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用其能,上乃无事;上有所长,事乃不方;矜而好能,下之所欺是什么意思
找了一篇相关的文章给你:评刘邦和项羽——兼论人生的起伏 作者:观弈书童 有道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周末年,华夏经历了春秋战国的长期动乱后,终于迎来了江山一统的新局面。天下草创的秦帝国缺乏治理偌大江山的经验,也无前车之鉴可循。秦始皇一方面统一制度,加强集权;另一方面施行苛政,激起民怨。始皇驾崩后不久,大泽乡起义爆发,随即席卷宇内。 华夏子民已经深受战火创伤,人心思安,纷纷期盼出现一位明主给国家指明出路。乱世中出现了两位争夺天下的英雄人物。一个是地痞流氓,言行轻浮;一个是贵族后裔,风度翩翩。一个是军事小白,屡战屡败;一个是沙场军神,攻无不克。一个是大器晚成,老谋深算;一个是少年得志,天真烂漫。前者是刘邦,后者是项羽。出身和才能都没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而阅历和年龄左右了天下的归属。 后世分析刘、项二人的得失,有人认为项羽有勇无谋,生性多疑,独断专行,赏罚不明;刘邦精于算计,心胸宽广,知人善用,赏罚严明。笔者认为二人的关键差距在于阅历和年龄,而阅历又与年龄成正比。刘邦和项羽名义上是结拜兄弟,实际上相差23岁,刘邦总是在政治上玩弄项羽如同调戏三岁小儿也就不足为奇了。项羽24岁起兵反秦,27岁自称霸王,分封诸侯。项羽的人生经历过于顺利,缺少面对挫折的磨练,在阅历上又不如刘邦。人们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而决定性格的则是阅历。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决定了此人的命运。项羽在攻无不克的军事神话中养成了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性格;刘邦在屡战屡败的坎坷人生中养成了广开言路,从善如流的性格。在事关天下归属的决战时刻,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两位英雄不同的归宿。 刘、项二人不同的阅历决定了不同的用人策略和心胸器量。先说用人。项羽用人,轻文重武,麾下猛将如云,谋士仅范增一人尚不能用。项羽不重视战略上的谋划,也不善于发现和运用人才。韩信在项羽帐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话不用。”后世称之为“兵仙”的军事天才韩信在霸王手下只不过是个站岗的侍卫。满腹韬略的陈平在项羽手下也是言不听,计不从,不得重用。韩信投靠刘邦后,被封为大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裂土封王。陈平效力刘邦后,备受重用,言听计从,在吕后朝官至丞相。项羽不重用韩信和陈平,是因为自觉才华出众,根本不用听从别人的计策;刘邦重用韩信和陈平,是因为他才能平庸,非常需要专业人才的辅佐。 《韩非子·扬权》有这样一段表述:“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使鸡司夜,令狸捕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上有所长,事乃不方;矜而好能,下之所欺;辩惠好生,下因其材。上下易用,国故不治。”公鸡报晓,狸猫捕鼠,这是自然的规律。管理上也要因材施用,科学分工,老板要无为而治。“上有所长,事乃不方。”老板的专业技能突出,事情反而会办不好。因为有一技之长的老板喜欢显摆,总要亲赴一线,事必躬亲。老板的专业知识再优秀,也不可能门门精通。就算老板的一门知识学得很优秀,也不可能比一线工作人员经验丰富。所以老板只要负责定好目标计划,然后让下属逐级落实下去,只要在法律条规允许范围内,符合工作条例,可以自由发挥。