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该如何理解?

桃子8个月前 (03-29)阅读数 4#古诗
文章标签管仲丞相

老子说:“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并将其视之为“道”的最高境界,可谓精辟至极。音乐至最华美反而听起来变得平淡缥缈了,形象至最完美反而变得不着行迹了。做人也要做到最高明,那就是将“与众不同”变成“平庸无能”。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

所谓“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是说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适时表现出虚弱不堪,无法成事的样子,以此来迷惑强大的对手。在厚黑处世中,可以用此计施于强敌,在其面前,尽量锋芒敛蔽,忍住自己想有所表现的欲望,表面上百依百顺,装出一副如睡似病的模样,使对方心生鄙夷,不起疑心,一旦时机成熟,即如闪电般地将对手击败。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猎人想捉住老虎,就装成了一只肥猪,学着猪叫,这样既可引出虎来,又可使其不加戒备,等到时机成熟,再猛然出击,打它个防不胜防。李宗吾认为,在强大的对手面前,可以先装出软弱无能的样子,使其不存疑心,一旦有机可乘,出其不意,可一举将其降服。三国时期司马懿就是靠这招,最终杀了曹爽。

公元238年正月,魏明帝曹睿病重。在龙榻上,魏明帝拉着司马懿的手,将年仅8岁的太子曹芳托付给他。司马懿痛哭流涕,发誓效忠。当天,魏明帝死去,太子曹芳即位,史称魏齐王。两位辅政大臣,司马懿德高望重,曹爽则年轻浮躁。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曹爽多次提拔自己的亲信担任京城重要官职。不久,曹爽又奏告小皇帝,说司马懿德高望重,官位却在自己之下,甚感不安,应将他升为太傅。

曹芳应允,将司马懿封为太傅,架空了他的权力。然后,曹爽命尚书省官员凡事要先奏告自己,从而独揽大权。专权后的曹爽一天天骄横自大,像一只急速膨胀的气球。

此时,司马懿却压制住自己的情绪,始终对曹爽保持谦虚恭敬。到了公元247年,曹爽已经基本控制了朝政,京城的禁军也都掌握在他的手里。于是朝中的大事,曹爽就基本上不再同司马懿商量了,偶尔司马懿发表些意见,他也根本不听。

对此,司马懿表现的似乎并不计较,依然表现出谦恭的样子。此后不久,他的风瘫病复发了,便回家静养,不再管事。这一病差不多就是一年。

曹爽开始对他还不太放心,公元248年冬他的心腹李胜将出任荆州刺史,他特地让李胜去向司马懿辞行,观察一下司马懿的动静。李胜到了司马懿府,见司马懿让两个婢女在两旁扶着,才站得起身来招呼李胜,他接过一个婢女拿来的外衣想要穿上,不料手颤颤抖抖,衣服又掉在了地上。

随后他坐下,用手指了指嘴,表示要喝水。婢女就端来了一杯稀粥。他接过粥送到嘴边,慢慢地喝,只见汤水滴滴答答地往下落,弄得胸口上湿了一片……

李胜回到曹爽那里,将司马懿的情形一一禀告,最后说:“司马公没有多少日子可活了,不足为虑。”这样一来,曹爽算是彻底放心了,从此再也不加防备。公元249年正月,皇帝曹芳出城祭扫魏文帝的皇陵,曹爽兄弟也跟随前往,只带了少量的卫兵。

他们出城不久,在曹爽府中留守的部将严世忽听到街上有大队人马跑动的声音,心中起了疑心,马上登上城楼察看情况,他一看大惊,只见司马懿坐在马上,带着一支军队向皇宫的方向狂奔,虽然司马懿已经是白发飘飘,但精神依然矍铄。

最后,司马懿逼迫曹爽自请降职,后又诛他三族,不可谓下手不狠。司马懿通过一场兵变,一举击败了曹爽及其同党,牢牢掌握了政权。他的这一招“虎行似病”,着实给曹爽之流有实权没实力的人上了一课!

