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总是手持羽扇?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的这首诗中,拿扇子运筹帷幄的是周瑜,可到了《三国演义》里,拿扇子的变成了诸葛亮,罗贯中似乎要与苏轼抬杠到底,无论春夏秋冬,总要给诸葛亮一把扇子。这把扇子给的还特别到位,伴随诸葛亮的一生,成了诸葛亮的金字招牌。
可他为什么要拿着一把扇子呢?我们来看一下诸葛亮刚出场的时候的描写: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关进,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是在隆中晴耕雨读的一个人,而在隆中这片地方,当时就聚集了很多名士。比如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就曾遇到过崔州平。——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玄德曰:“此必卧龙先生也!”急下马向前施礼,问曰:“先生非卧龙否?”其人曰:“将军是谁?”玄德曰:“刘备也。”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
诸葛亮的朋友圈范围是当地的名士,就要有名士穿着,其中麈尾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名士非常重要的装备。由于魏晋南北朝士人崇尚峨冠博带与清谈,麈尾便成了必携之具,其作用类似于手饰。麈尾本是一种驱避蝇螨的用具,但由于土人清谈,手握麈尾.口标义理,借助麈尾以指划,故而麈尾就成了清谈名士们的必携之具。
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一种与麈尾相似的上人装饰和标志就是羽扇,又称毛扇,此扇刻木为柄.柄上列有十羽。也有学者认为:“毛扇就是麈尾,因为麈尾的外形与扇相似,所以又叫‘麈尾扇’。”
一句话概括——羽扇能够提高逼格,不分季节。
还有一种说法。诸葛亮上门求娶黄月英时,和黄承彦攀谈许久,等到告辞出来后,黄月英走出来,拿着一把羽扇,递给了诸葛亮。诸葛亮一脸不解。黄月英就问他:“知道我为什么要送你羽扇吗?”葛亮摇了摇脑袋,回答到:“是礼轻情意重的意思吧!”黄月英说:“还有别的意思吗?”诸葛亮知道其中还有深意便不再回答,黄月英说:“刚才你和父亲的谈话我全都看见了,每次你讲到你胸怀大志,就会眉飞色舞,激动不已。但是每次讲到曹操、孙权时就会皱紧眉头,面露忧愁,我这把扇子是给你遮脸用的!”
诸葛亮听完脸红了,黄月英这是暗着告诫他,凡事不能表露于面,要冷静沉着,否则不能成大事。这件事令诸葛亮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竟有这么大的一个“弱点”,后来他改正了这个习惯,但是依然时刻拿着羽扇,永远记住这一教训。
《晴耕雨读》是2014年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冠生。
意思很好理解,就是晴天耕耘雨天读书。
晴耕雨读,这个词的灵感取自南阳诸葛“乐躬耕于陇中,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以待天时”。有一抹陶渊明“采菊东篱”的淡雅与悠然。
扩展资料
《晴耕雨读》的主要角色是胡适、钱穆、沈从文、顾颉刚、阿伦特、本雅明、高尔基、法捷耶夫等人文学者。
作品赏析
1、晴天耕耘,雨天读书,是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晴雨是天气的变化,是客观条件,耕耘和读书是主观能动。你不能决定天气,但是你可以决定你的行事方式。简单的语言却概括了主客观的关系。
2、天有晴雨,人的命运一样,有顺利的日子也有背运的日子,这是命运。但是,当你了解命运,你在顺利的日子可以积极进取,在你背运的日子可以反思、学习。依天理而行,就和命运达成和谐。
3、耕是实践,读是学习。学习和实践是命运发展的真正动因。你的命运是你自己造成的,但是受到客观规律的约束。
百度百科—晴耕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