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俗语:“寿席食九,婚宴吃八,丧饭品七”,这些数字有什么讲究?

泡在奶味里9个月前 (04-02)阅读数 6#古诗
文章标签都是讲究

俗语:“寿席食九,婚宴吃八,丧饭品七”,这些数字有什么讲究?

中华有上下五千年的万史,也造就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俗语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脉,是民间老百姓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总结,有的是对民间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对于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很多俗语的背后还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农村人常常说的“寿席食九,婚宴吃八,丧饭品七”,指的就是民间一些重大酒席的讲究,那么这些数字九、八、七都各自代表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寿席食九

在古代,只有到了过了六十岁这一个甲子,才开始摆大寿,之前都叫做过生日,当然了生日有很多讲究,摆大寿的讲究就更多了,比如“男做上,女过满”说的就是男女过寿的区别,男人要提前一年过寿,比如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都是要提前一年过生日,就在39岁、49岁、59岁的时候过而女人则可以过“满”寿。

除了这些关于过寿的寿宴菜品的数量也很有讲究,一般都是围绕九这个数字,这是因为“九”和“久”谐音,寓意着长长久久,再有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奇数代表阳数,偶数代表阴数,九既是阳数还是阳数中的最大,是很吉祥的数字,所以每席菜肴都有九道菜,或者十九道,才有了“寿席食九”的说法。

来源于网络

在中国古代就有“寿酌九大簋”的规定。寿酌:意思是庆贺寿诞之宴,所谓“九大簋”,簋即古代放置食物的器皿,用九个大簋装放菜肴食物,意味着筵席极为丰富。其实不一定是要用盛放食物,之所以叫“九大簋”,是因为“九”代表多数,加个大字,便含有极为丰盛及隆重之意,谓之“寿酌九大簋”。是儿女子孙对于家里老人的祝福,因此寿席食九是一种尊敬寿星的讲究。

婚宴吃八

古往今来,结婚都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在这样喜庆的日子当然需要用一些带有吉祥寓意的东西来祝福新人。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好事成双,所以婚宴中的很多细节都会用双数表现,双数是表示好的意思,而“八”这个数字代表的是“发”,寓意着发财,所以结婚这天酒席摆菜品是会围绕八来进行,比如传统农家宴一般就是八八席,就是说八大碗和八小碗,有时候也会是八碗十二碟,八碗十六碟这样的形式,这是因为十二道菜寓意十二个月,而十六是八的倍数,寓意双倍发财。反正都是一些吉祥的数字配套。在山西有些地方还有结婚八八席,订婚六六席的说法,意思就是在订婚的时候宴席的六大碗,六小碗。

丧礼品七

被誉为礼仪之邦的中国,由于民族众多、地大物博,有着不胜枚举的民俗礼仪。这其中,最为重要、最为讲究、最为普遍的礼仪,莫过于“红白喜事”,而由于“死者为大”,当红白事相撞时,民间大多数人的做法都是红事让白事,可见白事在中国礼仪上的崇高地位。死人是家庭、家族乃至村落最大的事件之一,丧礼也就成了是民间各种仪式活动中最为隆重,最为讲究的仪式。

家中有人去世,那么亲朋好友和周围的邻居都回来吊唁,这个时候就要筹备宴席招待客人,也由此产生了丧宴,丧宴上菜的种类和多少都是有讲究的,比如说不能准备“红烧”之类的菜,因为红与白相冲,再比如还有丧宴上的才都是围绕数字“七”来准备,“七”和“去”谐音,表明家人的离世,再有就是家人离世是需要烧七的,整整七个七,据说只有烧完了七,去世的人才有机会再次投生。因此,七是丧礼上的主要数字,摆菜时要么摆七道菜,要么十七道,是对逝者的尊敬。

所以“寿席食九,婚宴吃八,丧饭品七”这句俗语说的就是寿席,婚宴,丧礼,这是三个重要宴席中摆菜讲究的数量,是老百姓对于家人的祝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小编有话说:数学在中国古代不仅仅是一门实用科学,更重要的是一门人文科学,在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国人也赋予了它们更加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很多的数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就好比中国人崇尚“五”这个数字,是因为人的四肢都是五个,手有五个手指,脚有五个脚趾,所以也很看中数字“五”,再者东南西北中的方位,也使得“五”成为了一个尊贵的寓意,和上面提到的阳数“九”刚好组成“九五之尊”的说法。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的人文意义。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