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为什么北京有999和120两套急救体系?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02)阅读数 23#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急救中心北京

生活在其他城市的人们可能会对999救护车略感陌生。放眼全国,北京是唯一一个拥有两套急救系统的城市——北京市卫生局直属的北京急救中心(120)以及北京市红十字会直属的北京红十字急救中心(999)。

如今,999急救中心的呼叫量已经占到北京总量的三四成。北京两套急救系统并行的体制是如何形成的?999急救中心和120急救中心相比,又有什么区别?

直到本世纪初,北京还是120一家独大

北京两套急救系统建立起来都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改革开放之初,北京只有一个急救站。

1982年,中国和意大利两国政府在洽谈一笔贷款项目中,中方提出在北京建立急救中心的设想。经过与意方多轮协商,意方决定将原本180万美元的赠款提高到800万美元,意大利政府还捐赠了42辆救护车。

1988年3月25日,北京急救中心正式落成,同时开通120呼叫电话。1996年,中国卫生部、中国邮电部就规定中国急救特服电话号码为120。

据《京华时报》报道,上世纪90年代那时市急救中心只有百十号急救人员、七八十辆救护车,不到现在的1/5,而且当时还没有999。不过那时北京没现在这么大,人没这么多,路也没这么堵,“那时主城区也就到三环,从和平门出发跑一趟通州、门头沟都很快。夜里有两辆车在外头转悠,全北京都够了”。

急救市场缺口极大,999应运而生

不过在上世纪90年代,北京市民对急救车的需求量已经逐年攀升。据《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的统计数据,1992年北京急救中心的急诊人次为16308,其中通过救护车进行院前救治的有3537人次;到1999年,急诊人次已经攀升至29603,而院前救治更是达到9110人次。

999急救中心就是在这时应运而生。2001年5月18日,经原国家邮电部电信总局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批准,999急救热线正式开通。据公开资料显示,999急救中心隶属于北京市红十字会,是经北京市编办批准的事业单位,用于北京市市民的医疗救护、应急救援、 社会 救助等服务。

竞争带来改变,救护车的硬件和服务水平都有提升

999的出现,最初确实给相对封闭的急救市场带来一些改变。

硬件方面, 999投资4000万元,采用西门子技术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紧急救援系统,由于每辆急救车上都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999在救援速度方面占尽优势。随后,120也购进了GPS系统。2004年,北京市财政拨专款为120购置了Drager呼吸机,999随后也引进手提式呼吸机。

提升的还有服务水平。在120一家独大时期,经常出现急救担架没人抬的情况。后来,因为市民不满,120专门聘用了一批收费担架员,抬到一楼收费60元,每往上一层,加收5元。不过999从一开始都是义务搬抬病人,2003年,120也悄然取消了这项收费。 但是最近几年,抬担架重新成为一个问题,无论是999还是120,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担架应该由家属抬。

当时的北京市民曾经对这两家急救中心评价说:“999的优势在出现场的速度,而120的医生有经验,重视现场救治。”

两套系统独立运行,至今也未实现完全整合

很快,两套独立运行的急救系统出现了新的问题。有患者家属在紧急呼叫时,往往会同时拨打两个急救号,谁快坐谁的。在999开通初期,仅一周内就接连发生“撞车”16次,致使一方救护车空驶,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由于没有统一规划,目前北京急救网点呈现无序重复建设,120和999有些分站相距不足3公里,有的甚至就设在隔壁。

于是,从999出现之初,两个急救系统整合的呼声从未间断。

2004年曾有一个契机。那年5月,卫生部与国家信息产业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及“120”特服号码管理的通知》,严禁为医疗机构设置除“120”以外的其他院前急救特殊服务电话号码。

“999”也一度传出要被取消的消息。不过,2004年6月2日,负责起草“清理院前急救电话”通知的卫生部医政司医疗服务处接受采访称,清理工作主要指向是那些擅自在电信部门申请的“很乱的号码资源”,但“北京是一个特例”。

两套系统就这样一直独立运行。2008年奥运会期间,双方曾建立联系机制协同作战,效果相当不错。当时有医生接受采访时说:“为什么平时就做不了?这就是部门利益的问题。”

直到2011年7月15日,北京“120”、“999”院前医疗急救联合指挥调度平台在北京市急救中心正式启动,该平台可以共享双方每日值班信息和基本数据,还可以显示双方急救站的位置,救护车辆状态等信息。

虽然在车辆调度信息上能够实现共享,但是还是两块牌子各自运营,行政隶属关系不一样,不好统一,除非在有重大灾害时由北京市政府统一指挥可能做到120、999统一调配。

120和999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两套急救系统已经独立运营了十几年,他们之间除了行政隶属关系的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呢?

