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二十三糖瓜粘

桃子5个月前 (04-10)阅读数 4#古诗
文章标签灶王爷糖瓜

二十三,糖瓜粘……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的歌谣唱起,这年味就越来越重了,一系列的年庆活动也就拉开了序幕。今天正是腊月二十三,让我们聊聊这“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怎么祭灶  ■解志维    二十三,糖瓜儿粘,灶王爷,要上天。这是大家熟知的。石家庄一带还有一条俗语:糖瓜儿祭灶,春节来到。小妮儿要花儿,小子要炮,老爷爷要个毡帽头儿,老婆婆要扯二尺裹脚。一到农历腊月二十三,这“年”就开始过了,这一天,要祭灶。  旧时家家厨房里,都供奉着灶王爷神像。灶王爷白净面皮,慈眉善目,五绺长髯,垂于胸前。旁边是灶王奶奶,模样带笑。神像两边的对联是:上天言好事,回宫保平安。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它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所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献给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上天言好事,回宫保平安”。  祭灶开始,在灶王爷神像下的香炉内,点三炷香,供上灶饼、芝麻糖、糖瓜儿,两碗白水,两碗高粱。糕点是供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用的,高粱和白水是供灶王爷的马用的。马吃饱喝足,驮着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时候,要把灶王爷神像从神位上“请”下来,放在灶坑前,一家老小都跪下,点着香纸一起烧化,同时嘴里祷告:“灶王爷,灶王奶奶,吃好喝好,今儿个就上天啦,到了天上,好话多说,赖话少说,有不对之处包涵着点儿,照顾不到之处原谅着点儿。来年多给你老人家烧香,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然后燃放鞭炮,为灶王爷送行,谓之“上天”。大家磕头起来,欢欢喜喜,分吃糖瓜儿。大年三十,又把灶王爷请上神位。  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形式热闹隆重而又风趣幽默,所以这一天又叫“过小年”。  说说糖瓜儿  ■张新果   无论舶来奶糖的广告,炒作得多么火爆,无论什锦巧克力,包装得怎样花哨,临近灶王上天的腊月二十三,在滹沱沿岸的乡间集市,乃至省城的街头门店,总有一种土产的糖块,裸露着原本的古朴,诱人眼球,惹人垂涎——这,就是糖瓜儿。 地无分南北,祭灶的供品,虽都是粘而又甜的糖果,却色香味形各不同。苏浙的糯米胶糖,其形方正,其色纯黄;齐鲁之地的高粱饴,寸长条状,黑里泛红。而糖瓜儿,只在古直隶地面儿独有,或大如元宵,或小似银杏,不仅颜色如羊脂白玉,怪异在乎空心,精美在于“瓜”形独具:或颗颗滚圆,若西瓜的雏形;或粒粒椭圆,似纤巧的香瓜;表层细密的竖纹清晰,更像瓜皮上好看的条形花斑,巧夺天工。  糖瓜儿由麦芽糖加工而成,源自曾经的正定府辖地,是乡亲们以千年传承的技法,炮制自家畦田的物产,成就的甜品。这里盛产的大麦,颗粒饱满如珠,不仅煮饭满口香,而且酿糖甜倒牙。使大麦生芽,发酵于缸瓮之中,即是糖稀,糖稀抻拉抟揉,切割成形,晾干便是糖瓜儿。这糖瓜儿初咬酥脆,酥得掉渣;嚼则粘腻,粘得张不开嘴巴。所以绰号也叫“老头儿乐”:乐在掉了牙也能啃碎,更乐在粘腻起来,须使劲张合下巴,如开口大笑。  家家有苦楚,不过糖瓜儿似的含化了之,磕盆儿碰碗儿的争吵,总被这位司命天君一一看在眼里,所以必须以糖瓜儿粘住他的尊口,让他在上天述职时,要么只以甜嘴甜舌,为人间祈福;要么粘得他口不能言,废话少说。灶王爷年年享受糖瓜儿,虽然屡次上当,粘住了那张拨弄是非的嘴,但他回味那脆和甜的怪美,总是心痒难耐,老惦记着腊月二十三的这一口。些微的苦味儿,使糖瓜儿甜得醇厚,一如庄稼人的日子,苦里蕴含着甜美。  二十三,糖瓜儿粘。其实这糖瓜儿除了粘灶王爷的饶舌之嘴,也甜自家人的心,一家人分享糖瓜儿的香甜,这日子也就够甜了。  灶王爷的“前世今生”  ■吴正芝    所谓祭灶,就是祭祀“灶君”。灶君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被写作“灶神”,俗称“灶王爷”。据说灶神是能够“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神。今天看来,这显然是十分可笑的迷信之谈。但是如果从字面上来看,灶神本应是发明和主管人间炊灶的神。可是说来奇怪,历代的文字记载和民间传说表明,灶神受人崇拜之处与其字面涵义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而且灶神的形象也远不止一种。  祭灶的风俗在中国周代即已有之。周代七种祭祀之一是祀“灶”。东汉许慎《五经异义》上说,火神祝融就是人们祭祀的灶神。灶的发明同火的使用有密切关系。火的发明使人类由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进入了熟食的文明时代。而灶的发明则使人类由直接用火熟食进入了用灶烹饪的新阶段。“灶”也成为人们日日不离的炊事器物。团团围坐在灶旁的用饭习惯,又使灶成了某一集体的标志,促成了人们对灶的崇拜,旧时所谓“灶王爷是一家之主”的说法似乎在此可见其源。由此看来,火神祝融就是灶神的说法与其字面上的涵义看来还是颇为沾边的。  晋代《搜神记》这部书上说,汉宣帝时,阴子方因为常在腊日早晨做饭而使灶神显形,阴拜庆之余用黄羊来祭灶,从此他“家乃暴富”。后来人们学阴子方在腊日用黄羊祭灶,很多人都吉祥如意。这里把灶神说成能使人发家致富的神。  在河北一些地方的民间传说中,灶王爷是一个贪吃的州官。每户人家都要请他和他的老婆、家人、甚至鸡、狗吃一天上等酒席,否则,要抄家灭门。整整一年,他吃得又白又胖,百姓们被吃得叫苦连天。后来被一个大力士“张大巴掌”骗到家里,一巴掌把他们打到灶旁的墙上,让他们瞪着眼看家家户户做好东西、吃好东西。  在山东的传说里,灶王爷则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富商。他成了富商后,就休弃了为他供养父母吃尽千辛万苦的妻子丁香,和妓女海棠结了婚。后来,家中遭了火烧,只好讨饭过活。一天,讨到他前妻丁香家里,他连声叫着“大娘”求食。当他认出这个大娘正是他休弃的前妻丁香时,羞愧难当,一头钻进锅底憋死了。据说玉皇大帝只因为和他同姓才封他为灶王。又因为他死的那天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于是定那天为“灶王节”。  在河南的民间传说中,灶王爷又是一位烧火帮灶出身的穷小伙子。传说玉皇大帝的小闺女爱上了这位穷小伙子,玉皇得知后,十分恼怒,就把小闺女打下凡间,跟着穷小伙子受罪。王母娘娘疼爱女儿,从中讲情,玉皇才勉强给穷小伙子封了个灶王的职位。从此,人们就称穷小伙子为灶王爷,玉皇的小闺女自然就成为灶王奶奶了。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给百姓带回吃的喝的。玉皇察觉后,一怒之下只准他们每年年底回去一次。腊月二十三,灶王奶奶上天后,巧妙地与玉皇周旋,为百姓们带回灶干、豆腐、肉、鸡等吃食。人们为了纪念灶王奶奶的恩德,年年腊月二十三都要烙灶干,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发面蒸馒头,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捏饺子。看得出,腊月二十三这里祭的不是灶王爷,而是灶王奶奶。  关于灶神的传说还可以举出一些。总之,历代和不同地区关于灶神的说法不一。这种情况,除了说明本无灶王其神以外,还说明了对灶神的描写倾注了不同时代的不同意愿。

