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荔枝诗词
苏东坡发配岭南,不许参加公事,倒落了个清闲,游山玩水,遍尝美味。而且经历过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轼早就对身处逆境看淡,心思开明得有些疏朗、愉悦了。
在岭南,荔枝是平常物,但是对于北方人来说,是稀罕物是,至少是比较昂贵的,难以吃个任性的,所以苏东坡不但大饱口福,还留下了不少诗作赞美荔枝。
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一诗,惊为天物:
南村诸杨北村卢,白华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苏轼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新年五首》:“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引》:“有父老年八十五,指(荔枝)以告余曰:‘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意欣然许之。”《和陶归园田居》其五:“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食荔枝二首并引》:
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支一株,郡人谓将军枝。
今风大熟,赏啖之馀,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纵猿取之。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
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
料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
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关于美食饺子的诗句
苏东坡与元佑党祸
1.苏东坡被贬
(一)
元佑八年(1093)九月,皇太后去世,哲宗亲政,章敦任宰相,新派势力掌握政权,把过去反对新法的官吏一一问罪惩办,苏轼也在其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元佑党祸”。于是苏轼在出知定州不久,又被加上“文足以惑众,辩足以饰非”的罪名,于绍圣元年(1094)六月贬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贬谪惠州时苏轼已59岁,垂暮之年,被贬南荒,可谓九死一生。但在绝望之中,他却对惠州这个 “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丽仙境产生了由衷的热爱,并且和惠州人民结下不解之缘。惠州人民的真诚关爱,使苏轼在精神得到了慰籍,再次焕起了他开创事业的信心,甚而愿意“长作岭南人”了。
短短两年零七个月,苏轼侧身于民众之间,克己甚严,交游甚广,胸怀豁达感情奔放,笔不停缀,文不加点。更难能可贵的是:贬谪惠州,有职无权,在不得签署公事的情况下,苏轼仍不忘“兼济天下”,处处关怀老百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惠州人民做了大量的义举善事
苏轼寓惠期间为惠州人民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财富。贬谪惠州两年多来,共留下诗169首(包括颇有独创性的和陶诗47首),词12首,文(包括游记、书信、题跋等)312篇(首)。其中既有被誉为“古今梅词第一”的《西江月.梅花》(杨槇《词品》)又有许多短小精巧的山水游记等。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苏轼虽一再遭贬,仍写诗直斥时弊,如,在他谪惠次年写下的《荔枝叹》: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 风枝露叶如新来。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支来交州, 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 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那?
浴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苏轼初次吃到荔枝,既惊叹其美味,也不能不同时想到地方官向皇帝进贡这种尤物给人民带来的无限灾难,因而感慨万千,对争新买宠,溺民伤财的罪恶行径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可见诗人在再次被贬谪的恶劣环境下,始终与民众站在一起,奋不顾身,为民呼喊,对民众寄予无限的同情。诗作传出后,受到民众普遍称赞,而且代代传诵,成为著名的史诗。
