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该怎么应对民生问题 毛中特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以“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为基本要求的宏伟蓝图,并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未来中国发展的主要工作之一。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就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67万人,就业工作任务更为艰巨。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离毕业找工作已经不远了,就业问题是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所以应该关注民生,关注就业。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花大力气改善民生,不折不扣地把任务完成好。 首先要职业定位。 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职业定位应注意:①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②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③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④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 第二,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努力学习相关知识,为就业做好准备。 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初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岗位;学历、知识结构:提升自身学历层次,从本科走向研究生,专业技能熟练。英语四、六级争取拿优秀、普通话过级,且拿到英语口语等级证书,开始接触社会、工作、熟悉工作环境;个人发展、人际关系:在这一期间,主要做好职业生涯的基础工作,加强沟通,虚心求教;生活习惯、兴趣爱好:适当交际的环境下,尽量形成比较有规律的良好个人习惯,并参加健身运动,如散步、跳健美操、打羽毛球等; 第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命运。首先,大学生就业时,要把握好职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改变自己的就业心态。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大学生择业时,不能将自己定位过高,只选择大城市,选择高薪职业,而要把的目光投入到基层、西部去,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又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同时也给自己一个更加宽广的发挥才能的舞台。其次,要有一个科学的职业规划。这对于我们这些“就业迷茫”的一代来说,极其重要。只有未雨绸缪,及早做出职业规划,才能有针对性的去进行知识积累和社会实践,从而为自己的择业、就业做好充足准备。最后,大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创业的精神,并做好充足的创业准备。十七大指出:“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大学生的人身素质,就业问题让我,让大家都在寻找一种理念。提高自己才是硬道理,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努力让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让我的人生规划在四年后很从容的面对人生,面对关心我的人,让我的梦想不在虚幻中消退 总之,虽然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还很严峻,还处于“严寒时期”,但只要在中国***的英明领导下,在十七大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在政府,社会,学校,个人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从各个方面,尽最大努力解决好、落实好这个问题,大学生的就业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和煦的“就业春天”一定会来临!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抱怎样的态度关注民生问题?
作为一个大学生要处理好民生的问题,首先要通过大学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科学技术,为日后处理好各种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学习党,国家对民生问题的一些指导思想,阅览相关文件,用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导我们的工作;最后就要关注民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去体验民生,了解人民大众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要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处理这类问题。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把现实中的问题一一解决好。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多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少发表?键盘侠?言论,多想想怎么解决,多跟进后续发展。
1、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大学生经历了?填鸭式?教育之后,上了大学,更需要有个人的思辨能力,不能再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在民生问题方面,很多大学生很容易被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给引入?非黑即白?的误区,但是民生问题其实并不是两极化的,而是复杂的,需要多加了解才可以知道来龙去脉。
像小女生因为上不了网课而自杀这样的民生问题,就很值得大学生关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自杀的小女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长大的,还有多少人存在无法上网课的情形,没有办法上网课的人应该怎么办,上网课究竟好不好等?
而这些问题,都需要大学生经过了解之后,才能有对应的答案。
2、少发表?键盘侠?言乱
曾经在上面的无法上网课自杀的新闻中,看到一条评论,是没有手机为什么不用平板?
一时间我竟无言以对,是哦,为什么不用平板?
评论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在钓鱼,故意无视新闻报道中对于小女生家境的描述:母亲痴呆,父亲残疾,家里又有三姐弟的她,经济拮据,根本连手机都不够用,哪里来的平板?
其实这样?何不食肉糜?的言乱在网络上比比皆是。但是作为大学生,如果连这些都看不懂,都无法设身处地去思考的话,那无意义坊间大妈聊八卦?根本不是关注民生问题?
3、多想想怎么解决,多跟进后续发展
当下不少的新闻报道,只关心是否能够吸引眼球,总想爆出个大新闻。但是在真正帮助民生问题解决上,却后继无力。
所以一个成熟的大学生,还需要在看到民生问题的时候,思考怎么样解决该类问题,并多了解后续的发展怎么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自己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