老板在百忙之中的空余时间里打打牌,溜溜狗,陪陪老婆,那也比总是亲赴一线更能提高员工的效率。该管的时候,老板要适当督促一下,激励员工,但如果总是跑去一线做工作,那就很可能成为员工的负担了。 《人物志》是三国时代的一本著作,由魏国的文官刘劭所著。顾名思义,这是一本讲述人才的书籍。书中把治理一个团队比作烹饪一道佳肴。做菜需要很多佐料,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还有那一瓢掌握味道的水。人才就像佐料,各有脾性,各有专长,各司其职。君王就是那瓢掌控咸淡的水,无色无味。淡水不需要刺激味蕾的口感,君王不需要特别突出的专长。淡水调和各种佐料的味道,君王掌控各类人才的任用。菜太咸,加点水。菜太甜,还是加点水。五味只能各司一味,淡水却能兼司五味。人才只能各司一职,君王却能驾驭各种人才。君王的脾性不是真的淡如水,而是善于掩饰,藏而不露,不易被人察觉,喜怒不形于色,想方设法试探到别人的脾性,但是不能被人试探到自己的脾性。与人打交道,就是不断试探别人脾性的过程。投其所好,求同存异。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才投效君王,多为功名。君王要多给人才施展的空间,有问题先让人才发表意见,择优采纳,就算自己有好主意,也不要急着表态,能而示之不能,把立功的机会留给人才。君王已经贵为人主,立了再大的功劳,爵位也无以复加。人才立了功劳,就能给他奖赏,换来忠心。君王求人才,人才求功名,这是非常愉快的合作,只要君王舍得就行。怕就怕人才不为名利所动。“商山四皓”是汉初的四位年长贤者,刘邦多次派人寻访,都请不动。后来太子派人前往礼聘,四位贤者都来了。刘邦慢而侮人,看不起文人;太子仁德慈孝,重视文治。特殊的人才求的不是名利,而是礼遇和君王的品行,这类人才只为符合要求的君王服务。韩信说项羽给有功之人封赏的印信拿在手里把边角都磨破还不舍得给人。刘邦虽然贪财,但是舍得施与名利,因为他自己没本事,必须寻求人才的辅佐。韩信在刘邦手下由一名小兵直接提拔为上将军,三军总指挥。如此的破格提拔,令韩信终生铭记。后来屡屡有人劝韩信趁刘邦和项羽对峙的时候在北方独立,脱离刘邦的控制,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韩信认为自己大功已成,刘邦必然不会辜负自己,最终还是为刘邦打败了项羽。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人的器量决定了此人的一生中能够装载多大的成果。项羽攻入关中,火烧秦宫,而后决定回师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此时一个书生来见项羽,晓以利害,阐述关中的地理优势,劝他定都关中,威慑诸侯。鼠目寸光的项羽答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书生出门自语:“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听闻,即令左右烹杀书生。堂堂三军统帅,为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书生大动肝火,实乃千古笑谈。项羽执意定都彭城,结果由于都城地理不佳,多次被敌军袭扰。刘邦统一天下后,也有人向他建议定都在关中的长安。经过慎重考虑后,刘邦采纳了这个有远见的建议,开创了大汉400年的基业。汉朝建立后,有一次刘邦把御史大夫周昌按在地上,骑在他的背上,典型一个流氓的架势,嘴里还问:“我是怎样的君主?”周昌怒言:“陛下是夏桀商纣!”刘邦一笑了之,让周昌回家,信任如故。 范增是项羽身边的一位重要谋士,且被尊为“亚父”。如果项羽善用范增,在鸿门宴上,刘邦早就没命了,但是项羽的妇人之仁最终占据了上风。范增是一个有谋略的人,但是项羽偏好武力,不屑采纳计策,所以两人之间早就有了分歧和矛盾。为了除掉范增,陈平给刘邦出了一个计策。项羽的使者出使汉营,陈平先让下人给使者上好酒好肉,然后问使者是不是范增派你来的。