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教师里有句话,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后句是什么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
释义:形容学问广博,无所不知。
出处:《敦煌变文章·伍子胥变文》:“吴国贤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学识等。
扩展资料:
天文
天文是指天文学,包括天文知识、天文历法、地球大气层外各类天体的性质和天体上发生的各种现象——天象。天文学始终是哲学的先导,它总是站在争论的最前列。
天文学所研究的对象涉及宇宙空间的各种物体,大到月球、太阳、行星、恒星、银河系、河外星系以至整个宇宙,小到小行星、流星体以至分布在广袤宇宙空间中的大大小小尘埃粒子。
天文学家把所有这些物体统称为天体。地球也是一个天体,不过天文学只研究地球的总体性质而一般不讨论它的细节。另外,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人造飞行器的运动性质也属于天文学的研究范围,可以称之为人造天体。
地理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汉语“地理”一词最早见于《易经》。英文中地理一词则来源于希腊文hê gê(意为“地球”)和graphein(意为“写”)。
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书籍包括了《尚书-禹贡》和《山海经》等。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地理非常特殊,因为既有自然(自然地理),又有人文的(人文地理),所以地理是文理兼并的一门大科学。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因为在古人的概念里天文是最深奥神秘的学科,也是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学科,充满了敬仰之情。这句话的意思是赞扬那些学识渊博、博学多才之人,不是代指懂天文和地理的人。
百度百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
读音:shàng zhītiān wén,xià?zhīdì lǐ
释义:形容学问广博,无所不知。
出处:《敦煌变文章·伍子胥变文》:“吴国贤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
白话释义:吴国贤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章经武律,以建立自身。
近义词:
博大精深
拼音[bó dà jīng shēn ]
解释(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学富五车
反义词不学无术、孤陋寡闻、博而不精、一无所知、爱博不专、胸无点墨、以蠡测海、才疏学浅
出自: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译文:到现在读书,如果揭日月而行千年,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不是近代学者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