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苏轼踏上海南这块土地时写下的第一首诗?大意是表现诗人携着妻子儿女远道来琼的辛苦及失意的。
罗浮山下四时春(曾枣庄)
苏轼于元皊8年(1093)9月出知定州。在苏轼知定州期间,朝廷政局进一步发生变化。御史赵挺之等又搬出苏轼所撰的贬斥吕惠卿的敕文,弹劾他“诽谤先帝”。
于是,哲宗于绍圣元年4月把苏轼贬知英州(今广东英德)。苏轼在《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中感叹道:
人事千头及万头,得时何喜失时忧。
只知紫绶三公贵,不觉黄粱一梦游。
适见恩纶临定武,忽遭分职赴英州。
南行若到江干侧,休宿浔阳旧酒楼。
紫绶,系官印的丝带。恩纶,皇帝的诏令。“适见恩纷临定武”
是指哲宗不久前还曾派人到定州“赐日历”,“赐衣袄”给他;而现在却突然受到“落两职,降一官”(“分职”)的惩处而被远谪英州。浔阳楼在江西九江,是白居易贬官的地方。苏轼怕触景伤情,因此说“休宿浔阳旧酒楼”。
苏轼头年赴定州任时,风沙很大,未曾看清太行山。这次贬官赴岭南途中,天气晴朗,西望太行,草木可数。他不禁想起,韩愈从贬所北还,经过衡山,天气由阴转晴;这次自己途经太行东麓,天气也很晴朗,是否意味着“吾南迁其速返乎”?于是苏轼写道:“逐客何人著眼看,太行千里送征鞍。未应愚谷能留柳,可独衡山解识韩?”(《临城道中作》)后两句的意思是说,他不会像柳宗元那样长期留贬所(愚谷),而会像韩愈那样很快从贬所回来,因为难道只有衡山才了解韩愈吗?太行山不也同样了解我苏轼吗?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这种美好愿望又落空了。苏轼在赴贬所途中,作了很多纪行诗,抒发他的抑郁心情。他时而后悔奔走官场:“宦游岂不好,毋令到千锺”(《过高邮寄孙君子》);有时又自我宽解:“莫言西蜀万里,且到南华一游”(《见长芦天禅师》);时而感叹人间的坎坷不平:“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砏岩”(《慈湖峡阻风》);有时又深感人生如梦:“四十七年(自十二岁父亲苏洵游天竺寺以来已四十七年)真一梦,天涯流落泪横斜。”(《天竺寺》)。他在经过洞庭湖时,写了一首《南康望湖亭》,更是感慨万千: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前四句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一派萧条的秋天景象正反映了他凄凉的心情。后四句着重抒情,报国心存,救国无术,岷峨远隔,垂老难归。
苏轼这时已年近六旬,千里迢迢赴贬所,途中的艰难困苦是不难想象的。可贵的是他在感叹个人艰难时,并没有忘记民间疾苦。他在《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三儿子》一诗中写道:“朔野方赤地,河濡但黄尘。秋霖暗豆漆,夏旱馰麦人。”在灾情这样严重的情况下,有豌豆大的麦粥吃就不错了,就算山珍海味了。他安慰儿子说:“逆旅唱晨粥,行庖得时珍。”苏轼在途中还曾上书哲宗,要求从小路赴贬所。他说他自闻命以来,忧悸成疾,两目昏花,仅辨道路,左手麻木,右手无力,六十之年,发白齿落。加之他平时不会安排生活,所得俸禄,随手用尽。他说他本想走陆路,日夜奔驰,快点到贬所,但由于疾病这样重,经济也困难,英州来接他的人未到,定州送他的人又不肯再往前,自己又无钱雇人买马。他说:“臣若强衰病之余生,犯三伏之毒暑,陆走炎荒四千余里,则僵仆中途,死于逆旅之下,理在不疑。”他希望哲宗“念八年经筵之旧臣”,允许他舟行赴英州(《《赴英州乞舟行状》)
苏轼在赴英州途中,就担心会有“后命”:“言者尚纷纷,英州之命,未保无改。”(《与孙子发书》)果不出他所料,他还未到英州,8月又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宋代,节度使是无权的虚衔),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他在《与程德孺书》中说:“老兄(自指)罪大责薄,未塞公议,再有此命(指再贬惠州)。兄弟俱窜,家属流离(苏轼已命长子苏迈带领全家去常州就食,自己带着三子苏过,侍妾朝云赴贬所),污辱亲旧。然业已如此,但随缘委命而已。” 苏轼深受老庄思想影响,确实善于“随缘委命”。他在《十月二日初到惠州》一诗中写道: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户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这首诗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吏民惊怪坐何事”,借以表达他是无罪被逐。二是借苏武、管宁表明他作好了长期贬谪的思想准备。苏武,汉武帝时人,出使匈奴,十九年不得返汉。
管宁,三国时人,汉末避乱辽东,三十七年始归。三是以随缘自适的思想安慰自己。新丰,陕西临潼东北有新丰镇。汉高祖刘邦是丰邑(江苏丰县)人,建都长安后,其父思归,刘邦就在这里仿照丰邑改筑城寺街里,并把丰邑之民迁来,故叫新丰。
广东也有新丰县,在惠州之北。苏轼虽然是“初到惠州”,但觉得“仿佛曾游”,连新丰的鸡犬似乎都是老相识,为自己的到来高兴。这里的父老都手牵手地来欢迎自己,以“岭南万户酒”款待自己;自己也就没有必要为贬到这里难过了。他未到惠州时,就有人为他介绍“惠州风物之美”:
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悠悠荔子然。
闻道黄柑常抵鹊,不容朱橘更论钱。
(《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
苏轼到达惠州后,更觉得惠州风物,确实名不虚传: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他每到一地,都会对那里产生深厚的感情。
苏轼在惠州先后住过三个地方:合江楼、嘉皊寺、白鹤峰。
他在《迁居》诗序中说:
吾绍圣元年十月二日至惠州,寓居合江楼。是月十八日,迁于嘉皊
寺。2年3月19日,复迁于合江楼。3年4月20日得归于嘉皊寺。时方卜筑白鹤峰之上,新居成,庶几其少安乎?
