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考上211的学生要付出哪些努力?
你好,对于过来人来说,在想要考上985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的,也不是说几句话就能做到的,是要经历努力学习的过程,对于高中生而言,高考是人生中有转折意义的挑战,顺利地走过人才选拔的独木桥,便有希望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可如果在过程中被淘汰,却只能沦为陪跑。但无论结果是好是坏,都能够吸取经验教训。一直以来,985高校都是大多数学生奋斗的目标和理想,只不过录取门槛太高,想要成功上岸并不容易。那么有家长十分好奇,高一到高三,考上985的学生都需要付出什么?高中三年,考上985的学生要付出哪些努力?答案惹人深思大家都知道,每个省份的教育资源都不同,学生面临的高考竞争也是大相径庭,而考上985高校的难度也有区别,尤其是高考大省,上百万的考生中,985的录取率可能仅有1%。据相关数据了解,高中三年,能考上985高校的学生要付出哪些努力?答案是需要花费9905个小时。这个答案可能并不如你所想,但是却是经过相关机构调查取证的。高一阶段是三年中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一年,可以说不管是平时的休息或者是节假日,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安排。除去假期,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约为185天,按照每天平均11个小时计算,一共是2035个小时。
以985为目标的学霸们早已经开始努力了。高二阶段是三年中最重要的过渡阶段,尤其是为了给高三阶段争取更多的复习时间,学习进度的强度是大幅度提升,就连学生面临的压力也是提与日俱增。在这一年,假期相应减少,学习的时间也上升到272天,每天的学习时间增加到12个小时,总共是3264个小时。
高三阶段尤为重要,复习、冲刺和提升,每天都在学生的脑海里不断闪现。随着假期天数的再次减少,学习天数增加到329天,学习时间增至14个小时,总共时间为4606个小时。这便是考上985的学生需要付出的努力,答案或许和你想的不同。高中生在同一个教室学习,考上985和专科院校的学生有哪些差距?有些家长表示,在同一个教室上课的学生,老师以及所教授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可为什么有的学生能考上985,而有些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专科院校,二者之间到底有哪些差距?首先,能够有实力考上985的大多是学霸,不仅有学习的天赋,而且逻辑思维能力很强,对于老师讲的知识点能充分吸收,同时还能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这是普通学生做不到的。其次,学霸能做时间的主人,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能将闲暇的时间充分利用。并且还能主动到图书馆
高中文科生要多么努力,才能考上985、211?
舅舅书包买得好,大学不是985就是211下一句是呼叫舅舅买书包。
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
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联。
俗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
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有一位特级教师跟我说:高中的理科和文科,给人的感觉是理科难,文科简单,但实际上是——理科看似入门难,但是学得越深越简单;文科是看似入门容易,但是学得越深就越难。
对于这个说法,我深以为然,理工科的思维难在框架的构建,随着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完整,对于问题的理解就越来越透彻。
而文科则不同,文科的体系相对来说较为简单, 难的是知识面的广度和精确性。
对于复杂问题, 理科普通生是 想到了,做不到 ;尖子生是 想得到,做得到 。
文科普通生是 根本想不到; 而尖子生是 想得到,做不好 。
因此你看300分的综合 ,理综的话,高考状元一般都能考到280,290,但是文科状元的文综成绩则要低上几十分。为什么呢?一个是很多思维角度你想不到,第二个是表达未必完全贴切。理科不一样,一般来说,你结果算对了,十分之八九的分数肯定可以拿到。
尤其是现在高考改革,新课程下面的题型演化是非常快的,以前的题海战术很难奏效,你如果想拿高分,必须培养自身的综合素养,所谓功夫在课外, 很多的能力往往是耳濡目染,通过种种途径慢慢积累的。
1.文科综合(政史地三门),构建好知识框架,打好基础,这个是根本。
所谓打好基础,指的是对于课业内容的掌握,要达到烂熟于心的地步,这种烂熟于心绝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掌握,不仅要在记忆上达到一个辨认,定位的能力,更要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有一个文科状元跟我说:他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很特别。在初步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直接上高考题,他买的天利38套出的30年真题典藏,也就是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所有的高考试题,他这样做有两个好处:1.权威性有保障,高考题是官方对于命题思想的浓缩,知识怎么样去用,怎么样去考,这个你只有深入研究真题,才能有一个结论;2.通过做时间跨度特别大的高考题,来获得高考题目未来的趋势,同样一个知识点,1997年怎么考的?2003年怎么考的?2010年又是怎么考的?每隔几年,这个都在变化,但是所谓“换汤不换药”,内核没有变,但是改头换面往往你就不认识了,因此站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跨度,你就会渐渐识破它演化的真面目。
2.课外知识的涉猎,以及与课内的结合。
之前说了,文科学的越深越难,原因在于:考生的知识面狭窄,现在的新课程改革,会加入很新的情景,在考察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是全新的视角,这个视角是你课内很难接触到的,但是这部分恰恰是区分度的关键所在。理科可以把题目出的很难,之所以难是因为你无法理解。但是文科也可以把题目很难,之所以难,不是因为你无法理解,而是因为你想不到——很多情况,后面的大题目,你一看答案,就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个视角!但是我想不到。
不仅仅是文综,语文也是一样。以前的语文现代文阅读都是套路,现在越来越考察学生的文学素养。比如今年的全国一卷,赵一曼那个题目,标准答案给出来的很多角度,都不是平时训练里面的那些套路用语,但是如果你经常看纪录片,看影评,看文学评论,那这些角度其实也是稀松平常的,问题是你没接触过,你考场上肯定想不到。
文综的话,也是如此。这里不得不提到北京的精英高中——人大附中。现在很多人太低估人大附中了,动不动就是:有本事人大附也参加全国高考,和河北山东河南用一套题,看谁考得过谁?