曾国藩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他攫鸟噬人的法术。故做人要内挺内坚,才华不逞,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李白也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可算把这隐藏实力,“虎行似病”刻画得入木三分。

当然。如果装病“装”进了状态,忘了本来的意图,反而被人所乘,那就得不偿失了。一味地厚,一味地忍耐,而忘记了自己的真正目的,那跟厚黑学的出发点就背道而驰了。

富而不奢,富而不骄

富有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当然,这里说的不仅仅是生活物质上的富足,“富”还包括那些在各自领域里取得的成功。人生难得富贵,富贵了要做到“富而不奢,富而不骄”殊为不易,但也正因为其不易,那些真正做到的人才受人们尊敬。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人们在称赞他时总是不吝惜任何褒扬之词,如力学之父、微积分之父、最伟大的天文学家、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天才、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等。

牛顿却说:“我不知道别人怎样看我,我自己以为我不过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常常为发现一块比平常更美丽的贝壳而沾沾自喜,对面前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无知。”

正是这种从不骄傲也不炫耀的个性,使他备受尊重,也令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没有在“小小”的成就面前迷失了自己;也正是这种谦虚、不焦躁的个性让他在发现了万有引力后,在光学及其他的研究上都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牛顿从来不拿自己的科学成就来当炫耀的资本,也从来不会放过任何一点继续发现科学原理的线索。无论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他一直保持着谦虚、清醒。

正是由于这种富而不骄的个性,才让他没有停止自己寻求真理的脚步,才获得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科学成果。

再如,戏曲舞台演出时,很多演员总想“坐中间,当主演”,一旦取得点成就,就耍起了大腕,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了。但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尚派”艺术创始人尚小云先生却从不把自己看成大腕,他对每个人都和蔼可亲,照顾同行,而且经常主动要求当配角,给一些年龄比自己小,资历比自己浅,甚至辈分比自己低,艺术成就及社会声望都比自己差的演员配戏,这似乎是件不可思议的“怪事”。

20世纪20年代初,弱冠之年的京剧旦角赵桐珊在北平广和楼演出《乾坤福寿镜》时,尚小云特意去观看了一次。其实该剧早已是尚派代表剧目,而且蜚声剧坛,尚小云曾将此剧传授给杨荣环、孙荣惠以及吴素秋等人室弟子。然而看完赵桐珊的演出后,尚小云觉得“失子惊疯”中胡氏的疯癫形态,被赵桐珊演得逼真而且深刻,于是托人说合,凡自己专场演出此剧,就请赵桐珊饰主角胡氏,自己配演丫环寿春。此举使赵桐珊极受感动,也被戏曲界一时传为佳话,因为赫赫名家给一位声誉及成就都比自己差的演员当配角儿,实属罕见。尽管此时的赵桐珊也是一位赫赫名家,而且会戏甚多,所饰人物又都光彩夺目,被人称作“能派”,但与尚小云相比其声誉毕竟有些相形见绌。

正是尚小云这种“富而不奢,富而不骄”的真性情,让他不但被同行敬仰,世人爱戴,也令他自己在艺术上不断进步、精益求精,终成为一代大家。

牛顿和尚小云都分别是自己领域里的泰斗人物,而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成就,与他们“富而不奢,富而不骄”的个性息息相关。他们从不会为了一点点成就便沾沾自喜,不会拿着那点成就四处炫耀,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在百尺竿头更讲一步。

得意莫忘形,有酒莫尽欢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做人一定要谦虚,不故步自封、不自满,更不能自以为是,要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谦虚谨慎者很少犯错误,也不易被人利用;聪明伶俐、骁勇悍战的人,一旦飘飘然,得意忘形,那么很容易犯错,从而受到巨大损失。

