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8字短句道德经

桃子10个月前 (04-09)阅读数 9#古诗
文章标签万物道德经

1.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

解 释: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上善:至善,最完美;

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了。

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砻江。其与金沙江合流后的一段,古时亦称若水。[1]

通俗一说: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出 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 老子的名言三句5个字

老子的名言警句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道德经》第九章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1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1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6、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1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2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1、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22、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5、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27、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2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3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3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3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3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35、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3.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八个字什么意思阿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 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 乃至仁至善……。

“厚德载物”的含义

“厚德载物”语出《周易》:“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清华大学的校训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还有一个比较不错“天道酬勤”

中国有句古话:天道酬勤。意思是:上天一定会让那些勤勉的人,有所收获。其实,这句话只不过是安慰人的。。那么,纵使“天道酬勤”只是一个注定落空的梦想,也让我们满怀热情地去期望。因为,有梦的人,才有希望。。

天道酬勤,是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古今中外所称道的多劳多得。

出自 《论语》

“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勤”即勤奋、敬业的意思,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

所以总的意思是说:上天会实现勤劳的人的志愿。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我们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实自己,千方百计的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就会有一个美好光明的明天

4. 老子说的有哪些4个字的名言警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酣抚丰幌莶呵奉童斧阔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5.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

--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像水那样与世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6.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根源游学罗浮山养身之行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 8个字的人生格言有哪些

1、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2、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圣境之下,调心养神。 5、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8、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9、与其轻人,不如重我。

10、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11、谈泊明志,宁静致远。

12、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1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5、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16、井底之蛙,所见太小。 17、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18、勤学苦练,永争上游。 19、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20、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2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22、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23、东隅已逝,桑隅非晚。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5、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26、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27、竹贵有节,人贵有志。

28、人多山倒,力众海移。 29、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30、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31、默默无言,冉冉上升。

32、囫囵吞枣,不辨滋味。 33、力求有功,方能无过。

34、学海无涯,心存高远。 35、好事多做,恶事莫为。

3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38、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9、时光如水,总是无言。

40、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41、食之以时,用之以礼。

4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4、火要空心,人要实心。 4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46、理想是世界的主宰。 47、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8、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49、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50、柴多火旺,水涨船高。

上善若水,厚物载德,出自何处?何意?拜托了各位 谢谢

1、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知白守黑,神明自来。

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必死之病,不下苦口之药;朽烂之材,不受雕镂之饰。

5、三才相盗食其时,此是神仙道德机。万化既安诸虑息,百骸俱理证无为。

6、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7、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9、养神惜气以持盈,喜坠阳兮怒损阴。两目内明驯虎尾,朦朦双耳听黄庭。

10、资生资始总阴阳,无极能开太极光,心镜勤磨明似月,大千一粟任昂藏。

11、圣凡相隔者,只是在斑厘。顺去为凡道。逆来即圣基。

1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3、释正而追曲,倍是而从众,是与俗俪走,而内行无绳。

1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5、极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李(理)也。

16、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17、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8、缘督以为径,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19、土处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

2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1、有道无术,独善其身;有术无道,害人害己;以道御术,兼济天下。

22、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3、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25、蓬岛还须结伴游,一身难上碧岩头,若将枯寂为修炼,弱水盈盈少便舟。

26、一日清闲一日仙,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

2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8、欲不节则精耗,精耗则气衰,气衰则病至,病致则身危。

29、安炉立鼎法乾坤,锻炼精华制魄魂。聚散氤氲成变化,敢将玄妙等闲论。

30、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1、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枢。须知大隐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静孤。

32、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善游者溺,善骑者堕。

3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3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7、养生之士,先宝其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而少病。

38、修真之道,全是盗天地虚无之气,窃阴阳造化之权。

39、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40、大川不能促其涯,以适速济之情;五岳不能削其峻,以副陟者之欲。

4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4、清静处于,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

45、谩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群阴剥尽丹成熟,跳出樊笼寿万年。

46、仙道以精、霖、神三元为正药。以炼三合一,喻名炼药。

4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8、盖胎者,非有形、有像,而别物可以成之,实即我之神炁也。

49、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50、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局隆,世不能贵。

51、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5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53、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54、人方寸之中,丝毫尘埃容不得,稍有尘埃在内,便有无穷人心生出。

55、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5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7、乾坤刚柔,配合相包。阳禀阴受,雄雌相须。须以造化,精炁乃舒。

8字短句道德经

58、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

59、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6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6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62、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63、不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64、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能知神气祖,便是得仙人。

