒,他奏准朝廷,蠲免徭赋,开仓救灾,因操劳成疾,呕血身亡。
这首诗选自《万历固原州志》。此诗是诗人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长城关时所作。
省嵬城:西夏城名。据《朔方道志》载:“省嵬山,在郡(指宁夏城)东北一百四十里黄河东岸,旧有省嵬城,横枕河滨,为防御要地,今属套地内。”省嵬城在今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庙台乡省嵬村,东距黄河约10公里。
诗的前两联描写了边塞的苍凉风光:朔风万里,长空孤雁,猎马在鱼泽滩头嘶鸣,黄河从省嵬城畔流过。后两联写戍边将士的情怀:他们在重阳节饮酒欲醉,满怀壮志唱着出塞歌。极目远望高天云外尽头的故乡,表示绝不辜负乡亲们的重托。
全诗以景衬情,表现了戍边将士立志保家卫国、不负乡亲重托的高尚情怀。
明代诗人姜塘的《摘星楼九日登临》,登楼揽胜,追思先贤:
重阳佳节意休休,
与客携壶共上楼。
满目山河增感慨,
一时风景寄遨游。
武公不但歌淇澳,
贤女犹能唁卫侯。
更有三仁忠与孝,
高名千古出人头。
摘星楼:楼名。传说为商纣王所建,极高峻。又名妲已台。在河南省淇县(朝歌)城西北隅,高十三米,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土台。相传殷纣王在上面建一摘星楼而闻名。所谓摘星楼,言其极高,站在上边能伸手摘下星星。后为纪念比干被纣王摘心而改为摘心台。
前四句写登楼所见。时遇重阳佳节,诗人悠闲地与客人携酒登上摘星楼。放眼壮丽山河,心生无限感慨。满目深秋风景,引发思绪遨游。
后四句写登楼所思,忆朝歌名人。诗人所忆不但有被《诗经·淇奥》歌咏的卫武公;还有作《载驰》一诗,诗中载有“唁卫侯”情节的“贤女”许穆夫人。更有既忠又孝,被孔子赞为“三仁”的比干、箕子、微子。表达了诗人对前贤的仰慕之情。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采桑子·九日》,抒写了边塞秋景和旅人秋思:
?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纳兰容若一向柔情细腻,这首《采桑子》却写得十分简练壮阔,将边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结合起来。仅用寥寥数十字写透了天涯羁客的悲苦,十分利落。上片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相思变得像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下片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大雁能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怎么能不消魂?
清代诗人沈辂《九日登高台寺》,写出了游寺的雅兴:
万里秋光客兴赊,
同人九日惜年华。
台高不尽看枫叶,
院净何须坐菊花。
对酒披襟形独放,
凭风落帽笑谁加。
诗成合座皆珠玉,
归去迟迟满落霞。
这首诗选自《乾隆宁夏府志》。高台寺,系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十年(公元1047年),在都城兴庆府(今银川市)东15里处的黄河岸畔兴建的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群。旧址在今银川市东郊红花乡高台寺村。
时值重阳节,秋高气爽,诗人与朋友趁着这好时光,兴致勃勃地来登高台寺。站在高台上,满眼看不尽枫叶一片,庭院清静,何须在菊花丛中设宴。朋友们端着酒杯,披着衣衫,不受拘束,率性而为。
任凭大风吹落帽子,又有谁会嘲笑呢。(《晋书·孟嘉传》:孟嘉在大宴中因风吹落帽而依然风度翩翩,当人们嘲讽他时,又能从容应对使四座叹服。)在座的都是气度宽宏,风流倜傥,潇洒儒雅的士人,满座写的诗都是美如珍珠美玉的佳作。大家饮酒赋诗,都迟迟不愿离去,直到落霞满天。
这首诗写诗人与朋友们在重阳节登高台寺赏景、宴饮、赋诗,尽兴游玩的情形,写景壮阔,兴致盎然,显示了士大夫秋游的雅兴。
清代诗人妙信的《九日酬诸子》,表现了重阳节与朋友们相聚的情致:
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
远天连树杪,高月薄衣裳。
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
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
妙信,字山愚,号诗禅,清代江南镇江瓜州僧。是清代著名诗僧。其诗清新雅致,讲求意境,诗名颇高.
重阳节,诗人邀请朋友们到自己隐修的简陋的寺庵,来饮酒观赏菊花。"东篱约"典出东晋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时值深秋,远方的树梢连着天际,月亮升得很高,天气很清凉,身上的衣服显得单薄了。和朋友分别已经一年了,转眼已到重阳节,已是降霜的季节。各位朋友都是冠绝当代,举世无双的杰出人材,还有谁能比你们强呢。
诗人于重阳日写诗酬答朋友们,表示自己对朋友情谊的重视。重阳佳节,饮酒赏花,正是倾诉友情、吟诗作乐的好时光。这首诗便是描绘这样的场面。诗写得很细腻,很流畅,也很有情致。
清代诗人秋瑾的《九日感赋》,表现了浓郁的思乡之情:
百结愁肠郁不开,
此生惆怅异乡来。
思亲堂上茱初插,
忆妹窗前句乍裁。
对菊难逢元亮酒,
登楼愧乏仲宣才。
良时佳节成辜负,
旧日欢场半是苔。
登楼愧乏仲宣才:仲宣,东汉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他出身士族大家庭,年轻就很有名。因为长安战乱,避难荆州依附刘表,未被重用,后归曹操。王粲在荆州时,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赋中抒写了自己久困他乡,才能不得施展而产生的思乡情绪。仲宣才,即指如王粲一样的才能。
诗人怀着惆怅的心情来到了异乡,心中的愁肠百绕千结阴郁不开。重阳节这天,诗人刚刚在堂上插上茱萸,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回忆起与妹妹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于是在窗前写起思念妹妹的诗来。诗人面对盛开的秋菊,觉得在孤寂中难于饮到陶渊明喝的美酒;登上高楼,惭愧缺少王粲那样的才能。诗人感叹:美好的时光中,佳节枉被辜负了。那过去欢聚的地方,如今已冷落无人了。
此诗是诗人1896年婚后初来湘潭不久而作。秋瑾远嫁他乡,离开了亲人,在佳节之时,心情格外苦闷。九月九日她在堂上插上了茱萸,在窗下提笔给妹妹写诗;她对菊遣闷饮酒,登楼远望故居。但这一切都使她因更加怀念当初的欢乐生活,而愁肠“郁不开”了。诗表现了秋瑾初嫁后浓浓的思乡之情。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