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事在心上练,心在事上磨是什么意思

梵高12个月前 (03-29)阅读数 7#古诗
文章标签都是自己的

关于事在心上练,心在事上磨是什么意思如下:

“心中磨”,磨的是与生俱来的良知,“事上练”,给了人们破壁求真的方法,“致良知”,则是最终目标,最终要抵达的精神世界,整句话有目标、有信心、有方法,是每个普通人马上就能做的,但万事贵在坚持做,长期做,毕生做。关于阳明心学,近年成为民间显学,机场书店必卖读物,而且归到“成功学”那一栏。

其实这样反而阻碍了心学普及的进程,增高学习门槛——不过转念再想,这么一种学问,有着高门槛才是合情合理的吧,门槛的表现形式不一,有时棒杀,有时捧杀,但古往今来,最大的门槛恰在人们心里。对于“知行合一”,有句更通俗易懂的话:“事上练,心中磨,致良知”。

要有知行合一的觉悟。

心学较之以往哲学门派最大的不同就是格物致知,承认并重视“知道了”和“做到了”之间巨大的鸿沟,并给予了跨越鸿沟的方法,就是知行合一,在每个当下、每个意念、每件小事上做到知行合一。

阳明心学既是心学,也是实学,知行合一的本质是知难行易,既是说“知”是“行”的基础,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事之成”,觉悟真知是为最难,真的透彻明白了行动起来并不难,也可以理解为知行合一的本质是知行本一,知与行两者本来是一体两面,浅知则浅行,深知则深行,好过于不知不行,或者只知不行。

要“用心”做事。

需要你秉承自由意志,而非囿于环境、规则和习惯去做任何事,就都是在致良知,这个过程是你在逐步回归本心、明心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产生的情绪和心理都是因为一些外界事物。当你的情绪波动较大时,你会看不清这个世界,只有在自己内心平静、稳定下来时,才能认真对待这个世界,感受身边的一切。

王阳明一直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事在心上练”。即使在剿匪之时,他也能静下心来讲学。话说再多都是空的,真正在面临危机之时,能够泰然处之,淡定自若,才算是修炼到“知行合一”的境界了。

人需在事上磨

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自愈力。看到这句话,我很高兴,因为我与自己的过往比,已体验由量变带来质变的感觉。

想来已经不止千日了吧,每天投入专业学习至少2小时,输入输出;每天保持走步10000+;应对孤独,调整心态;每日写文记录……开始时,还靠着打卡发朋友圈来督促自己。现在,都已成为习惯,甚至有太多享受在之中。

我知道,人这一辈子,所有的路,最终都要靠自己一步步走到底,自己才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而我相信时间和空间的存在,相信日复一日的力量,相信时间的馈赠。慢慢来,不要急。

人生无常,除了生死,其它真都把它看小再看小。任何时候,你大了,事就小了,你小了,事就大了。

如果我们还给脆弱、受伤的存在一个“内在的家”,让内在的每一个面向触碰到人性的临在,那么,伤痛就可以转化为资源。

去仔细体会:“伤痛最深的地方不是伤痛;悲伤最深的地方也不是悲伤。那是灵性发芽的地方,那是每一个人灵魂里面最美的部分,绽放在这个世界上的地方”。

每一个负面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正面动机。每一片乌云背后都发着金光。

事上磨人!扛下去,熬出来,生活自会许你深邃辽阔。生活能治愈的,都是那些能自愈的人。让自己多一些平静,我的常方法①亲近自然 ②自处 ③适当运动④情绪记录⑤阅读⑥放松训练。

今天录了一段心理学疗愈语,自己都蛮喜欢,声音稳沉而温婉,反复细听,自己都能被滋养,这是一份来自内在的满意和充实。

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由此又加入一些创意,让平常细小的一个瞬间因而绽放开来。这就是生活的美妙。

晚上,小家伙在单元楼门口看到苍蝇飞,他的幽默感就出来了。

“妈妈,每次都在这里看到蚊子,难道是门卫叔叔派它们来这里守门的吗?”

