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人须在事上磨|修炼强大内心

桃子7个月前 (04-09)阅读数 4#古诗
文章标签的人诚意

阳明言工夫,要在“ 事上磨 ”,而主于“ 诚意 ”,亦曰“ 慎独 ”,亦曰“ 立志 ”,其实皆求能“诚意”耳。诚意之极,即是“ 知行合一 ”。“ 致良知 ”则即是“诚意”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要成就心学工夫,“事上磨”是主要,根本则在“诚意”。阳明心学内容丰富,诸如慎独、立志、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根本上说的其实都是诚意。

所以修习阳明心学,要抓住两大关键词——心能诚意,事上磨练。修心做事两不误,出世入世能兼得,这正是王阳明人生智慧的精髓所在。

诚意:向着身心中和

人须在事上磨|修炼强大内心

王阳明说:“ 惟天下之大诚,能立天下之大本。 ”诚意,就是正念头,诚实地践行良知给你的答案。?一个念头出现,良知自然知道好坏,好的保留,坏的去掉,这就是诚意。

王阳明曾说,工夫的困难之处,全部在于格物致知上面,格物致知则是诚意的事情。

诚意之后,大体上,心也自然正了,身也自然修了。

但正心修身的工夫,也各自有用力的地方,修身是在喜怒哀乐已发上用功,正心是在喜怒哀乐未发上用功;心正就是中,修身就是和。所以,当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当我们与人交往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诚意。

这样就能够做到喜怒哀乐未发,或者喜怒哀乐发出来但符合礼仪,这就是“ 中和 ”。

特别是与别人交往的时候,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有诚意,没有人愿意与一个没有诚意的人交往。同时,我们要获得别人的尊重,要办成事情,我们自己也要有诚意。

诚意不仅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时候别人对我们的一种要求、一种期望,更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要求和期望。

事上磨:修炼强大内心

“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这是王阳明特别打动人的一句话。陆澄问王阳明:“清静时,便觉得心境泰然,但一遇事便感觉不一样了,怎么办呢?”

王阳明说:“这是只知道静养,不知道做克除私心杂念工夫的缘故。这样来对待事情,心境便会反反复复。人必须在事上磨练自己,这样才能够最终处变不惊,遇事泰然处之。”这个在事上磨的功夫是很多人的瓶颈。

很多事情想想蛮好,说起来也一套一套的,但往往最后却成了“心高命薄”“**心丫鬟命”。

问题是想的不去做,想做做不了,越做不了越想得多,最后只能靠想象抚慰自己了,把自己给打了个死结。

王阳明当年经常被质问,他的学说和佛家的禅宗有什么区别王阳明用一句话就堵住了这些人的嘴:我尤其主张的是要去事上磨练,而不是像木鸡一样只是坐在那里想;道理都在我心中,积极的心态就能成就大事。

后来,王阳明又提出“ 知行合一 ”——知道的事情必须要到做事中检验,只有做事才能证明你是不是真的知道了,“ 知而不能行,只是不知 ”。

最终又提出了“ 致良知 ”,也就是凭良知去做事,一个有良知的人,肯定是个能做事的人。总之,王阳明主张,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入世做事才是人生最好的修行法门。

这是因为,如果心不静而躁动,这些躁动就会在做事时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势必要尽量调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

而这,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通过事上磨,心上觉,去除私欲,警察克己,让内心明亮清澈如镜,物来顺应,过而不着,就能修得如如不动的强大内心。

在当今一切价值被货币化的商业社会,心为物役。无论是贫是富,总觉得自己活得很累,不断追求更高、更强、更快、更多,如同与自己的影子赛跑,永无止境。

只有那些身心中和、内心强大的人,才能知止得定,因定得静,静而生慧,得以致远。 阳明心学告示世人,在红尘的生活工作中,通过诚意净心,事上磨练心境,提升心性,就能获得“ 动亦定,静亦定 ”的良知力量与智慧。

先做事,后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越来越受人待见

01:事上磨练,动静皆定。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人只有在磨练中才能成才,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熟,这就是在事上磨练的含义,也就是要培养活智慧,而不做死学问。