三国时期,刘备帐下五虎上将之首关羽,乃一代英雄,勇武盖世。但最终却死在了一时的得意忘形之上。

关羽一直最受刘备器重,所以被委以驻守“根据地”荆州的重任。以关羽之勇武,当然谁来攻打都只有吃败仗的份。曹操派曹仁来攻打关羽,反被关羽打败,吓的曹仁固守樊城不敢应战,向曹操求救。曹操急忙派于禁为先锋,庞德为副将,大举七军之兵,来救曹仁。关羽乘八月天气暴雨时节,驻兵襄江之上。等到水涨船高的时候,关羽大军乘着战船从上游直杀入于禁驻兵的下游。大水淹没了于禁七军,关羽大败曹兵,活捉于禁,斩杀了庞德。

关羽水淹七军,志得意满,觉得拿下樊城是轻而易举之事,却没有想到这时孙权正打着荆州的主意。本来关羽一代名将并非莽撞之人,可惜他这次却因为新立战功,得意至极,轻易就上了吕蒙和陆逊的当。

吕蒙也算个为将之才,关羽对他虽并不放在眼里,可也还是提防有加。为了攻下荆州,吕蒙采纳陆逊的建议,装病辞职,回到都城养伤去了。孙权故意派陆逊这个默默无名之辈驻守陆口。这样一来,关羽更是不把东吴放在眼里了。再加上陆逊一到陆口就写信给关羽,对关羽赞赏有加。他在信上说:“您观察敌人的破绽,乘机发兵,亲自率领纪律严明的队伍行军布阵,以很少的兵力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战绩堪称伟大。敌人的溃败,对于我们同盟国来说,也得利不少,所以一听到您获得大捷的消息后,我们都大肆庆贺,真想也跟着您一起席卷曹贼,共同辅佐汉室。……我早就仰慕将军的风采,渴望能得到您的教诲。曹将于禁被您擒获,远近的军民都为之欢欣鼓舞,并且认为将军的功勋足以永垂后世,即使是从前晋文公退避三舍、大败楚军的城濮之战,淮阴侯韩信的背水立阵、摧毁赵国的宏图大略,也都比不上您这次大胜的功劳啊……”

关羽见陆逊这么谦虚,便把假话当成了真的,再也不怕东吴的兵力,就把自己的守军调了一大部分到樊城来,准备和曹仁决战。陆逊把这些情况探听得清清楚楚,然后便一一向吕蒙作了报告。于是吕蒙趁夜袭击荆州,大获全胜。关羽就在这种情况下,被人轻而易举地击败了,落了个败走麦城、被俘身死的结果。

骁勇善战、勇武盖世的关羽之所以落得败走麦城,身首异处的悲剧结局,不能不说与他的自视清高、得意忘形有关。事实上也正是他的得意忘形的性格让他拒绝了与东吴的联姻,从而走向了灭亡。自古至今,这种失败的教训数不胜数。所以我们要时时不忘提醒自己,千万不要一时得志便忘乎所以,忘了身后的危险。

屈伸有度,才能进退自如

古语有云:“小不忍则乱大谋。”自古英雄都是屈伸自如之人,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有进时,也有退时,若只知道进,不懂得退,所有的大事业都要半途而废。所以,自古就有“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之说。

唐高祖李渊就是个最会屈伸之道的人。他从不意气用事,总是能审时度势,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和行动。所以,李渊才能在隋朝末年天下纷争、群雄并起的乱世之中,乘势而起,由弱变强,最终统一全国。

李渊做山西、河东抚慰使时,奉命缉捕盗贼。一般的盗贼李渊自然是手到擒来,不费吹灰之力,但对北方的突厥部落他却是无能为力,因为突厥拥有铁骑,民众又善于骑射,李渊是屡战屡败,这令他大伤脑筋。

后来,李渊被封为太原留守时,突厥竟然用数万兵马多次冲击太原城池,李渊命人率兵攻打突厥,却几乎全军覆没。后来还是用了疑兵之计,才勉强退了突厥兵。突厥还支持和庇护郭子和、薛举等人起兵闹事,令李渊更是防不胜防。

