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
一年级语文的看图说话、写话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此整理了一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一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一)画饼充饥
曹睿是三国时代魏国的第二代君王。他有个最亲信的大臣,名叫卢毓(yu)。《后汉书?卢毓传》载,有一次曹睿想找一个适当的人当?中书郎?,便请卢毓推荐,并且告诉他,千万别推荐徒有虚名的人:?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选拔人才不要单凭他有名声,名声好比画在地上的饼,没法吃的!)?从曹睿的这句话,后来就产生了?画饼充饥?这句成语
胸有成竹
北宋时有一位学问好、品格高尚的人叫文同,他很喜欢竹子,经常在竹林中散步,仔细观察竹子生长的情况、枝叶伸展的姿态、竹笋成长的细节以及在四季中的变化。他对竹子非常熟悉,闭上眼都能想出竹子的样子,一有时间就在家里画竹。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远近闻
名,许多人千里迢迢地赶来请他画竹。
晁补之是文同的知心朋友,常和文同喝酒赏竹,最爱看他画竹。有一位年轻人想向文同学习画竹,先向晁补之请教文同画竹的秘诀,晁补之说:?当他画竹时,已经心里面有竹的影子了,这就是他独到的地方。?
一箭双雕
一箭双雕出自《北史?长孙晟传》。
北周皇帝嫁公主给突厥可汗摄图时,长孙晟作为护卫随行。由于其箭术好,突厥可汗留其在突厥常住。一日,二人打猎时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可汗忙给长孙晟两枝箭说:?能把这两只射下来吗?一枝箭就够了!?长孙晟边说边接过箭,策马驰去。张弓搭箭,?嗖?的一声,两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来。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一箭双雕?,原形容箭术高超,后比喻做一件事情达到了两种目的。
惊弓之鸟
更羸(l?i)陪同魏王散步,看见远处有一只大雁飞来。他对魏王说:?我不用箭,只要虚拉弓弦,就可以让那只飞鸟跌落下来。?魏王听了,耸肩一笑:?你的射箭技术竟能高超到这等地步更羸自信地说:?能。?不一会儿,那只大雁飞到了头顶上空。只见更羸拉弓扣弦,随着嘣地一声弦响,只见大雁先是向高处猛地一窜,随后在空中无力地扑打几下,便一头栽落下来。魏王惊奇得半天合不扰嘴,拍掌大叫道:?啊呀,箭术竟能高超到这等地步,真是意想不到!?更羸说:?不是我的箭术高超,而是因为这只大雁身有隐伤。?魏王更奇怪了:?大雁远在天边,你怎么会知道它有隐伤呢更羸说:?这只大雁飞得很慢,鸣声悲凉。根据我的经验,飞得慢,是因为它体内有伤;鸣声悲,是因为它长久失群。这只孤雁疮伤未愈,惊魂不定,所以一听见尖利的弓弦响声便惊逃高飞。由于急拍双翅,用力过猛,引起旧伤迸裂,才跌落下来的。?
出尔反尔
战国时,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邹国吃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邹穆公很不高兴,问孟子道:?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三十三个,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可恨得很。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却又十分可恨。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他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残害百姓。?
孟子在回顾了这辛酸的往事后,接着又说:?您记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过的话吗?他说,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 孟子最后告诉邹穆公说:?所以,大王不要去责怪他们、惩罚他们。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就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他们献出生命。?
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 ?这? 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叶公好龙
春秋的时候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家都叫他叶公。叶公非常喜欢有关龙的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大家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我最喜欢的就是龙!?叶公得意地对大家说。有一天,叶公喜欢龙的事被天上真的龙知道了,真龙说:?难得有人这么喜欢龙,我得去他家里拜访拜访呀!?真龙就从天上飞来叶公的家,把头伸进窗户中大喊说:?叶公在家吗叶公一看到真正的龙,吓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龙觉得很奇怪,说:?你怎么说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欢的龙呀!?叶公害怕的直发抖,说:?我喜欢的是像龙的假龙,不是真的龙呀,救命呀。?叶公话没说完,就连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龙一脸懊恼地说:?哼,叶公说喜欢龙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龙嘛!害我还飞来拜访他!?
