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老君山
在古人的眼中,秋天是一个充满伤感和离别的季节,如伟大诗人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写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诗人李贺在《秋来》一诗中也写到:“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到后来,一提到秋,人们心情总是悲凉的、愁苦的,感觉秋天没有丝毫可爱和留恋之处。
? 对于万木萧瑟的秋天,我也多有与诗人相同的感受,常在作品中以悲秋作基调,可当我第一次踏进老君山,看到它油画一般的秋景时,我被惊艳到了。“秋天竟然能如此美丽!”我不由地感叹道。眼前是一派“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的景象,那种摄人魂魄的美和由此形成的视觉冲击力,足能荡尽人心间的一切尘埃!
老君山的秋,总能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是在晚秋的一个下午和朋友相邀去老君山赏秋景的。那天早上起床时浮云还绕在空中,看不见太阳,我走在县城的小路上,感觉不时有丝丝凉意袭来,使我不得不把身上的衣服裹得更严实些,以抵御冷风的侵扰。
中午吃过午饭,天气奇迹般的转好了,作协史老师给我打来电话,邀我同几个文友一起去老君山赏秋景,我正好下午也空闲,便欣然答应了。
? 老君山位于武山县城南五华里处,是西秦岭山系太皇山脉蜿蜒至武山县城南面的主峰。海拔2385.9米。老君山,峰峦秀丽,山势雄伟,林海涌波,古松参天,自古享有“君山独秀,俯瞰渭水”的美誉,为武山城南屏障和古宁远八景之一。尤以秋景最佳。今能携友一观其盛景,也算是一件幸事。
从县城驱车出发,约二十分钟的车程,就到已达老君山山脚。停好车后,我们一行三人就步行上山了。
沿着落满碎石的沙土路,我们慢慢向山上攀爬。当转过一个圆形的小石山时,老君山的部分远景已呈现在我们面前。顺着斜坡往上看,整个山峦已被秋风染得五颜六色,甚是美丽。看!那红的像火的枫叶、青冈叶,一团团、一簇簇,点缀在山岭之间,就像画家的画笔经过深思熟虑后才点上去的颜料,色彩、位置都恰到好处,没有任何违和感。当然,山上的颜色除了红色外,还有**、棕色、灰色,以及星星点点的绿色。那是松柏的颜色,杂糅在在五彩缤纷的其他颜色之中,更添了山色的惊艳之美。
继续往前走,发现老君山的山门就在山间不远处。从它的石材和建造工艺来看,很明显是近几十年才新建的。远远看去,山门由四根水泥方柱支撑着,方柱的上头立有四根汉白玉圆柱,上面有盘龙浮雕。整个山门是仿造古代建筑风格建造的,做工精巧,中间大门的门楹上写着“老君山”三个大字,门楹的其他地方都画有山水、花卉、虫鸟之类的图画,虽然,因长期风吹雨淋,多数都已模糊不清,但是它高大雄壮的身姿仍然为老君山增色不少。穿过山门往上走,就算真正进入老君山景区了。一些树木的隆廓已经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条落满碎石的小路蜿蜒曲折,最后隐没在茂密的树林之中了。? 我们在山门前的一块草地上坐下来歇了口气,顺便拍了几张照片。不把这么美的景物记录下来,那可真成人生憾事了。
? 再往上走,我们就将要在茂密的树林中穿行了。老君山风景区政府开发较少,很多东西还保持了原来是风貌,就连山里的路也是游人踩出来的的,弯弯曲曲的,在丛林中盘绕着,极像一条在林间穿行的蛇。少了人工的痕迹,这里倒也显得更自然、更纯净。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了零距离见识老君山的“庐山真面目”,看来今天我们得在林中走一走了。
? 我们沿着崎岖的小路,鱼贯而行。越往上走,林木越茂密,道路越湿滑,同时也越难走。有的地方树木交错着伸出来,挡在道路中间,连路也看不见,需要我们弓腰低头才能通过。在这样的树林中行走,竟有一种置身于原始森林中的感觉。林间满是落叶,而且是多年未曾清扫,一层覆盖在一层上面,底下的已经腐烂,变成深黑色,上面的却还保留着原来的形状、色调,与底下落叶形成显明的对比。我们踩着落叶、枯果继续向上攀爬,落叶很厚,踩上去软绵绵的,像地毯,也像棉花。在爬山的过程中,不时不能遇到游山回来游客,他们有人手中拄着用树木枯枝自制的拐杖,身后背一个双肩背包,猛看上去竟不像是游客,而更像是探险回来的旅行家!
