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人写了什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诗描写的是秋夜景色,意思是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全诗表达了羁旅者的生活不易,因愁绪而不能难睡眠,也表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通过“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等,把自己的感情描述的淋漓尽致,更能表达出自己的离愁别绪。
全诗以“愁”为中心,随着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慢慢铺开,营造了一种空明静谧的夜色画面。夜半钟声的悠扬,打破这种宁静,却也使得这首诗整个的意境得以升华,惊扰了难以睡眠的诗人,让诗人的感情得以烘托,用“对愁眠”表达的淋漓尽致。最后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悠扬的钟声显得十分凄冷。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翻译
残月西沉,乌鸦蹄叫,秋霜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难眠。姑苏城外清冷的寒山古寺,钟声半夜里传到了客船上。
注释
①枫桥:桥名,在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城西。②夜泊:夜晚停船。③江枫:江边的枫树。一说指江桥和枫桥。④渔火:渔船上的灯火。⑤姑苏:姑苏山,后人常以姑苏代表苏州。⑥寒山诗:苏州市枫桥镇附近的寺院,苏州的名胜古迹之一。⑦夜班:半夜。
赏析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佛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这首诗的题目很精炼,“枫”是季节,“桥”是地点,“夜”是时间,“泊”是具体地方。四个字就把该介绍的都介绍了。
首句直接进行景物描写,视觉、听觉、触觉三管齐下,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恰如其分的表现出诗人的心境。
第二句描写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
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夜景图,成为流传千古的名作。
作者简介
张继 (约715—约779) 字懿孙,襄州人 (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 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 (公元七五三年) 的进 士。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烽渔火对愁眠。下两句是什么?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2、附原文: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词语解释
江枫:江边的枫树。
姑苏:苏州的别称。
诗文赏析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3、作者简介:
张继(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懿孙,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肃宗至德初前后在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与皇甫冉交,情逾昆弟。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尝佐镇戎军幕府,又为盐铁判官。大历末,入内为检校祠部员外郎。又分掌财赋于洪州。后来夫妇俱殁于其地。继诗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高仲武评 张继的诗:「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他的诗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风气,他自也不例外。但他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曾作感怀诗:「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他不逢迎权贵,与当时同是进士出身的诗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时有往来。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县)人。天宝十二年(753)进士
。曾任盐铁判官、检校祠部员外郎。卒于洪州(今江西南昌)。
他和刘长卿以及顾况有交往。其诗多写抑郁怨愤之思
,多为旅游题咏之作。现存诗四十余首,《全唐诗》录其一卷。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是一首著名的绝句。诗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边静夜的景致,抒发了作者的羁旅愁怀。“月落乌啼霜满天
”,写作者泊船江边,夜深难眠之时,走向船头,翘首仰望,只见斜月西沉,霜气逼人,在这深秋的夜晚,宿巢的乌鸦不知受到什么惊扰,而发出一声声的啼叫。这个景色和声响是极其空旷寒凉而凄楚的,它更加触动了诗人本来就很寂寥愁苦的心。接着“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进一步写出眼前的景物和深夜难眠的原因。岸边鲜红的枫叶,江心闪烁的渔火,构成一幅美妙的图景。然而对心绪不佳的诗人来说
,美景引发的却是别一番滋味:枫叶,成了深秋寒凉、一年将尽的象征;渔火,使人想起渔家孤寂冷落
、飘泊不定的生活
。这和诗人的羁旅愁怀暗自吻合
,于是就更使他黯然神伤,无法安眠了。“对愁眠”三字,真可谓脱落自然,准确地传递出诗人此时此地的满腹惆怅。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两句主要是从听觉上来突现作者的心绪。正因为愁苦难眠,诗人异常清晰地听到远方姑苏寒山寺传来的夜半钟声。一个“到”字,把钟声的徐徐而来,听者的专注之神展现出来。可以想见,这钟声敲在游子的心坎上,将是如何的清寂、孤单。于是就更增添了一层愁绪,从而把诗人羁旅愁怀的感情推向高潮。
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融情入景,情随景生。诗人精心选取“枫桥夜泊”这样一处独到的地点,从中撷取了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古寺、钟声等众多独特的景色,来烘染游子的羁旅愁怀。全诗仅二十八个字,几乎字字都是景色的画面。这些画面又都与诗人的羁旅愁怀紧紧粘连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孤寂、飘零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抒情效果,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其次,诗歌的语言通俗流畅,不求藻饰,看似信手拈来,但却精炼含蓄,委婉传神,令人咀嚼无穷。正因为这首诗独特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枫桥、寒山寺都成了人们争相导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