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死不耕丈人田”后面还有一句,究竟说了什么,可谓是至理名言?
下一句是“饿死不进萝卜园”。因为萝卜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而且去偷萝卜有伤骨气,所以人们才由此俗语。
古人说这些俗语都是由自己的经验总结来的,更多的时候是用一些通俗简洁的语言把它叙述出来。这些俗语往往会被后人所流传,也算得上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后人们听了古人们的这些俗语,就能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是不该做的。
而这句俗语就是在警戒后人,饿死都不要进萝卜园。第一个原因就是萝卜是开胃的食物,你饿的时候吃这个,不仅不会饱腹,反而会越来越饿,那不是适得其反了吗?并且这个萝卜是寒性的食物,水分很多,容易使人出现水肿的情况。如果一个人饿得不行了去吃这个萝卜,就很可能让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
另一个原因就是古人们觉得,就算是饿死了,也不能去偷东西,这样就会显得自己特别没有骨气。你如果进了一个萝卜园,饿得不行了,你肯定会想吃。但是你一旦蹲下来,有这种偷萝卜的意图了,就已经形成了盗窃的行为。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看见了,你就算没有打算偷,你也会被冠上一个盗窃的罪名。最后很有可能,你萝卜也没偷到,还让自己得到了一个偷窃的坏名声。
不进萝卜园,就是为了防止自己吃坏身体,或者得到一个坏的名声,这些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由此可见,俗语也不是古人瞎说出来的,都是有根据的。
“饿死不吃嗟来之食”这句话来自《礼记.檀弓》中的《不食嗟来之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成语“嗟来之食”也出自于此。嗟来之食,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喂”。
《不食嗟来之食》原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译文: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做好饭汤等食物摆在大路边,等待把食物给饥饿的人来吃。
一天,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说:“喂!来吃吧!”那人瞪大他的眼睛盯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侮辱我的尊严的食物,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仍然可以去吃。”
启示与含义:不食嗟来之食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饿死。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