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无德”是什么意思,通俗来讲

一语惊醒梦中人8个月前 (03-28)阅读数 5#古诗
文章标签的人有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无德”的意思是:“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高层次的“德”不强调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层次的“德”,自认为不丧失“德”,因此实际上是没有“德”。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把德行挂在嘴上,故意用某种行为证明自己的德行,这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处在德之下品之类的人,看似处处都彰显德行,处处用德的框架来比较似乎都很恰当,但是事实上却是一个无德之人。

拓展:

语出自《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德的人不自恃有德,所以实是有德;下德的人刻意求德,所以没有达到德的境界。

道是体,德是用,行为会怎么做是“德”,心里懂的是“道”,有“道”才有“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无德”是什么意思,通俗来讲

“上德不德”是什么意思?上德的人,表现的是“德”,但他不自恃有德,一是不以“德”的名义去做事,不会去教育大家我这样做叫“德”,不博取“德”的浮名;二是不求回报,上德之人做事没有痕迹,没有标榜“我是多么有德行”,“是以有德”,是真正的有德之人。

生活中有很多人就是这样的,这是人类美好的品行。大道远吗?不远,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大道高吗?不高,就在生活之中。上百度去搜索一下,例如“行善不留姓名”、“捐款不留名”这样的关键字,就会出现很多“为善不欲人知”的新闻,比如“神秘好心人行善不留名,六年捐款80余万”,“九旬翁行善不留名”等,他们从没想过上新闻,很多还是别人无意间爆料的,这都是真正的大道践行者。

虽然我们许多人都并不富有,甚至穷得叮当响,还欠下不少网贷,可当看到网上有人因病痛的折磨,为治疗欠下巨额债务,不得不向社会求助的信息的时候,有些人都会自主地打开链接资助一点儿,哪怕不多,压根儿也没想过任何回报,无声无息的帮助。这样的事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这就是大道在民间。

我曾在某公司工作的时候,领导给员工提供一点儿帮助,都要被无数次提及,以显示公司领导对你多好,多有善心,其他公司老板能有这么好吗?要求员工轮流每天在微信群里分享成长心得,轮到某人了,一旦忘记就要在公司群里发几十块钱的红包,美其名曰“成长赞助”,每个员工都自觉地有警惕性,内容中一定要有感恩公司和老板的话,否则,小心哪一次会议上就被指出某个员工没有感恩之心,是个白眼狼,所以才会事事不顺。好不容易有一次集体活动吧,结束后大家都要发表感言,开口的第一句话也是感恩公司和老板,理由是“不懂感恩的人,到哪里都不受欢迎”。其实老板总这么标榜自己,层次就低了,离大道就远了。您真的为员工着想,为大家谋福利,您不说大家都会牢记您的好,而且会全力地把工作做好。所以,他就是不懂“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的道理。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下德的人刻意求德,所以没有达到德的境界。

这样的事很多,比如在办公室里,您写了一个告示,准备公告出去,不小心写错了个字,这时旁边的同事指出来说:“这个字错了,赶紧改过来吧,要不然别人会误解的。”确实如此,所以很感激他,改过来后连忙道谢,结果他就不断跟您说“你看刚才多亏我及时帮你指出来,要不然就闹误会了,所以你看还是我对你好吧”。过两天这事儿又讲一次,“那天我不告诉你的话,不一定有什么后果呢”等等,然后跟其他同事也讲,“那天他写错了,多亏我帮他改了”。这种为了虚名而刻意求德的行为,并没有达到德的境界,所以说“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领导者也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公司领导关爱员工本是好事,但有的人喜欢回报,不断地讲“我对你们多好,你们以前的领导就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事,是不是就我想了,对你们好吧。”整天把自己的“德”挂在嘴边,因为他希望有德,要获得“德”的名声,“是以无德”,这样反而没有功德了。

同样是做好事,一个有德,一个无德。那种为大家做好事,说着不求回报,但心里想的是“你们将会回报给我更多”,这是假借“道”的名义行更大的私利。恐怕只要世界没给他回馈,或者是少回馈一点,他立刻就会换一个面孔。

所以,生活中也不乏伪善之人,我在追剧的时候,当主角到一个新的地方,听说某某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我下意识就觉得只怕未必吧。如果谁偶尔做些好事,又生怕别人不知道,喜欢听大家说他多么贤德,这样的人我们可能反而要小心了,他所求可能更大。而且一旦名誉受损,他可以牺牲任何人来挽回自己损失的名声。在职场沉浮这么多年,很多领导者的表现都恰好印证了这些道理。

表面上看都在行善,但是内在起心动念如何,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两个境界是天差地别。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