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描写枫叶红似火的诗句有什么?

梵高10个月前 (03-28)阅读数 9#古诗
文章标签枫叶诗人

1、远望那一大片枫林,宛如一大团燃烧的火焰,染红了天际。走近看,片片枫叶精巧细腻,玲珑剔透,好像害羞的少女。一阵微风吹过,枫叶如天女散花般飘落。拾起一片仔细瞧瞧,火红的叶子底部微微泛着绿色,根根叶脉呈辐射状伸向叶子中心,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

2、人们对红叶的喜爱已有很长的历史了。早在唐代,杜牧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把红叶描绘得胜于“二月花”是一点儿也不过分的。春天的红花虽然色彩鲜艳,但不如秋天的红叫色泽深沉、透彻,而香山的红叶除了深沉、透彻之外,还拥有一种飘逸的美。一入秋,整个山坡被红叶覆盖着,火红火红的,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一团团的火焰在燃烧,又如“飞焰欲横天”。

3、在远处的山头,我一眼就望见一片鲜红鲜红的飘动。我很激动,跑近了些,那漫山遍野的红彤彤就呈现在我眼前,那些枫树的全部生命力都燃烧了起来,像一条火红的裙子舞动在山间,让人感受到西班牙女郎的热情和浪漫,深深地被枫叶这种像火一样的浪漫吸引了。

4、在红枫叶即将落地之前那一瞬间,它的生命是几乎没有了。可是,多情的人,还是将它夹进书页,或做成标本,或做成卡片,还有的拿回家放进冰箱,总是恋恋不舍的,将它保护好,赋予它生命的延续。

1. 杜牧的关于红似火枫叶的诗句

杜牧的关于红似火枫叶的诗句 1.杜牧写的有关“枫叶”的诗有哪些

1.《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深处 一作:生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长安秋望》

唐代: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3.《秋思》

唐代:杜牧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

4.《秋梦》

唐代:杜牧

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5.《秋晚江上遣怀》

唐代: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2.描写枫叶红似火的诗句有什么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百荻花秋瑟瑟。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愁。

枫叶诗度词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问

清音递槛来双涧,秋色迎檐郁万枫。

踏秋赏景看红叶,寄情豪抒壮志。

红叶经霜久答,依然恋故枝。开窗聆晓鸟,俯首拾新诗。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江上枫成彦雄,江枫自蓊郁,不竞松筠内力。

红枫似火照山中,寒冷秋风袭树丛;丹叶顺时别枝去,来年满岭又枫红。

枫叶千枝复万枝容,江桥掩映暮帆迟。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3.杜牧描写秋天枫叶的诗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话译文:

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扩展资料: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山行

4.我急需描写枫叶似火的古诗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描写枫叶红似火的诗句有什么?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枫叶流丹的心韵

满庭芳.枫叶流丹:——夕日红霞,秋景瑰艳,尽寒霜色流丹。欲飘魂落,梦断奈何间。质朴高洁谁晓,无恨怨,枯叶独怜。 云遮泪,风促憔悴,水泣诉悲难。忧酣。情眷世,悲望寻遍,孤影形单。欲诉无人伴,哭咏诗篇。残月无声冷照,眉难展,如病愁联。化根土,荡无思念,寂寂待冬前。

秋雨疏烟尽酒觞,

忍听怨曲到斜阳。

自念愁经独悲怆,

痴想。

残烛约梦共凄凉。

谁解思情添苦望,

惆怅,

冷枫长对泪千行。

魂荡半丝逐心浪。

忧嶂,

霜来孤雁更苍茫。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愁----唐寅《我爱秋香》

5.杜牧领略的秋天的枫叶的诗句有哪些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杜牧《山行》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