(二)
苏东坡的出现,是一个文化奇迹。苏东坡的精神,因绝世独立而难能超越。作为文化创造者,他有百科全书式的广博。作为儒家思想的实践者,他又濡染百家而显现驳杂或超脱。作为文人、诗人,他的“人民同情”更为具体。作为官吏,他重视吏治实践,而思谋进身则过于粗心。“苏东坡之所以为苏东坡,其个性特质或生命特质中积淀了独一无二的历史智慧和历史刚性”。(田秉锷—《”东坡精神的文化反思”》)因而,追溯“东坡精神”的渊源,分析苏轼关爱民瘼的思想形成原因,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和用辨证的方法来分析和探讨,综合各方面因素不妨从以下几点逐一剖析:
、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的身传言教)。苏轼出生于一个典型儒家传统思想的家庭,其父苏洵是一位富有文学修养而且性格倔强的学者,其文章博辩宏伟,风格纵横雄奇;苏轼母亲,是大理寺丞文应的女儿,她教育孩子“奋厉有当世志”,在苏轼未出仕之前,程夫人便教导儿子广泛涉猎经史书籍。而苏轼自幼才气横溢,聪颖过人,七岁知读书,八岁入天庆观从道士张易简读小学,十岁,其父苏洵赴京师游学,由其母程氏亲授其书,至十六岁,他已博通经籍史著,挥笔成文,一日间可写出洋洋数千言的文字。
性格培养上,苏轼从小也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在《记先夫人不残鸟雀》一文中写道:“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又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巢。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训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他在《异鹊》诗中也记录了同样的事情:“昔我先君子,仁孝行于家。家有五亩天,么凤集桐花。是时鸟与鹊,巢鷇可俯孥。忆我与诸儿,饲食观群呀。里人惊瑞异,野老笑而磋。”这种仁爱为怀的生活,形成了苏轼的仁厚宽宏的性格,在他的一生中,处处尊敬师长对亲人情深似海,对朋友诚挚热情。因而在晚年,遭贬谪后,其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不仅骤然上升,而且发生了某些质的变化(从“恩赐”发展到打成一片),即在黎民无限关怀的特殊境遇中,熔铸了它更深的内涵——完全黎民式的生活情感,已成为苏轼处世、为文的力量源泉。
在惠州,他“无衣粟我肤,无酒颦我颜”,(《和陶贫士七首》)“晨与鸟鹊朝,暮与牛羊夕”(《和陶移居二首》之二)。真是个“萧然行脚僧,一身寄天涯。”(《次韵子由新居六咏》之四)他是那般地潇洒、脱俗,俨然一典型的黎民村夫了。此情此景正如他在惠州写的:
新浴觉身轻,新沐感发稀。
凤乎悬瀑下,却行咏而归。
仰观江摇山,俯见月在衣,
步从父老语,有约吾敢违。(《和陶归园田居》之三)
诗歌不仅表现了诗人任情适性、无拘无束的野性,还表现了他与田父野老亲密无间的生活情趣。他的同情农民疾苦的诗歌,无论从思想上、感情上都显得愈加深沉和富有求实精神了。
、儒家传统思想造就了他忠君爱民的崇高品格。先从苏轼的人生理想来看,他自幼即具有“奋厉有当世志” 的高远政治理想和“致君尧舜,此事何难”(苏轼《沁园春》)的宏伟抱负;他想以天下为己任,要“涤荡振刷,而卓然有所立”。(苏轼《策略一》他既有识,又有为;既能坐而言,又能起而行,是一个著名的“务实”家。他处理政事,“拙于谋身,锐于报国”,识极端厌恶“希合”、“俯仰”,“以求进用”的人物(苏轼《乞郡札子》)。史书说他“刚正嫉恶”、“遇事敢言”(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忠规谠论,挺挺大节”《宋史.本传》。他自己也反复说:在政治斗争中,“赋性刚拙,议论不随” (苏轼《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专务规谏”、“直须谈笑于生死之际”、“祸福得丧付与造物”(苏轼《与李公择书》)这些无不体现苏轼忠贞不移、刚正不阿的政治品格,成为历代文人政客景仰的典范。
在政治思想上,苏轼深受儒家经世济时传统的深刻影响。在苏轼幼年时有一次其母为他讲读《后汉书.范滂传》,读至范滂为反对宦官专权误国而被诬言为钩党,受捕前其母与他诀别时说:“汝今得与李。杜(指当时反宦官的名士集团领袖李膺、杜密)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讲罢慨然叹息。苏轼便对其母说:“轼若为滂,母许之乎?”程氏答道:“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于是苏轼便思步范滂后尘,而“奋厉有当世志”。他在《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给子由》写道: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
