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懒到什么程度,真的一直懒一直爽吗?
人可以懒到什么程度,可以说要多懒有多懒,我不想跟你吵我懒得跟你吵,我不想跟你比谁更懒,我懒得跟你比,但是懒惰他只能给你带来一时的爽快,他不能给你带来持续性的舒爽。懒惰的时间久了,就会变得不能太勤快了。
人不能一直处在懒惰的状态,如果说你是因为前一段工作时间生活节奏太快了,太忙了,你真的是有一点心力憔悴,那么你短暂的休息一段时间没有关系,7天10天半个月都可以,但是你不能一直懒惰下去,休息的差不多了就要开始回归正常的生活节奏了,你特别忙的时候你每天工作14个小时来这更久,但是你回归了正常的生活状态,你每天工作8~10个小时就差不多了,这就是正常的生活,人不能一直懒下去,懒惰的时间太久了就勤快不起来了,到时候你就算想努力想奋斗,你发现控制不了自己是你本能的欲望。
很多会带来一时的舒服,但是它不会带来长久的舒服,比如说想吃什么吃什么。那些美食是不是有足够大的诱惑力,当然是每个人基本上都是吃货,无非就在于这个频度的高低罢了,你一时吃得好你觉得享受口福之欲,但慢慢的你发现自己的身材逐渐臃肿,男性女性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小肚子逐渐起来了,大腿之间变粗了,你会明显觉得自己的体力比以前差了好多,这就是个信号。
有了这个信号了,那你就应该去改变了,就不能一直懒惰下去了,每天拿出半个小时的时间去锻炼,然后饮食上稍微控制一下,你的身材就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当然这种锻炼的强度因为比较低的原因不会有特别快的效果,基本上要坚持两三个月才会有比较明显的反应,不过这样你慢慢就已经回归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了,该工作工作该锻炼锻炼就没有问题了。
不要让自己懒惰的个性,让自己身体那种贪婪的本能占据主导,可以说人应该是利用自己的身体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被身体的本能所掌握,每个人都有贪吃,贪睡贪玩。这样的劣性根就是因为人的天性是如此的有好的,因为有坏的一面,但是有的人能控制住,不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但有的人控制不住,放任自流,导致人生逐渐走下坡路。
1、孩子就是因为懒才导致他失败的
本来就是很简单的作业习题,孩子要努努力肯定能完成,父母相信自己孩子有这个能力。所以现在孩子之所以没完成,就是因为他们太懒了,不够勤奋。但凡孩子勤奋些,肯定能完成这些任务。
所以父母说出?孩子失败就是因为他们懒?这种话,这是父母真实意思的表达,所以感觉没啥毛病。
2、这样说可以鼓励孩子,让孩子克服懒惰
父母说这种话还有一种意思,就是鼓励孩子。
试想,如果父母把孩子的失败归结为他们能力不行,那么孩子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孩子会这么想?既然我本身能力不够,再勤奋努力又有什么用呢??因此父母就只能把孩子的失败归结为他们的努力程度不够,这也是再从侧方面激励孩子:?你要怒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正是父母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当他们面对孩子的失败时,就习惯性的归结于孩子的努力程度不够,是因为他们太懒了。
但是这种话对孩子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父母说这种话是出于为孩子考虑,但是这种话被孩子听了后会有什么感受呢?
仔细分析下这句话,?你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为你太懒了,但凡你要勤快点,你早就成功了?。
这句话与其说是贬低孩子,不如说是在表扬孩子,表扬孩子很聪明,表扬孩子能力很强,现在之所以失败,不是能力不行,是因为努力程度不够,是因为懒惰、贪玩。
当孩子听了这句话后,孩子就要做出选择,是去努力呢还是像现在不努力?