歇后语:

1、鼻孔里灌米汤—— 够受的

2、炒了的虾米—— 红人(仁)

3、揍鸡毛—— 壮胆(装掸)子

4、冬瓜皮做甑子—— 不争(蒸)气

5、豆芽炒虾米(小虾)—— 两不值(直)

6、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7、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8、火烧旗杆——长叹(炭)

9、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10、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11、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12、老爷下轿——不(步)行

13、老公拍扇——凄(妻)凉

14、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15、一脚踢翻煤油炉——散伙(火)

16、大胖小子抓周——小人得志

谚语:

1、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枣芽发,种棉花

3、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4、寒从脚起,病从口入

5、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6、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7、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8、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9、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10、邻居好,赛金宝。

11、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

12、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13、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14、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15、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

16、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17、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18、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19、宁喝朋友的白水,不吃敌人的蜂蜜。

20、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21、朋友千个少,敌人一个多。

22、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23、弱敌不可轻,强敌不可畏。

24、时间与金钱

25、不怕慢,就怕站。

26、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27、时间像生命,一刻值千金。

28、花儿凋谢不再开,光阴一去不再来。

29、今朝有事今朝做,莫将忙事待明天。

30、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扩展资料:

1、结交要像长流水,莫学杨柳一时青。

2、人对缘法,狗对毛色。

3、强扭的瓜不甜,强求的情不长。

4、好婿不在金钱,好妻不在容颜。

5、豆角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6、左挑右拣,拣了个漏油灯盏。

7、患难夫妻恩爱多。

8、夫勤无赖地,妻勤无脏衣。

9、人对眼不说丑俊,瓜好吃不说老嫩。

10、公鸡打架头对头,夫妻吵嘴不记仇。

11、丑媳妇是家中宝。

12、种不好庄稼一季子,娶不着好妻一辈子。

13、好花落花不落根,人亲恼面不恼心。

14、夫妻不和邻里讥。

15、热不过火炉子,亲不过两口子。

16、亲不过父母,近不过夫妻。

17、一代好媳妇,三代好子孙。

18、一家不知一家,和尚不知道家。

19、男人是搂柴(财)的耙耙,女人是捆柴(财)的绳绳。 ?

