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操作规程是否为一致?有什么区别?区别在哪些方面?
有很多交叉点,但是不一致。
生产安全操作规程的目的是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而工艺操作规程是对生产过程的操作标准进行细化规定。
生产安全操作规程是建立在工艺操作规程基础上的,可以这么说,工艺操作规程是要求怎么进行生产,比如如何检验原材料、如何保证温度、浓度、如何开关机等,生产安全操作规程是对这些环节进行安全控制,比如焊接过程中只考虑工艺规定,则规定电焊结实美观即可,而考虑到安全操作则必须追加操作过程中远离氧气瓶**米,必须有防护镜,有良好通风等。将生产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操作规程合二为一后才是完整的生产管理制度。
对焊机是什么东西?和电焊有什么区别?
第@章 动车组维修体系介绍
第一节 维修制度
维修实践需要一种思想观念作为指导,称之为“维修思想”。在一定的维修思想指导下,制订出的一套规定与制度(维修计划、维修类别、维修方式、维修等级、维修组织、维修考核指标体系等),称之为维修制度。目前世界上的维修思想和制度可以分为两大体系:
(1)在“预防为主”维修思想指导下,以磨损理论为基础的计划预防维修制。
(2)“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指导下,以故障统计理论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制度。
一、计划预防维修制
“计划预防修制”是指对机械设备的修理是有计划进行的。其要点是通过对机械零部件损伤的大量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后,把机械设备上不同损伤规律和损伤速度的零部件,科学的划分成若干组,并确定出不同零件的损伤极限,从而规定了不同修程的修理期限和修理范围。这样,使机械设备在运用中能得到有计划的修理,亦即零件尚未达到极限损伤之前就加以修复或更换,所以是预防性的有计划的修理。
实现计划预防检修制度,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通过大量的统计、测定和试验研究,确定出机械设备主要零部件的修理周期;
(2)根据主要零部件的修理周期,同时考虑一般零部件的修理,合理地划分修理类别等级和修程;
(3)制定出一整套相应的修理技术标准检修限度和修理技术要求;
(4)具备按职能分工、合理布局的修理基地。
计划预防修制以机械设备故障率曲线(浴盆曲线)中耗损故障期始点来确定修理时间。由于把机件磨损或故障作为时间的函数,因此定时维修、拆卸分解就成了这种修制的主要方法。计划预防修制的具体实施可概况为“定期检查、按时保养、计划修理”。计划预防修制的关键是确定装备及其主要零部件的修理周期。合理划分修理等级及修理周期结构,制定维修的规程与规范。
二、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在计划预防修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并不是维修越勤,修理范围越大就能减少故障,相反会因频繁拆装而出现更多的故障,设备的可靠性是由设计制造所确定的,有效的维修只能保持其固有可靠性。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制度则提出按照设备各机件的功能、功能故障、故障原因和故障后果来确定需要做的维修工作。提出了维修方式的“逻辑分析决断图”,对重要维修项目逐项分析其可靠性特点及发生功能性故障的影响来确定应采用哪种维修方式。
三、维修方式
维修方式是指对设备维修时机的控制。也就是说对维修时机的掌握是通过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来实现的。目前的维修方式有三种:
1、定期维修(又称计划修)