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表现了他少年时代意气风发、豪迈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流露出他在经历仕途挫折之后复杂的人生感慨。
苏轼毕竟是一个读书人,虽然它所接受的传统文化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儒家思想一直是其基础和主导。儒家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古训,使他把自我人格的完善、社会责任的完成和文化创作的建树融为一体,是他最初确定的人生目标。另外当时宋代士大夫参政议政,积极“入世”有所作为的风气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使他坚定不移地朝“拙于谋身,锐于报国”的士大夫追求的终极目标前行。
挫折和困境固然无情地揭开了苏轼的人生帷幕,使他深深认识到自我以外存在的可怕和威胁,加深了他对人生苦难和虚幻的真实感受,但是,背负着传统儒家的激进精神又使他不会陷入彻底的享乐主义和混世、厌世主义中去。他寻僧访道,实在是政治失意,精神极度苦闷的反映,而一旦参政的机会来了,他无不露出欢喜的神情,甚至生命快要结束的时候,听说自己被赦复官,也非常乐观地唱出了“已出罗网毛羽在,却寻云迹贴天飞”的歌声。纵观苏轼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他在身处逆境、“不得签署公文”的时期,还在努力借助老朋友的力量帮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他自己也尽力从各方面关心民众,足以证明儒家的积极入世思想对他的影响之深。
、环境的也是影响苏轼关爱民瘼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苏轼出生在一个较寒微的“布衣”家庭里,尚未登上仕途的他,自小曾经历过“少年辛苦事犁耕”(《野人舍》)的生活,遭受过“小人”(指有权势的地主官僚)自疏阔“(《答任师中家汉公》)的冷遇,这便使苏轼很早就具有了同情被压榨、被迫害人民的感情基础。使苏轼在后来的追求改革的政治生涯中,贯串了一条“爱民”、“忧民”的主线——“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怀着”太公治齐,周公治鲁“(《思治论》)的复古幻想,秉受着儒家“勤政爱民”的教养,而踏进了仕途社会。而经历长期贬逐和困窘生活的苏轼对下层民众较多接触,发现了他们的优良品格,也看到了他们的贫困处境,所谓任官一处,惠民一方,苏轼终于以他自己的不幸,与广大人民的不幸联系起来,农民群众的凄苦便成了他自己的凄苦,这便是促使苏轼作出一系列好事的感情基础。
(三)
“一自东坡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苏轼寓惠期间对惠州所作出的贡献有多大,不是用金钱和其它物质可以估量的。而对惠州这个“蛮貊之邦”而言其影响无疑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元佑党人
元佑党籍
也称“元佑党人”。北宋元丰八年(1085)宋神宗去世,年仅九岁的哲宗继位,由宣仁太后同处分军国事,同年司马光任宰相,全面废除王安石变法、恢复旧制。前后历时九年。至此,支持变法的政治派别,被时人称之为“元丰党人”,反对变法一派,则被称之为“元佑党人”。宋哲宗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用章敦为相,再一次起用变法派人士,全面恢复变法新政,严酷打击元佑党人,前后历时六年有余。苏轼、苏辙、黄庭坚等人皆遭流贬。元符三年(1100),宋哲宗去世。宋徽宗赵佶继位,向太后垂帘听政。其间,再次起用元佑党人,废除变法新政。九个月后,向太后患病归政,宋徽宗正式执掌大权。崇宁元年(1102)宋徽宗用蔡京为相,重又崇奉熙宁新政。
崇宁元年(1102)九月,宋徽宗令中书省进呈元佑中反对新法及在元符中有过激言行的大臣姓名。蔡京以文臣执政官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范纯仁、韩维、苏辙、范纯礼、陆佃等二十二人,待制以上官苏轼、范祖禹、晁补之、黄庭坚、程颐等四十八人,余官秦观等三十八人,内臣张士良等八人,武臣王献可等四人,共计一百二十人,分别定其罪状,称作奸党,并由徽崇亲自书写姓名,刻于石上,竖于端礼门外,称之“元佑党人碑”。不许党人子孙留在京师,不许参加科考,而且碑上列名的人一律“永不录用”。后来,更增“元佑党人”为三百零九人,其中陆佃、章敦、曾布等为新党。蔡京手书姓名,发各州县,仿京师立碑“扬恶”。 参看《元佑党籍碑》
元佑党籍
蔡京从—个屡遭谪贬的一般官吏,一跃而位极人臣,他的心中止不住的得意。但是,作为一个心存奸巧的人,他的政治野心是没有止境的。蔡京当政不久,又一次野心勃勃地向权力发起挑战。
蔡京上奏宋徽宗说:“陛下欲继承父兄之志,臣恳请按照熙宁制度,设立部省讲议司,以完成陛下心愿。”