《迁居》诗写道:
前年家水东,回首夕阳丽。
去年家水西,湿面青雨细。
东西两无择,缘尽我辄逝。
今年复东徙,旧馆聊一憩。
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
苏轼初到惠州住在合江楼,即惠州东门楼。楼位于东江、西江汇合处,海山葱胧,江流环抱,秋风初凉,百鸟合鸣,有如仙境。他在《寓居合江楼》诗中说:
海山葱胧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
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
苏轼在这里住了不久,就迁居嘉皊寺松风亭。苏轼以前赴黄州贬所,经过湖北麻城的春风岭,遇上梅花盛开。这次贬官惠州,住在嘉皊寺松风亭又遇上梅花盛开。苏轼在《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中写道: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谯雨愁黄昏。
苏轼贬官惠州,一住又是几年,他深感“中原北望无归日”,就开始作长远打算。他在白鹤峰买了几亩地,筑屋二十来间,凿井四十来尺深,并栽上各种果木。他对果木树秧的要求是不大不小,太大不易栽活,太小又怕等不到果木成林,自己就死了。
苏轼在惠州期间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安闲自在的。“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天香国艳肯相顾,知我酒熟诗清温。”(《再韵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这是在赏梅:“烂煮葵羹斟桂醑(美酒),风流可惜在蛮村。”(《新酿桂酒》)——这是在酿酒;“初日下照,潜鳞俯见。意钓忘鱼,乐此竿线。”(《江郊》)——这是在垂钓。苏轼偶尔也曾访僧会友,惠州太守詹范对苏轼很好,曾携酒拜访苏轼,可能还在经济上帮助过他:“酒材已遣门生致,菜把尚叨地主恩。”(《新酿桂酒》)又说:“欲求公瑾一穂米,试满庄生五石樽。”(《惠守詹君见和,复次韵》)循州(今广东龙川)太守周彦质也曾在经济上帮助过苏轼:“未敢扣门求夜话,时叼送米续晨炊。知君清俸难多辍,且觅黄精与疗饥。”(《答周循州》)苏轼在惠州期间,他的表兄程正辅为广州提刑,曾到惠州看望他:“我兄清庙器,持节瘴海头。……人言得汉吏,天遣活楚囚。惠然再过我,乐哉十日留。”(《闻正辅兄将至,以诗迎之》)在程正辅到达惠州后,他们曾一起游白云山、香积寺等名胜。总的来说,苏轼在惠州还过得不错:“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甚厚。”(《答陈季常》)
苏轼每次贬官皆多因文字得罪。苏轼在惠州时,“子由(苏辙)及诸相识皆有书,痛戒作诗”;苏轼也深感“其言切至,当焚砚弃笔,不但作而不出也。
不忍违其忧爱之意,遂不作一字。”(《与程正辅书》)但是作为一个关心国事,关心民间疾苦的文人,苏轼很难做到这点。他在惠州期间,仍作了很多诗文。在这些作品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荔支叹》
十里一置飞尘埃,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籍,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支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臡。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陵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这首诗的前十六句是揭露汉唐官僚争献荔支、龙眼的丑态。他们十里五里密设驿站(置堠),快马奔驰,尘土飞扬,催征荔支,急如兵火,弄得人倒马毙,尸骨成山。车马跨山越岭,就像猛鹘横海一样急速;荔支运到京城,枝叶风露犹存,好像刚从树上采下来一样。这些家伙为了赢得“宫中美人一破颜”,不惜弄得人民“颠坑仆谷相枕籍”,“惊尘溅血流千载”。
从东汉和帝永元年间交州(今广东西南部)贡荔支起,到唐玄宗天宝年间涪州(今四川涪陵)贡荔支,人们只知痛恨以贡荔支固宠的奸相李林甫,却没有人纪念汉和帝时上疏反对贡荔枝的唐伯游。也就是说,人们虽然痛恨暴政,但敢于效法直臣、反对暴政的人却太少了。这些话显然是有感而发。苏轼希望老天爷怜悯老百姓,不要出产那些成为老百姓祸害(“疮臡”)的珍贵物品(“尤物”),只要风调雨顺,百谷丰登,民无饥寒,就是最大的祥瑞了。这些话表现了苏轼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对荒*腐朽的统治者的极端不满。
诗的后八句直接揭露本朝官僚的“争新买宠”,指名道姓揭露的就有三人。一是“前丁”,指宋真宗时的宰相丁谓,他开始以福建武夷山的初春芽茶(“粟粒芽”)进贡。二是“后蔡”,指北宋书法家蔡襄,他在宋仁宗时,曾造小片龙茶进贡。
三是“洛阳相君”,指历仕真宗、仁宗的钱惟演,他的父亲吴越王钱?归顺宋朝时,宋太宗曾称赞他“以忠孝而保社稷”,故称“忠孝家”。钱惟演作洛阳留守时,开始设驿站,向宫廷进贡牡丹珍品“姚黄花”。苏轼曾把钱惟演这种行为叫做“宫妾爱君之意”,并说“洛花有识,鄙之”(《仇池笔记》卷上《万花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斗品充官茶”一句,苏轼在这句下自注说:“今年闽中监司乞进斗茶,许之”。所谓“斗茶”,“斗品”,是指参加比赛的高级茶;“充官茶”即充贡茶。如果哲宗没有接受这种“斗茶”,还可说这些话仅仅是指责“闽中监司”;但哲宗“许之”,这“致养口体何陋耶”(一心在口体上下功夫是何等鄙陋),就无异于直斥哲宗了。在封建时代,敢于直接揭露本朝大臣,甚至揭露当今皇上,这是需要勇气的。
苏轼是很关心民事的人,在贬官惠州期间,他“率众为东西二桥,以济病涉者。”(《东坡先生墓志铭》)在惠州城东江水合流处原有桥,但久已废坏,老百姓靠小舟渡河,十分艰难,经常淹死人:“嗟此病涉久,公私困留稽。……不知百年来,几人陨沙泥!”罗浮山道士邓守安主张用四十只船作浮桥,随水涨落,叫东新桥。桥修好后,大大方便了群众:“岂知涛澜上,安若堂与闺。往来无晨夜,醉病休扶携。”惠州西面有丰湖,又叫西湖。苏轼一生到过三处西湖:“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杭州西湖)颍水《颍州西湖)更罗浮(惠州西湖)。东坡原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杨万里《游西湖》)丰湖原有长桥,屡作屡坏。
