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所说的‘肝经郁热;和‘肝气郁结是一回事吗?’’
问题分析:
你好,肝经郁热与肝气郁结是不一样的。肝经郁热证,系情志所伤,肝郁气滞,气滞久则化热,热郁则升降之机失度,人体阴阳偏颇,脏腑气血失调,而从本经部位开始出现病变。
意见建议:
肝气郁结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及其他病邪的侵扰而发病。
肝胃不和,肝郁气滞
有不少人 平时总是感觉咽喉不舒服,好像喉咙里有东西,吐不出来,也吞不下去 ,堵在那里, 有人说是慢性咽炎引起的,但吃了一些咽炎片又没作用,这是怎么回事呢? 听说在中医属于是肝气郁结引起的,怎么调理比较好呢?
在中医里有一种体质叫 气郁质 ,大家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容易肝气郁结的体质,这类人就容易出现喉咙有异物感( 注意肝气郁结不一定是气郁质,但长期肝气郁结容易形成气郁体质 )。
可能有人会说,这哪里是什么肝气郁结,分明就是慢性咽炎嘛,经常吃上火东西导致的。
的确, 慢性咽炎也容易出现咽喉有痰或异物感 ,但是它和肝气郁结不是同一病症。
这两种是有区别的, 慢性咽炎不仅容易出现咽喉异物感或有痰,同时还往往伴有咽喉痛,咽痒,干咳等,往往在晨起的时候容易出现刺激性的咳嗽或恶心。
主要是由于平时过于辛辣刺激饮食,抽烟,喝酒,或者因为过度用咽喉导致的。对于这类型的咽喉异物感可以吃 咽炎片、金国饮咽喉片、黄氏响声丸、喉舒宁片 等等,能够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等等。
但是对于肝气郁结引起的咽喉异物感,它的症状就和慢性咽炎有所不同。 肝气郁结引起的咽喉异物感一般不会有咽喉疼痛,红肿,干痒等表现。
而且这种异物感往往跟情绪波动有关 ,在心情愉悦的时候一般症状会减轻或消失,而心情抑郁或情绪紧张时症状会加重。
可能有人会说能不能通过看舌苔来辨别呢?在我们之前很多疾病的辩证时,的确用舌苔可以辨识,但是对于这类型,一般比较难辨别,或者舌苔是正常的。
主要还是通过症状来区分,它还容易出现 郁郁寡欢,情绪不稳定,胸闷胀满,或口干口苦,食欲不振等症状,女性较男性多见。
这就是我们说的肝气郁结型,但不代表这个人就是气郁体质,为什么这么说呢?
咽喉异物感只是肝气郁结容易出现的一个症状,但是不代表有肝气郁结就一定是气郁体质。比如这个人这段时间因为工作、家庭等出现众多不顺的事儿,导致情绪波动,这个是很常见的,怎么调理呢?
可以吃点 逍遥丸、柴胡舒肝丸、木香顺气丸、解郁丸 等等就可以了。
如果还影响胃口 ,或导致胃痛,可以用 舒肝平胃丸、左金丸、气滞胃痛颗粒、四方胃片、舒肝止痛丸 等等。
如果是导致胸部胀痛或有结节 ,可以用 乳宁片、夏枯草胶囊、红花逍遥片、乳核散结片或胶囊、红金消结片或胶囊 等等。
如果导致失眠,多梦等 ,可以用 解郁安神颗粒、安乐片、解郁丸、舒眠片、更年宁、理气舒心片 等等。
相对来说,短期内的肝气郁结比较好调理的,但是如果是经常肝气郁结,或者忧郁不畅,那就容易变成气郁质。
一旦形成了这种体质,平时就容易情绪低落,多愁善感,也容易焦虑,凡是爱刨根问底。还容易出现很多寒热错杂的证型,比如口苦、口渴,胸肋胀,胸闷,心烦,小腹凉,手脚冰凉 等等。
刚开始可能更多的是肝脏的症状,后面逐步发展影响到脾胃运化,影响心等,因此调理起来相对费事。
除了上面的这些药物以外,平时也应该注意自我情绪的疏导,毕竟解铃还须系铃人。当然也可以喝一些有助于改善气郁的茶饮,比如
佛手片山楂茶,佛手片5克,山楂5克,能够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不仅能疏肝,还有助健胃;如果觉得过酸,可以加点红枣或甘草一起。
玫瑰花枸杞茶,玫瑰花5克,枸杞5克,能够疏肝解郁,滋阴养血 ,对于肝气郁结不太严重的平时可以多喝点这个茶饮。
栀子陈皮茶,栀子5克,陈皮3克,能够清肝泻火,理气健脾 ,对于肝郁化火出现口苦,口干等比较适合,但不宜经常喝,因为栀子比较凉。
不过,有些既有慢性咽炎也有肝气郁结,就是既有咽喉痛,咽痒,异物感,同时还容易心烦,抑郁或胸肋不舒等。对于这样的只能在疏肝的同时,配合清利咽喉一起,也就是说上面慢性咽炎的药和治疗肝郁的药同时使用。
总之,不要把咽喉异物感就想当然地认为是慢性咽炎,我们应该适当地加以鉴别,或许很可能是肝气郁结引起的,或者两者都有,然后进行合适的调理。