后来,大家就用?叶公好龙?来形容一个人对外假装自己很好,其实私底下什么都不会!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一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
这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河边,只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缅伯高心中不忍,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合颈一扇翅膀,"扑喇喇"一声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拔下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一时间,缅伯高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直愣愣地发呆,脑子里来来回回地想着一个问题:"怎么办?进贡吗?拿什么去见唐太宗呢?回去吗?又怎敢去见回纥国王呢!思前想后,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不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河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不久就到了长安。唐太宗接见了缅伯高,缅伯高献上鹅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广为流传开来。
一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二)坐井观天
在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一天,青蛙在井边碰见一只从东海来的海龟。
青蛙自豪地对海鬼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惬意呀!我要高兴,就在井边跳跃游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你看旁边的那些小虫、螃蟹和蝌蚪,它们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独自占据这口废井,多么自由自在!先生为什么不经常到井中观赏游玩呢
海鬼听了青蛙的一番高谈阔论,就想进入井中看看。可是,它的左脚还没有完全伸进去,右脚就被井栏绊住了。它只好后退几步,把它看到的大海的情景告诉青蛙:?你见过大海吗?海的广大,岂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古时候,十年里就有九年闹水灾,海水并不因此增多;八年里就有七年闹旱灾,海水却不因此而减少。大海不受旱涝影响,住在广阔无垠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乐。
掩耳盗铃
春秋末期,晋国有个叫范吉射的人,家门口挂了一口大钟。在我国古代,钟和铃都是乐器。 一天,有个人到范吉射家里,见到门口的钟,想偷偷地把它背走。但是,钟太笨重了,他根本无法把它背走。后来,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钟敲碎了,分批拿回去。
于是,他找了一个铁锤,用力去敲钟。?当?第一下敲上去,钟就发出洪亮悠长的响声;再敲下去,钟发出同样的响声。他想:?钟声一响,人家就知道我在这里敲钟。这样,钟就要被别人夺走,我也要被人抓住。?于是,他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样钟声再响也听不见了,他想既然我离得这么近也听不见,其他人当然更听不见,就可以安全地将钟偷走了。 其实他非常愚蠢可笑:虽然他捂住了耳朵听不见钟声,但别人的耳朵没有被捂住,当然还会听见钟声。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成?掩耳盗铃?这一成语,来比喻那些自以为是、自欺欺人的人
刻舟求剑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
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
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天衣无缝
古时候,有个叫郭翰的先生,他能诗善画,性格诙谐,喜欢开玩笑。盛夏的一个夜晚,他在树下乘凉,但见长天如碧,白云舒卷,明月高挂,清风徐来,满院飘香。这时,一位长得异常美丽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您是谁?从哪来
仙女说:?我是织女,从天上来。?
郭翰问:?你从天上来,能谈谈天上的事情吗
仙女问:?你想知道什么
郭翰说:?我什么都想知道。?
仙女说:?这可难了,你让我从哪说起呀
郭翰说:?人们都说仙人聪明,你就随便说说吧。?
仙女说:?天上四季如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绿树常青,花开不谢。枝头百鸟合鸣,水中游鱼可见。没有疾病,没有战争,没有赋税,总之,人间的一切苦难天上都没有。? 郭翰说:?天上那么好,你为什么还跑到人间来呢
仙女说:?亏你还是个读书人。你们的前辈庄周老先生不是说过?在栽满兰花的屋子里呆久了,也闻不到香味?的话么。在天上呆久了,难免有些寂寞,偶尔到人间玩玩。? 郭翰又问:?听说有一种药,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你知道哪有吗
仙女说:?这种药人间没有,天上到处都是。?
郭翰说:?既然天上多得很,你该带点下来,让人们尝尝有多好呀。?
仙女说:?带是带不下来。天上的东西,带到人间就失去了灵气。不然早让秦始皇、汉武帝吃了。?
郭翰说:?你口口声声说来自天上,用什么证明你不是说谎话哄人呢
仙女让郭翰看看衣服。郭翰仔细看完,奇怪的是仙女的衣服没缝。
仙女说:?天衣无缝,你连这个都不懂,还称什么才子,我看你是十足的大傻瓜。? 郭翰听完,哈哈大笑,再一瞧,仙女不见了。
不翼而飞
《战国策?秦策三》记叙了这么一个故事:战国时,有一年秦王派大将王稽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一连攻了十七个月,也攻不下城池。
王稽非常烦恼,有个名叫庄的人向王稽献计说:?你如果犒赏部下,就可以鼓舞他们的斗志,邯郸攻破是有希望的。?
王稽不耐烦地说:?我是统帅,只知道服从国王的命令,别的事情管不了那么多。? 庄并没有被王稽的不耐烦而吓退,他继续说道:?你这样讲不太对。即使是父亲给儿子下命令,有的可行,有的就不可行。我看你一味媚上欺下,独断专行,轻视士兵已经很久了。我听说,假如有三个人谎称老虎来了,那么听的人就会信以为真;如果有十个人合力弯一个木槌,就能把木槌弄弯;如果大家都口传消息,要求你改变指挥方法,这消息没有翅膀也会飞得很远。这说明众部下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你还是赏赐一下你的将士们吧!? 可是,王稽还是听不进庄的意见。几天之后秦军果然发生叛乱,严重地影响了战事的顺利进行,秦王很是恼怒,就把王稽处死了。
?不翼而飞?本意是不必宣传而自会迅速地传播。现则用它比喻消息传播极迅速,或指一件东西突然不见了。
一鼓作气
据《左传?庄公十年》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有一个名叫曹刿(gu?)的人,面见鲁庄公,直截了当地问庄公:?您拿什么跟强大的齐国军队作战呢鲁庄公答道:?凡是衣服、食物这些使人安乐的东西,我都不敢占为己有,都是与别人共同享用。?言下之意自己没有私心,百姓会拥护自己。
曹刿说:?这小小的恩惠只有您身边的人才能够享受,百姓绝大部分都不能得到。?
