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词和历史成语的区别
历史名词指历史上曾有过,但在现代社会已消失的事物,制度及观念等;历史成语指成语的形成源于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事物,制度及观念等,由此可见两者的区别是历史名词代表着过去,而历史成语现在仍在使用。
出现:
在原始氏族社会里,部落以及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集体协商和民主选举产生的,这叫做“禅让制”。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只能依靠共同劳动来维持生存,而且生产工具和劳动收获都归集体所有,大家共尽义务,享有同等的权利,所以这时还没有作为统治者的“官”,也没有作为被统治者的“民”,部落首领只是部落事务的管理者。
据史籍记载,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首领先后有尧、舜、禹等人,尧的哥哥挚曾是部落联盟的首领,由于他为人“不善”而被罢免,于是大家又推举尧接替了挚的职位,尧晚年寻求自己的继承人时,曾向“四岳”即四个部落的酋长征询意见。四岳推举舜,尧表示需要先考验一番,后来舜终于接替尧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舜在征求自己的继承人时,四岳推举了禹,舜表示同意,这些情况表明,当时部落联盟最高首领的继承人,是由各部落酋长共同推举出来的,而不是哪一个人单独决定的,关于具体的选举活动,估计包括事神和事人两方面的内容,所谓事神是指举行一些祭祀神灵的活动,以便取得上天的承认,事人是指继承人通过治理好部落联盟内部的事务,以取得人们的信任和拥护。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破坏了民主选举的禅让惯例,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部落联盟首领转化为最早的专制君主,启的做法当时也受到一部分仍坚持“禅让制”观念的部落首领的反对,东方的夷族首领伯益就曾借此反对启继位。西方的有扈氏也起兵反启,启率兵讨伐,有扈氏战败,为启所灭。
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一次重大的历史变革,标志着“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为“家天下”的奴隶社会所替代,从“大同之世”进入“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的国家体制,在夏王朝正式建立时已基本形成。
二、比较:
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的不同点:
(1)建立的物质基础不同:
前者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后者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发展。
(2)盛行的时代不同:
前者盛行于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即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后者盛行于阶级社会产生以后,一直到封建社会结束。
(3)所反映的社会状况不同:
前者反映了“天下为公”的社会景象;后者反映了“天下为家”的社会局面。
(4)最高首领的继承方式不同:
前者民主推选;后者世代相袭。
三、清朝的立储制度:
汉族皇位的继承制度是嫡长制,而清朝则不用嫡长制,因此在皇位继承上经常发生争夺,流传到宫外便产生出很多的传闻。其实原本清太祖努尔哈赤也想立长子褚英,后来发生争夺,清太祖便下令幽禁褚英,这件事在旧满洲档案里有明确记载。褚英一死,原本该由代善继承,后来又发生争夺,改由皇太极继承,其中便涉及了太妃殉葬等一系列问题,甚至进而影响到皇太极死因、顺治的继位、康熙的继位等。
其后雍正特别创立秘储制度,将继承人名字书写放置建储金匣中,秘藏于“正大光明”匾额上面,等皇帝驾崩后再打开,因此少了很多争议。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