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的下一句是什么?

百变鹏仔10个月前 (04-14)阅读数 5#古诗
文章标签天涯无芳草

这句诗出自北宋诗词大家苏东坡的《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翻译成白话就是:春天快过去了,百花逐渐凋零,杏树上长出了青涩涩的果实。燕子在天空上飞过,绿油油的河水围绕着村落人家。枝上的柳絮已被风吹得越来越少,不过不要伤感,以天地之大,何处没有芳草呢?围墙里面,有一位漂亮的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银铃般悦耳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驻足侧耳谛听,听得十分投入。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逐渐消失,听不见了,那一刻,行人惘然若失,觉得感情被戏弄了,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这首词普遍认为是在苏东坡被贬惠州时,只有妻子王朝云陪在身边。当时正值初秋,苏东坡看着落木萧萧,心里泛起了悲秋的心思,于是让朝云唱自己写的这首词,朝云歌喉婉转,唱着唱着就泪满衣衫。苏轼关心地问妻子为何哭泣,朝云说,我一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时,就忍不住哭。苏东坡大笑地说,我正悲这秋天,你倒开始伤春了。这件事过后不久,朝云便生病去世,那以后,苏轼终身都不再听自己写的这首词。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现,这句是被很多人改编。最为人熟知的是“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以此来安慰失恋的人

此外还有一些网友恶搞的: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身边找。

天涯何处无芳草,下个男人会更好。

天涯何处无芳草,世上只有妈妈好。

天涯何处无芳草,八卦一版全是宝。

天涯何处无芳草,自己一人就挺好。

天涯何处无芳草,没有媳妇也挺好。

天涯何处无芳草,兔子不吃窝边草。

天涯何处无芳草,邻居大婶就挺好。

天涯何处无芳草,至今还在到处找。

天涯何处无芳草,干嘛非要附近找。

天涯何处无芳草,基友遍地随便找。

共同点是都是借景抒情,表达主人公内心复杂,惆怅的心情,

不同点是一个刻画女子,一个刻画少年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作品鉴赏

此作题一作“春景”。上片写暮春自然风光。从郊游少年的视角,由小到大,由近渐远地展开,极富层次感、色彩感和运动感。“天涯何处无芳草”,既是对暮春景色拓开一景,又点化游春少年的惆怅,引发下片境界。下片写自然背景中的人事:一道短墙将少年与佳人隔开,佳人笑声牵动少年的芳心,也引起少年之烦恼。自然春意与人事春情相绾合,优美地表现出在流走跃动的春之气息中,惜春少年微妙的恋情之萌动及转瞬便迷失的怅惘。有声有色,情韵悠远,颇富婉媚绰约的风姿。是一篇天韵圆转的佳作。《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云:“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指秋霜)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妆又伤春矣。’遂罢。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

蝶恋花

苏轼

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的下一句是什么?

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

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作品鉴赏

这首词以种种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阑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伤春的复杂心绪。

上片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春光已消逝大半,蝴蝶懒得飞舞,黄莺也有些倦怠,风卷花落,残红满院。面对这“风雨送春归”、“无计留春住”的情景,心事重重的少女,不免触目伤情,倍添寂寥之感。自然,蝶、莺本来不见得慵懒,但从这位少女的眼光看来,不免有些无精打采了。发端写景,下了“懒”、“慵”、“狂”、“残”等字,就使周围景物蒙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隐约地透露了主人公的心境。以下写人:红日偏西,午醉未醒,光线渐暗,帘幕低垂。此情此景,分明使人感到主人公情懒意慵,神倦魂销。无一语言及伤春,而伤春意绪却宛然目。

下片由写少女的外形象,过渡到写内心世界,点出伤春的底蕴。首句以形写神,写因伤春而懒于梳洗。以下承上刻画愁思之重。“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是说触处皆能生愁,无人可为排解。“总”字统括一切,一切景物都成为愁的触媒,而又无人可以倾诉,则心绪之烦乱,襟怀之孤寂,可以想见。到此已把愁情推向高潮。煞拍宕开,谓此情将不会一无依托,杨花尚有东风来吹拂照管,难道自身连杨花也不如吗!杨花似花非花,花中身价不高,且随风飘荡,有似薄命红颜,一无依托。这里即景取喻,自比杨花,悲凉之情以旷语出之,愈觉凄恻动人。

词的结尾耐人寻味。它创造出新意境,写出了少女的消极伤感与天真大胆交织的矛盾心理,显得不同凡响,别具一格。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