“那边有块大石头,我们在上面拍张照片吧!”森林深处有声音传来,很熟悉。“好像是王新华老师的声音!”同行的张月芳老师兴奋地说道。我们紧走几步,在一块比较开阔的地方,果然看到王新华老师和几个同行朋友正站在一块大石头上拍照。石块边的空地上有一片青苔,嫩绿中透着鹅黄,长得生机勃勃,到让人很是意外。王老师见我们前来,非常高兴。硬是拉了我们一起拍照,而后又辞别了同行的朋友和我们一起上山了。多了个朋友一起游山,我们也很开心。
我们顺着湿滑的道路继续往上爬,不一会儿就到了南天门外的天梯脚下。据说这个天梯总共365个台阶,正好与我们一年中的365天相对应。台阶陡而窄,因年久失修,很多地方都已损坏,有的地方只能勉强放下一只脚。台阶上没有任何防护设施,而且铺满了圆形的松果和枯枝败叶,非常难走。看着沿丛林戳入天空中的台阶,我心里确实有点打怵。可是,为了欣赏老君山的秀美秋景,我只能小心翼翼地硬着头皮往上爬了。我明白:? “无限风光在险峰。”要欣赏美景,就得付出一些代价,甚至是做出一些牺牲。所以,今天我的这点付出还是很值得的。
?
为了安全起见,史老师走在最前面,把张老师和王老师放在中间,由我在后面“断后”,我们双手抓着台阶附近一切可供攀爬的东西,双脚试探性的往下踩,等确定安全方才坚实地踩下去,然后再迈出另一只脚。我们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有些地方几乎是贴地而行,走上几步我们就要停下来歇口气,然后继续往上爬。当爬到一棵枫树旁边时,我们停下了脚步,那棵枫树所处的位置正好也比较平缓,我们打算停下来歇歇脚,顺便欣赏一下枫树美丽的景象再往上爬。
? 夕阳中的枫叶有的成金**,有的金黄中透着点绯红,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随风摆动,恰似一群振翅欲飞的彩蝶,似乎我们轻轻一碰,它就会立刻飞走了。再看看头上,是湛蓝的天空,被穿过空中的树枝切割成无数不规则的图案,金黄中夹杂着蔚蓝,显得明净亮丽又优雅美丽。
走走又停停,歇了几次之后,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眼前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路面也平坦了。顺着山路,我们走上一块棋盘形的平地,这里也是老君山最开阔的一块地方了,山上最大的道观老君观就坐落在这里。它背靠老君山主峰而建,观内有太上老君塑像一尊,外有匾额一块,上书“老君观”三个大字,为原文化局局长蒋望宸所题,古朴遒劲,入木三分。站在老君观前往下看,老君山秋景就尽收眼底了。夹山而过的溪流,如同一条白练,从龙台方向铺来,一直向武山县城伸去。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起起伏伏,绵延不断,好像是翻着波浪的大海,美不胜收,使人叹为观止。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站在这里,看着这里的山川、流水、道观,突然有了几分敬畏,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粗糙的俗人,能欣赏到如此美景,确实一件幸事。回过头来再看看老君观,他还是那样安静的立在那里,没有丝毫的改变。我在想,也许当初太上老君选择在这里建观修仙,也是钟情于这里的清净和美丽吧!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城市中待久了,偶尔能够复归自然,真的能消除人内心的喧嚣与烦闷,涤净心灵上的尘埃,还生命以本真,还生活以轻松。这样出游,美哉快哉!
