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
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
《黄帝内经》云:“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它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
扁鹊答魏文王的故事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道:“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只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其实,这就是“上医治未病”。
“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也说明古人早就对疾病“预防为主”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内容。防患于未然就是第一级的预防;如果已经生病,就要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勿使轻病变成重病,简单的小病变成复杂的大病,这就是第二级的预防;对于不能彻底治愈的慢性病(如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等),要尽量使其长期保持稳定状态,保持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勿使发展到残疾和不可控制,这就是第三级的预防。
只要掌握了这三级预防,我们就能让自己的身体不生病。
养生小提示:平时要预防疾病,我们就要从细微入手,保持机体在良性、平衡状态上运行。平时我们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和饮食;力求保症自己的生活规律;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劳逸结合,避免过劳和紧张;平时多进行散步、体操、登山、游泳等体育活动。
以上句子来自《黄帝内经》。说的是中医的预防治疗思想。
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意思是说上等的医生在疾病未发生前就把疾病搞定了;下等的医生要等疾病以及发生甚至已经很危重了才治疗。这里有个故事帮楼主理解。《鹖冠子》---世贤第十六里记载: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大悟。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意思是人体的“胃气”(类似于消化吸收功能)存在,这个病就有希望治好;没有“胃气”,这个病就难治,一般就没有希望了~~很多病人在疾病后期比如癌症都是吃不进东西,消耗完身体的能量而无法从外界补充而死。保住人体的胃气是中医治疗的一个重要思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说人体的正气(类似于人体的机体免疫力)在,机体外的风、寒暑湿等外邪就不容易干扰到我们。这个也是中医保健治疗的重要思想。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嘛。免疫力低,人就容易生病。例如:流行感冒时,身体强壮的人不容易感冒。平时身体就虚弱的人,很容易被传染。
以上是我用自己的话理解的。供参考。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