十二指肠炎是指十二指肠的炎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者也称非特异性十二指肠炎。本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呕血和黑便,有时和十二指肠溃疡不易区别,单纯临床症状无法确诊,本病常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道疾患或慢性胰腺炎并存。病因中医病因1.饮食不节,寒温失调多因暴饮暴食,饥饱失常,过食生冷,嗜食辛辣;或长期饮酒,或久病不愈等,而脾胃内伤,寒热互结于中,致使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调所致。2.肝郁气滞,横逆犯胃多因忧思恼怒,情志不舒,使肝气郁滞,疏泄失职,横逆犯胃而成;或饮食不节伤胃,使胃失和降,影响肝之疏泄而致。3.肝郁化热,郁热乘胃多因禀赋性格抑郁,情志不畅,使肝气郁结,日久化热,郁热乘肾或素体胃热内盛,复因肝郁化热,横逆犯胃,肝胃郁热,胃失和降而致。4.瘀血内停,阻滞脉络情志不舒,气郁日久,气滞而血行不畅;或气虚而运血无力,以致血脉瘀滞;或血寒而使血脉凝涩;或久病人络;或外伤而致瘀血内结。5.中焦虚寒,胃失温煦素体脾胃虚弱,或劳倦内伤,或久病不愈,延及脾胃;或饥饱失常,过食生冷;或用药不当,皆可损伤脾胃,致中焦虚寒,纳运不健,胃失温煦而发病。6.阴液不足,胃失濡润多因温热病后,伤及胃阴,或吐泻伤津耗液;或因平素喜食煎炒香燥之品;或用温燥之品太过,日久暗耗胃阴,胃阴不足,脉络失养所致。西医病因原发性十二指肠炎,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刺激性食物、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饮酒、放射线照射等均可引起此病。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病人多合并有十二指肠炎,提示本病可能与某些慢性胃炎病因相同。继发性十二指肠炎或特异性十二指肠炎,是一组由各种特异性病因引起的十二指肠炎,包括感染(寄生虫、结核、真菌、霉菌等)、脑血管疾病及心肌梗死引起的出血性十二指肠炎、门脉高压、心力衰竭等,其它如肝炎、胰腺及胆道疾病,由于局部压迫或蔓延,引起的十二指肠供血障碍等。由此可见,本病是一种多病因的疾病,病因不同,发病机理也不大一样。流行病学男女比例约为4:1,患者年龄以青壮年居多(占80%以上)。在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病例中,本病的发病率约占2.1%~30.3%,发病多在球部,发病率据国内纤维内窥镜检查结果,占上腹部有症状受检病人的10%~16%,其中30%~60%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病机探微本病多由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或脾胃虚弱等,导致中焦气机失畅、胃失和降,从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或气滞日久,血行不畅,血脉凝涩,瘀血内阻,而导致胃脘疼痛,恶心呕吐,甚则络伤呕血。病理生理学粘膜活检可见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炎性渗出。胃肠化生是慢性十二指肠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本病中杯状细胞数增加,肠管上皮细胞活动性增加。绒毛明显减少或萎缩;绒毛顶部上皮细胞的长度明显减低,核呈过度染色,胞浆减少。粘膜固有层中严重炎症细胞浸润,包括淋巴、浆细胞和肥大细胞,而中性粒细胞浸润常提示炎症活动。组织学可将本病分为三型:①浅表型——炎症细胞浸润局限于绒毛层,绒毛变形或扩大,上皮细胞变化较少;②萎缩型一一炎症细胞扩展到全粘膜层,并有严重上皮改变;③间质型——炎症细胞局限在腺体之间。 治法与方药:1.辨证分型治疗本病治疗以健脾和胃为基本原则,但还须审证求因,辨证论治。邪盛者应以法邪为急;虚证应以补虚为先;若虚实夹杂,当扶正法邪,并根据正邪盛衰,或以扶正为主,兼以法邪,或以法邪为主,兼以扶正。(1)肝胃不和:治法:疏肝和胃。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舒肝,香附、枳壳、陈皮调理脾胃气机,川芎调和气血,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如泛酸甚者,可加乌贼骨、浙贝、瓦楞子以敛酸、止酸和胃;或加左金丸、黄芪、竹茹以清泄肝热,和胃止痛。如疼痛较甚者,可加元胡、川楝子加强理气止痛之功;如嗳气较频者加代储石、旋覆花以顺气降逆。(2)肝胃郁热:治法:泄肝和胃。方药:化肝煎加减。方中青皮、陈皮疏肝理气,芍药养阴敛肝;丹皮、栀子清泄肝热;黄连苦以清火,稍佐吴茱萸辛以解郁,郁散则火随之得泄,诸药相伍,可泄肝和胃。如肝郁较甚者,可加柴胡、郁金、香附以舒肝解郁,使火随郁泄;如络伤吐血,加白茅根、侧柏炭、生藕节、白及等以凉血止血;郁热伤阴,证见口干、舌红,加生地、玄参、麦冬,养阴清热;如大便干结,加大黄或芦苔以通便泻热。(3)湿热中阻: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方药:芩连温胆汤加减。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