栖禅院的和尚用“白蚁不敢跻”的石盐木建桥,“坚若铁石”,非常牢固。为修这两座桥,苏轼捐了一条犀带;他的弟媳苏辙之妻也把自己入宫所得的赏赐用来“助施”。桥修好后,群众非常高兴:“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两桥诗》)。
广州同杭州一样,近海,饮水咸苦,只有有钱有势之家才能饮刘王山的井水。道士邓守安主张把离广州二十里的蒲涧山滴水岩的水引入广州城中,解决居民的饮水问题。苏轼很赞成邓的主张,并积极向当地官吏建议施行。惠州驻军缺乏营房,军队散居市井,骚扰百姓,苏轼又建议修营房三百间。为了减轻漕运,当时收税要钱不要米,岭南闹钱荒,苏轼又主张百姓纳税交钱交米“并从其便”。总之,正如宋人费衮《梁溪漫志》所说:“凡此等事,多涉官政,亦易指为恩怨。而坡公行之不疑,其勇于为义如此!谪居尚尔,则立朝之际,其可以生死祸福动之哉!”
苏轼本来“家有数妾”,但近几年来“相继辞去”,只有朝云随他来到惠州贬所。苏轼在《朝云诗》中写道: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似通德伴伶玄。
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姻缘。
丹成随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这首诗用典较多。白居易的侍妾樊素能歌善舞,特别是以唱《杨枝》著名,一般人就叫她杨枝。白居易晚年辞去家中歌妓,樊素不愿离去。但从后来白居易《别杨枝》诗“病与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看,攀素最后还是离开白居易了。而朝云却愿跟随苏轼到当时还比较落后的岭南,所以苏轼以“不似杨枝别乐天”赞她。伶玄即伶元,《赵飞燕外传》的作者。通德即樊通德,伶元之妾,“能言飞燕子弟故事”,伶元的《赵飞燕外传》即根据她所讲的故事写成的。苏轼以“恰如通德伴伶玄”赞朝云随他南迁。晋人李络秀有三子:周凯、周嵩、周谟(即阿奴)。她对他们说:“尔等富贵,并列目前,吾复何忧?”周嵩回答道:“恐不如尊旨。伯仁(周凯)好乘人之弊,非自全之道;嵩性抗直,亦不容于世;阿奴碌碌,当在阿母目下耳。”苏轼反用其意,以阿奴比喻朝云之子、夭折的苏?,以络秀比朝云,故说“阿奴络秀不同老”。朝云原不识字,在苏轼薰陶下,开始读书习字,并“粗有楷法”;又曾跟随泗上比丘尼义冲学佛,“亦略闻大义”。
“天女维摩总解禅”即指朝云学佛并粗知佛学大义。朝云不能适应岭南水土,到惠州后经常生病,平时不是念佛就是熬药。“经卷药炉新活计”即写她的惠州生活;“舞衫歌袖旧姻缘”
是回忆从前。前已提到,秦观曾以巫山神女比朝云,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反用秦观意,说朝云学佛功成,将随他到海中的蓬莱、瀛州、方丈去,不会满足于作巫山神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东坡《朝云》诗,诗意绝佳,善于为戏,略去洞房之气,翻为道人之家风。”
这首诗确有飘飘欲仙的味道。
苏轼写有一首《蝶恋花》词,内容是:
花褪残红轻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元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上阙写伤春,下阕写“墙外行人”的单相思,他看见墙里秋千高荡,听见佳人笑声飞扬,不由得心荡神怡,产生了爱慕之情;可惜墙里佳人并不知道墙外还有个“多情”的行人,翩然离去,结果是“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里的恋情是健康的,纯朴的,充满了青春活力。但上阕的伤春,调子却比较低沉。苏轼很善于把握残春初夏的特征;红花凋谢,青杏尚小,燕子轻飞,溪水深绿,柳絮将尽,芳草无际。
特别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两句,把伤春之情写得十分缠绵悱恻。这首词是否作于贬官惠州期间已不可考。但据说苏轼在惠州时,见落木萧萧,有悲秋之感,曾叫朝云唱这首词。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苏轼问其故,朝云说:“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二句。”苏轼大笑道:“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朝云很喜欢这两句词,“日诵‘枝上柳绵’二句,为之流泪。病亟,犹不释口”。由此可见,这两句感人之深。“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冷斋夜话》《林下词谈》)
朝云到惠州不到两年,即于绍圣3年(1096)7月病卒,年仅三十四岁。苏轼在《朝云墓志铭》中写道:
东坡先生侍妾曰朝云,字子霞,姓王氏,钱塘人。敏而好义,事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若一。绍圣3年7月壬辰,卒于惠州,年三十四。八月庚申,葬之丰湖之上,栖禅山寺之东南。生子?,未期而夭。盖尝从比丘尼义冲学佛法,亦粗识大义。且死,诵《金刚经》四句偈以绝。铭曰: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归。
志铭虽短,却相当全面的概括了朝云的一生,从中我们可准确了解到朝云的姓氏、籍贯、生卒年,跟随苏轼的时间、品格和信仰。苏轼说她“敏而好义”,“忠敬若一”,朝云是完全无愧于这样的评价的。
苏轼对朝云之死是很悲痛的,除为她写了《墓志铭》外,还至少写了三首诗词来悼念她。《和陶(渊明)诗》中的《和胡西曹示顾贼曹》主要是写朝云夭折的原因:
长春如稚女,飘摇倚轻闺。
卯酒晕玉颊,红绡卷生衣。
低颜香自敛,含睇意颇微。
宁当娣黄菊,未肯姒戎葵。
谁言引弱质,阅岁观盛衰。
輌然疑薄怒,沃盥未可挥。
瘴雨吹蛮风,凋零岂容迟?