65、若欲存身,先安神气。即气为神母,神为气子。神气若俱,长生不死。

66、天地同一炁,彼此感而通。阳自空中来,抱我主人翁。

67、置猿槛中,则与豚同,非不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

6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9、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

7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71、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72、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

73、举世但言衰老者,不可修。我则曰:有此一口气在,皆可为之。

7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75、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76、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77、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78、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79、广车不能胁其辙以苟通于狭路,高士不能樽其节以同尘于隘俗。

80、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81、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82、修道者,当未了道,必先正己,既已了道,又须正人。

83、乐之为道,总在能顺。致乐之道,总在能顺时而动。

84、只有正视差距,才能奋起直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85、小春天气暖风赊,日照江南处士家,催得腊梅先进蕊,素心人对素心花。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尽管从总体上看,老子的处世哲学是消极、无为的,但如果剔除其消极成分,细细品味水的品性,我们还是能够从中发掘或引申出有益的道理或原则的。 一曰守拙。 水乃万物之源,论功勋当得起颂辞千篇、丰碑万座,炫耀的资本不可谓不厚。可它却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仅不张扬,反而“和其光,同其尘”,哪儿低往哪儿流,哪里洼在哪里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静。此等宁静和达观,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这的确是一种“无为”,但不是对“大我”的无为,而是对“小我”的无为,是在个人利益上的无为。 二曰齐心。 水的凝聚力极强,一旦融为一体,就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朝着共同的方向义无返顾地前进,故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之慨叹。因其团结一心,水威力无比:汇聚而成江海,浩浩淼淼,荡今涤古;乘风便起波涛,轰轰烈烈,激浊扬清。 三曰坚忍。 水至柔,却柔而有骨,信念执著追求不懈,令人肃然起敬。九曲黄河,多少阻隔、多少诱惑,即使关山层叠、百转千回,东流入海的意志何曾有一丝动摇,雄浑豪迈的脚步何曾有片刻停歇;浪击礁盘,纵然粉身碎骨也决不退缩,一波一波前赴后继,一浪一浪奋勇搏杀,终将礁岩撞了个百孔千疮;崖头滴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咬定目标,不骄不躁,千万次地“滴答”、“滴答”,硬是在顽石身上凿出一个窟窿来,真可谓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四曰博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最有爱心,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它养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壮,从不挑三拣四、嫌贫爱富。它映衬“荷塘月色”,构造洞庭胜景,度帆樯舟楫,饲青鲥鲢鲤,任劳任怨,殚精竭虑。它与土地结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与生命结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从不彰显自己。 五曰灵活。 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执,有时细腻,有时粗犷,有时妩媚,有时奔放。它因时而变,夜结露珠,晨飘雾霭,晴蒸祥瑞,阴披霓裳,夏为雨,冬为雪,化而生气,凝而成冰。它因势而变,舒缓为溪,低吟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深而为潭,韬光养晦;浩瀚为海,高歌猛进。它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故曰“水无常形”。水因机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故有无限生机。 六曰透明。 虽然也有浑水、污水、浊水甚至臭水,但污者、臭者非水,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它无颜无色、晶莹剔透;它光明磊落、无欲无求、堂堂正正。惟其透明,才能以水为镜,照出善恶美丑。人若修得透明如水、心静如水,善莫大焉。 七曰公平。 水不汲汲于富贵,不慽慽于贫贱,不管置于瓷碗还是置于金碗,均一视同仁,而且器歪水不歪,物斜水不斜,是谓“水平”。倘遇坑蒙拐骗,水便奔腾咆哮,此乃“不平则鸣”。人若以水为尺,便可裁出长短高低。 当然,以上只是水的部分优秀品格,还不是全部。但是,不论水有多少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其最根本的就是一条:“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才是真正的“上善”。 “厚德载物”是《易传》中的话,原文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至于厚德载物,什么是“德”,其实很简单。帮助别人要求回报,叫做交易。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就叫做“德”。如果有很多人得到你的帮助,而你都不要求回报,那你的德就厚了,就可以称作德高望重了。 再说上善若水,上善就是最好的,最好的处世方法就象水一样,水是怎样的呢?水善利万物,也就是水给万物带来益处。而不争,争就是争利益,所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帮助别人而不要求回报。 但是老子认为这还不够。老子接下去说,处众人之所恶。有一句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所恶的是什么呢?是低位。所以处众人之所恶讲的是要处于低位,也就是讲的是谦虚谨慎。所以你不但要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还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以为人家受了你的恩惠,你就趾高气扬的了。如果能做到这些你就“几于道”。也就是获得了接近于道的处世方式了。 补: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孔子云: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 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水有这些好德处,所以君子遇水必观。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