使者说自己是为项羽传话的。陈平听后便命人把好酒好肉撤了,换成一些粗茶淡饭。使者一肚子气,回去就向项羽打小报告。项羽怀疑范增通敌,于是把范增气走了。楚霸王项羽在江东起兵反秦,东汉末年有一位“小霸王”孙策则是在江东立业兴邦。同是江东俊杰,同是沙场悍将的孙策也是武勇有余,文治不足,于是孙策把内政交由重臣张昭一手办理。孙吴与中原的书信往来都由张昭经手起草,以致中原只知江东有张昭,而不知有孙策。声望超过了君主,就是功高盖主。张昭自然是非常担心,何况孙策是一个二十出头的热血青年。要是哪个奸佞小人在孙策面前说几句坏话,那张昭可就麻烦了。孙策得知张昭的顾虑后,推心置腹地说:“当年齐桓公称霸诸侯,那是信任管仲的结果。管仲与桓公有一箭之仇,尚能情同父子,何况你我。你是江东的管仲,我就是天下的霸主。”年过四十的张昭注视着眼前这个与自己儿子年纪相仿的俊杰,心里回想着刚才孙策把自己比作桓公的仲父,顿时老泪纵横,感激涕零,真是没有选错主公。士为知己者死,于是老张昭为孙吴奉献了一生的精力。 在人生中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时,项羽的选择是强攻,刘邦的选择是忍让。迎难而上是一种器量,忍辱负重是另一种器量。说起项羽,就能想到“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巨鹿之战前夕,秦军统帅章邯以40万精锐围攻赵国巨鹿数月,正欲围点打援,约期决战,一劳永逸,永绝后患,成万世之功。各路反秦诸侯纷纷出兵救赵,但是当他们看到秦军的阵势后,只敢在精神上支持赵国,一个个都是隔岸观火,作壁上观。项羽看见这些凡夫俗子,鄙视之情,难以言喻,于是命人砸锅凿船,只带三天口粮,带着六万死士杀向四十万秦军,大获全胜。项羽召见各路诸侯,诸侯纷纷下跪,没人敢抬头。项羽当上西楚霸王后,天下并不太平,很多诸侯对他的封赏并不满意。再加上项羽弑杀楚义帝,在道义上非常被动。齐国出现了叛乱,刘邦攻占了关中。正在项羽北上齐国平叛途中,刘邦迅速集合诸侯联军56万东进,攻向楚国首都彭城。此时的项羽众叛亲离,首尾不得兼顾,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非常被动。霸王就是霸王,只有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才是军事天才。项羽一面让部将带领主力继续在齐国作战,一面亲自带领3万铁骑星夜兼程,在刘邦到达之前赶回彭城,预先埋伏在彭城以西的萧县。56万诸侯联军攻入彭城没有遇到大的抵抗,刘邦认为项羽要从齐国回来,必定是从北边赶回,而且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于是汉军便不紧不慢地在彭城以北设置防御工事,刘邦则在彭城尽数金银财宝。第二天早晨,汉军还在睡梦中,项羽的3万铁骑从西面的萧县杀出,径直冲向刘邦帅营,骑兵赶步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紧追不舍。诸侯联军被项羽铁骑彻底冲散,损失数十万兵力。刘邦驾着马车逃命,还是太慢,终于使出流氓绝招,把儿女推下马车,减轻负荷,这才逃过一劫。 与项羽的勇猛相比,刘邦更为突出的性格则是忍让。在项羽和刘邦出征之前,楚怀王曾经和他们有个约定:首先攻下关中的将领封为关中王。项羽和章邯在巨鹿对峙,牵制秦军主力。刘邦则趁机先入关中,约法三章,深得民心。秦宫珍宝如山,美女如云。虽然刘邦贪财好色,但是他有更远大的目标,关键时刻还能分得清主次。不久,刘邦便听说项羽收服了章邯,正在向关中进军。于是刘邦将秦宫珍宝封存,自己引军退往灞上。明明是自己先占了关中,按照怀王的约定,刘邦已经是关中王,但是自知实力不如项羽,从来都是拳头说了算数,所以只好忍辱负重,另作良图。后来在鸿门宴上,刘邦用一脸无辜又无奈的小白兔神情博得了项羽小朋友的同情,虽然没有当上关中王,好歹捡回一条性命,当了个汉王。项羽是刘邦的结拜兄弟,实力也比刘邦强,所以刘邦要忍他。