老人不解饮,短句余清悲。
前八句主要写朝云身体弱,品格高尚,她像稚弱的长春花飘摇于轻风中一样,脸颊红晕,身著绡衣,低头香艳自敛,顾盼含情脉脉。她宁作傲霜的黄菊之娣,不作趋炎的戎葵(夏日开花)之长(旧时侍妾,年小者为娣,年长者为姒)。后八句是说,像她这样的“弱质”,怎么经得住瘴雨蛮风的摧残,而能“阅岁观盛衰”呢?《左传》僖公二十三载:“晋公子重耳之秦,秦伯纳女五人奉?沃盥洗之器(捧着盥洗之器为之浇水洗手),既而挥之。”从“輌然疑薄怒,沃盥未可挥”两句可看出,苏轼远谪岭南时,曾劝朝云离去。朝云不但没有离去,还为此生过苏轼的气,容颜上曾微含怒意。苏轼咏梅的《西江月》词也是为朝云之死而作的,主要是歌颂朝云高洁的品格:“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面临恶劣的环境,却能泰然处之,飘飘然仍有神仙之态。苏轼还有一首《悼朝云诗》,主要是抒发自己的悲痛之情:“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她是一去不返了。
朝云死后半年多,又一个打击落到了苏轼头上。绍圣4年(1097)2月苏轼在白鹤峰的新居建成,这里是“下有碧潭,可饮可濯。江山千里,供我暇瞩”。
恰好这时,长子苏迈被任命为韶州仁化(今广东县名)令,带着诸孙来惠州看他:“子孙远至,笑语纷如。”(《和陶诗·和时运》)正当苏轼一家人为久别重逢而高兴的时候,同年4月苏轼再贬儋州(今广东海南儋县),他的“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新居成,庶几其少安”的计划,又成泡影了。
看看有你需要的每~
美的佛经诗句
〖西天竺庵楹联〗
抖落江南千树雪;
托出佛国一片春。
画帘萧声偕燕语;
春山花影追莺歌。
〖聚龙庵楹联〗
山行天地气;
水藏日月光。
烟笼五色云;
佛照九华山。
世间百样人,必行善恶事;
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天池庵楹联〗
心清水现月;
意净天无云。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天池庵
清净庄严超众圣;
慈悲善舍度群伦。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天池庵
天上人间,暮鼓晨钟空黑障;
池旁涧侧,春花秋月况红尘。
--刘子荫题安徽省九华山天池庵
九华山佛教圣地对联-观音庵楹联
〖观音庵楹联〗
〖东崖钟楼--观音庵〗 东岩方舫旁即东崖钟楼。东崖钟楼又称“幽冥钟亭”。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座落于斗鸡岩峰顶,1983年重修,为六角形两层楼阁,底层悬3吨重的巨型钟楼,有 僧人住在亭内,昼夜撞钟。每当僧人撞钟祈祷时,钟声似在天上轰鸣,震动八方,响彻方圆几十里。东崖钟楼临近,有东崖禅寺、观音庵、九子寺等景。观音庵又称 “天柱庵”,始建于宋,庵内存摩岩观音大士石刻像,即“飞来观音”。朝过观音,继续前行,可到百岁宫及新建的五百罗汉堂。
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
如能转念,无须我大慈大悲。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观音庵
九华山佛教圣地对联-大厦庵楹联
〖大厦庵楹联〗
竹带南海露;
花沾极乐香。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大厦庵
说来有法原无法;
参透非空却是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大厦庵
心台圆明涵慧镜;
法语精通生莲花。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大厦庵
九华山佛教圣地对联-翠云庵楹联
〖翠云庵楹联〗
法力无边三乘妙谛;
龙光普照四方善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翠云庵
法相长留,大乘功成九转;
龙神默运,真空道证六通。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翠云庵
卅六层刀剑森严,仗法雨三乘永超苦海;
四十里袈裟围绕,借昙云一朵长护名山。
--徐大章题安徽省九华山翠云庵
九华山佛教圣地对联-九莲庵楹联
〖九莲庵楹联〗
赏花醉幽径;
枕月卧青松。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九莲庵
轻拈琴弦,叮咚有声弹一曲,共足下五溪和唱;
净燃檀香,灼灿生光点三炷,与眼前九华同芳。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九莲庵
九华山佛教圣地对联-德永庵楹联
〖德永庵楹联〗
禅关尘埃浅;
佛门功德深。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德永庵
九华山佛教圣地对联-复兴庵楹联
〖复兴庵楹联〗
云连螺髻岩前碧;
天在芙蓉顶上青。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复兴庵
乐邦易到、净业易行,一念横超,各教乘推为胜异;
人生难得、佛法难兴,三心圆发,诸善信务要惟真。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复兴庵
九华山佛教圣地对联-双峰庵楹联
〖双峰庵楹联〗
山顶茅庐月;
案图佛国诗。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双峰庵
九华山佛教圣地对联-百岁宫下院楹联
〖百岁宫下院楹联〗
〖百岁宫下院〗 《九华山史话》书中明确写著“清末时被战火毁坏”,有八处已半废,如百岁宫下院、阴堂、立庵等,通慧庵仅存部分屋舍,回香阁仅存角屋,而东岩下院仅存后殿。2002年9月1日上午,在九华山九华街化城广场举行了庙会开幕式上,同时进行了百岁宫下院落成典礼暨开光仪式,开始牟外接待佛教信徒、香客和游客。
一朵异香留客久;
满窗清气逼人多。
--吴襄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下院
进来都是有缘客;
归去何须别看山。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下院
东阁吟风香满座;
西湖踏月影横桥。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下院
九华山佛教圣地对联-百岁宫楹联
〖百岁宫楹联〗
〖百岁宫〗?百岁宫又 名万年禅寺,坐落在九华山海拔871米高的插霄峰上,殿宇巍峨,可容纳5000人。明代万历年间,无暇禅师在此结茅而居,摘食野果,寿百余岁,逝前入缸, 嘱弟子三年后启之。如期揭视,颜色如生,时人建建纪念。百岁宫五层高楼融山门、大殿、肉身殿、库院、斋堂、僧舍、客房和东司(厕所)为一整体,没有单体建 筑的配置,远观恰似通天拔地的古城堡。这种形制在我国现存寺庙建筑中极为少见。百岁宫的布局,充分利用由南向北下跌的坡势,楼层由低爬高,层层上升,形成 曲折幽深、恢宏多变的迷宫。从山门正面看大殿,它只是一层楼,而大殿东侧的厢房是两层楼,通高只有10米。但从它的后门看,东侧墙高达55米,为五层楼。 而屋顶只是一个完整的皖南民居式有天井的四落水顶。大殿宽19米,进深14米,中有“九龙戏珠”藻井;佛龛则因地就势筑在长4.5米、高2米的岩石上;由 大殿侧门可进入同一楼层的肉身殿,殿前有一天井,下建蓄水池,兼作取水灭火之用途;肉身殿后则为佛堂和僧舍。它的4个楼层内有巨岩横陈,有磐石镶嵌,岩石 与建筑、建筑与山峰有机结合,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百岁宫建于明代,清末民初屡次修葺、扩建。为九华“四大丛林”之一。建筑面积2987平方米。属全国重点寺院。