寻道老君山
位于河南省栾川县城、东南三公里处的老君山,原名叫景室山(意集八百里伏牛美景于一室之意),因西周朝“守藏室史”李耳在此归隐修炼,而被唐太宗易名为“老君山”。千百年来,它一直是豫、陕、皖、鄂等地,众香客朝拜的中原道教圣地。
老君山是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17米,属滑脱型花岗岩峰林地貌。它是在距今1.4亿年间,秦岭抬升造山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年轻的花岗岩体(国内地质专家命名为“老君山岩体”)。经过长期的构造剥蚀,造就了当今奇峰异谷,挺拔秀丽的地貌景观。近千亩范围内大小石峰千余座,且千峰争秀,姿态万千。每当山雾乍起,奇峰怪松隐现雾中,宛若海上仙山。
北魏时起,老君山有太清宫、十方院、灵官殿、淋醋殿、牧羊圈、救苦殿、传经楼、观音殿、三清殿、老君庙等庙宇16处之多。现今的老君山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园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已打造成为国家AAAAA级 旅游 景区。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专家赵逊院士称赞老君山为,“老君山滑脱峰林奇观天下无双”。我到此山匆忙一游后,总体感觉该风景名胜区有三绝值得一赞。
三绝中的首绝当属金顶道观群。老君山金顶道观群,全部为明清皇家宫殿式建筑。其主要建筑有老君庙、道德府、亮宝台、玉皇顶、五母金殿、钟鼓楼、南天门、会仙桥等10多个项目。
南天门是神话传说中的天宫门户,是通往仙界的必经之地。全国多处道教圣地都有南天门,而老君山的南天门则是最独特的一处:两侧两座陡峭的山峰相互对峙,形成一道自然天阙;朝向正南正北,且位于子午线上,是名副其实的“南天门”。
紧依南天门,左右有精巧玲珑的钟楼和鼓楼。正对南天门的就是老君庙(老君庙是老君山的核心建筑,北魏时曾在这里建石墙铁瓦老君庙),老君庙后有藏放经书的道德府。老君庙和道德府前后两院相连,二殿均为两重檐仿古建筑,红柱青瓦,雕梁画栋。
以老君庙为中心,庙前左右两座山峰高耸入云。西边是海拔2199.7米的玉皇顶,东边是海拔2199米的亮宝台(太上老君展示宝贝之地)。玉皇顶山尖有玉皇殿,亮宝台顶端是财神殿。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财神殿供奉武财神赵公明。两座金殿与老君庙平台相连的“天梯”,各有百余级台阶。
老君庙、道德府正后独峰(此峰称之为晒人场,传说是女娲在此用黄土捏人创造了人类)建有天母、地母、人母、无极母、西王母“五母金殿(和老君庙、道德府基本处于一个平面)”。金殿前架有一座三四十米长的悬空天桥,与道德府相连。
玉皇殿、财神殿和五母金殿均为全铜打造。玉皇殿和财神殿为二重檐八角金殿。五母金殿建筑面积有三四百平方,为三重檐十字脊建筑。楼体四面各建一突出的抱厦,四个抱厦两两对称八个角飞翘。设计精妙、做工精巧、巧夺天工的三殿外刷金粉,金碧辉煌,灿烂夺目。同时,三座金殿以老君庙平台为核心,自成三角形鼎足峙立,巧妙地构成了二龙戏珠的壮观景象。楼殿浮悬山顶,天桥、天梯相连,在云雾的簇拥下,如梦如幻,恰似神仙府邸,天宫仙境。为此,**《诛仙·青云志》专门在此取景。
二绝是“十里画屏”悬空观景栈道。从二索道(峰林索道)上站口到金顶道观群,前后山上下两条观景栈道(中间走海拔2217米的老君山主峰马鬃岭)足有十里之长。最为震撼人心、令人叫绝的是,这十多里长、三四米宽的钢筋混凝土观景栈道,全都是在悬崖峭壁上悬空凿建的。盘盘旋旋的十里栈道,一如一条绕山长龙,见首不见尾,见尾不见首,人行其上胆颤心惊。
悬空栈道沿着山势,盘盘旋旋通到老君山最高峰,而后又绕至金顶道观群。山下沙盘般的栾川县城、近前壮观的石林景观、脚下万千的峰峦、远处秀美的叠嶂,一步一景,步移景换,景景如画,人称“十里画屏”。
老子铜像是该景区的第三绝。为弘扬老子思想、整合老君山 旅游 资源,该景区吸收 社会 开发资金3.5亿元,并在老君山下建起10余万平方米的老子文化苑。苑内山头高38米(总高59米)、用铜360吨的老子铜像,于2014年被世界吉尼斯收录为“世界基尼斯之最”。
该铜像整体法身造型气势磅礴,坚毅沉着,厚重灵动。整个塑像端庄傲气,谦躬而不失威严,稳健而又有飘然出尘。其头饰如意宝冠,面部体现了老子天庭饱满,地阔方圆,额头隆起,长眉祥垂,双耳垂肩等不凡特征。作为道教始祖的老子,身披八卦道袍,内衣则是周朝守藏史之官服。其右手捧着由竹筒而制的《道德经》一部,左手食指指天,喻“涵天覆地法自然”,如山之魂魄、文之巨人……
老君山奇绝的山峰源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奇绝的道观群、观景栈道、老子铜像等人工设施和建筑,则来自于人类奇绝的聪明才智。为此,我在深深叹服于神秘大自然的同时,更深深叹服于伟大的人民!