“哇,这描述太形象了。这联想够丰富。棒极了,宝贝”。

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

这不仅是身心修行的法宝,还是解决人生问题的灵丹妙药。

-01-

克己修身

1、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感悟:在生活中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门,如果心不静而躁动,这些躁动就会在做事时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势必要尽量调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这,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2、与朋友相处,懂得谦让很重要。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感悟:是人都有私心,都会注重自己的利益,每个人的付出都是需要得到回报的,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朋友之间以彼此谦让为基础,不仅每个人的利益不会受损,双方在互帮互助、互利共赢中还能使彼此获得更大的利益。两人之间的交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深。

3、越不想做什么,就越要耐着性子去做

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感悟:肤浅浮躁的心,总是会本能地往舒服上跑。越是贪恋舒服,就越不会成长、成熟,甚至还会更加肤浅浮躁。所以要扭转这种状况,就要逆着自己的性子来,越不想做什么,就越要耐着性子去做。这正是对自己心性的磨砺。

4、克己修身,来不得半点妥协

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感悟:克制自己,是为自己泛滥如河的私欲筑起一道堤坝,势必要固若金汤、滴水不漏。如果留存一点私欲,就如同在堤坝上豁开了一道口子,很容易就造成大坝的决堤。因为这时你整颗心都还是欲望主导的,只是潜伏了下来。所以克己修身,是来不得半点妥协的。

5、悔悟是人生最好的药

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感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就是人生的常态,稀松平常得很。所以第一要懂得悔悟,第二要懂得改正,第三要不把悔恨留在心里,这就是完整的成长过程。

-02-

物欲蒙蔽心灵

6、工作生活忙乱,皆因得失之心

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感悟: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手忙脚乱、越忙越乱,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自己也困顿不已、狼狈不堪。为什么会这样?王阳明一语道破天机——那只是因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结果,恐惧得到坏的结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平和应对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态,尽力而为、顺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态度。

7、只知逃避永远没出息

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感悟:王阳明所说的情况,放在现在叫“逃避”,而不是清静。事情是要面对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的,逃避是永远没有出息的。

8、对朋友少指责、多鼓励

大凡朋友须箴规指谪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感悟:朋友犯了错误或者遇到难处,本就心里懊恼痛苦,规劝其实没什么用处,指责更无疑是在伤害朋友、毁灭友情,雪上加霜。只有开导和鼓励,才是最有情有义的做法,才对朋友真的有用。所谓“患难见真情”,王阳明告诉我们的是基于人性和情义的交友之道。

9、蒙蔽心灵的,永远是物欲

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著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感悟:王阳明口中的“良知”,等同于“本心”。本心人人都有,王阳明则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多数人不能保持和守住本心,那便是因为物欲的蒙蔽。当今时代,这点尤其值得人们重视。被蒙蔽的心,如蒙蔽二字的含义,是阴暗而糊涂的,就算得到再多,又有什么用?唯有本心呈现,才能清明、放松和自在。

10、要善恶分明,更要爱恨分明

人但得好善如好(hào)好(hǎo)色,恶(wù)恶(è)如恶(wù)恶(è)臭(xiù),便是圣人。

感悟:很多人都以为圣人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即。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圣人其实很简单、很平常,就是知善恶,并能从善如流、嫉恶如仇,这就是大道至简。可说起来容易简单,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03-

心正就是少发怒

11、别在打扮自己上花费太多时间

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

事在心上练,心在事上磨是什么意思

感悟:如今是个看脸的世界,颜值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注重。是人都会老,颜值也会有保鲜期。而内在气质却不会,它会如酒一样越陈越香,时间越久,反而越发“光鲜亮丽、耀眼夺目”。分多一点时间,去多关照和修养下自己的内心吧。

12、好学+坚持=涵养

人须是知学,讲求只是涵养,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

感悟: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王阳明这句话的意思基本也是一样,但要更深一些——学不仅关系到才,更关系到涵养。所以人是不能不学的,如果学不下去,那就是你的意志不坚定,志向不牢固。

13、心正就是少发怒

凡人忿懥(zhì),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感悟:王阳明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易怒、爱怒、暴怒,那都是修养不足的表现。修养不足则意不定、心不正,既失去了廓然大公的本心,也违背了中正之道。这样的心,有两个词可以形容:偏激,邪气。注意和克制自己的怒气,则正是矫正涵养之路。

14、好好吃饭,就是修行

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感悟:一个忙惯了的人,一旦闲下来就会百无聊赖、无所适从。人这样,心也是这样,平常胡思乱想惯了,脑筋就闲不下来,吃饭时、睡觉前也会胡思乱想。怎么办呢?就从安安静静做好和享受当下开始,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吃饭,走路的时候就好好走路,睡觉的时候就好好睡觉。这些,正是收摄心思,正是修行炼心。

15、你只是不够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感悟:王阳明这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你为什么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总是容易三心二意开小差?不是那些让你分心的人和事的问题,而是你的心不够定、志不够坚,这才是根本。要牢记一点:一切的问题,都是心的问题,都要从心上找原因。而这原因,往往都是心不够定,心性不够沉。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