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谷子的穗有什么形态与构造?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02)阅读数 10#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分枝小麦

谷子的穗有什么形态与构造?

谷子的穗是一个分枝繁杂的穗状圆锥花序,由穗轴和数目众多的穗码组成,穗轴上密被着白色软茸毛,着生排列整齐的分枝,由于第一级枝梗的长短、疏密不同及穗轴顶端分枝的有无,形成不同形状,主要有圆筒(齐头)形、纺锤形、棍棒形、龙爪形、猫爪形、圆锥(鸡嘴)形、长鞭形等。谷子的穗形与穗码的松紧及大小有关。穗的松紧由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掌状穗(龙爪穗)由二个显性基因控制,只有一个显性基因或两个隐性基因时表现为普通穗。

穗轴上着生的分枝为第一级分枝,第一级分枝再生第二级分枝,在第二级分枝上着生第三级分枝,第三级分枝上聚生有束状小花,每个一级分枝及着生分枝和小花构成完整的谷子穗码。普通谷穗长15~25cm,直径0.6~6.0cm,穗码七八十个,小花3000~10000枚。谷子每个小穗基部着生有1~4条刚毛,也称刺毛,刺毛的长短因品种而异,是品种的重要特征。同一个谷子穗的不同部位,刺毛的长短并不相同,一般依据穗部刺毛长度的变化幅度分为4个类型,即长刺毛(7~14mm)、中长刺毛(4.5~9mm)、中短刺毛(3~7mm)、短刺毛(2~4.5mm)。刺毛的长短由4种基因控制,X基因控制刺毛的有无;L1和L2基因控制刺毛的长短,E基因控制其他基因的表达。XEL1L2基因型为长刺毛,XEL1、XEL2和XeL1L2基因型为中长刺毛,XeL1和XeL2基因型为中短刺毛,缺失L基因时表现短刺毛。

麦穗的穗怎么写

小麦为复穗状花序,穗的形状、长宽和密度与品种有关。穗的形状分为纺锤、长方、圆锥(塔形)、棍棒、椭圆和分枝等形(图3-4)。

图3-4小麦的穗形

(引自《中国小麦品种志》)。

穗由许多节片组成穗轴,穗轴的每个节片上着生一个小穗。每个小穗由一个小穗轴,两片护颖和2~9朵花组成。正常发育的花有外稃(颖)、内稃(颖)各1个,3个雄蕊和1个雌蕊,花内下部还有2个鳞片(图3-5)。护颖的形状是品种的特征,护颖有长圆、椭圆、卵、长方和圆形(图3-6)。护颖上有颖脊、颖肩和颖嘴,它们的形状也是品种的特征。颖脊的特点品种间一般差异不大。颖肩分为无肩、斜肩、方肩、丘肩等形状(图3-7)。颖嘴有钝形、锐形和鸟嘴形(图3-8)。外稃顶端可伸长成芒,芒有长芒、短芒、顶芒、无芒、长曲芒、短曲芒、勾曲芒、全无芒等类型(参见《中国小麦品种志》)。少数品种壳(护颖和外稃)上有毛。多数品种的壳为白色或红色,也有的为棕(紫)色、黑色、白底黑花、红底黑花。芒状、壳色和粒色是小麦区分变种的特征;壳上有毛,拳曲芒(inflatum)和穗密度大(compactoides)也是确定变种的依据。多小穗是重要的丰产性状,具多小穗的种质资源有Noa、10-1、分枝1号等(彭正松等,1998)。

图3-5小麦的花

1.花丝2.花药3.外稃4.鳞片5.子房6.内稃7.柱头(引自《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图3-6小麦护颖的形状(引自《中国小麦品种志》)。

图3-7小麦颖肩的形状

(引自《中国小麦品种志》

图3-8小麦颖嘴的形状(引自《中国小麦品种志》)。

图3-9小麦籽粒形状

(引自《中国小麦品种志》)。

写字技巧:“禾”上撇短平,横短竖正。“惠”上部疏密均匀,竖画端正,居中。下部卧钩稍平,弯圆自然,长短适中。

撇、横、竖、撇、点、横、竖、横折、横、横、竖、横、点、点、斜钩、点、点

笔画--17、部首--禾、结构--左右、繁体--穗、五笔--TGJN、五行--水、拼音--suì

麦穗,拼音是mài suì,意思是麦茎顶端的花或果实部分。

小麦的花排列为复穗状花序,通常称作麦穗。麦穗由穗轴和小穗两部分组成。

穗轴直立而不分枝 ,包含许多个节,在每一节上着生1个小穗。小穗包含2枚颖片和3~9朵小花。小麦花为两性花,由1枚外稃、1枚内稃、3枚雄蕊、1枚雌蕊和2枚浆片组成。

其外稃因品种不同,有的品种有芒,有的品种无芒。

小麦抽穗后如果气温正常,经过3~5天就可以开花;晚抽的麦穗遇到高温时,常常在抽穗后1~2天,乃至抽穗当天就可以开花;抽穗后如遇到低温,需经过7~8天乃至10几天方能开花。

在正常天气,小麦上午开花最多,下午开花较少,清晨和傍晚很少开花。

因此,上午是收集花粉和授粉的最好时间,而母本去雄的最好时间则在清晨和傍晚。1朵花的开花时间1般为15~20分钟。1个麦穗从开花到结束,约需2~3天,少数为3~8天。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