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霄下一句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的下一句是“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阁夜》。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译文
年中白日的光阴逐渐缩短,寒夜霜雪笼罩着荒远天涯。
破晓时军营中鼓角的悲壮,星河的影子在三峡上荡漾。
荒野中的人家为战争痛哭,远处传来渔夫悲凄的歌声。
英雄的业绩最终成了黄土,我何必介意书信音讯即少。
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这句诗出自清代的《秋暮遣怀》。
全诗
《秋暮遣怀》
陶宗亮(清代诗人 )
人生天地一叶萍,利名役役三秋草。
秋草能为春草新,苍颜难换朱颜好。
篱前黄菊未开花,寂寞清樽冷怀抱。
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出门拔剑壮槃游,霜华拂处尘氛少。
朝凌五岳暮三洲,人世风波岂能保。
不如归去卧糟丘,老死蓬蒿事幽讨。
译文
人生天地一叶萍,利名役役三秋草。人之生于天地之间,若秋之一叶浮萍,难以自主;而世上俗流之辈,为名为利,奔走钻营,却不省为之役役(奔走貌)的利名之物,犹如三秋之草,衰萎枯黄,终归一毁。
秋草能为春草新,苍颜难换朱颜好。利名已是秋草,可是,秋草化泥,犹能育来年春草,普施春色于人间,尚有少许价值;而役役利名,徒费短暂的人生光阴,却不能换取自身生命的新生,只落个“苍颜难换朱颜好”,毫无价值。
篱前黄菊未花开,寂寞清樽冷怀抱。篱前的黄菊尚未开放,寂寞的清樽又怎能温暖怀抱。
赏析
“秋风秋雨愁煞人”,此句作为著名爱国巾帼秋瑾女士的遗言而广为传诵。故此许多人以为为秋瑾所作,但实际是秋瑾引用了清代诗人陶澹人(即陶宗亮)的诗句。而流传在外出自秋瑾手笔的文为:“篱前黄菊未开花,寂寞清樽冷怀抱。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正是引用其中。
秋天在我国文学意味上多带有悲凉肃杀色彩,自古逢秋悲寂寥,有“春女思,秋士悲”之说。仅从字面也可以想象出萧索秋天的场景:绵绵秋雨,伴着寒冷的秋风,天空一定是昏黄的,肃杀的冬季就要来了,大地上没有了勃勃生机,正是万物凋零的时节,在秋风秋雨之中,心情更是惆怅哀凉。
这一诗句,充分表达了秋瑾对封建黑暗统治的不满,对吃人礼教的反抗,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也表达一位女革命家忧国忧民、壮志未酬、面对死亡的悲愤心情。
创作背景
《秋暮遣怀》是其壮年之作,载《沧江红雨楼诗集》。从此诗即可体察一个隐于野的旧时代知识分子节高品洁,鄙视流俗,不满现实,因有所追求,而宏图难展,壮志未酬的怨愤情
作者简介
陶宗亮,1763~1855,清代江苏太仓人。字诸先,号归园、淡人、淡真等,晚号悟元老人。为人品高行洁,遇善不吝,乡党称为德人。好吟咏,主持茜水诗坛,卒年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