定期维修是以使用时间作为维修期限,只要设备到了预先规定的时间,不管其技术状态如何,都要进行规定的维修工作,这是一种强制性的预防修理。定期维修的关键是如何确定维修周期。正确的维修时机应该是偶然故障阶段的结束点,即在故障率进入耗损故障期急剧上升之前。
2、视情维修(又称状态修)
视情维修是指对设备参数值及其变化进行连续、间接或定期的监测,以确定设备的状态,检测性能下降,定位其故障和失效部位,记录和追踪失效的过程和时间的一种维修。
视情维修认为,大量的故障不是瞬间发生的,而是有一个从发生到发展,最后形成故障状态的过程,总有一段出现异常的时间,而且有征兆可寻,因此如果找到跟踪故障迹象过程的方法,将观察到的设备运行状态和规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则可以采取措施预防故障发生或避免故障后果,从而决定设备是继续使用到下一个检查期还是需加工修理后使用,或者进行零部件的更换或报废。
3、事后维修(又称故障修)
事后维修是在机件发生故障之后才进行修理,它不控制维修时间。实践证明,有些机件即便发生故障也不会危及安全造成恶果,它们或是故障规律不清,属于偶然发生,或是虽属耗损型故障,但不值得大动干戈,事后维修更经济。
四、维修方式的选择
选择维修方式应该从设备发生故障后对安全和经济性的影响来考虑。
定期维修和视情维修均属于预防性维修,可以预防渐进性故障的发生,事后维修则是非预防性的,多用于偶然故障或用于预防维修不经济的机件。定期维修是按时间标准送修,视情维修是按实际状况标准,而事后维修则不控制维修时间。
三种维修方式各有其适用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本身并没有先进落后之分。然而应用是否恰当,则有优劣之分。问题的关键是应该根据维修的具体情况,正确的选择维修方式。
在现代复杂设备上往往三种维修方式并存,相互配合使用,以充分利用各个机件的固有可靠性。
第二节 CRH系列动车组修程修制
一、引进修程修制概要
1、川崎重工
提供的修程修制分为日检、月检、转向架修、大修四个等级。
⑴日检:每日运行结束后或48小时进行一次。
⑵月检:每运行3万公里或每月进行一次。
⑶转向架修:每运行45万公里或每年进行一次。
⑷大修:每运行90万公里或每3年进行一次。在大修级修程中有“隔次大修”的概念,即运行180万公里时,在上次大修的基础上增加部分涉及寿命管理的检修项点。
该修程修制采用了走行公里周期和时间周期并行的方式,任一周期先到时,均应安排相应等级检修。
2、庞巴迪公司
提供的修程修制包括为走行公里为周期和以时间为周期的两个系列。
⑴时间周期从1/4个月起步直至240个月,共分为22个等级。
⑵走行公里周期分为5000公里、20万公里、60万公里、120万公里、240万公里、300万公里、360万公里等7个等级。
时间周期和走行公里周期两个系列相对独立,该修程修制实际上分为了29个等级。
3、阿尔斯通公司
提供的修程修制基本采用了走行公里周期。分为7500公里、3万公里、6万公里、12万公里、18万公里、36万公里、72万公里、120万公里、240万公里、360万公里、480万公里等11个等级。
4、西门子公司
提供的修程修制基本采用了走行公里周期,分为I1、I2、M1、M2、M3、R1、R2、R3等8个等级。其中:I级为运用检修级,M级为中修级、R级为大修级。
检修等级 检修周期
I1 每4000公里进行一次
I2 每2万公里进行一次
M1 每10万公里进行一次
M2 每40万公里进行一次
M3 每80万公里进行一次
R1 每120万公里进行一次
R2 每240万公里进行一次
R3 每480万公里进行一次
5、基本结论
⑴引进的修程修制形式存在一定差别。
⑵除庞巴迪外,其它三种动车组的检修周期均以走行公里为主,在修程修制的框架设计上是相通的。
⑶庞巴迪动车组的检修周期呈现较大的离散性,具有独特的形式与特点。
主要原因是:引进的修程修制方案是按供应商的维修建议,分部件直接拼合在一起,没有进行系统地整理。是典型的分散修方式,而不是均衡修。
二、时速200公里动车组修程修制
动车组的修程修制包括检修规程、检修标准和检修细则(工艺)三项基本内容,检修规程是有关检查体系,检修周期和报废年限的规定;检修标准是各级修程下的检修范围、使用限度、标准值和调整值等的规定;检修细则(工艺)是在检修基地内的作业规定。
1、各型动车组具体修程修制
⑴CRH1型动车组
①检修周期