韩信是刘邦的臣子,而且是刘邦一手提拔上来的将才,但是在有求于人的关键时刻,君王还是要强忍心中怒火,面带微笑地接受臣子提出的威胁性要求。公元前203年,楚汉订立“鸿沟协议”,划分天下。天真的项羽依约撤军,狡猾的刘邦却撕毁协议,在项羽撤军途中紧追不舍。汉军追至固陵,还是被项羽小胜一筹。在这个决定天下归属的关键时刻,韩信迟迟不派援军攻打项羽,却派了一个使者来见刘邦。韩信要刘邦封他为“假齐王”,以便治理齐国,安定百姓。刘邦心里自然是气不打一处来,当初你只是一个小兵,给你当了上将军,委以重任,关键时刻你小子一个兵也不派过来,倒是派人过来威胁主子,不给爵位就不派援军。刘邦这个流氓也不是好欺负的,对着使者,破口便是一句:“混蛋。”刘邦确实是个地痞流氓,出口成脏,但他更是一个政治经验丰富的君主。就在“混蛋”两字刚刚脱口时,谋士张良从身后踢了刘邦一脚。张良是模范教师,刘邦是三好学生。老师只是一脚,学生就心领神会了。刘邦接下来又是破口大骂:“你奶奶的混蛋,男子汉大丈夫,怎么婆婆妈妈?当什么假齐王,要当就当真齐王!”于是刘邦就封韩信为齐王,终于搬来了韩信的援军。在垓下之战中,韩信作为汉军总指挥,彻底消灭了楚军主力。 刘邦称帝后,在宫中大宴群臣。酒过三巡,刘邦问道:“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进言:“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刘邦笑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刘邦不愧是大汉的开国始祖,他既能洞察项羽失败的致命缺陷,也能总结自己成功的最大优势。刘邦在谋略上不如张良,内政上不如萧何,军事上不如韩信,但是他有帝王的手腕可以驾驭这些一流的人才,为己所用,所以最终成就帝业。刘邦属于有智慧没文化的一类人,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会动脑子,知道辨别计策的高下,选择合适的主意。现在有一句流行的话叫“没文化,真可怕!”刘邦这个没文化的流氓不是假的可怕,而是真的可怕。项羽能征善战,勇冠三军,过于迷恋自己的武力,打仗时总是冲在最前,不注意培养和任用各方面的人才。项羽固然战无不胜,但是终究分身乏术,不可能一个人守在每一个需要防守的环节。所以每当项羽在前线与刘邦对峙时,总是需要时刻留意游击大师彭越袭扰后方粮道。一旦粮道被断,只能回师救援,疲于奔命。 刘邦任人唯贤,不拘小节;项羽刚愎自用,气量狭隘。同是英雄,为何差异如此之大?阅历自然是非常重要。不同的经历决定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决定不同的用人策略与心胸器量。项羽是楚国贵族后裔。贵族就要有贵族的风范,贵族的颜面,贵族的自尊。那个书生提了一个很得意的建议,却不被采纳,于是骂项羽“沐猴而冠”,伤及了项羽的颜面和自尊,触及了霸王容忍的底线,自然只能被拉出去当菜,煮熟了。风范、颜面、自尊,这些本是浮云,都是虚无之物,对有些人来说轻于鸿毛,对有些人来说却是重于泰山。项羽就是被这个贵族的身份所拖累,自尊心太强,以致刚愎自用,处处都要自己说了算,绝对不能容忍自己的观点被驳倒。刘邦本是一个地痞流氓,自幼和小混混一起长大,到酒店吃饭不给钱,看见美女轻浮几句。连刘邦的老爹刘太公都看不起他,经常骂他他没出息,赚不到钱。人都混到这个份上,还有什么看不开?还有什么颜面要维护?还有什么足以伤害他的自尊?刘邦一生经历了太多挫折,只要尚存一线希望,可以不择手段,只求东山再起。项羽一生过于顺利,垓下惨败,令他无法承受。虽然一个亭长备船让他过江,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却说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颜面和自尊对于项羽太重要了,也太沉重了。 当刘邦还是一个小小亭长之时,有几个人看得出他最终能够成就大业?当项羽27岁称霸诸侯之时,又有谁能看出他会在30岁自刎乌江?刘邦的亲爹从小就看不起他,但是有一个人却在刘邦尚未发迹之时便看出他的不凡,这就是他的岳父吕公。