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桃子8个月前 (03-28)阅读数 6#古诗
文章标签大暑小暑

?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说民间谚语,意思就是:到了小暑、大暑这两个节气时,上有烈日当头,下有湿气蒸腾,天地之间简直就像一个大蒸笼,因此,人们就有了“上蒸下煮”的感受。这句谚语是用形象化的表述,说明了小暑、大暑是夏季最炎热的时节

? 的确,小暑、大暑这两个节气正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时节,就像古诗中所说的那样——赤曰炎炎似火烧。

一、“小暑大暑”的含义

? 小暑、大暑两个节气之名就包含了“炎热”的意思。

? 古人形象地说:“暑,煮也,热如煮物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暑”就是“煮”,当“暑”到来的时候,天气就热得像煮东西一样。

? 这个说法还是用了形象化的比喻,是把“暑”比喻为“煮”的。而“暑”的真正含义是“热”。因此,小暑就是小热,大暑就是大热。所以,相比较而言,最热的还是大暑,当然,小暑已经是很热了。

? 正是因此,民间俗语就有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等说法,这都说明了这一时期的炎热程度。

二、“小暑”的气候特点

?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也是24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一般在7月6日至8日之间。此时天气虽然热了,但还没到最热的时候。此时南方的梅雨季节即将结束,人们常说的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就要开始了。

? 所谓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时间一般是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下旬之间,时长为30天或者40天。这段时间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有“热在三伏”的说法。

? 小暑的三候是指: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鹰始鸷。

? 这三候的意思是:小暑时节,天气比较炎热,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人们能经常听到它的鸣叫声;老鹰则因地表高温,变得更加凶猛。

三、“大暑”的气候特点

? 每年7月23日或24日,为大暑节气。这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雷阵雨也较多。大暑来临,夏天到了最为嚣张的时候,灼热的阳光铺盖天地,像要把大地烤熟。

? 大暑三候是: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涛暑,三候大雨时行

? 一候中的“腐草为萤”是古人的一种误会,萤火虫并不是腐草所化,只是它们喜欢在有遮蔽性、多草且潮湿的地方生存。

? 二候土润溽暑,是说天气闷热,湿气浓重,蒸得人令人难耐。

? 三候大雨时行,是说湿热交加,聚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有大的雷雨出现。秋也就伴随雷雨到来了。

? 古人讲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大暑热到极点,而后就进入了“立秋”,也就是一下子从暑热转入秋凉了。

? 在大暑三候中,其实已经蕴含了“秋意”:萤火虫飘飞在夜晚,就预示着秋天就要来了。?

四、推荐一个避暑方式

? 最后以“如何避暑”作结。当然,现代化的工作环境中,已经有了空调之类的消暑工具了,避暑、消暑似乎不成为问题了。

? 那么,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古人的避暑方式,那就是——心静。

? 这是唐代大诗人的避暑方式,请看——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 这既是一首好诗,也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消暑方式。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说民间谚语,意思就是:到了小暑、大暑这两个节气时,上有烈日当头,下有湿气蒸腾,天地之间简直就像一个大蒸笼,因此,人们就有了“上蒸下煮”的感受。这句谚语是用形象化的表述,说明了小暑、大暑是夏季最炎热的时节。

的确,小暑、大暑这两个节气正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时节,就像古诗中所说的那样——赤曰炎炎似火烧。

一、“小暑大暑”的含义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小暑、大暑两个节气之名就包含了“炎热”的意思。

古人形象地说:“暑,煮也,热如煮物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暑”就是“煮”,当“暑”到来的时候,天气就热得像煮东西一样。

这个说法还是用了形象化的比喻,是把“暑”比喻为“煮”的。而“暑”的真正含义是“热”。因此,小暑就是小热,大暑就是大热。所以,相比较而言,最热的还是大暑,当然,小暑已经是很热了。

正是因此,民间俗语就有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等说法,这都说明了这一时期的炎热程度。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