翟传海(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散文家协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伊河古名鸾水,因上游多鸾鸟而得名,故栾川古写鸾川。《水经注》载:“世人谓伊水为鸾水,故名斯川为鸾川也。”旧时栾鸾二字相通,元朝以后通写栾川。
栾川是洛阳所辖的一个县城,但是乘坐大巴从洛阳至栾川却也着实要耗费不少时间,我晚上7点从洛阳火车站出发,一路兜兜转转至半夜11点半左右才到达栾川县城。从卫星地图上看,栾川东西南皆为群山阻隔,伊水自此向北流经嵩县、伊川到达洛阳,闻名世界的洛阳龙门石窟就是位于伊河河畔,栾川交通不便可见一斑。
老君山,原名景室山,相传是道教始祖老子的归隐修炼之地。老君山就在县城入口处,直接在县城乘坐公交车既可到达景区岔路口。在岔路口有号称“景区通勤车”,其实更像当地百姓为增加经济收入自开的小面包车。这时应当属于老君山旅游淡季,面包车司机见我有意搭乘,也无意等待其他上山游客拼车就匆匆发动开往老君山景区了。一路沿着景区公路前行,很快就到达游客中心。说到此,还是不得不吐槽一番景区旅游线路设计,到达游客中心后,离景区起点还有一大段路。我从游客中心取票出来,面包车司机还在原地等待,他是个五十多岁的小个子,体重五十多公斤,身体瘦削,臂膀单薄,一路上都是我问话他答复,河南方言说快了我跟不上司机表达的意思,往往要司机慢速重复一遍才明白他的意思。司机还告诉我,下山可以随便上一辆观光车下山,没有车的话打他电话,他会来接我下山。
到达景区入口,便可看见巨大的金身老君塑像。沿着道路一路缓缓向上,老君雕塑所在的景点叫做老子文化苑,但是由于景区整改,无法进入大殿参观,也就无法近距离观摩这尊巨大的老君像。老君像左右分为两条道路,左边去往中灵索道及登山路,右边去往追梦谷。问过工作人员,追梦谷因为道路结冰已关闭,只能去往登山步道。
一路都是缓缓而上的道路,虽是深秋初冬季节,道路两旁却是南方才常见竹林,竹林郁郁葱葱,加上早晨阳光照耀,全然没有一丝的寒冷感觉,暖流遍身,脱了一件衣服才不觉得太热。路边遇见已无一片树叶,却满树挂着像小红灯笼的果实的柿子树,让你觉得冬天已经到了。
路过索道交叉路,去往徒步登山路线,事实证明索道上山是更为明智的选择,在此先不叙述。一路会经过几个道教小“喽啰”的殿庙,很快就到达了登山真正的路口。路口却被景区用栏杆拦住不让前行,还有一个告示说前方路长且均为上坡,耗时却无景点,要求游客返回乘坐索道上山。问过旁边殿庙的工作人员,他告知可以徒步上山,便翻越栏杆踏上的登山之路。事实上登山路线并非步行而上的阶梯,而是小汽车可以沿着山势一路而上的水泥铺装公路,猜测是景区暂停了观光车而关闭了这条上山路线。登山步道两旁皆无山下那郁郁葱葱的竹林,取而代之的是高大耸立的阔叶林木,道路两旁枯叶堆积,满眼皆是褐色的树冠,仍有几棵仍在深秋寒风中挣扎的树木遗留部分黄叶,处处都是秋意飒爽的景象,只有间续的常绿松柏提供了少许绿色。从山谷一路蜿蜒而上,正如告示所述,一路无任何景点,一路都是上坡,举头是那遮天蔽日的巨大山体。走过几道弯后,海拔已经上升不少,路旁再无带有黄叶的大树,四周都是光秃秃的树干了。一路走来,依稀能够听闻些许鸟鸣,林中还有松鼠跑来跑去发出的簌簌声,停下来歇息竖耳倾听,山下修缮房屋发出敲打的声音也能传到上山来。开始上山的路途处于山阳面,加上无树木遮挡,一路阳光明媚,但是转出山谷就马上进入山阴处的山谷,阳光一被山体遮挡,身体立刻就能感觉到寒冷,阵阵寒风吹在汗水打湿的身上,更觉难以忍受的冷意遍满全身,路上全无一人,更觉孤独寒冷,整个山林似乎都被自己一个人包揽了。前一步还是暖意如春,下一步就寒冷入冬,不得不又把山下脱下的羽绒内胆穿上身。