吕公为了避难,带着一家老小定居沛县。县里的官员和豪绅听说来了贵客,便来凑钱喝酒搞聚会。萧何负责收礼金,按照规定,凑钱不足一千的只能在堂下喝酒,凑钱超过一千才能到堂上高座。刘邦这个流氓喜欢凑热闹,这回也来喝碗酒,一进门便高喊:“泗水亭长刘邦贺钱万。”其实一个子都没带过来。一个小小亭长,薪水微薄,只够自己不饿死,当然不可能拿出这么多贺礼。阅历丰富的吕公自然也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但是吕公看重的是刘邦的胆量和魄力。敢说如此大话的人肯定不是凡人。走近一看,精通相术的吕公更是惊叹刘邦的面相,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面相,于是吕公就把自己的女儿吕雉嫁给刘邦。吕公得了这个女婿,非常得意,可吕公的老婆非常不高兴。以前县令上门给自己的儿子提亲,吕公都不答应,说要找个更好的亲家。这回怎么把女儿嫁给一个只会空口说白话的小亭长,何况这个刘邦比吕雉足足大了15岁,这是在给女儿找干爹还是找夫婿?吕公笑着说:“你以后就明白了。”刘邦称帝后,没有忘记吕雉这个结发妻子,封她为皇后。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吕氏一门也曾一度位列王公。有些人的成功是先靠实力,后看眼力;有些人的成功是先看眼力,后靠实力。吕氏一门就是首先选对了一个金龟婿,而后才有了更多的机遇和财富。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道上,选对一条路是非常重要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很难回头,当初的选择就决定了今后的人生走向。走错了一条路,再想回过头来重新走,转身一看却是一片迷雾,无法后退。有些道路看似前途坦荡,在不远处却是荆棘丛生;有些道路看似迂回曲折,在不远处却是柳暗花明。选人也就像这选路一样,要三思而后行。选好了就是把赌注压下去了,不能再反悔。在人生的大赌局上,有人的赌注是婚姻,有人的赌注是仕途。如何获得最后的成功,全看各自的眼光。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贵人,可遇不可求。在贵人尚未发迹的时候,你碰巧和他交往热络,日后自然比别人受到的礼遇更高。 有人说刘邦心狠手辣,六亲不认,是个小人;项羽虽然有勇无谋,但是重情重义,是个英雄。刘邦在彭城之战中被项羽打败,狼狈而逃,途中为了减轻马车的负重,不惜将亲生儿女推下马车。刘邦自己不心疼,赶车的夏侯婴实在看不下去,没见过这么狠心的父亲,都说虎毒不食子,原来帝王毒于虎。刘邦几次把孩子推下车,夏侯婴每次都把孩子抱上来。垓下之败,项羽同样面临了穷途末路的困境,面对爱妾虞姬深情落泪,演绎了一段霸王别姬的千古佳话。虞姬之死,令项羽心灰意冷,斗志消沉,最终自刎乌江。虽然刘邦确实无情,项羽确实重情,但是最终却是冷血战胜了热血。刘邦成立了汉朝,为民族的统一形成奠定了基础,为汉族的强大和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刘邦出身贫苦,深知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统一后大赦天下,废除苛政,解放生产力,凝聚了民心。江山一统,始于秦皇;华夏同心,功在汉祖。这样的人物不算英雄,怎样才算英雄? 刘邦和项羽,不一样的英雄,不一样的豪爽。刘邦是冷酷的草莽英雄,项羽是血气的侠义英雄。刘邦是江湖老大式的豪爽,粗旷豪迈;项羽是武林大侠式的豪爽,重情重义。 总结刘、项二人的成败原因,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关键因素:一是阅历,二是年龄。年龄越大,阅历越深,行事越稳重,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那么人是否必须到了中年才能成熟稳重?