护国万年寺;
钦赐百岁宫。
--明崇祯皇帝·朱由检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
百炼见道果;
岁久现佛身。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
百岁光阴尘梦短;
九华香火佛缘深。
--潘力生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
钟声传三千界内;
佛法扬万亿国中。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钟殿
大道无私培福德;
悲心救苦降吉祥。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大殿
是大英雄能觉悟;
为诸菩萨振刚维。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大殿
永护僧伽登千地;
长持宝杵应三洲。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大殿
体抛世谛求真谛;
须识凡心即佛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大殿
享念理念唯一念;
佛心人心无二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大殿
宝幛时护曼陀雨;
金界常涵般若珠。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大殿
养成大拙方为巧;
学到真愚始知贤。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大殿
能受苦方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地藏殿
明珠照彻天堂路;
金锡振开地狱门。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地藏殿
香阁峙中流,万众恒河自在;
慈灯悬彼岸,千年报答常明。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大殿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谢;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客堂
睡到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影;
想起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地藏殿
三洲感应难思,汝有志修我必护法;
一杵威神可畏,人无邪念自能降魔。
--佚名题安徽省发和华山百岁宫韦驮殿
教有万法,体性无殊,不可取法舍法非法非非法;
佛本一乘,根源有别,故说下乘中乘上乘上上乘。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地藏殿
庵超摘星,继改万年禅寺,终以百岁宫称,间峭壁岭楼,历尽沧桑几许,看芙蓉捧日,竹海堆云、飞瀑弄珠、神光显像、天心留胜赏,又奚必宝藏莲花,为善最乐、敕封匾濒、血写经方,盛世此登临,入画前途,不念弥陀堪解脱;
人攀绝顶,频呼几壑松涛,了却三生梦幻,蹑钟亭崖迹,搜来往事如何,叹宴坐阳明、结茅海玉、洞中伏虎、鳝穴炊泥、佛意在苍生,莫若去十王峰上,一剑锋横、家国为怀、风霜砺志,闲情快收拾,玩山今日,且凭南无颂清平。
--刘子荫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大殿(84+84=168字)
九华山佛教圣地对联-九华莲社楹联
〖九华莲社楹联〗
〖闵园景区--九华莲社〗 闵园景区位于九华山风景区中心部位,紧邻九华街景区,由上闵园、中闵园、下闵园三部分构成,面积约6平方公里。清澈见底、蜿蜒流淌的龙溪河纵贯闵园,景区 遍生松、杉、毛竹,珍贵树种有青钱柳、金钱松、珙桐、楠木等,富产灵芝、黄精、何首乌、丹皮、石蒜、黄莲、还魂草等野生药材,尤以大面积的“闵园竹海”和 “天下第一奇松”--凤凰松最为诱人。从祗园寺南行便是回香阁,由回香阁到慧居寺这一片为闵园景区。这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有山庄田园的秀 美,又有莲花佛国的神秘。深山密林之中,九华莲社、大悲莲社、心愿茅篷、接引庵、香山茅篷、净修茅篷、莲宗精舍、慈佛精舍、潮音精舍等20余座尼庵群或隐 或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环境十分幽静,四季凉爽,空气清新,是疗养、度假、著述的佳境。主要景点有龙溪、怪石、竹海、凤凰老松、华严洞等。
黄金臂昼夜常垂,惟许行人独委;
白玉毫古今不味,全凭愿者承当。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九华莲社
九华山佛教圣地对联-净修茅庵楹联
〖净修茅庵楹联〗
一轮圆具;
万法总持。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净修茅庵
慈云护宝幡;
宝筏渡迷津。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净修茅庵
境寂闻天 籁;
山空转法 轮。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净修茅庵
难把尘凡皈法界;
提将苦海入香花。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净修茅庵
九华山佛教圣地对联-一宿庵楹联
〖一宿庵楹联〗
鸟寂林中三更月;
涛声山外十里雷。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一宿庵
九华山佛教圣地对联-回龙庵楹联
〖回龙庵楹联〗
九里春风香宛宛;
六桥夜雨意绵绵。
--吴襄题安徽省九华山回龙庵
列五行而炎上,居八卦而虚中,当年攒木利民,回禄祝融俱降福;
披六泉之清霞,浥名庵之回龙,此日拈花献佛,荷池莲沼尽生辉。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回龙庵
九华山佛教圣地对联-莲花庵楹联
〖莲花庵楹联〗
深山野谷习芳性;
枯木寒林见禅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莲花庵
会祝长生,十宝花添十样锦;
朝临福地,九郎香荐九华山。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莲花庵
菩萨纵慈善,善恶一毫难假借;
冥王虽猛烈,死生历劫尽公平。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莲花庵
九华山佛教圣地对联-通慧庵楹联
〖通慧庵楹联〗
〖通慧庵〗 通慧庵座落于九华山东崖西麓,九华街东。今住持尼圣初。通慧庵的右侧是通慧禅林,住持尼思尚。通慧庵的后面是通慧寺,住持僧本旺。相传明末一进士入清后至 九华山为僧,法号诵林,于此筑室禅修,不事募化,自食其力。与东崖“天籁轩”吴文简公(即吴襄)十分友契,酬唱诗文。