蔡京这一建议,是想为自己捞取更多的政治资本。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为了适应变法的需要,特意设置了“制置三司条例司”这一新机构,专门主持变法事宜,有很大的权限,甚至于凌驾于宰相之上。蔡京奏请设立的“都省讲议司”与“制置三司条例司”权力相当。他提出这个建议,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权力,可是,宋徽宗并没有看穿蔡京的险恶用心,看了奏折,反面夸奖蔡京是“王安石再世”!于是,宋徽宗下诏设立“都省讲议司”,并让察京负责这方面的事务。
设立“部省讲议司”之后,蔡京便将心腹吴居厚、王汉之等人安插进来,彻底把持了朝政。从此,朝中官吏的任免、国家财政的收支以及宗室事务,都先由“部省讲议司”决定,然后奏请宋徽宗批准了事。除此之外,蔡京还以“都省讲议司”作为幌子,声称不但要恢复熙宁之法,而且还要将宋神宗想改变但还未来得及实施的事情也预以实施。结果,熙宁新法被蔡京弄得面目全非,正如后人所评说的那样:“名为道用熙宁新法,却未有一事合乎新法。”实际上,所谓新法,对于蔡京来说。只不过借以利用的一种手段而已,他的骨子里充满邪恶和阴谋。屯里员外郎孙馨是蔡京的好友.他对蔡京很了解。有一次,孙馨对蔡京说:“蔡相公,你的确是大富大贵之人,然而你的德行比不上你的才华,恐怕会贻误天下。”
蔡京却不以为然地说;“我现在被圣上重用,贵为宰相,愿公助我!” 孙馨见察京不把自己的劝告放在心上,叹了口气,怀着良好的愿望说:“相公如果确实能谨守祖宗之法,以正确的言论辅佐人主,让文武百官崇尚节俭,绝口不提兵战之事,那将是大宋王朝的幸运。” 蔡京对于孙馨的直言并不生气,却再也不言语什么,二人使不欢而散。
大权在握的蔡京,一直对守旧派大臣怀恨在心,虽然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守旧派当时大部分已经死去。果如孙馨所言,蔡京有才无德,他将自己手中的权力当作利剑,斩向守旧派,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早在崇宁元年(1102)九月,蔡京拜右相还不到两个月,便上奏徽宗说:“陛下,司马光等人破坏先圣之法,应该把他们视为奸党,在其官爵,方才符合陛下细述先圣之法。”
在蔡京的游说之下,宋徽宗下诏说:“将元佑年间守旧派及议论过激之人,列籍呈上。”
于是,别有用心的蔡京将文彦博、司马光等二十二人,苏轼等三十五人,秦观等四十八人。武臣王献可等四人,总共一百零九位大臣以他们的所谓罪状—一列出并呈报宋徽宗,上奏说:“请陛下御书刻石,以示后人。”
书法颇有造诣的宋徽宗欣然提笔,写下了“元佑党籍碑”五个大字(按:此话为作者随口说出,赵氏应该书写了全文),让石匠刻好之后立于文德殿端礼门。
蔡京又暗示同僚上奏宋徽宗说:“近来臣等出京城到州府境内,在陈州(今河南淮阳)有士人问及瑞礼门石刻元佑奸党姓名,他们的姓名虽已颁行天下,但天下士人却未尽知。近在畿内尚且如此,更不要说边远之地了!乞阵睿旨,以御书奸党姓名刻石于路府州军,示天下之人。”
宋徽宗允准了这个奏议;但自己没有再以御笔书写,而让蔡京代笔,命令地方官府按照这个刻石立碑。
此后,蔡京又不断想出鬼花样陷害他人。宋哲宗元符末年,曾发生了一次日食现象,当时朝中的官员见天出异象,都认为是变法所致。时隔数年,蔡京旧事重提,竟牵连了五百多人,并奏请宋徽宗将这些人列为“邪类”,将他们除官做为责罚。 崇宁三年(1104),蔡京上奏宋徽宗重新将元佑党人以及后来所定的邪类,合为一籍,认定三百零九人为“党人”,第二次刻石立于朝堂东壁,井下令让察京书写一遍,在地方官府刻石立碑。
蔡京写好之后,上奏道:“臣奉陛下诏书用写元佑奸党姓名。陛下御书刻石,已立于朝堂东壁,永为万世子孙之戒。又诏臣书之,将以颂之天下。臣为扬陛下美意,仰承陛下绍述先圣之志,谨书元佑奸党姓名,同文本一起奏于陛下,恳请陛下阅之。” 宋徽宗对蔡京的书法赞不绝口,并把它颁行天下。宋徽宗与蔡京的作法,引起当时许多有良知的人士的反对。在当时的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官府请一个叫安民的石匠去刻字,他推辞说:“草民是愚昧之人,本不知立碑之意。但象司马相公这样的人,天下人都说他正直,现在却说他是奸邪之辈,草民不忍刻他名字。”
永兴军的官员大怒,想定他的罪,安民哭泣着请求:“官府的差使,草民不敢再推辞,只请求在碑石之本不刻写草民贱名,草民恐留骂名于后世。” 永兴军的官员听了安民的请求,见他也有些骨气,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
前后两次刊石立碑,把守旧派整得很惨,蔡京内心总算有点好过了。但蔡京并未就此罢手,为了彻底在舆论上消除守旧派的影响,蔡京上奏宋徽宗说:“陛下,奸党之中,诗文流传民间者不在少数,臣怕这些诗人会对百姓产生坏影响,于绍述先圣不利。”
宋徽宗觉得有理,立即下诏说:“为正天下视听,将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马涓等人的文集,以及范祖禹《唐鉴》、范镇《东斋记事》、刘攽《诗话》、文莹《湘山野录》等书籍的刻版,悉行焚毁。”幸亏有一些诗文在民间保留了下来,否则,今天的人们。恐怕难以再去吟诵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震撼人心的词句了!