在如此威逼之下,很多人都觉得李渊肯定会怀着满腔的仇恨与突厥一决生死。不料李渊竟派谋士刘文静为特使,向突厥曲节称臣,并表示愿意把“美女、玉帛”全部送给突厥可汗。

众人看到在受如此大辱的情况下,李渊居然做出这种屈节让步的举动,都感到是莫大的耻辱。但李渊却“众人皆醉我独醒”,他对部下说,虽然屈节让步有辱尊严,但只有做到能屈能伸才可以成为大丈夫,才可以成就一番大业。

根据当时的天下大势,李渊已经下定决心起兵反隋。可要起兵成就大业,只有向西进入关中,才有号令天下的可能。但要西进关中,太原是一个万万不能丢失的根据地。

要如何才能既入关中,又保住太原呢?当时,李渊手下一共只有三四万人马,就算全部驻守太原,也难以应付突厥的侵袭,更不要说再西进关中了。唯一的办法只有采取和亲政策,让突厥拿些好处。所以,李渊不惜屈节让步,向突厥称臣,再与之约定,平定京师之后,土地归李渊,美女、玉帛全部都归突厥。

唯利是图的突厥既有好处可拿,自然愿意与李渊修好。由于李渊的屈节让步,在攻打关中的过程中,他从突厥那里得到不少资助。突厥可汗一路给他送了不少马匹士兵,加上李渊购买了大量马匹,很快就建立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队伍。

虽然,很多人对于李渊当时的屈节让步行为不齿,但在当时情况下,李渊的选择可以说是明智的。它使弱小的“李家军”既平安地保住了太原,又顺利地西进打下了关中,并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

忍一时之辱成万世功业,没有一点气量胸襟很难成大事。自古英雄多磨难,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若不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屈常人之所不能屈,就不会成常人之所不能成,功常人之所不能功。只有把眼光放到最远,胸襟包住天下,能做到屈伸有度,才能在茫茫人世之中做到进退自如,成就一番大事业。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思是了解作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才能在战争中掌握主动,最后取得胜利。战争如此,生活也如此,做到知人,正确地评价别人,不抱偏见是一件很难的事,所以自古就有“知人者智”的说法;而尤其难得的是知己,不夸大自己、不小看自己,真正做到正视自己。所以拥有这种品质的人往往也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年轻时,管仲家穷,鲍叔牙家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鲍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钱,分红的时候却拿很多钱。鲍叔牙从不计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负担大,还问管仲:“这些钱够不够?”

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都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辞退,鲍叔牙对人说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管仲参军作战,却临阵逃跑了,当别人都在嘲笑管仲怕死时,鲍叔牙却没有,他知道管仲是因为牵挂家里年老的母亲。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在齐国当了官。当时齐国很乱,王子为了避祸纷纷逃到别的围家。管仲辅佐在鲁国居住的公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侍奉另一个齐国公子小白。

不久,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国家没有了君主。公子纠和小白听到消息,急忙动身回齐国,想抢夺君位。管仲带人截击公子小白,然后准备用箭射死他,谁知箭正好射到小白腰带上的挂钩,小白装死骗过管仲,逃回齐国。

因为有内应,小白得以先入齐都,做了国君,史称齐桓公。当年,鲁国进攻齐国,齐桓公发兵抵御鲁国军队,同年秋天,齐军打败鲁军。安定下来后,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做齐国丞相,并想杀掉管仲以报一箭之仇。谁知鲍叔牙却说:“我有幸追随您,您终于做了国君,您尊贵已极,我已经无法使您更加尊贵了。

您若只想治好齐国,现在有我鲍叔牙也就够了;可您若想成就王霸之业,非得用管仲不可。管仲治理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国家就能强盛,这样的人是不可缺少的呀!”齐桓公不同意,他说:“管仲当初射我一箭,差点把我害死,我不杀他就算好了,怎么还能用他?”鲍叔牙仍是不遗余力地劝说齐桓公。

