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板》:老人言——不听
《诗经·大雅·板》:老人言——不听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价人维蕃,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今人读《诗经》的最大妙处在于就像猜谜语,你可以弄懂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到最后,还是一头雾水,难以究竟。即便是在心中忽然有了答案,在谜底没有揭晓之前,还是会不那么肯定。最妙的是,《诗经》的谜,只有前人给出的似是而非,没有确切的、标准的谜底。
从这个意义上讲,《诗经》是一本一旦读进去,便欲罢不能,可以终身参详的书。
《诗经·大雅·板》从谜面上里看,应该是劝谏他人的“老人言”。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诗歌中有“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句,诗人也知道自己的话,能够起作用的几率很小,但还是尽了自己的责任。“老夫灌灌,小子蹻蹻”算是对老人言的直接描述,老人言嘛,大概率的结果是——不听!
一、诗歌本身的理论体系
多数诗歌都是言情的,只是诗人一时情绪、情感的表达。这首《诗经·大雅·板》同上一首《诗经·大雅·民劳》一样,同样都是警告同僚以警戒君王的。开篇诗人即讲“犹之未远,是用大谏”,隐隐然与《诗经·大雅·民劳》的结尾“王欲玉女,是用大谏”形成暗合。这种敲山震虎的诗,总要有些手段才好。这一类诗歌的可取之处不仅在它的辞藻、章句,还在于它自身在说理中所呈现出来的“理论体系”的价值。
1、时代弊病的概括表达
诗歌第一、二两个小节,主要写那个时代的弊病。集中表现为:一是“出话不然”的失信于人;二是“靡圣管管”——不把往圣先贤的告诫放心上;三是“天之方难,无然宪宪”——怠慢于上天的种种征兆,不把天意当回事儿。
这大概便是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时代弊病的概括。不把自己说过的话当回事,不把圣贤的话当回事儿,不把上天隐隐然“说”出的话当回事儿。总而言之便是——听不进话和不听话。
2、救民之方——时代弊病的解决方案
诗歌第五、六小节,重点写救民之方。
一方面诗人明确指出,民之困苦在于“威仪卒迷,善人载尸”——君臣本末迷乱以至于善人像祭祀中的“尸”一样不愿、不能开口。之所以“善人载尸”一般不愿、不能开口,恰是因为小人好为夸大欺世之语,恰是因为君王乐听小人的夸大欺世之语,正因为如此,才善恶难分、“威仪卒迷”。在这种情况下,贤人的最好办法便是“善人载尸”了。
另一方面诗人指出,“天之牖民”之法也就是救民之方。“如埙如篪”——像埙唱而篪和一样;“如璋如圭”——像璋判而圭合一样;“如取如携”——取之可得携之相随。表面上看同没说一样,不过是华丽的比喻。实际上,真正的救民之方便是与民休息。所以,诗人讲“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天下生民本身已经偏于鄙陋了,万不可再辟新法促其更为极端。
此外,“价人维蕃”——重视人才对于国家的藩篱作用 ;“大师维垣”——重视民众对于国家的“城垣”作用;“大邦维屏”——重视大的邦国作为国家屏障的作用;“大宗维翰”——重视大的宗族对于国家的中流砥柱作用;“怀德维宁”——重视德治对于国家的康宁作用;“宗子维城”——重视子嗣对于国家的干城作用。
3、自修之法——修身而后天下平
诗人所言“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算是呼应诗歌开头的“天之方难,无然宪宪”的回应,也就是说修身的关键在“敬天之怒”“敬天之渝”。
“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意思是人在做,天在看,报应不爽。
二、《诗经·大雅·板》的两次情境外用
《诗经·大雅·板》在《左传》中,共有三次引用,分别在文公七年、宣公九年和成公八年。
1、做个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人
文公七年,先蔑逃亡去了秦国。当初先蔑出使秦国迎接公子雍时,荀林父曾劝阻他,夫人与太子都在却要到国外迎立国君,这样做一定会招致灾祸,即便要去,也要派个代理卿去。当时,先蔑不肯听,荀林父又为他吟诵了《诗经·大雅·板》的前三小节。
2、“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宣公九年,陈灵公和孔宁、仪行父三人都和夏姬通奸,陈国大夫泄治劝谏希望灵公不要太张扬这件事。陈灵公转头将这件事儿告诉了孔宁和仪行父,两人合谋杀了泄治。孔子评价这件事时,引用了“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取义——如果百姓都邪恶不正便无需再自立法度——以免危及自身。
3、“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成公八年,晋景公派人来索要汶阳之地,说是要还给齐国,这块地本属于鲁国,被齐国侵占后,经过战争,于成公二年归还至鲁国。鲁国大夫季文子引用这句“犹之未远,是用大谏”来回应使者。取义“谋略无远见时,就要极力劝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