蔡京打击报复守旧派的同时,对变法派内的一些人也进行迫害,以显示他的不可一世。王安石的学生陆佃,以及变法派人物李清臣等人,因得罪了蔡京,竟也被打入“元佑党籍”,备受摧折。
章敦曾反对宋徽宗继承皇位,蔡家为讨得宋徽宗的欢心,便上奏说:“陛下,章敦是奸邪之辈,目中无君,不恭不敬,请陛下把他一列为奸党。”宋徽宗没有明确表态。于是,蔡京便自作主张,将章停当作党人对待,连其子孙也受到牵连。
自蔡京拜相以来,受到其排挤迫害的朝中大臣,几乎超过一千,其中主要是宋哲宗元佑年间的守旧派。“元佑党籍”成了蔡京党同伐异,排挤打击政敌的一把利剑。在蔡京的专权下,宋徽宗的前堂上充满了奸邪之臣,朝政日益腐败下去。
1.描写饺子的诗句有哪些
1. 《饺子》
素衣台案前,巧手赛天工。雪花纷飞舞,皎月平空现。
清水飘芙蓉,元宝落玉盘。饕餮世间味,最是此物鲜。
2. 《水饺》
略同汤饼赛新年,荠菜中含著齿鲜。
最是上春三五日,盘餐到处定居先。
3. 《饺子诗》其一
相隔千里终团圆,共坐檀桌前。举筷入口皆思念,同衬此时意。
莫道离别愁几许,一饺此中揽。来年早归喜几多,吃饺话团圆。
4. 《饺子诗》其二
有才何须多开口,万般滋味肚中藏。
有缘伴君三杯酒,相逢一笑齿留香。
5. 《饺子诗》其三
俗客常笑撑船肚, 知己方知腹中珍。
牢骚太盛难容物, 我辈岂是蓬蒿人。
2.关于水饺的诗句1、《水饺》
作者:何耳
时代:清代
诗句:略同汤饼赛新年,荠菜中含著齿鲜。最是上春三五日,盘餐到处定居先。
释义:水饺和面条竞争着新年的喜气,荠菜的鲜味留在筷子和牙齿上。特别是立春后的三五天,餐盘里最常见的食物就是水饺了。
2、《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
时代:清朝
诗句:扁食捏似月牙弯
释义:把扁食(水饺古称)捏成好像月牙那样弯弯的样子。
3、《宛署染记·民风土俗》
作者:沈榜
时代:明朝
诗句:时元旦,作扁食,奉长上为寿。
释义:在元旦这天,制作扁食(水饺古称),奉献给年长和上位的人,用来祝贺长寿。
4、《饺子》
作者:胡秉言
时代:现代
诗句:素衣台案前,巧手赛天工。雪花纷飞舞,皎月平空现。清水飘芙蓉,元宝落玉盘。饕餮世间味,最是此物鲜。
释义:穿白色衣服站在台案前面,一双巧手赛过天上的工匠。面粉如雪花飞舞,皎洁的月牙在空中出现。清水里飘着芙蓉一样的菜叶,饺子像元宝落入了白玉盘子。吃货们吃遍天下美味,饺子是最鲜美的。
5、《对食戏作》
作者:陆游
时代:宋朝
诗句:春前腊后物华催,时伴儿曹把酒杯。
蒸饼犹能十字裂,馄饨那得五般来。
释义:春季之前腊月之后正是万物苏醒的时节,当时陪伴着孩子们把酒言欢。大家抢着吃东西,平常的蒸饼都能抢成十字裂开,更好吃的馄饨(水饺古称)还不得抢的分成五块啊?