佛法深似海;
禅门第一家。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通慧庵
通法界,无边际;
慧真如,究竟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通慧庵
不用三祗修福慧;
但将六字出乾坤。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通慧庵
两酌苍煌秋放鹤;
一籁凉月夜扬琴。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通慧庵
通篇妙理虚空小;
慧契真如法界宽。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通慧庵
念而无念归真念;
心不住心即净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通慧庵
守口修身常摄意;
精勤念佛报诸恩。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通慧庵
念佛宏名,无念而念三摩地;
悟空法界,非空即空九品莲。
--释本旺题安徽省九华山通慧庵
通道上天台,过此勇攀万佛在;
慧才皈地藏,于彼先看一心诚。
--刘子荫题安徽省九华山通慧庵
通观今古慧才,一代风骚百衲本;
慧审古今通理,百年世事一天罗。
--刘子荫题安徽省九华山通慧庵
名山独冠东南,无点善心难列坐;
胜境常留宇宙,有些诚意许来朝。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通慧庵
九华山佛教圣地对联-长生庵楹联
〖长生庵楹联〗
僧房画留客;
佛炉篆炼香。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长生庵
身藏法术救冥国;
座拥莲花拂尘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长生庵
九华山佛教圣地对联-松树庵楹联
〖松树庵楹联〗
〖松树庵、天台寺下院真身显现〗 继九华山脚下青阳县杜村乡龙村松树庵于2002年冬启缸出现一尊真身菩萨释宽德后,2003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廿二日)天台寺下院关圣殿又出现了一具 真身,真身名叫释普文,是迄今为止九华山出现的第十四尊真身。释普文,俗名方长生,籍贯福建省六安人,生于1923年,因父亲出家为僧,他于1931年8?岁在青阳县庙前关圣殿出家,10岁随父到九华山天台寺常住,1940年日寇入侵,他毅然报名参加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前线担任战地卫生员,抗日战争胜利 后,释普文仍回天台寺为僧。随着年龄增长,释普文主要以医为主,广结善缘。年近80岁仍常回天台寺常住。释普文2000年农历正月廿二日在庙前关圣殿圆 寂,享年86岁。按照佛教礼仪封缸3年6个月之后,于2003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廿二日)启缸,发现释普文栩栩如生,启缸时近万人到场观光,目睹了释 普文真身菩萨的真容。据史料记载,九华山开山以来共有14尊真身,这些真身享年最小的是62岁,最大为110岁,其中80岁至90岁为其中最多。
夜静林涛传天语;
月明山春动画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松树庵
空中阴雾呈云海;
塔顶晴光映紫霞。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松树庵
九华山佛教圣地对联-接引庵楹联
〖接引庵楹联〗
〖接引庵〗 从回香阁缓步上坡,沿悬崖上的石板山道拾级而下,至龙溪,便到了接引庵。庵前有亭,亭东南有横跨龙溪的“通天桥”。过了通天桥,一路漫步有莲花庵、心愿茅 篷、潮音精舍、安乐堂、观音峰下院、光明茅篷、大悲篷社等10座庵堂精舍,接引众人。接引庵殿堂虽小,但庙内极其清净,佛像庄严,从早到晚,钟鼓交参,法 器长鸣,经声不断。
面山筑佛殿;
背水立观音。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接引庵
接上修行路;
引开方便门。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接引庵
接君来佛地;
引尔入三昧。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接引庵
云封天际路;
烟锁梵宫楼。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接引庵
松柏掩古寺;
祥云绕佛城。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接引庵
知足心常乐;
无私梦亦香。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接引庵
欲上天台由此起;
休惊梯道辍其登。
--方在华题安徽省九华山接引庵
有意烧香,何须苦朝南海;
诚心拜佛,此处即是西天。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接引庵
接雅士文人,绘书凤凰古松;
引善男信女,朝拜天台宝刹。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接引庵接引亭
九华山佛教圣地对联-净土庵楹联
〖净土庵楹联〗
上佛堂光明世界;
净土庵乐在其中。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净土庵
九华山佛教圣地对联-龙庵楹联
〖龙庵楹联〗
猿啼古洞落烟月;
龙下天池醒水云。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龙庵
相看法雨慈云得大自在;
验取晨钟暮鼓其广设施。
--佚名安徽省九华山龙庵
无事渡溪桥,洗钵归来云满袖;
有缘修法界,谈经空处雨飞花。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龙庵
肯 出家心,说什么万缘皆断;
欲求超世法,除非是一念不生。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龙庵
抚掌笑春风,丈室间中空世界;
抬眼望明月,九霄高处见禅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龙庵
九华山佛教圣地对联-立庵楹联
〖立庵楹联〗
〖立庵〗 立庵座落在天台山西麓、中闵园东。原名定慧庵,始建于清代,为清康熙年间化城寺东宇寮房之一。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同治年间往持僧开宗重建,清末住持僧仁琳 扩修。1931年住持僧瑞祥扩建殿宇,1938年住持僧普明募化重建大殿,扩充寮房,安禅接众,始具丛林规模,易名慧居禅寺,后再易今名。“文化大革命” 中佛像被毁,1982年重修殿宇。1988年所有佛像上漆、贴金。该寺背倚高山,面临生海,环境十分幽美。建筑面积1001平方米。寺内十八罗汉及菩萨塑 像造型优美,神态逼真。现为九华山佛教协会住址,为全国重点寺院。
无畏力寻声救苦;
大悲心说法随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立庵?