齐桓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了,把管仲接回齐国。管仲回到齐国,当了丞相,鲍叔牙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鲍叔牙死后,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想起鲍叔牙对他的理解和支持,他感叹说:“当初,我辅佐的公子纠失败了,别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却甘愿被囚困,鲍叔牙没有耻笑我没有气节,他知道我是为了图谋大业而不在乎一时之间的名声。生养我的是父母,但是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但俗话常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很多人并不能受到赏识。但做人可以没有识人之智,却不能没有自知之明,没有“自知之明”是自古以来的“人之患”,做人必须克服此患。人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身份的变化,正确评估自己,准确定位,真正做到“有自知之明”。

却说章武二年夏六月,东吴陆逊大破蜀兵于猇亭彝陵之地;先主奔回白帝

城,赵云引兵据守。忽马良至,见大军已败,懊悔不及,将孔明之言,奏知先主。

先主叹曰:“朕早听丞相之言,不致今日之败!今有何面目复回成都见群臣乎!”

遂传旨就白帝城住紥,将馆驿改为永安宫。人报冯习、张南、傅彤,程畿、沙摩

柯等皆殁于王事,先主伤感不已。又近臣奏称:“黄权引江北之兵,降魏去了。

陛下可将彼家属送有司问罪。”先主曰:“黄权被吴兵隔断在江北岸,欲归无路,

不得已而降魏:是朕负权,非权负朕也,何必罪其家属?”仍给禄米以养之。

却说黄权降魏,诸将引见曹丕,丕曰:“卿今降朕,欲追慕于陈、韩耶?”

权泣而奏曰:“臣受蜀帝之恩,殊遇甚厚,令臣督诸军于江北,被陆逊绝断。臣

归蜀无路,降吴不可,故来投陛下。败军之将,免死为幸,安敢追慕于古人耶!”

丕大喜,遂拜黄权为镇南将军。权坚辞不受。忽近臣奏曰:“有细作人自蜀中来,

说蜀主将黄权家属尽皆诛戮。”权曰:“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

肯杀臣之家小也。”丕然之。后人有诗责黄权曰:

“降吴不可却降曹,忠义安能事两朝?堪叹黄权惜一死,紫阳书法不轻饶。”

曹丕问贾诩曰:“朕欲一统天下,先取蜀乎?先取吴乎?”诩曰:“刘备雄

才,更兼诸葛亮善能治国;东吴孙权,能识虚实,陆逊现屯兵于险要,隔江泛湖,

皆难卒谋。以臣观之,诸将之中,皆无孙权、刘备敌手。虽以陛下天威临之,亦

未见万全之势也。只可持守,以待二国之变。”丕曰:“朕已遣三路大兵伐吴,

安有不胜之理?”尚书刘晔曰:“近东吴陆逊,新破蜀兵七十万,上下齐心,更

有江湖之阻,不可卒制,陆逊多谋,必有准备。”丕曰:“卿前劝朕伐吴,今又

谏阻,何也?”晔曰:“时有不同也。昔东吴累败于蜀,其势顿挫,故可击耳;