选择一:去努力
当孩子听了这话后,觉得父母说的对,于是他们开始努力。但是努力一定成功吗?这没有必然性。即使孩子本身能力很强,他们可能努力了也不一定成功。就以考试为例,哪怕孩子真的很聪明,但是之前没有学习的积累,只靠这短时间的努力,大概率取得的成绩不会太好。何况他们能力真的很强吗?孩子本身估计也不相信自己能力真的能强到一定成功。
因此,如果孩子努力,有可能成功,但更大可能是失败。
失败的结果是什么?这时失败就不能再说自己懒了,只有一个原因来解释了:自己能力不行。
这时孩子将会获得评价:不聪明,能力不行。
选择二:不努力
如果孩子依旧选择不努力,像现在一样懒,那他们无非还是被评价为?懒?,还可以继续自我安慰自己很聪明,?没考好是因为我没努力,我要努力了肯定考的比你们好?。至少他们的能力没有被怀疑。
也就说,不努力,他们还是像现在一样?聪明?,最多就是?懒?。
对两种选择的结果进行比较,?不聪明,能力不行?VS?懒?,如果是你,你会做哪种选择
是人都会选择?懒?。
懒?至少说明自己还有能力,还有机会成功。如果被评价为?不聪明,能力不行?,这就是本质问题,被全面否定了,这一辈子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成功了。显然?不聪明,能力不行?带来的伤害要远大于?懒?,因此孩子宁愿继续懒下去,也不会去尝试努力。懒惰为缺乏自信的儿童筑起了一道屏障,也成了他们逃避问题的借口。?阿德勒
事实上,当孩子听到父母说他们?懒"时,他们不仅不会生气,相反还会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真的很聪明。不努力就可以得到聪明的认可,他们为什么还要冒着危险去努力,来验证他们可能并不聪明的大脑呢?
父母面对孩子的懒惰行为应该怎么办
那么当父母面对孩子的懒惰行为时,应该怎么做呢?难道不闻不问?
父母要意识到,这种懒惰其实是孩子自我保护的一种形式。他们特别渴望成功,但是对自己的能力又有所怀疑,所以就通过懒惰的方式保护自己的能力不被怀疑,保护自己的自信心。归根到底是孩子自信心不足,害怕自己即使努力了也不成功,因此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因此这不是单一的怎么说怎么办的问题,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不是说父母不说这样的话,换种语言表达方式就可以了,在教育方式上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才可以。所以微头条下网友的留言我没回复,因为简单的一两句话说不明白。
那父母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父母表扬要适度,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自我
如果父母从小就对孩子灌输?你很聪明?、?你很强?、?你很厉害?的观念,孩子被父母表扬惯了,那么他们必然对自我产生较高的期望值,觉得自己真的很聪明、很厉害。而现实是残酷的,随着成长,他们会发现自己的表现往往不能符合自己的高预期,自己也就是个普通人。这让他们产生心理落差,但他们又不想承认,为了维护自己的高自尊,他们就转而懒惰了,以此来安慰自己。
因此父母在平常中表扬要适度,恰当的评价孩子能力,不要过分的夸大,让孩子错估自己的能力。
举个例子,如果满分是100分,孩子对自己的期望值是90分,但是他真实的实力也就是60分,孩子用尽力气也就可能得70分,显然孩子对70分不会满意,因为离自己的期望还很远,他们便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但他们又不想在别人面前承认,为了卫华自己的自尊心,他们就会懒惰,营造一种自己还很厉害的幻觉。而如果孩子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能力,知道自己正常能力就是60分,那么当他们努力考个70分时就会对自己很满意,认为这是努力的结果,因此会重视努力的作用,并且更加努力。
2、父母要弱化结果,注重过程
孩子之所以不努力,其中不自信是内因,害怕失败是外因。他们太在乎结果了,认为失败就是对他们的否定,因此他们不敢去冒险。
而孩子之所以看重结果,离不开父母的教育方式。
成功了固然会很高兴,但是成功的影响因素太多了,孩子即使努力了也并不代表一定成功。不成功就会被否定,被打击,那还不如假装懒惰。至少被懒惰带来的伤害远小于被批评能力不行。
所以,父母要在平常教育中多表扬过程,弱化结果,培养孩子重视过程的心理。让他们意识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过程尽了最大的努力,哪怕不成功,自己也无怨无悔。
追求优秀与懒惰其实是同一个品质的两个不同表现。
孩子正因为过于追求优秀,对自己产生了高期望,而自己的表现又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他们就转而变得懒惰,从而保护自己脆弱的自信心。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