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名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
苏轼名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如下:
原文: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译文: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杨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
元丰三年(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
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惠州一绝》所表达的情感:
表面上看示意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在岭南时,当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虽然东坡先生生出逆境中,他也能自得其乐,坦然面对,这就是一种豁达开朗的胸怀。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地新。 神清气爽无挂碍,不妨常做山中人。
翻译:罗浮山下的的村子的梅花,雪玉成身骨,冰雪为魂魄。
相传,苏轼游至罗浮山下梅花村,想到隋开皇年间赵师雄在荒郊梅林,
月下巧遇梅仙的故事,不觉神思恍惚,遂写下这首著名的咏梅诗。
诗中用优美的词句赞美了梅花冰清玉洁、清丽温婉的高尚品格。
其中诗句“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成为千古绝句。
再用前韵?苏?轼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先生索居江海上,悄如病鹤栖荒园。
天香国艳肯相顾,知我酒熟诗清温。
蓬莱宫中花鸟使,绿衣倒挂扶桑暾。
抱丛窥我方醉卧,故遣啄木先敲门。
麻姑过君急洒扫,鸟能歌舞花能言。
酒醒人散山寂寂,惟有落蕊黏空樽。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惠州一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做岭南人.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