鲁庄公想了一想,又说:?祭祀用的牛、羊、丝帛、宝玉等,我都没有虚报,我对天神也是非常诚实而又讲究信用的。?意思是会得到天助。
曹刿很直率地说:?您对天神很虔诚,只是小信用,不是大信用,天神决不会凭此一点就保佑您打赢齐国的。?
鲁庄公最后说:?国家许多案件,我总是谨慎对待它们,力求处理得合乎情理。?
曹刿听了鲁庄公这一段话,高兴地回答道:?很好!这是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一定能够得到人们的信任和支持。凭这能够打败齐国!?曹刿自告奋勇请求与鲁庄公共同指挥作战。他和鲁庄公同坐一辆战车,带领军队在长勺与齐国军队交锋。
双方的阵势刚刚摆好,鲁庄公就急不可耐地要击鼓进军。曹刿阻止他道:?时机未到!?一直等到齐军阵中击了三次鼓,发了三次进军的号令之后,曹刿才对鲁庄公说:?现在是击鼓进攻的时候了!?于是鲁军阵中鼓声震天,士兵们像离弦的箭,把积攒了半天的勇气施展出来,猛冲进齐军阵中。齐军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战争结束之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何要等齐国军队击三次鼓后,我军才能击鼓进攻呢曹刿答道:?打仗主要靠的是足够的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士气正旺,勇气百倍;第二次击鼓时,士兵们的勇气没有第一次那么旺盛,而且开始衰落;到第三次击鼓进军时,士兵们的勇气几乎全部消失了。齐军开始击鼓进攻而我军不同时击鼓,正是为了保持士兵的勇气。等齐军击了三次鼓,他们的勇气接近衰竭时,我军的勇气正旺盛,因此一鼓作气,将勇气处于衰竭的敌人一举击败。?
?一鼓作气?在这个故事中指战斗开始时鼓足勇气。后来用作成语,指锐气足时一举成事。
成语一鼓作气 注音yī gǔ zu? q?
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原指作战时擂第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比喻在劲头正盛时,一下子完成。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一往直前。
一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三)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 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后来居上
汉武帝的时候,有位大臣叫汲黯。他为人正直,对皇帝也敢当面提出意见,所以汉武帝虽然不太喜欢他,但又不得不尊重他。
汲黯是位老臣,当汉武帝还是太子时,他的职位就比较高了,可是后来他再也没有得到升迁,而他手下的人却一个个不断得到提拔,超过了他,这使汲黯很不舒服。
有一次,他终于忍耐不住,对汉武帝说:?你任用大臣的办法,就像堆放柴禾一样,越是后来的就越放在上边呀!?(原文是?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汉武帝知道他是在发泄对自己的不满,也就默默地听了。?后来者居上?这句话经过演变,成了?后来居上?这句成语。?居?是在的意思。汲黯的原话是对汉武帝的批评、讽刺,意思是资格浅的、后来的人尽管缺乏才能,但反而超过了资格老的人。现在这句成语的意义有了变化,而是用来形容和赞扬后来的人超过了前人。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后来,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
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庄公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后来山戎败退到孤竹过境内,齐军深入,最终灭了孤竹。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意思是,凡是谄媚上级的人都会欺瞒下属。《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原文是这批无恶不作的法官,他们媚上欺下,俯伏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媚上欺下是一个成语,读音是mèi shàng qī xià,指的是讨好上司,欺压下属的意思。
恃强凌弱人本性,盛气凌人官罪恶。在一个官大半级压死人的体制下,自下而上献媚、自上而下欺压,乃人际常态;不管处于权力金字塔哪一阶层哪一级,哪怕是没有级别乃至最底层的小民百姓,人人竞相媚上、个个必要欺下,媚上者必欺下,几乎概莫能外。
扩展资料
同义词: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是汉语成语,读音为hú jiǎ hǔ wēi,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释义:狐:狐狸。假:借助。虎:老虎。威:威吓。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歇后语:狐狸跟着老虎走
反义词:独步天下、独擅胜场
近义词:仗势欺人、狗仗人势、狐虎之威。
语法分析:“狐”是主语,“威”是谓语,“假虎”是“威”的状语。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