花了不少时间走出山阴处,驻足休息,听不到山下的敲击声了,山林间也听不到有动物活动的声音,耳边只有急促的喘气声和阵阵呼啸而过风声,眼前漫山林木都光秃秃的站在原处,阳光照在身上也只能觉得稍许暖意,好一片秋风肃杀的景象。在此处,不得不琢磨起2500年前,老子骑着青牛是如何走入这片山林归隐,又为何要走进这片山林归隐。
一路在前行不久,便看到路边出现了不少积雪,举头往山上望去,积雪如同国画留白星星点点遍布黑褐色山体之上,阵阵山风吹在枯枝上发出呜呜声催促着赶路。很快走过一个山岗,抬头已经能看到不远处就是索道站,头顶不高的地方已经是缆车运行线路。绕过一块巨大山石,前方百米处突然有一穿褐色呢子大衣的女孩出现在眼前,很快她飘过转弯处就突然消失不见了,一路走来路上均无一人,我不禁怀疑自己是否看花了眼。我行至转弯处,眼前是一道急转而上的路,比人还高的枯灌木把视线遮挡得严严实实,这位姑娘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像空气突然消失了一样。我一路加快脚步,在经过那个急转弯后,那位女孩就在我眼前不远处,而我也无体力保持速度了,很快我和她的距离又慢慢拉长了。
随后,她一直匀速走在前面,我在后面慢慢追赶,她仿佛觉得我有不良企图一样,一路也没有慢下来的意思,我们一前一后都没有打招呼,都保持沉默不语,我不由得打量起前面的那位姑娘,她是谁?长的什么样?来自哪里?为什么独自上山? 我唐突和她打招呼好吗?正当距离越拉越近时,姑娘突然右转进入景区告示禁止游览的林间小路,我追上后站在路旁看着她沿着林间泥路顺势而上,我看她一步一滑像上攀爬,她没有回头看我,我也没打搅她,很快她跃然消失在林间,我认为抄这条近道太危险,依然沿着铺装公路前行。环形绕过这个山体,看到姑娘已经拉开我很长一段距离了。
也许她对我存有戒备,我没有加快脚步,我们就这样默契的一前一后走了一段时间,很快走过一个之字形上山路,经过一个石头山门后,就到了中灵索道终点处,而那位姑娘也不知所去了,索道也许就几分钟的路程,我却花了整整4个小时才上来,实在算不上划算的主意。
休息片刻就左转沿山而上经过半小时到达舍身崖,舍身崖翘首而望,古松摩云,危崖欲倾,确实雄伟壮观。舍身崖是观日落之地,只是当时太阳刚刚偏西,想象每当日落之时,瑰丽的晚霞映着诡奇万状的险峰怪石,奇光异景,色彩缤纷,那真可谓”余辉返照千山色,满峪参差人画中“。
看着舍身崖瑰丽美景用过午饭,又开始登峰路途。一切都在无意中,走了不到几分钟,我又发现那位姑娘坐在另一个舍身崖观景台处的板凳上沐浴在冬日温暖的日光中小憩,我于是走过去和她打招呼寒暄了一番。她是一个旅游专业的大三学生,刚刚抄那条近道滑倒把手割破了,我于是从包里拿了一个创可贴给她稍微包扎了一下。聊了一会两人结伴出发去往十里画屏,她告知今天要急着回去洛阳,明天还要考试,非常想去山顶看看老君山宣传图上的风景。我笑道还不如坐索道上山,现在估计早到了山顶了。一路说说聊聊,很快走过一个隧道便到了十里画屏。
