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丽向中国进贡,一般都进贡什么?
古代高丽向中国进贡,一般都进贡什么?
高丽是朝鲜半岛历史上著名的王朝之一,曾经对辽、金、宋称臣,被元朝废为“征东行省”。按照古代中原王朝的“称臣纳贡”思想,高丽自然也向中原进贡大量贡品,主要就是各种土特产、手工艺品,而高丽还有两样非常特别的贡品——太监与美女。
高丽对中原的贡品,主要包括高丽青瓷、高丽纸、高丽布、柞蚕丝绸、皮毛、人参等等。高丽虽然国小而人口少,但是毕竟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其手工业水平还是比较发达的,尤其是高丽出产的人参、纸张、青瓷,在中原是非常受欢迎的。而同时,产于日本的黄金与白银,也通过高丽大量进入中原。
高丽对中原进贡的太监与美女,主要集中在元朝以后。蒙古人灭金后,高丽被迫臣服,后来逐渐变成了“征东行省”,高丽王国名存实亡,而姿色出众而能歌善舞的高丽女人,也就成为了当时中原最受欢迎的“舶来品”。贵族甚至以家中高丽奴婢的数量来攀比。而元朝与明朝,宫廷中也有不少来自于高丽(以及后来的朝鲜)的女人,充当妃嫔、女官等,元朝的“贡女制度”在高丽持续了许多年。
除了女人,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太监。来自于高丽的阉人在元朝、明朝宫廷做太监的,也不在少数。
明朝市赏和宋朝岁币都是向外族送钱物,为啥本质不同?
朝贡国就是来贡一贡,平时没什么交往。
藩属国就不同了,藩属国的君主必须要得到宗主国的册封,虽然册封可能迟上几年。
藩属国在外交或军事上遇到困难,宗主国有权代为出兵。如万历朝鲜战争、古代越南内战时,天朝都出过兵。朝鲜、越南、缅甸沦为殖民地时,都是外国同清政府签的条约,藩属国本国无权决定自己的归属。
这几点涉及到主权、外交权和军事权,四大权占其三(另外1个是立法权),藩属国和朝贡国差别就不言而喻了吧。
宋朝的岁币,其实是由宋朝给辽、金的岁币和给西夏的岁赐所组成;而明朝的市赏制度,同样分为互市和贡赏两部分(嘉靖后出现岁赐)。宋朝的岁币和明朝的市赏,虽然都是向外族输送钱物,但两者却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宋朝岁币政策:给辽、金的岁币,给西夏的岁赐
宋朝在对北方游牧民族方面,在宋太宗赵光义发动“雍熙北伐”失败之后,便已经开始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到了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更是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大军迅速进抵澶州(今河南濮阳)。
面对辽国的南侵,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建议下,最终决定率军亲征。与此同时,辽军在进攻澶州时受挫,辽军主将萧挞凛被杀,而宋朝援军则源源不断的向澶州集中。萧太后于是决定与宋廷议和,宋真宗不顾寇准反对,最终与辽国讲和,并商定每年给辽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澶渊之盟正式开启了宋朝的岁币政策。
同年,宋朝西北的党项人也不断骚扰宋朝边境,这次宋真宗没有出征,而是听取大臣意见,同样以赏赐大批银绢的方式安抚党项人,而这则开启了宋朝岁赐制度。
不同的是,澶渊之盟后,宋朝和辽国之间再也没有大规模的战事发生,不过辽国却在次年要求将岁币增加到了三十万匹,银二十万两。而党项人在接受宋朝的岁赐后,却仍然时常入侵宋境,并最终建立西夏。
后来,辽国国事衰微,金国趁势崛起,宋朝于是又和金国签订共约伐辽,并约定灭辽之后宋朝收回燕云十六州,并将每年送给辽国的岁币转送金国,史称“海上之盟”。然而,之后童贯因攻打燕京失败,金国打下之后却拒不归还,童贯只好以每年一百万贯钱的价格赎回燕京。
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无力对抗金国的进攻,而金国也无力占据更大的地盘,双方于绍兴九年(1139年)再度议和,南宋每年付给金国岁币银25万两,绢25万匹。此后,岁币金额又经历了多次调整,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减为银20万两,绢20万匹。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又增加到银30万两,绢30万匹。
金国被蒙古攻灭后,南宋又向蒙古称臣,忽必烈虽然答应了下来,但却并未放松对南宋的进攻,南宋最终被蒙古所灭。
明朝市赏制度:朝贡、互市、岁赐之中以朝贡为主
明朝的市赏制度,虽然包括互市、贡赏、岁赐三部分,但其实主要是以贡赏制度为主,互市和岁赐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小。
明朝的朝贡贸易开始相对较早,早在永乐年间时,鞑靼太师阿鲁台便于明朝建立了“朝贡贸易”,当时的鞑靼是“岁或一贡,或再贡,以为常”(《明史·鞑靼传》)。这种朝贡贸易,主要是以鞑靼朝贡、明朝赏赐的方式进行,而作为“天朝上国”的明朝,在赏赐方面往往是极为丰厚的。
而从明中期开始,随着蒙古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产品和人口的增长都极为迅速,而朝贡贸易相对较小的贸易量,已经难以消化蒙古部落的产出,同时人口增多的蒙古地区也开始出现“部落众多,食用不足”的现象(《明世宗实录》),当贸易往来得不到满足之后,蒙古统治者只能通过战争,意图打开贸易的大门,“庚戌之变”便是这类战争的典型表现。
时断时续的战争,导致双方仅有的朝贡贸易也时断时续。于是,蒙古百姓为了生存,汉族商人为了利益,使得从弘治年间开始,边境地区开始出现“私市”。到了隆庆初年,相继入阁的高拱、张居正开始调整对蒙政策,提出“华夷一家”的主张,并最终于隆庆五年(1571年)于边境开设互市,从而满足民间的贸易需求,而商品价格则由朝廷官方予以指定。
不过,早期的互市并非常年开放,而是“交易日期,大率以一月为期”(《确议封贡事宜疏》),也就是说每年互市交易的时间,往往只有一个月左右。如此短的时间,显然仍难以满足贸易需求,因此从万历元年(1573年)开始,明廷相继在宣府、大同、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分别设立“小市”,因是一月开启一次,因而也被称为“月市”。
而从嘉靖年间开始,明朝与蒙古之间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往来,那便是“岁赐”,这是明朝为了拉拢蒙古各部而进行的一种赏赐,最初是为了避免双方之间的战争,后来则是为了拉拢蒙古各部共同对抗后金,而前提则是必须承认大明的宗主国地位。
结语:如上所述,虽然宋朝的岁币和明朝的市赏都是向外族输送钱物,但两者显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中最为显著的区别就是,宋朝的岁币更多是战败之后或迫于军事压力而做出的一种被动行为,而明朝的市赏政策则是在掌握战略主动的情况下因贸易需求而做出的一种主动行为。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