圆明天启莲池会;
念佛往生极乐邦。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立庵
念佛自然得见佛;
求生决定可往生。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立庵
慧根夙植菩提种;
觉树恒开功德花。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立庵
世事绝卓无人问;
人生梦幻有谁知。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立庵
性定魔伏朝朝乐;
妄念不起处处安。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立庵
以一念而除众苦;
登九品可证三摩。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立庵
阅历深时知世态;
功夫悟后见天真。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立庵
忠直诚心,和平处世;
慈悲济物,道德立身。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立庵
笑能引和,静能生悟;
仰以察古,俯以观今。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立庵
凤岭龙岩,三春报秀;
仙峰佛峡,万古流芳。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立庵
都摄六根,净念相随;
高登九品,大愿方成。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立庵
足下起祥云,互此间带几分仙气;
眼前无俗虑,坐定后消多少痴迷。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立庵
九华山佛教圣地对联-念佛堂楹联
〖念佛堂楹联〗
拔云窥恨海;
焚香悟天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念佛堂
念佛念心心念佛;
修行修性性修行。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念佛堂
九华山佛教圣地对联-下禅堂楹联
〖下禅堂楹联〗
〖太白书堂--下禅堂〗 唐天宝末年(约755年)李白游江汉,受友人青阳县令韦仲堪的邀请,曾卜居于九华山龙女泉侧。南宋嘉熙初(约1273年),青阳县令蔡元龙访求遗迹,始创 太白书堂于化城寺之东侧。明朝永乐年间(1403-1412年),邑人柯志洪、吴献与僧德侃重修,人称“太白祠”。隆庆三年(1569年)毁于火。万历五 年(1577年)青阳县知县苏万民访旧址,在化城寺僧房后重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知县蔡立身阅旧址狭隘,乃相地于东崖之下,重建祠宇3间,东南 两厢,并移石坊于祠前。天启三年(1623年)县令李如桂又徒建于下禅堂(阴骘堂)侧,后废。青康熙五年(1666年)迁回东崖原址。1925年姜孝维所 著《九华指南》一书,登有“太白书堂”照片,平瓦房三间,西赂,前有砖坊。抗日战争中被炸毁。1988年,九华山管理处又恢复重建,基本保持原貌,已成为 九华山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掩泪悲千古;
破涕笑一瞬。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下禅堂
天外清秋度明月;
人间撒雨结浮云。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下禅堂
九华山佛教圣地对联-上禅堂楹联
〖上禅堂楹联〗
〖上禅堂〗 上禅堂位于神光岭的半山腰上、玉身宝殿下,原名景德堂,属全国重点寺院。清代康熙时(1622-1722年)改今名,今存大殿等。寺周云树映带,泉水萦 绕。山门开在东山墙,与众不同。前有照壁一道,宛若平台小院隔离市井。山门上接一披间,既为弥勒殿。大殿由两个厅堂并逢,四落水屋顶,中有天井。高10?米,宽14米,进深28米。大殿南对韦陀殿,韦陀殿高0.7米,第二级韦陀殿比客房高出5.5米。而客房与韦陀殿同一水平线下为一个楼层,其上两个楼层高?10米,大殿横梁,额枋,柱头精雕细刻,为八仙人物、鸟兽图案。该寺为砖木结构,系清代建筑。建筑面积1280余平方米。寺旁有金沙泉、金钱树等与李白有关的景点。
寻奇出后径;
览胜倚前檐。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上禅堂
梅花夜浮香雪海;
桂风秋散花雨天。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上禅堂
轩环水石屏三面;
窗展翡翠带新妆。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上禅堂
九朵鞭蓉生绝艳;
百屏翡翠带新妆。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上禅堂
钱树落花仙买酒;
金河涵月佛吟诗。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上禅堂
佛 日高悬光明世界;
法 轮大转普利人天。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上禅堂山门
梦残五更天,几杵钟声敲不破;
神游三宝地,半山云影去无踪。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上禅堂
除旋荼罗障碍,放开眼底光明,对慈实相庄严,才看透大千世界;
论众檀越信心,须要脚跟稳定,到此禅关渡过,方许入不二法门。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上禅堂
不结良缘与善缘,苦贪名利日忧煎;岂知住世金银宝,借汝闲看几十年。晋.跋陀罗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唐.李翱
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唐.石头希迁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唐.杜牧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唐.无尽藏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云遮天。唐.张拙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唐.白居易
忆著当年未悟时,一声号角一声悲;如今枕上无闲梦,大小梅花一样香。唐.孚上座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唐.鸟窠
生天本自生天业,未必求仙便得仙;鹤背倾危龙背滑,君王自古无百年。唐.知玄
空门寂寂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涧底休捞月,烹茗瓯中罢弄花;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唐.金乔觉
四大由来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唐.赵州从谂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唐.圆泽
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生;一个幻躯能几时,为他闲事长无明。唐.洞山良价
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屋入深居。唐.大梅法常
心如大海无边际,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唐.黄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唐.布袋
若逢知己宜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宽却肚皮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唐.布袋
趋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人坑;急须返照娘生面,一片灵心是觉皇。唐.布袋
只个心心心是佛,千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万境生,一切不如心真实。唐.布袋
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书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唐.寒山
千年石上古人踪,万丈岩前一点空;明月照时常皎洁,不劳寻讨问西东。唐.寒山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唐.龙牙
