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好事多磨下一句是什么?

小肉包8个月前 (03-29)阅读数 4#古诗
文章标签诚意良知

下一句是善行多厄。

好事多磨,善行多厄,是指好事在实现、成功前,常常会遇到许多磨砺,做善事经常会经历许多困苦和灾难。用平常的话来说就是好的事情在不断的磨练,等到最后的时候才会给你一个惊喜。

好事多磨的来源:

出自宋代晁端礼的《安公子》:“是即是,从来好事多磨难。”晁端礼,(1046-1113),字次膺。其先澶州清丰(今属河南)人,家彭门(今江苏徐州)。熙宁六年(1073)进士。两为县令,忤上官,坐废。政和三年(1113)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有《闲适集》等著作。

阳明言工夫,要在“ 事上磨 ”,而主于“ 诚意 ”,亦曰“ 慎独 ”,亦曰“ 立志 ”,其实皆求能“诚意”耳。诚意之极,即是“ 知行合一 ”。“ 致良知 ”则即是“诚意”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要成就心学工夫,“事上磨”是主要,根本则在“诚意”。阳明心学内容丰富,诸如慎独、立志、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根本上说的其实都是诚意。

所以修习阳明心学,要抓住两大关键词——心能诚意,事上磨练。修心做事两不误,出世入世能兼得,这正是王阳明人生智慧的精髓所在。

诚意:向着身心中和

王阳明说:“ 惟天下之大诚,能立天下之大本。 ”诚意,就是正念头,诚实地践行良知给你的答案。?一个念头出现,良知自然知道好坏,好的保留,坏的去掉,这就是诚意。

王阳明曾说,工夫的困难之处,全部在于格物致知上面,格物致知则是诚意的事情。

诚意之后,大体上,心也自然正了,身也自然修了。

但正心修身的工夫,也各自有用力的地方,修身是在喜怒哀乐已发上用功,正心是在喜怒哀乐未发上用功;心正就是中,修身就是和。所以,当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当我们与人交往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诚意。

这样就能够做到喜怒哀乐未发,或者喜怒哀乐发出来但符合礼仪,这就是“ 中和 ”。

特别是与别人交往的时候,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有诚意,没有人愿意与一个没有诚意的人交往。同时,我们要获得别人的尊重,要办成事情,我们自己也要有诚意。

诚意不仅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时候别人对我们的一种要求、一种期望,更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要求和期望。

事上磨:修炼强大内心

“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这是王阳明特别打动人的一句话。陆澄问王阳明:“清静时,便觉得心境泰然,但一遇事便感觉不一样了,怎么办呢?”

王阳明说:“这是只知道静养,不知道做克除私心杂念工夫的缘故。这样来对待事情,心境便会反反复复。人必须在事上磨练自己,这样才能够最终处变不惊,遇事泰然处之。”这个在事上磨的功夫是很多人的瓶颈。

很多事情想想蛮好,说起来也一套一套的,但往往最后却成了“心高命薄”“**心丫鬟命”。

问题是想的不去做,想做做不了,越做不了越想得多,最后只能靠想象抚慰自己了,把自己给打了个死结。

好事多磨下一句是什么?

王阳明当年经常被质问,他的学说和佛家的禅宗有什么区别?王阳明用一句话就堵住了这些人的嘴:我尤其主张的是要去事上磨练,而不是像木鸡一样只是坐在那里想;道理都在我心中,积极的心态就能成就大事。

后来,王阳明又提出“ 知行合一 ”——知道的事情必须要到做事中检验,只有做事才能证明你是不是真的知道了,“ 知而不能行,只是不知 ”。

最终又提出了“ 致良知 ”,也就是凭良知去做事,一个有良知的人,肯定是个能做事的人。总之,王阳明主张,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入世做事才是人生最好的修行法门。

这是因为,如果心不静而躁动,这些躁动就会在做事时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势必要尽量调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

而这,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通过事上磨,心上觉,去除私欲,警察克己,让内心明亮清澈如镜,物来顺应,过而不着,就能修得如如不动的强大内心。

在当今一切价值被货币化的商业社会,心为物役。无论是贫是富,总觉得自己活得很累,不断追求更高、更强、更快、更多,如同与自己的影子赛跑,永无止境。

只有那些身心中和、内心强大的人,才能知止得定,因定得静,静而生慧,得以致远。 阳明心学告示世人,在红尘的生活工作中,通过诚意净心,事上磨练心境,提升心性,就能获得“ 动亦定,静亦定 ”的良知力量与智慧。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