要我说,人大附的学生仍然占优势,原因就在于:人家的课内训练比你高效,而且人家的课外涉猎也比你广泛。像衡水中学,已经是应试教育的黄埔军校了,但是这一块也就仅限于让学生看看新闻联播,半月谈之类的,或者让学校收集一些时政热点,这就是普通中学高中的唯一课外阅读了。
人大附的可不一样,就我的了解,他们的高中课外涉猎非常广泛,就不说英文原著这种高大上的了,像 《大国崛起》《华尔街》《公司的力量》 这种国产精品纪录片,基本上每个学生都看过,再比如像 《万物简史》《万历十五年》 这样的文科生必读经典,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学生,都是在高三暑假才接触到,但是在人大附,却是他们的必读书目。这些东西不要觉得和课内毫无关系,其实你看这两年的高考,很多都是这样的知识背景,很多的视角都是出自于此。
再强调一遍:啥叫高考改革?必然是越改越注重综合素质,越来越远离死记硬背。理科还稍微好一点,但是文科的影响会很大。
3.英语数学的保障地位。
上面讲了文科综合,应该说是“综合是关键,数英是基础”——这是很多名牌高中的班主任最经常和毕业班讲的一句话。
文科的数学,其实是不难的。但是你要想学好,就必须要有超前的意识,一位浙大的学霸跟我讲:学理科数学,就要学一点高数或者竞赛的内容;而学文科数学,那就必然要学习理科数学——唯有如此,你才能先人一步。古语云: 欲得其上,必先夺其中 ,就是这个道理。
打破考察范围的藩篱,尤其在高一高二阶段,更是要学的难一点,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不要觉得XX东西不考,去学就是浪费时间,要想想:既然你跟大家学的一样,凭什么你会脱颖而出比别人多做点,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然后是英语,英语这个东西很重要,建议大家不要以高考为目标,高考的3000多词汇量实在太弱了,你上了大学就知道根本不够,实际上中国高中的课程中,就是英语难度最低,学的还都是不实用的东西。学习英语不应该为了考试,而是把它当成一门语言来学。
语法不行的,自学《赖世雄英语语法》,这本书是目前最好的语法书,没有之一,语音不行的,也请学习赖世雄的音标书。这书编排很合理。现在高考淡化语法考察,比如以前的单选现在没了,但问题是语法不行的话,英语根本没有办法学好——不要跟我说,外国人不学语法,他们英语也可以,那是因为天然的语言环境让他们自然的学会了语法,而不需要单独学。
词汇量的拓展,不要背单词表。要多读英文书。 不建议读中国人出的英文书 。建议直接读原著,但是太难的你肯定读不了,所以这就涉及到分级的问题,应该选用一些比较薄的,单词量少的英文原版书。比如《谁动了我的奶酪》《哈利波特》(前面几册),在读的过程中积累单词。
如果你英语水平高,高考是不需要单独准备的,做两套试卷就可以直接上考场了。不要做井底之蛙,要知道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精英高中生的水平,普遍达到了裸考四六级拿高分的水准,而这个差距,你现在不弥补,未来没有人能帮你补得上,到大学,很多衡水中学之类学校的高中生进了北大清华,会发现,除了高考分数比别人高,其它各方面都被碾压,其中碾压最严重的就是英语,所以从前在开始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