粉壁朱门事甚繁,高墙大户内如山;莫言山林无休士,人若无心处处闲。唐.龙牙
学道先须且学贫,学贫贫后道方亲;一朝体得成贫道,道用还如贫底人。唐.龙牙
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无念复无涯;时人若问居何处,绿水青山是我家。唐.龙牙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用干戈定太平。宋.性空妙普
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宋.法演
月白风清凉夜何,静中思动意差讹;云山巢顶芦穿膝,铁杵成针石上磨。宋.瞎堂慧远
蝇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忽然撞著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宋.白云守端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宋.无门慧开
粥罢教令洗钵盂,豁然心地自相符;而今餐饱丛林客,且道其间有悟无?宋.天童正觉
举世应无百岁人,百年终作冢中尘;余今八十有三岁,自作诗歌送此身。宋.宗渊
半亩方塘一监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能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
几年鏖战历沙场,汗马功高孰可量?四海狼烟今已熄,踏花归去马蹄香。宋.浙翁如琰
手携刀尺走诸方,线去针来日日忙;量尽别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时量?宋.石屋清珙
万丈洪崖倚碧空,人间有路不能通;奈何一点云无碍,舒卷纵横疾似风。宋.兜率从悦
明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杖又思惟;为僧只合居岩谷,国士筵中甚不宜。宋.净土惟正
一年春尽一年春,野草山花几度新;天晓不因钟鼓动,月明非为夜行人。宋.云盖智本
披毛戴角世间来,优钵罗花火里开;烦恼海中为雨露,无明山上作云雷。宋.同安常察
醉眠醒卧不归家,一身流落在天涯;祖佛位中留不住,夜来依旧宿芦花。宋.龙门清远
唤处分明应处亲,不知谁是负恩人;东家漏泄西家事,却使旁人笑转新。宋.长灵守卓
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宋.雪窦重显
昔日赵州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怎知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宋.佛印
万机休罢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菴。宋.怀志
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宋.张无尽
门前自有千江月,室内却无一点尘;贝叶若图遮得眼,须知净地亦迷人。宋.成枯木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宋.此菴守净
拨草占风辨正邪,先须拈却眼中沙;举头若味天皇饼,虚心难吃赵州茶。宋.黄龙慧南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闲。宋.王安石
本来无物使人疑,却为参禅买得痴;闻道无情能说法,面墙终日妄寻思。宋.王安石
万事无如退步休,本来无证亦无修;明窗高挂菩提月,净莲深栽浊世中。宋.慈受怀深
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宋.慈受怀深
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松风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宋.慈受怀深
一条官路坦然平,无限游人取次行;莫谓地平无险处,须知平地有深坑。宋.慈受怀深
万事无如退步高,放教痴钝却安然;漆因有用遭人割,膏为能明彻夜熬。宋.慈受怀深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宋.苏东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东坡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宋.苏东坡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宋.苏东坡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现成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宋.苏东坡
从征万里走风沙,南北东西总是家;落得胸中空索索,凝然心是白莲花。元.耶律楚材
纸上传来说得亲,翻腔易调转尖新;世人爱听人言语,言语从来赚杀人。元.天如惟则
千锤百链出深山,烈火焚烧莫等闲;粉身碎骨都无怨,留得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千百年来碗里羹,怨声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明.愿云
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明.朱元璋
返本还源便到家,亦无玄妙可称夸;湛然一片真如性,迷失皆因一念差。明.浮峰普恩
闲到心闲始是闲,心闲方可话居山;山中賸有闲生活,心不闲时居更难。明.恕中无愠
一寸光阴一寸金,劝君念佛早回心;直饶凤阁龙楼贵,难免鸡皮鹤发侵。明.楚石梵琦
念佛无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寻;眼前林树并池沼,昼夜还能演法音。明.呆菴普庄
人人自己天真佛,昼夜六时常放光;剔起眉毛观自得,何劳特地礼西方?明.呆菴普庄
尘网依依三十春,昨非今是不须论;息交岂独忘知己,为爱吾庐夏木阴。明.莲池
由来直道世难行,枉道求容我不能;万里滔滔大江水,纵教百折也东倾。明.莲池
孤峰千仞立江心,八面洪涛愁杀人;奈是根深自坚固,几回经古又逢今。明.莲池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明.憨山德清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明.憨山德清
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千浑是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明.憨山德清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明.憨山德清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谄曲贪瞋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明.憨山德清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因丝多命早亡;世界从来多缺陷,幻躯哪得免无常。明.憨山德清
滚滚红尘古路长,不知何事走他乡?回头日望家山远,满目空云带夕阳。明.憨山德清
少小离乡不记家,回思往事总堪嗟;故人犹想儿时面,枯木难开旧日花。明.憨山德清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做事好商量。明.憨山德清
学道容易悟道难,不下功夫总是闲;能信不行空费力,空谈论说也徒然。明.憨山德清
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担,一剂养神平胃散,两重和气泻肝肠。明.憨山德清
闭关容易守关难,不肯修行总是闲;身在关中心在外,千年不出也徒然。明.憨山德清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事由来多缺陷,学道求真免无常。明.憨山德清
染尘容易出尘难,不断尘劳总是闲;情性攀缘空费力,不成道果也徒然。明.憨山德清
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练也徒然。明.憨山德清
悲欢离合朝朝闹,富贵穷通日日忙;生前徒费心千万,死后空余手一双。明.憨山德清
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徒然。明.憨山德清
听闻容易实践难,侮慢师尊总是闲;自大贡高空费力,聪明盖世也徒然。明.憨山德清
抛却身心见法王,前程不必问行藏;但能识得娘生面,草木丛林尽放光。明.憨山德清
月色松声总见闻,禅心妄想圣凡分;消归一念无生处,此意如何把似君?明.憨山德清
力耕火种是良方,秋到家家晚稻香;放不下时担取去,何如福田待来春。明.憨山德清
寒梅带雪岭头开,冉冉天花落讲台;好遣上方香积国,为予一钵尽擎来。明.憨山德清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