王阳明的“心学”常常被误以为是专在心里空想,实际上王阳明一再告诫弟子,别悬空虚想,要在事上磨练。

事上磨练,通俗地说,就是要参与社会实践,在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中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做到动静皆定。

以此沉着冷静,正确应对,最后就进入“不动心”境界。

02:事上磨练,强大内心。

民间有句俗语这样说,“不受烟火不成神,不受折磨不成人”,不经事,不经磨练成不了有担当的人。

王阳明说:“变化气质,居常无所见,惟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平时愤怒者,到此能不愤怒;忧惶失措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始是能有着力处,亦便是用力处。”

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人是否洗心革面,在平常状态下看不出,只有当利害关头,经历了重大变故,遭到了委屈和侮辱的时候,平时容易发怒的人能不发怒,胆小怕事的人能无所畏惧,才可以说磨练到了一定境界,这些紧要关头也是修心要猛下工夫的时候。

在人生遭遇骤变打击之时,能做到方寸不乱,需要的是大智慧。

在重大的挫折和打击面前,保持住一颗平常心,并能够把命运的迎头痛击当作磨练心性、超越自我的大好机会,才能动心忍性,意志坚强,使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断提高。

03:事上磨练,重在实践。

王阳明早年推崇“静处体悟”,就是让人静坐,抛开一切思虑杂念,体认本心。

后来认识到一味强调静坐澄心,会产生各种弊病,容易使人“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甚至使人变成“沉空守寂”的“痴呆汉”,因此,他又强调“事上磨炼”,尤其重视实践。

王阳明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满口都是圣贤话语,却不去实践,这不是真正的“知”,同样熟读经典,不通实务,百无一用的书生,就算品德高尚,也不是真正的“知”。

王阳明一介文人,不是战将出身,却能用兵如神,屡建奇功。

其中一个原因是王阳明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读书人”,早年骑马射箭游塞外,二十六岁时苦读兵法,用果核排列成阵形进行演练,皆体现出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的观点。

王阳明说:“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意思就是说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练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是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也暗示出 先做事,后做人,才是最靠谱的修炼。

入世做事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门 ,因为如果心不静而躁动,这些躁动就会在做事时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势必要尽量调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这正是对心性最好的磨砺,也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门。

很多人相信,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因为你人怎么样,是通过所做的事来体现出来的,即使你再会做人,不会做事,也是虚无,更深层次地探究“ 你做人怎么样,是你自己的事,而你做事怎么样,才会关系到他人的利益 ”,我们换位想想是不是这个理。

据说外国一些国家,孩子长到十八岁,父母就不再管了,那可真是没有人情味,可世间 既然存在?即是合理的 ,所以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那些国家确实存在人情方面不如人意,这是每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影响所致,但是他们在讲规则、重信誉,商业环境方面要好很多。

朋友点点头说,这些年,我在内陆的几个城市漂来漂去,发现人情味越浓厚的地方,人们的做事意识就越差,信誉也不太好,大家嘴上说得都很甜,一幅很会做人的样子,让人听起来非常认可,但是等到要动真格办实事了,那些话却抛到九霄云外,所以我得出结论: 再好听的话,再会做人,如果没有做事来垫底,那也是空中楼阁

朋友说的一席话使我很受震动,内陆的市场环境,的确是人情大于做事。虽然也有“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的说法,但在现实中,更多的情况是说得到,做不到。所以,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地方,人们说话办事都很谨慎,一些不讲原则、不计后果的人情话少了,做事意识强了,大家都按这个规则出牌,结果就比较美好, 从某种意义上说,机会和财富,往往青睐于会做事、人情淡的地方

相信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每个想要发展的人,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他的话让我觉得, “先做人,后做事”未必是一句真理,因为真理要能经得起检验 ,虽然是这样说,但我并不排斥做好人,会人情,因为这样才更有爱、更有温度, 更是希望在先做好事的基础上,再把人做好,这岂不更让人受待见

相信这世上大多数人,都讨厌那种花言巧语,玄而又玄,只会务虚,不会做事的人, 请记住,做事,才是你的核心价值,立身之本。 一个不能把事儿做好的人,就算再会做人,他所谓的那种“高情商”,对自己来说也不过是自演自导的一场骗局罢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