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出自哪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前半句出自《诗经·小雅·甫田之什·车辖》,原句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觏尔新婚,以慰我心。”全句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太史公说:《诗》中有这样的话:“像高山一样令人瞻仰,像大道一样令人遵循。”我虽然不能身临其境亲眼目睹孔子,但内心景仰向往他。我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见他的为人。到鲁国,观看仲尼的庙堂、车辆、礼器,书生们按时到孔子的旧宅演习礼仪,我崇敬得徘徊流连不忍离去。自古天下君王以及贤人也很多了,当活着时都很荣耀,到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孔子一介平民布衣,道术声名流传十几代,学者们认他为老师。从天子王侯以下,凡中国研讨六经技艺的人,都以孔子的话做衡量的标准,可称得上是至高无上的圣人啊!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81836549188616892.html?fr=iks&word=%22%B8%DF%C9%BD%D1%F6%D6%B9%2C%BE%B0%D0%D0%D0%D0%D6%B9.%CB%E4%B2%BB%C4%DC%D6%C1%2C%C8%BB%D0%C4%CF%F2%CD%F9%D6%AE.%22%B3%F6%D7%D4%C4%C4%C0%EF%3F&ie=gbk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句话体现了人生的什么境界
gāo shān yǎng zhǐ ,jǐng háng háng zhǐ ,suī bú néng zhì ,xīn xiàng wǎng zhī 。
释义: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
出处:两汉:?司马迁《孔子世家赞》
原文: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白话文翻译: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氏的书籍,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
去到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
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祟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扩展资料
赏析:
此文为虚实结合。《孔子世家赞》是《史记·孔子世家》的结束语。开篇引用《诗经》的话,抒发作者的感慨,乃是凭虚而起。中间部分叙写在孔子故居的所见与感受。结尾部分用“可谓至圣矣”来做结论。令人信服。
孔子原本不是王侯将相,但司马迁却把他列入“世家”。他不是完全按照官本位来处理历史人物,他把孔子当做古代的圣人来看待。这说明司马迁颇具远见与卓识。
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高山, 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原诗在《小雅》里,“景”是大的意思,“行”是道路的意思,在此上下文中,“行”读háng。“行止”的“行”就读xíng。
但后来将《小雅》中这个句子独立出来说“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便会误读为xíng。
“止”通“之”。
景行(háng 道路)行(xíng 跟随)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因为是名句,后代引用的很多,这里只照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的一例:“《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两句(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景仰的意思就格外显豁了.再说,《史记》作者司马迁又比郑玄早生两百多年,可知景仰之说早已通行于世,并非郑玄所首倡也.
你问的意思就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表达的意思是倾慕,向往之意.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