这倒也未必。同样被人称为霸王,同样都是江东俊杰,同样都是不满30岁的少年英雄,项羽信不过范增,孙策却信得过张昭。孙策的父亲孙坚原是讨伐董卓的先锋,屡立战功,却是英年早逝。孙策不得不屈身在袁术帐下,身怀济世之才,却不得重用,只能委曲求全,默不作声。后来孙策用先父在都城枯井中捞上来的玉玺作为抵押,才从袁术军中借来数千甲士,称霸江东,自立门户。项羽自从起兵反秦,便是叔父项梁手下的二把手和接班人,当然不必忍气吞声,自己又是骁勇善战,一切都是那么顺利,根本不知道人生为何需要忍耐和变通。拿孙策和项羽一比,不难看出,在成功的关键因素当中,阅历的重要性大于年龄。只要阅历够深,可以弥补年龄上的不足。凡是身怀绝学的人才,都有一股不同于常人的傲气,往往会过于清高,不近人情。但凡不满30岁便能年少老成的人才,必定承受了常人所不能理解的痛楚。孤傲的内心在岁月的无情摧残下,变得黯淡无光。在黑暗中经历无数难熬的苦楚,终于练就坚不可摧的意志。曙光乍现,内心重见光明。同是一颗坚强的心,同是一身的傲气,与以前的孤傲相比,却又多了几分韧性。 少年得志,未必总是幸运;少年失意,也未必总是不幸。人生不经历起伏和挫折,就难以充分领会做人的道理。骄阳能促使作物茁壮成长,挫折便是催人成长的那颗骄阳。不遇高山,不知迂回;不涉深潭,不知曲折。人生的道理,尽在“迂直”二字之中。处事的谋略正是在人生的迂直之间领悟而来。最大的谋略是智取,而不是强攻,以迂为直,以柔克刚。人要刚直,并不困难,大多数人生来就会;人要迂曲,那就非常困难了,必须从小经过磨练才行。没有强大的外力影响,钢铁不会歪曲;不经历艰难困苦,人的意志不会有韧性。没有原则,你会被人瞧不起;不会变通,别人会对你敬而远之。人要有原则,更要有变通。过于坚持原则,不懂变通,只能到处得罪人,吃力不讨好,自己做了坏人,让别人做了好人。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变通,这个尺度就像做菜的火候一样,需要自己去掌握。 人生经历起伏是好事。很多道理并不是你看几本书就能领悟,而是必须在人生的起伏之间才能心领神会。当你衣食无忧,生活优越的时候,你很难体会到底层百姓的心声,甚至会不屑与弱势群体为伍,更不懂得什么叫换位思考;当你自身也沦落为弱者时,才能领会到平民百姓的疾苦,才知道什么是同病相怜,才懂得原来人的头脑不仅仅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人生经历了大起大落,在惊涛骇浪中舍命求生,奋力一搏。风暴过后,雨过天晴,心灵重归平静之时,一切就都看开了,豁然了,彻悟了。 最完美的人生之路是大写的“N”型:安乐的少年,便于积累学识;坎坷的青年,便于磨练意志;探底回升的中老年,运用年轻时获得的学识和意志,成就自己的功业。最悲惨的人生之路就是小写的“n”型:一帆风顺的青少年,一路走高,无忧无虑;一塌糊涂的中老年,急转直下,晚景凄凉。 眼前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往往不会是完美的人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的旅途有太多的未知数,在年轻时多栽几个跟头未必是什么坏事。年轻力壮之时,骨头最健朗,只要不是致命伤,一般摔不死,总能痊愈。由于有了经验,以后再遇到坑坑洼洼,你就懂了避让,不至于栽大跟头。最怕的就是年轻时一帆风顺,中老年突遇变故,没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再也爬不起来。当然,也有人一生都很顺,但是这些人中很少有特别大的成就。成就越大,需要冒的风险也越大。你在近海捕鱼,只为养家糊口,浅尝辄止,自然很难遇上大风浪,准备一条小船就行了;你要远洋捕捞,做大买卖,自然不可能永远不遇上暴风雨,必须准备一条坚固的大船才行。渔船是捕鱼的资本,阅历是人生的资本。想做人生的大买卖,需要在人生的起伏之间积累丰富的阅历
采纳哦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