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不回复新年祝福短信?
很多人通过短信这种方式拜年的时候,总是群发,他原本只是想要对通讯录中的一部分人进行拜年和问好,但是为了省事,就直接把整个通讯录中的人都给群发了一遍,这就是导致大家不回复拜年信息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被顺带着给拜年的,所以我就觉得没有回复的必要了,如果我收到的短信,拜年信息带着我的名字或者是不那么特别的,那么我就会回复对方同样的新年问候和祝福。
所以,大家在通过短信这种方式进行拜年的时候,一定要避免群发这种方式,还要注意发信息的内容,不不要让别人觉得你是复制粘贴的,只要收信息的人感觉到了你拜年的诚意,那么他很有可能就会给你回复拜年信息。
第二,大家很少看短信了,以至于没有及时的发现回复后来就懒得回复了
再加上人们现在不经常点开短信了,以至于的信息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复,到后来直接懒得回复了,或者是装作看不见就不回复了。
一些并不在通讯录中的号码,也会向你发送拜年信息,人们一旦回复的话,就有可能会暴露某些重要的信息,所以电话号码不熟悉的拜年信息,人们也是不会回复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群发拜年短信的内容缺乏个性化,而且经常重复,没有任何新意。此外,群发拜年短信的发送者往往不知道收信人的具体情况,因此短信中的祝福语也不能很好地表达出发送者的真实情感。
另外,群发拜年短信也会给收信人带来不便,因为收信人的手机短信收件箱会被大量的群发拜年短信所淹没,而且这些短信也会占用收信人的手机流量,给收信人带来不便。
此外,群发拜年短信也会给收信人带来压力,因为收信人会觉得自己有义务回复这些短信,但是由于短信的数量太多,收信人往往无法及时回复所有的短信,这会给收信人带来压力。
群发祝福缺乏感情上的沟通。春节期间彼此相互祝福,是有感情因素在里面的,基本上都是欢声笑语,而微信群发祝福,却少了这种基本的感情因素,纯粹是为了群发而群发,看不到一丁点儿感情因素,都是“无差别”祝福,甚至,群发的人都不知道祝福的对象是谁,就胡乱群发。
据郭静的互联网圈了解,有不少用户的微信好友数量都超过2000,多的甚至有5000个以上,一个个地去发新年祝福显然比较麻烦,而群发就简单多了,所以,为了“偷懒”,就随手一个群发就行了。
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却让信息接收者感受不到真正情感上的祝福,“无差别”的文字祝福,让人感受不到文字的温暖,哪怕是更改下具体的称呼也可以,但显然,群发是不支持这种具体修改的,只能“无差别”群发。没有情感,文字就是冰冷的、微信本身也是冰冷的。
群发祝福的这种不真诚还体现在,有的祝福信息是以“发红包”为开头的,点开才发现并不是真正的红包,而是文字而已,是不是有点儿虚假的意味呢,一个红包其实并没有多少钱,远远要比单纯的文字有意义。
其次,收到的群发信息太多。有的用户好友少,有的好友用户多,对于好友多的用户来说,群发祝福就是灾难,很有可能一觉醒来,几十条甚至几百条未读信息,很多都是群发祝福,如果只是第一次看,还无所谓,但如果看的太多,肯定会越来越讨厌,没有感情因素的群发祝福,还不如不发,有的好友可能是工作关系加的,也没加备注,这种祝福都不知道是谁发的,有什么意义呢?
每个人都会有信息审美疲劳,信息过载的情况下更容易信息审美疲劳,收到的越多,越容易让人讨厌。
可能有人觉得咱们这些人就是矫情,但从信息接收者的角度来看,祝福信息当然是件好事,可这种“无差别”的祝福,根本感受不到一丝真诚的意味在里面,这种信息一旦多了,自然容易让人生厌。
真诚的社交网络方式,我认为是:
1.单独的称呼,比如杨先生,李女士这样的;
2.不需要花里胡哨,有的人祝福信息基本上占了一屏,各种文字又臭又长,而且还有各种表情包参杂在里面,看起来很酷炫,但真诚才是最重要的,哪怕只有“新春快乐”几个字;
3.符合与对方的交流环境。比如,有的是做生意的,有的是当老师的,有的是同行等,都应该按照不同的环境发送信息。
当好友过多,群发信息有不如不发,当你真觉得尊敬某人,想祝福某人,自然会说单独想说的话,而不是一模一样的祝福。
总之,群发拜年短信缺乏个性化,而且会给收信人带来不便和压力,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年轻人反感群发拜年短信的原因。因此,在拜年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群发拜年短信,而是采取更加个性化的方式,如发送个性化的祝福语,或者亲自去拜访朋友,以表达真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