3.关于水饺的诗句有哪些1.《饺子》
素衣台案前,巧手赛天工。
雪花纷飞舞,皎月平空现。
清水飘芙蓉,元宝落玉盘。
饕餮世间味,最是此物鲜。
2.清代何耳的《水饺》诗
略同汤饼赛新年,荠菜中含著齿鲜
最是上春三五日,盘餐到处定居先
3.饺子诗(一)
有才何须多开口, 万般滋味肚中藏。
有缘伴君三杯酒, 相逢一笑齿留香。
4.饺子诗(二)
俗客常笑撑船肚, 知己方知腹中珍。
牢骚太盛难容物, 我辈岂是蓬蒿人。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 ”。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形容饺子的诗句(一)
《饺子》
作者:古飞(现代)
饺子是一条小鱼,
在湖里,在你的心里。
饺子是一弯新月,
在云里,在我的梦里。
饺子是一叶扁舟,
在这头,在那头。
饺子是一朵莲花,
在风里,在雨后的彩虹里。
此刻饺子是一个字,
在璀璨的星空里,
在这满满的碗里。
(二)
《饺子》
作者:韩忆(现代)
舀一瓢村口的老井水
煮一锅野菜馅素饺子
期盼的面汤
热情深拥着期待的饺子
团圆的日子啊
请放快些脚步降临吧
那时在外漂泊的孩子
也许就会归来了
重逢的时钟啊
求放慢些转动到来吧
那时刚刚团聚的母子
肯定又要分别了
矛盾牵挂思念期盼的慈母心
您一定把所有的温情都包进了饺子吧
那一大青瓷碗热腾腾香喷喷
蕴含着满满故乡和母亲味道的饺子啊
不论已经奔波在外
漂泊了多远流浪了多久的游子啊
那种家的熟悉味道
一定一直在心中保佑着你平安归来
(三)
《饺子》
作者:窦超超(现代)
简物巧做世间形,玉盘珍馐腹中藏。
饮酒留香味无穷,莫负良辰人间情。
(四)
《饺子?暖家》
作者:秋雨飘飘(现代)
行走时佝偻的身躯
明显有些驼背
您手背上鼓起的筋
如一条条伸懒腰的蚯蚓
额头上被风霜
刻满深深的皱纹
远看似每日田间劳作时
田坎在水中留下的倒影
深褐色的眼眸里
收藏了八十多年的沧桑
其中不乏
欣喜的泪花也有苦涩和酸楚
尽管是在隆冬即使
迈着钙被年龄蚕食的双腿
每年冬至的这一天
都要回家吃您亲自包的饺子
您说这是老辈人传下的规矩
冬至吃上饺子
来年就会安康吉祥
我们吃着饺子快乐映在您脸上
热腾腾的饺子虽然不规则
馅也剁得不均匀没了往年的味道
吃在嘴里却暖在心房
饺子里面包含着您全部的慈爱
照例吃完饺子后
我们会请您在椅子上坐好
数数您灰白的发丝按摩您的肩头
用热水泡泡您日渐萎缩的脚
试图把您脚背上蚯蚓一样爬行的筋
让它缩小恢复原来步伐
不让您越来越老此时
您满足的笑容挂上眉梢期望年年如今朝
捏呀捏?捏成一个个希望的形状?
边缘薄中间浑厚?
无论你身上有多少皱褶?
依然是我喜欢的模样?
饺子们害羞了?
腼腆地迎着思念的目光?
微笑成?花朵一样?
开满我的心间
(五)
《吃饺子》
作者:剑之锋(现代)
吃饺子记着过年
才能吃上一顿饺子,
吃饺子是全家最好的团聚。
包饺子时,妈妈总是
把硬币和糖块
包到饺子里,
说是福气在饺子里,
甜美在饺子里
谁运气好,
吃到这饺子,
于是妈妈笑了,
全家笑了,过年的喜气
弥漫了整个屋子
今年冬至到了,
第一次这个时节吃饺子,
热腾腾却不知是
何种滋味?
