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黄帝有什么区别?
皇[1],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因给予万物生机谓之皇”; 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 皇为上,帝为下,古人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词则是告诉人们,天地是万物之主。 中国古代最早所称的“皇帝”是对“三皇五帝”的统称。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传说中的三个古代帝王;“帝”原来指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天帝,后来许多国家混战,各自称帝,出现西帝、东帝、中帝、北帝等,使天上的“帝”来到人间,成为超越“王”的人间尊号。(也有说是部落时期的黄帝、炎帝、蚩尤等)。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认为是“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为自己的帝号,从此天子称为皇帝。
黄帝:
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黄帝(英文:The huangdi;Yellow emperor)(前2717-前2599年)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在此期间有了文字。黄帝居五帝之首,有嫘祖、嫫母等四位夫人。
区别我想你也很清楚了吧
中国人常常自称炎黄子孙,炎黄子孙中的“黄”指的是黄帝。根据《史记》的记载,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他刚刚降生的时候就表现出神灵之气,据说头额如太阳,眉宇如龙骨。黄帝天资聪颖,不满七十天就会说话,长大后敦厚敏捷,富有智慧。当时神农氏逐渐衰微,部落之间相互征战,纷扰不休,民不聊生。黄帝决定平定战乱,于是习武练兵,出征讨伐,各部落纷纷归顺黄帝。炎帝侵扰欺凌其他部落,黄帝修德练兵,深得民心,与炎帝在阪泉之野大战一场,打败了炎帝。黄帝又在涿鹿之野擒杀了作乱的蚩尤,从此天下安定。各部落一致推举黄帝为天子,黄帝任用贤能,天下大治。
黄帝并不是后世所谓的“皇帝”,他是天下首领,却不是封建君主。皇帝的称谓始于秦始皇,他创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并自称“始皇帝”。“皇帝”之名来自“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是古代立下丰功伟业的圣王。根据《史记》的记载,三皇指的是伏羲、神农和女娲,五帝指黄帝、颛顼、喾、尧、舜。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业盖过三皇五帝,所以自称“皇帝”。在封建制度下,皇帝拥有最高权力,贵为“天子”,总揽各项大权,对民众划分森严等级,不能随便僭越。皇帝自称“朕”,皇帝之外的任何人都不能使用这个称呼自称,突出了皇帝的权威和无上地位。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