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什么意思?

百变鹏仔7个月前 (03-30)阅读数 3#古诗
文章标签博学中庸

意思是: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作品出处:《中庸·第二十章》

原文(精选):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译文:

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

扩展资料:

具体解释:

1,博学之:“博学”就是广博的学习、广泛的学习,就是知识要学的多。

2,审问之:“审问”就是对照我们自己人生,仔细的去审查问难,我们学习了这些知识,有不明白的要问,不明白就不明白这就说明我们学的不深,要对照我们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认真的研究,把它弄明白这就叫“审问之”。

3,慎思之:学的这些知识明白了,还要谨慎的思考,通过谨慎的思考你对这个事物的了解就有更深的内涵。

4,明辨之:“明辨”就是明晰的辨别,我们所学的知识,我们思考的内涵,他到底是属于哪一方面,像知识有历史的、有地理的,按分科来讲有理科的、有文科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什么意思?

在一个从德行上来讲有善的、有恶的、有美的、有丑的、有好的、有坏的,对于我们所学的有一个明确分辨,那为主、那为次、那为阴、那为阳。

5,笃行之:“笃行”就是专一坚定的去执行,“择善而固执之者也”,选择了这一条路努力去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去广泛的学习它、去谨慎的思考它、去细致的分辨它、去举一反三的研究它,专一坚定的这样去做。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力行”顺序对吗?出自何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是: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并且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要学会周全地思考,形成清晰的判断力,并用学习到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这句话描述的是学习的五个方面。

博学之审问之的出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礼记·中庸》,原文节选如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译文:

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就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不罢休。别人要十次能做好的事情,只要自己肯做上千次一定也能做好。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中庸·第二十章》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讲的是儒家增进学业,修养人格的功夫。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就说:“……博学不一定有用,博学要笃志,有一个中心,意志坚定,建立人品,那么知识渊博,有如一颗好的种子,意志的坚定是肥料,培养出花和果来

袁焕仙.南怀瑾

夫为天下国家也,修身也,劝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如是等用,溯其源,稽其行,宁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外邪?一切神通、一切三昧、一切功德海悉在乎斯矣。行人证此,具效必显。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既明且强也,以此图功。何功不奏?以此京物,何物不臧?未闻田园不治,已业不修,终日兀坐,逞符咒、烧铅汞,为经邦国大天下也。亦未闻舍治家国、平天下、利人物为繁兴大用也。不然,妖人也,讵中庸至道邪?续众生之慧命,然诸圣之心灯,揭宇宙之至理,轨万有之一行,其在斯乎!其在斯乎!此章以文言为承上启下,以组织言为中枢,以义言为的轨,以超方言显万化之穷通,笃一行之常异,固以用而显乎中庸者。所谓:"芍药花开菩萨面,棕榈叶现夜叉头"。孟子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矣。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