妈妈还从未尝过,
我怎能吃第一口?
捧上一盘遥寄,
妈妈却说:“儿啊!
是过年了吗?
我记得,过年还没到期!”
我不知怎么回答,捧着饺子,
怔怔的,是思?是悲?
惟将泪滴
5.关于饺子的古诗有哪些并没有专门写饺子的古诗,写其它食物的古诗如下:
1. 上元竹枝词
清代: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2. 食荔枝
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3. 荔枝叹
宋代:苏轼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4.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代: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5. 园有桃
先秦:佚名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6.有关“吃饺子”的诗句有哪些1、清清白白成一统
包包容容纳万般
2、白面白嫩白水煮
可蒸可炸可生煎
3、饶他禽兽花与叶
攘括其中尝人间
4、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无所不包
凡间有之人间存之仙界寻之尽情攘括
5、有才何须多开口, 万般滋味肚中藏。
有缘伴君三杯酒, 相逢一笑齿留香。
6、俗客常笑撑船肚, 知己方知腹中珍。
牢骚太盛难容物, 我辈岂是蓬蒿人。
7、相隔千里终团圆、共坐檀桌前。
举筷入口皆思念、同衬此时意。
8、莫道离别愁几许、一饺此中揽。
来年早归喜几多、吃饺话团圆。
9 春日当头微风吹,
闲时想起水饺味 。 独自一人独自包,
韭馅香味满屋绕。
耳边音乐何其妙,
边包边听乐悠悠。
吃饺子的传说:
东汉时候,南阳有个张仲景,是个名医。他医术很高,不管什么疑难病症,都能手到病除,人们称赞他是妙手回春的医圣。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那年告老还乡,正是冬天,寒风刺骨,雪花飘飘。他走到白河岸边,看到那些为生活东奔西走的穷乡亲们,面黄肌瘦,衣不遮体,有好些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很难受。
张仲景一到家,登门求医的人很多,他虽然很忙,可是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他叫他的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个棚子,盘上大锅,在冬至的那天开了张,给穷人舍药治冻伤。舍的药叫"祛寒娇耳汤"。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熬,等煮好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的"娇耳"下锅。然后分给来讨药的人们,每人给一大碗汤,两只娇耳。人们吃下娇耳,喝了祛寒汤,只觉浑身发暖,两耳生热。
再说,张仲景在长沙做官的时候,经常为当地百姓治病,受到那里百姓的爱戴。他告老还乡后,长沙的百姓想念他,每年推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带着乡亲们的心意来看望他。那年,张仲景身患重病,长沙老人说:长沙有一穴好地,想叫他寿终时葬在长沙。南阳的人哪里肯依?两下里就为这事争吵起来了。张仲景说:"我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我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我死了,你们抬着我的棺材,向长沙方向走,灵绳在哪里断了,就把我葬在哪里算了。"众人一听,也不再争论了。
那年冬至那天,张仲景离开了人世。长沙来了许多人吊丧,并要把他的尸体运到长沙去。遵照他的遗嘱,南阳和长沙的人抬着棺材上路了,走到当年舍"祛寒娇耳汤"的地方,灵绳忽然断了。众百姓忙打墓,下棺,填坟。你一挑,我一担,川流不息,昼夜不停,把张仲景的坟垒得很大。又在张仲景的坟前修了一座庙,这就是现在的医圣祠。
张仲景是冬至这天寿终的,又是冬至这天开张舍"祛寒娇耳汤"的,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年冬至家家户户都包饺子吃,并说冬至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冻掉了。
7.求一首表达饺子好吃的诗句欢欢喜喜过大年 高高兴兴包饺子 你拌馅儿 我擀皮儿 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干着活儿不知累 眼波中传递着情和意 你是馅儿 我是皮儿 温温柔柔包着你 冬天不让你受风寒 夏天不让你去淋雨 四季如春心情好 一生一世无忧虑 开水是我 饺子是你 把你装在我心里 你激动的跳起舞 我热血沸腾好得意 生活不能总平淡 幸福的浪花多欢喜 你把饺子端过来 我把筷子递给你 两张椅子对面坐 饺子看着我和你 吃一口香喷喷 品一会儿甜如蜜 送走憨虎迎乖兔 希望就在饺子里。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