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老子》七十六章/七十八章:柔弱胜刚强

小肉包6个月前 (03-31)阅读数 3#古诗
文章标签老子柔弱

七十六章原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七十八章原文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知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复盘三步法

获得的新知

七十六章中,老子以观察入手,人出生的时候非常柔弱,死的时候就坚硬了;草木等活着都很柔软脆弱,死了就干枯了。以此,老子总结出规律,强大反而处在下风,柔弱反而处在上风。

七十八章中,老子再次以水来表达对柔弱胜刚强的赞美。老子认为普天之下柔弱的东西,没有超过水的,但攻克坚强,没有能胜过它的。弱小能战胜强大,柔软能克服刚强,天下没人不知道,但却没人能实行。

这两章都体现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同时也是老子一而再再而三重点强调的柔弱力量。

旧知的改变

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其实大家都明白,只是真正做到的人少之又少。知道且真正做到的人,就能超越很多人。

前段时间,看到我小侄子吃饭的时候,跟我妈斗智斗勇,那真体现了柔弱胜刚强的一面。

我妈的脾气是说一不二的,她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争赢。我小侄子吃饭的时候,不吃辣椒,但是临时回老家办事也没办法讲究那么多,我妈只得哄着她适当吃点辣椒,同时配着蔬菜吃,可偏偏唯一的一个蔬菜也是小侄子不喜欢吃的。小孩子吃饭有点小毛病很正常,可我妈就开始较劲了,声量越来越大“吃不吃,不吃就明天跟你爸回去!”“要是现在不吃,今天谁都不能再给你吃东西!”“吃!”小侄子一方面不想吃,一方面被老妈尖锐的声音吓到了,就开始哇哇大哭,嘟着嘴就是不吃,我妈劲儿一上来,动手打了小侄子的脸。我想上去缓和一下气氛,竟发现无从下手。哎,说时迟 那时快,小侄子竟然发挥了天然的柔弱力量,他边哇哇大哭,边软下来撒娇“奶奶抱抱我,奶奶抱抱我”他紧紧抓着我妈的胳膊,那撕心裂肺的哭和奶声奶气的撒娇声,终于让我妈的心也软下来了。

记得我小的时候跟我妈闹,我是绝不会低头求饶或撒娇的,想想那时候肯定吃了不少亏,记得每一次哭情绪都要缓好几天。

其实,对于子女教育,父母更应该学会柔软,这样小孩才更容易学会柔弱胜刚强的本领。不懂得服软,在很多场合下都是会处于劣势的。

懂得服软,是更智慧的做法,对自己最有利的做法。

《老子》七十六章/七十八章:柔弱胜刚强

to do

学会服软。

文 : Lornas

图: 网络

年轻时常听人说起“上有老,下有小”的不容易,我总是淡然一笑,觉得那无非就是人生的一条必经之路而已,而今,当我身临其境,面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儿子和雪鬓霜鬟的父母,常需使出浑身解数,方能换取短暂的母慈子孝,其乐融融。

那日午后,太阳正暖,偷得半日清闲,随手拿出书架上的《老子》。泡一壶清茶,借一缕阳光,开始读《老子》。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读到《老子》七十六章的内容,忽觉茅塞顿开,在年幼的孩子面前和年老的父母面前,我是个强者,常以‘我就是权威’的口气教育孩子,招来孩子的不满和对抗,常以父母的思想已经过时的态度忽视他们的建议,招来他们的指责和批评,结果自己出力不讨好,日子过得一地鸡毛。

《老子》一书,重在论道,道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什么是道。大自然的规律是道,合于道,就是要合于规律。我试着用“强大处下”的心态处理家事,面对孩子,谦卑柔和,像对待大人一样去倾听他的内心想法,尊重他的合理决定,孩子果真变得知书达理,我暗自高兴。同理,我用谦逊诚恳的态度请教父母的意见,并表示他们的建议非常中肯适用,父母的脸上多了笑容,也对我多了几分体谅和包容,家里逐渐一片祥和,我欣喜不已。

《老子》一书有着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平凡如我,熟读多遍,也只能有肤浅的理解,为了能更好的理解书中的精华,我常要背诵几遍,再思考和琢磨文字背后的涵义,一天要拿起书好几次。不知不觉,我发现儿子爱上了读书,一有空就去看书,有时会主动跟我分享书中的有趣故事,有时跟我讨论书中人物的善恶,甚至对《老子》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跟我一起读背《老子》,继而又读背了《论语》、《大学》等国学经典,这不正是《老子》第二章所说: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这种不用语言说教的教育,更有润物细无声的魅力。

也许是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儿子有了男孩子身上少有的安静和内敛,在校表现不错,常受老师表扬,有时会有些沾沾自喜,为了防止他骄傲自满,我读《老子》第十三章的内容告诫他,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为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老子的观点是,得“宠”对我们未来没有好处,故而为下,“辱”对我们未来有好处,故而为上,赞美容易让人迷失,批评容易让人觉醒,无论赞美还是批评,都要心生警惕,听到赞美,应该想到不能骄傲虚荣;听到批评,要想到自己是否确有不足,及时改正,唯有这样对待表扬和批评,才能提升自己。儿子听完,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笑着说:“妈妈,我知道了,老师的批评也是爱”!老子阐述的道,深奥玄妙,我与孩子都未必能准确领会,但能从中给他个正的方向,善的引导,也算难能可贵。

今日闲来无事,继续读《老子》,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德”也有上下之分,天天嚷嚷着道德至上的人,总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评判别人没有德行的人,实际上只是下德之人,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去追求“德行”,不会处处宣扬,不会奔着“德”这个名去为人处事,因为德已融入他的身体,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德行的体现。因此,当我们天天把道德标准挂在嘴上的时候,恰恰是我们德行不够的表现,当我们天天把爱情挂在嘴上的时候,恰恰是我们没有义无反顾地去爱,当我们天天渴望成功的时候,恰恰是没有纯粹的去做事的时候,当我们天天把成长挂在嘴边的时候,恰恰是我们没有沉淀下来向内求。

继续读《老子》吧, 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不谈爱情,只是去爱,不谈成功,只是去做事情,不追求成长,只是去修。学会向内求,一切才真正开始!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