十里画屏是一个峰林景观,如刀劈斧削,犬牙交错,远处山上积雪点缀其间,如同在一幅中国水墨画中遨游。十里画屏和三清山十里画廊阳光海岸有几分相似,相比而言,三清山景观更丰富,三清山地处南方,山石间都有绿树,更显得色彩丰富,老君山山体更为巨大雄伟。个人而言,十里画屏逊色于三清山阳光海岸不少。
行至十里画屏一转弯处,姑娘提出天色已不早,她需要赶索道下山去往洛阳。我表示此处离山顶已不远,应该可以登顶再返回。她犹豫了一会还是坚持要准备下山,我也不再建议她登顶,提议加她微信到时给她发山顶视频给她,看她面露难色,就说了几句遗憾也是一种美,考试顺利后再来弥补,随后我们就此分离了。
一路是不算陡峭的登山步道,但是刚刚走过十里画廊不远,太阳就被云层遮挡,山间湿润的水汽碰触到快速降温的山体岩石,很快液化凝聚,山下瞬间涌起一片白雾,随着山风飞速向山上蔓延,不过几分钟,雾气就到了眼前。沿着步道很快就到了太白坡服务区,本来此处可登高望远,可是此时浓雾弥漫,满眼都是白茫茫的一片,除了观景台的小灌木可以看到,连远处都树木都看不到,更别提远方的群山峻岭了。
不在太白坡停留片刻,就直接沿着山脊的步道一路往山顶前行。路上几乎无游客,倒是有不少为旅游区修路的工人,他们是用背篓将建筑材料沿着山路背往太白坡服务区。路上遇到一位背着水泥的阿姨中途休息,攀谈了一番,她说从金顶背一袋水泥至前方太白坡服务区可以得到20元,很快她们就下班了,想想也是比较辛劳,可算下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步行十来分钟就到达了伏牛山山顶,也就是老君山最高峰了,本来东望就是云顶仙宫金顶的,但是四处大雾笼罩,一片白茫茫什么都看不到。停留片刻,就向东边的金顶进发了。此处离金顶不到半个小时,装个弯就经过南天门到达金顶了。老君山金顶道教建筑群依托山顶建筑,最高的两座金殿分别叫做亮宝台和玉皇顶,最低的那个金殿是五母金殿,三座金殿围绕着太清观、老君殿和道德府。老君殿后边有一平地,地上白雪堆积,正如书中所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君山北麓冰未消,伊水之阳花艳艳”。工作人员将雪扫出几条道来,我走过去在长石板凳休息片刻。抬头望天,山风已经浓雾吹散许多,头顶已经露出湛蓝的天空,西望伏牛山已能依稀看出山体,我决定返回伏牛山碰碰运气。
到达伏牛山山顶大雾虽已消散不少,东方山顶的两座金顶依旧在大雾中朦朦胧胧。向西望向太阳,太阳隐身在浓雾之后,日光照耀在浓雾上,一片祥光漫天的景象。寒冷的山风持续不断吹在身上,热量飞速流失,不得不在山顶踱来踱去来让自己不至于觉得太冷。等了许久,太阳从浓雾中投射出万丈金色光芒,身上觉得暖和无比。不一会浓雾突然消散,远处的云上仙宫的景象跃然眼前,金顶反射出炫目的日光,显得辉煌灿烂非常。站在山顶,海到天涯天为岸,山至极顶人为峰,老君山气势雄浑,"驻足峰巅,放眼四顾,可西瞻秦阙,南望楚地,北眺龙门,东瞰少林",真是说不出来的畅快。美景如昙花一现,片刻过后,太阳又被云层遮住,山风又裹来一片浓雾,刚刚的仙宫又隐藏在浓雾之中了。