20、洞房门上贴对子,欢欢喜喜一辈子。

21、家常饭,粗布衣,知冷知热结发妻。

22、贪凉不盖,不病才怪。

23、好茶一杯,精神百倍。

24、人闲生病,石闲生苔。

25、欲多伤身,财多累心。

26、遇事不恼,百年不老。

27、不吸烟,不酗酒,病魔只能绕着走。

28、树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

29、锻炼不刻苦,纸上画老虎。

30、遇事不怒,基本吃素,饭后百步,劳逸适度。

31、练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

32、早起动动腰,一天少疲劳。

33、言多伤气,食多伤脾,忧多伤神,气大伤身。 ?

34、茄子强筋骨,白菜养皮肤。

35、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裳。

36、静而不动,眼花耳聋,有静有动,无病无痛。 ?

37、活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38、瘦人怕胃痛,胖人怕风瘫。

39、有钱难买老来瘦。

40、不觅仙方觅睡方。

41、夏不睡石,冬不睡板。

42、贪房贪睡,添病减岁。

43、宁练筋长一寸,不练肉厚一分。

44、瞒债必穷,瞒病必死。

45、若要小儿安,不怕饥和寒。

46、要想身体好,早好午饱晚饭少。

47、早睡早起身体好,日日锻炼百病消。?

48、吃面带点麸,不用请大夫。

49、一顿吃伤,百顿不香。

50、鼻子不通,熬姜吃葱。

51、吃饭吃七分,不用请先生。

52、好菜多凭炒,好画全凭裱。

53、草字不归格,神仙认不得。

54、创业不易,守业更难。?

55、人离乡贱,物离乡贵。

歇后语?

1、灶王爷的供献——就一份儿。?

2、三张纸糊了个驴头——好大的面子。 ?

二十三糖瓜粘

3、茅房里扔半头砖——溅(贱)出屎来了。 ?

4、猪八戒没理——倒打一耙。?

5、孙猴子家妈——石(实)人。 ?

6、歪嘴和尚念经——不好看好听。 ?

7、切草刀割莜麦——揽得宽。 ?

8、饿老鸱叼住猪尿泡——空欢喜。 ?

9、十亩地里一根谷——独苗。?

10、临到屙屎剜茅子(房)——早做啥来。 ?

11、姑姑庵里借梳子——开玩笑。?

12、姑姑庵里借梳子——找错门啦。 ?

13、叫花子早起——穷忙。 ?

14、吃豆子喝凉水——屁事多。 ?

15、小猫儿喝烧酒——够呛。 ?

16、猫儿的眼珠子——时时变。

17、电线杆上挂暖壶——高水瓶(平)。?

18、电线杆上插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

19、高粱地里的谷子——差半截。?

20、穿上青衫骑毛驴——一个货色。?

21、碌碡砸碾盘——石(实)打石(实)。?

22、大冬天的葱——心里活泛。?

23、钟鼓楼上的家雀——惊吓出来的。?

24、牛皮糊灯笼——心里亮。?

25、老和尚搬家——吹灯熄火。?

26、刀尖尖上戏耍——活不下了。?

27、屎爬牛儿搬家——滚蛋。?

28、大堂门口的半头砖——踢打出来的。 ?

29、哈巴狗儿戴串铃——混充大牲口。 ?

30、蚂蚁顶的谷壳子——好大的的老(脑袋)。?

31、讨吃的打官司——没吃的尽说的。?

32、抱上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

33、抱得香炉打涕喷——一鼻子灰。?

34、骆驼跑在羊群里——显露自家。?

35、马尾提豆腐——拽不起来。?

36、吊死鬼照镜子——死不要脸。?

37、脱了裤子上吊——死不害羞。?

38、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

39、跟上汽车拾粪——白跑。?

40、拽上气球上天——想得轻巧。?

41、马路上的电线杆——靠边站。?

42、茅梁板上睡觉——离屎(死)不远。?

43、属枣骨(核)儿的——两头尖。?

44、拍马屁拍到大腿上——闹错了地方。 ?

45、一个人拜把子——你到底算老几。?

46、一口吃了个草帽帽——肚里都是圈圈。?

47、一二三五六——没四(事)。?

48、请客没烧酒——喝(合)不成。?

49、二十四条狗耙地——乱了套咧。 ?

50、孙悟空的金箍棒——神棍。

百度百科-谚语大全

百度百科-歇后语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