今既获全胜,锐气百倍,未可攻也。”丕曰:“朕意已决,卿勿复言。”遂引御

林军亲往接应三路兵马。早有哨马报说东吴已有准备:令吕范引兵拒住曹休,诸

葛瑾引兵在南郡拒住曹真,朱桓引兵当住濡须以拒曹仁。刘晔曰:“既有准备,

去恐无益。”丕不从,引兵而去。

却说吴将朱桓,年方二十七岁,极有胆略,孙权甚爱之;时督军于濡须,闻

曹仁引大军去取羡溪,桓遂尽拨军守把羡溪去了,止留五千骑守城。忽报曹仁令

大将常雕同诸葛虔、王双、引五万精兵飞奔濡须城来。众军皆有惧色。桓按剑而

言曰:“胜负在将,不在兵之多寡。兵法云:‘客兵倍而主兵半者,主兵尚能胜

于客兵。’今曹仁千里跋涉,人马疲困。吾与汝等,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

山险,以逸待劳,以主制客:此乃百战百胜之势。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

等耶!”于是传令,教众军偃旗息鼓,只作无人守把之状。

且说魏将先锋常雕,领精兵来取濡须城,遥望城上并无军马。雕催军急进,

离城不远,一声炮响,旌旗齐竖。朱桓横刀飞马而出,直取常雕。战不三合,被

桓一刀斩常雕于马下。吴兵乘势冲杀一阵,魏兵大败,死者无数。朱桓大胜,得

了无数旌旗军器战马。曹仁领兵随后到来,却被吴兵从羡溪杀出。曹仁大败而退,

回见魏主,细奏大败之事。丕大惊。正议之间,忽探马报:“曹真、夏侯尚围了

南郡,被陆逊伏兵于内,诸葛瑾伏兵于外,内外夹攻,因此大败。”言未毕,忽

探马又报:”曹休亦被吕范杀败。”丕听知三路兵败,乃喟然叹曰:“朕不听贾

诩、刘晔之言,果有此败!”时值夏天,大疫流行,马步军十死六七,遂引军回

洛阳。吴、魏自此不和。

却说先主在永安宫,染病不起,渐渐沉重,至章武三年夏四日,先主自知病

入四肢,又哭关、张二弟,其病愈深:两目昏花。厌见侍从之人,乃叱退左右,

独卧于龙榻之上。忽然阴风骤起,将灯吹摇,灭而复明,只见灯影之下,二人侍

立。先主怒曰:“朕心绪不宁,教汝等且退,何故又来!”叱之不退。先主起而

视之,上首乃云长,下首乃翼德也。先主大惊曰:“二弟原来尚在?”云长曰:

“臣等非人,乃鬼也。上帝以臣二人平生不失信义,皆敕命为神。哥哥与兄弟聚

会不远矣。”先主扯定大哭。忽然惊觉,二弟不见。即唤从人问之,时正三更。

先主叹曰:“朕不久于人世矣!”遂遣使往成都,请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

星夜来永安宫,听受遗命。孔明等与先主次子鲁王刘永、梁王刘理,来永安宫见

帝,留太子刘禅守成都。

且说孔明到永安宫,见先主病危,慌忙拜伏于龙榻之下。先主传旨,请孔明

坐于龙榻之侧。抚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丞相

之言,自取其败。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言讫,

泪流满面。孔明亦涕泣曰:“愿陛下善保龙体,以副天下之望!”先主以目遍视,

只见马良之弟马谡在傍,先主令且退。谡退出,先主谓孔明曰:“丞相观马谡之

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

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分付毕,传旨召诸臣入殿,取纸笔写了遗

诏,递与孔明而叹曰:“朕不读书,粗知大略。圣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中道而别。烦

丞相将诏付与太子禅,令勿以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孔明等泣拜于地曰:

“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先主命内侍扶

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

“有何圣谕!”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

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

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

叩头流血。先主又请孔明坐于榻上,唤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近前,分付曰:“尔

等皆记朕言:朕亡之后,尔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罢,遂命

二王同拜孔明。二王拜毕,孔明曰:“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

先主谓众官曰:“朕已托孤于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

负朕望。”又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

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

先主又谓众官曰:“卿等众官,朕不能一一分嘱,愿皆自爱。”言毕,驾崩,寿

六十三岁。时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也。后杜工部有诗叹曰: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先主驾崩,文武官僚,无不哀痛。孔明率众官奉梓宫还成都。太子刘禅出城

迎接灵柩,安于正殿之内。举哀行礼毕,开读遗诏。诏曰:

“朕初得疾,但下痢耳;后转生杂病,殆不自济。朕闻“人年五十,不称夭

寿”。今朕年六十有余,死复何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

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与丞

相从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更求闻达。至嘱!至嘱!”