再返回到金顶时已近黄昏,在太清观找到一处可住宿的床位,安顿一番便打算爬上玉皇顶观赏夕阳。顺着陡峭且满是积雪的楼梯爬上玉皇顶,西望伏牛山如同一匹昂首的骏马,纵身一跃迈入远处浓雾之中。山风带着雾气自西边满满灌入眼前,雾气的形状如同扑面而来的万匹骏马,顺着风势疾驰。突然夕阳仿佛从浓雾中撕出一道口子,金色光芒从天而降,落在远处的伏牛山中,山上的浓雾突然变得清晰起来,自南麓而来的浓雾真如千军万马突袭而来,越过伏牛山巅后便一头扎入北麓的群山之间,变成了一片壮观的云海景象。
浓雾还没来得及散去,太阳就西沉下去,只有一弯月牙斜斜挂在乌蓝的天空,四周立马喑暗下来,到处显得寒冷安静异常,耳畔只有呼啸而过的寒风。
回去道观看到住宿的地方又来了一位游客,草草用过一桶泡面作为晚饭,寒暄了一番竟然是江西老乡,聊了一会后一起去五母金殿游览了一番,实在忍受不了四处寒冷,都径直钻入被窝蜷缩身体养神取暖。睡着朦朦胧胧间,门轻轻被人打开,我起来一看,原来是一老一少两位道长进来问候我们。两位道长过来开始是互相寒暄了一番,老道长基本无话,但是年轻那位道士倒是能言善道,我们慢慢打开话匣子后,就开始听这位道长开始论道说法了。他论道的更像王阳明的心学,我印象最深的是将人分为圣人、贤人和凡人。他阐述我们作为凡人,要“困知勉行”,必须做到“夭寿不贰,修身以俟”,立志要坚定唯一,遇到苦难,勉力前行,还必须不以穷通夭寿而改变初衷。人在修身砥砺品行时,必须用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境来面对。
很快,夜已深,两位道长告辞后,我们结伴出去方便后准备睡觉休息。忍者外面扎心的寒冷,不得不穿起外套下去。路过老君殿那块平地时,举头看向天空,月亮已不知所踪,漫天都是宝石般的星星嵌在暗蓝的天空熠熠发光,不禁都感概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多星星了。
接下来一夜无梦,老乡6点半的闹钟响了,我起身穿起衣服奔向外面,谁料外面一片浓雾笼罩,看来日出无望了。我方便一番又回去睡回笼觉了,过了不久道长叫我们起床看日出。我又惊又喜,连忙穿起衣物,一路小跑着出去。
此时太阳早已跃出地平线,旭日已变成白色,但是群山掩映在烟云之中,苍茫的云海就在我们脚下流动,此情此景壮美异常,正如诗仙李白所述--“青冥浩荡不见底,日光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放眼望去,云遮千里,雾锁万峰。犹如站在碧波万顷的汪洋大海之中,翠峰隐现似动若静,恰似千帆竟渡,百舸待发。
很快收拾下山,下山路和来时路不一样,无需经过走十里画屏这个景观,而是从道观一路而下,不久就到十里画屏入口那个隧道了。看着那个隧道,我不禁想到昨天那位姑娘,她假如不徒步上山,或者假如不直接十里画屏,肯定能够上去峰顶一览她想看的金顶胜景。
到此一路都是沿上山路一路直行,走过来时那让人绝望的盘山公路,就到了景区入口了。
到此无一辆景区观光车,我拨通昨天那位师傅的手机,本来以为要等很久的,意外的是十多分钟就开着车过来了,真是感概这里人民的淳朴和守信。
老君山之行基本到此结束,老子写完道德经后西出函谷关遁入老君山,从此不问尘世,而我将就寻道辞别老君山后,进入滚滚尘世,我们以后再见。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