其检修周期的设计是以时间为主,以走行公里为辅,检修周期分为五个等级。
②检修范围
以主要系统和部件的检修范围划分,在对应的检修周期下,其检修状态表现为:
修程 转向架 牵引系统 制动系统 车钩装置 空调装置 编组形式
一级 外观检查 一般动作检查 故障修 性能检查 不解编
二级 外观检查,轮对超探 状态检查 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 性能检查 不解编
三级 分解检修 齿轮箱、牵引连接分检修 空气与基础制动组件检查 外观检查 性能检测 需要解编
四级 分解检修 牵引电机分解检修 空气、基础制动组件分解检修 外观检查 控制元件检测 需要解编
五级 分解检修 系统主要组成部件分解检修 系统组件,电气指令与控制元件大修 车钩全数分解检修 空调机组大修 需要解编
进入三级维修及以上修程时,动车组应解编,转向架系统、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空调装置和车钩装置要进行全分解或部分分解检修。
⑵CRH2型动车组
①检修周期
其检修周期的设计是以走行公里为主,以时间为辅,检修周期分为五个等级。
②检修范围
以主要系统和部件的检修范围划分,在对应的检修周期下,其检修状态表现为:
修程 转向架 牵引系统 制动系统 车钩装置 空调装置 编组形式
一级 外观检查 一般动作检查 一般状态检查 外观检查 状态检查 不解编
二级 外观检查 状态检查 一般性能检查 外观检查 状态检查 不解编
三级 分解检修 状态检查 一般性能检查 外观检查 状态检查 需要解编
四级 分解检修 牵引电机
分解检修 组件分解检修 分解检修 空调单元
分解检修 需要解编
五级 分解检修 各组件
分解检修 系统各部件分解检修或更换 分解检修 空调单元
分解检修 需要解编
进入三级修及以上修程时,动车组必须解编,转向架系统、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空调装置和车钩装置要进行全分解或部分分解检修。
⑶CRH5型动车组
①检修周期
②检修范围
以主要系统和部件的检修范围划分,在对应的检修周期下,其检修状态表现为:
修程 转向架 牵引系统 制动系统 车钩装置 空调装置 编组形式
一级 故障修 故障修 故障修 故障修 故障修 不解编
二级 外观检查
轮对超探 动作性能检测 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 状态检查 不解编
三级 分解检修 齿轮箱、牵引连接
分解检修 基础制动分解检修 自动车钩分解检修 空调机组大修 需要解编
四级 分解检修 牵引电机
分解检修 系统组件,电气指令
与控制元件大修 自动车钩分解 空调机组大修 需要解编
五级 分解检修 系统主要组成
部件分解检修 系统组件,电气指令
与控制元件大修 车钩全数分解检修 空调机组大修 需要解编
进入三级大型维修及以上修程时,动车组必须解编,转向架系统、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空调装置和车钩装置要进行全分解或部分分解检修。
2、检修流程
(1)第一、二级修
轮对踏面诊断 吸污作业 车体清洁 检修及故障处理 必要的检测存放
(3)第三级检修
增加转向架分解检修流程和牵引系统部分分解检修流程,必要时要进行车体的气密性试验。
(4)第四、五级检修
车体清洁 吸污作业 高压试验 拆解编组 拆卸设备 部件检修、检测和调试
车体检修及油漆 气密性试验 单元(车)试验 恢复编组 整列调试及试验
更多铁路评论请登陆 中国铁道论坛(http://bbs.railcn.net/)
对焊机与电焊都是属于电阻焊工艺,两者区别在于焊接工艺的不同,如下图,所示
对焊原理
其实对焊与电焊都属于同一种工艺,只是电焊工艺描述更为广泛,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对焊工艺也属于电焊的一种。它们在焊接时都需要施加一定的压力,可以理解为压力焊接。
对焊机可以精准的没描述其焊接含义,那么电焊含义就相对广泛,可分为熔焊、压焊和钎焊等。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