群臣读诏已毕。孔明曰:“国不可一日无君,请立嗣君,以承汉统。”乃立

太子禅即皇帝位,改元建兴。加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葬先主于惠陵,谥

曰昭烈皇帝。尊皇后吴氏为皇太后;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糜夫人亦追谥为皇后。

升赏群臣,大赦天下。

早有魏军探知此事,报入中原。近臣奏知魏主。曹丕大喜曰:“刘备已亡,

朕无忧矣。何不乘其国中无主,起兵伐之?”贾诩谏曰:“刘备虽亡,必托孤于

诸葛亮。亮感备知遇之恩,必倾心竭力,扶持嗣主。陛下不可仓卒伐之。”正言

间,忽一人从班部中奋然而出曰:“不乘此时进兵,更待何时?”众视之,乃司

马懿也。丕大喜,遂问计于懿。懿曰:“若只起中国之兵,急难取胜。须用五路

大兵,四面夹攻,令诸葛亮首尾不能救应,然后可图。”

丕问何五路,懿曰:“可修书一封,差使往辽东鲜卑国,见国王轲比能,赂

以金帛,令起辽西羌兵十万,先从旱路取西平关:此一路也。再修书遣使赍官诰

赏赐,直入南蛮,见蛮王孟获,令起兵十万,攻打益州、永昌、牂牁、越巂四郡,

以击西川之南:此二路也。再遣使入吴修好,许以割地,令孙权起兵十万,攻两

川峡口,径取涪城:此三路也。又可差使至降将孟达处,起上庸兵十万,西攻汉

中:此四路也。然后命大将军曹真为大都督,提兵十万,由京兆径出阳平关取西

川;此五路也。共大兵五十万,五路并进,诸葛亮便有吕望之才,安能当此乎?”

丕大喜,随即密遣能言官四员为使前去;又命曹真为大都督,领兵十万,径取阳

平关。此时张辽等一班旧将,皆封列侯、俱在冀、徐、青及合淝等处,据守关津

隘口,故不复调用。

却说蜀汉后主刘禅,自即位以来,旧臣多有病亡者,不能细说。凡一应朝廷

选法,钱粮、词讼等事,皆听诸葛丞相裁处。时后主未立皇后,孔明与群臣上言

曰:“故车骑将军张飞之女甚贤,年十七岁,可纳为正宫皇后。”后主即纳之。

建兴元年秋八月,忽有边报说:“魏调五路大兵,来取西川;第一路,曹真

为大都督,起兵十万,取阳平关;第二路,乃反将孟达,起上庸兵十万,犯汉中;

第三路,乃东吴孙权,起精兵十万,取峡口入川;第四路,乃蛮王孟获,起蛮兵

十万,犯益州四郡;第五路,乃番王轲比能,起羌兵十万,犯西平关。此五路军

马,甚是利害。”已先报知丞相,丞相不知为何,数日不出视事。后主听罢大惊,

即差近侍赍旨,宣召孔明入朝。使命去了半日,回报:“丞相府下人言,丞相染

病不出。”后主转慌;次日,又命黄门侍郎董允、谏议大夫杜琼,去丞相卧榻前,

告此大事。董、杜二人到丞相府前,皆不得入。杜琼曰:“先帝托孤于丞相,今

主上初登宝位,被曹丕五路兵犯境,军情至急,丞相何故推病不出?”良久,门

吏传丞相令,言:“病体稍可,明早出都堂议事。”董、杜二人叹息而回。次日,

多官又来丞相府前伺候。从早至晚,又不见出。多官惶惶,只得散去。杜琼入奏

后主曰:“请陛下圣驾,亲往丞相府问计。”后主即引多官入宫,启奏皇太后。

太后大惊,曰:“丞相何故如此?有负先帝委托之意也!我当自往。”董允奏曰:

“娘娘未可轻往。臣料丞相必有高明之见。且待主上先往。如果怠慢,请娘娘于

太庙中,召丞相问之未迟。”太后依奏。

次日,后主车驾亲至相府。门吏见驾到,慌忙拜伏于地而迎。后主问曰:

“丞相在何处?”门吏曰:“不知在何处。只有丞相钧旨,教挡住百官,勿得辄

入。”后主乃下车步行,独进第三重门,见孔明独倚竹杖,在小池边观鱼。后主

在后立久,乃徐徐而言曰:“丞相安乐否?”孔明回顾,见是后主,慌忙弃杖,

拜伏于地曰:“臣该万死!”后主扶起,问曰:“今曹丕分兵五路,犯境甚急,

相父缘何不肯出府视事?”孔明大笑,扶后主入内室坐定,奏曰:“五路兵至,

臣安得不知,臣非观鱼,有所思也。”后主曰:“如之奈何?”孔明曰:“羌王

轲比能,蛮王孟获,反将孟达,魏将曹真;此四路兵,臣已皆退去了也。止有孙

权这一路兵,臣已有退之之计,但须一能言之人为使。因未得其人,故熟思之。

陛下何必忧乎?”

后主听罢,又惊又喜,曰:“相父果有鬼神不测之机也!愿闻退兵之策。”

孔明曰:“先帝以陛下付托与臣,臣安敢旦夕怠慢。成都众官,皆不晓兵法之妙,

贵在使人不测,岂可泄漏于人?老臣先知西番国王轲比能,引兵犯西平关;臣料

马超积祖西川人氏,素得羌人之心,羌人以超为神威天将军,臣已先遣一人,星

夜驰檄,令马超紧守西平关,伏四路奇兵,每日交换,以兵拒之:此一路不必忧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该如何理解?

矣。又南蛮孟获,兵犯四郡,臣亦飞檄遣魏延领一军左出右入,右出左入,为疑

兵之计:蛮兵惟凭勇力,其心多疑,若见疑兵,必不敢进:此一路又不足忧矣。

又知孟达引兵出汉中;达与李严曾结生死之交;臣回成都时,留李严守永安宫;

臣已作一书、只做李严亲笔,令人送与孟达;达必然推病不出,以慢军心:此一

路又不足忧矣。又知曹真引兵犯阳平关;此地险峻,可以保守,臣已调赵云引一

军守把关隘,并不出战;曹真若见我军不出,不久自退矣。此四路兵俱不足忧。

臣尚恐不能全保,又密调关兴、张苞二将,各引兵三万,屯于紧要之处,为各路

救应。此数处调遣之事,皆不曾经由成都,故无人知觉。只有东吴这一路兵,未

必便动:如见四路兵胜,川中危急,必来相攻;若四路不济,安肯动乎?臣料孙

权想曹丕三路侵吴之怨,必不肯从其言。虽然如此,须用一舌辩之士,径往东吴,

以利害说之,则先退东吴;其四路之兵,何足忧乎?但未得说吴之人,臣故踌躇。

何劳陛下圣驾来临?”后主曰:“太后亦欲来见相父。今朕闻相父之言,如梦初

觉。复何忧哉!”

孔明与后主共饮数杯,送后主出府。众官皆环立于门外,见后主面有喜色。

后主别了孔明,上御车回朝。众皆疑惑不定。孔明见众官中,一人仰天而笑,面

亦有喜色。孔明视之,乃义阳新野人,姓邓,名芝,字伯苗,现为户部尚书;汉

司马邓禹之后。孔明暗令人留住邓芝。多官皆散,孔明请芝到书院中,问芝曰:

“今蜀、魏、吴鼎分三国,欲讨二国,一统中兴,当先伐何国?”芝曰:“以愚

意论之:魏虽汉贼,其势甚大,急难摇动,当徐徐缓图;今主上初登宝位,民心

未安,当与东吴连合,结为唇齿,一洗先帝旧怨,此乃长久之计也。未审丞相钧

意若何?”孔明大笑曰:“吾思之久矣,奈未得其人。今日方得也!”芝曰:

“丞相欲其人何为?”孔明曰:“吾欲使人往结东吴。公既能明此意,必能不辱

君命。使乎之任,非公不可。”芝曰:“愚才疏智浅,恐不堪当此任。”孔明曰:

“吾来日奏知天子,便请伯苗一行,切勿推辞。”芝应允而退。至次日,孔明奏

准后主,差邓芝往说东吴。芝拜辞,望东吴而来。正是:吴人方见干戈息,蜀使

还将玉帛通。未知邓芝此去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