在收费方面,999急救中心和120急救中心的收费制度都是按往返里程计费,每公里5元,急救人员出诊费40元,输液、吸氧等医疗服务费用单收。

两者略有不同的是,999急救中心的里程计费,涵盖从救护车接受任务点到患者所在地,再送至医院以及从医院返回接受任务点的全程费用;120急救中心收取的返程费用,则以回到就近急救站点而非接受任务点为准。

两者更大的区别在于,999可以开展院内医疗业务,而120急救系统早在2005年就撤销了这一业务。

2005年前,120急救中心的院内救治拥有三级甲等资质。由于急救车系统是赔钱的,来自政府的补贴只有支出的10%,剩下的90%都要开院内治疗来“创收”。在当时就出现过救护车舍近求远,把患者拉倒自己医院内。

2005年4月,针对以上弊端,院内医疗部分被剥离,急救中心成为完全意义的院前急救。而120的主要工作,大部分是相对简单的转运工作。有急救医生甚至说:“学这么多年医,整天就干一搬运工的活儿。”

而999却一直保有院内治疗,位于海淀清河的999急救中心只有二级丙等资质。而在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均有“999”没有根据“就近、就急”原则运送病人的投诉。

不只是北京有999和120两套急救体系,其它地方也同样存在。

999和120是两个独立的急救糸统,虽然隶属关系不同,但在患者的急救中发挥了公共卫生资源的优势。

在医疗资源竞争激烈的今天,抢病号成了家常便饭,急需救助的病人,手忙脚乱,一般两个急救电话各打几遍,谁先到算谁。

据报道一个事故来了三辆救护车,还有两辆在路上奔驰。这样即浪费公共资源,同时也增加了医院的成本。

一些地方把999和120公共资源进行了变通改进、细化再分配,把全科医院的急诊室扩建,并配置先进设备,优秀人才,具备承接急救各种疾病的能力。

比如我这个地区把120给了中心医院,把999给了人民医院,这样两家医院各自占有一定市场份额,需要救治的患者可自由选择,信任中心医院打120,信任人民医院打999,同时也避免了资源浪费。

不知道,也许因为北京人太多吧。但是今生,只要我还能做决定,绝对不用999。

999是被个人承包了,反正我不建议打999 记得06年我亲戚车祸头部受伤,999和120都打了999先来的直接拉到清河急救中心了,没有征求家属意见去那个医院,做过紧急救治以后,人清醒了,家属要求转院到好点的医院,急救中心以各种理由拒绝转院,最后10天后病人病情加重撒手人寰了,我相信如果当时转院病人应该不会有事的。家人也因此后悔不已。

为什么北京有两套急救系统,120和999?

在这篇通稿中,999称“患者不配合治疗”,而999的检查恰当、符合规范。并表示,患者若有异议应通过法律途径,“不应误导舆论,影响稳定”。

生活在其他城市的人们可能会对999救护车略感陌生。放眼全国,北京是唯一一个拥有两套急救系统的城市——北京市卫生局直属的北京急救中心(120)以及北京市红十字会直属的北京红十字急救中心(999)。

如今,999急救中心的呼叫量已经占到北京总量的三四成。北京两套急救系统并行的体制是如何形成的?999急救中心和120急救中心相比,又有什么区别?

直到本世纪初,北京还是120一家独大

北京两套急救系统建立起来都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改革开放之初,北京只有一个急救站。

1982年,中国和意大利两国政府在洽谈一笔贷款项目中,中方提出在北京建立急救中心的设想。经过与意方多轮协商,意方决定将原本180万美元的赠款提高到800万美元,意大利政府还捐赠了42辆救护车。

1988年3月25日,北京急救中心正式落成,同时开通120呼叫电话。1996年,中国卫生部、中国邮电部就规定中国急救特服电话号码为120。

据《京华时报》报道,上世纪90年代进入北京急救中心的医生谭帅回忆,那时市急救中心只有百十号急救人员、七八十辆救护车,不到现在的1/5,而且当时还没有999。不过那时北京没现在这么大,人没这么多,路也没这么堵,“那时主城区也就到三环,从和平门出发跑一趟通州、门头沟都很快。夜里有两辆车在外头转悠,全北京都够了”。

急救市场缺口极大,999应运而生

不过在上世纪90年代,北京市民对急救车的需求量已经逐年攀升。据《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的统计数据,1992年北京急救中心的急诊人次为16308,其中通过救护车进行院前救治的有3537人次;到1999年,急诊人次已经攀升至29603,而院前救治更是达到9110人次。

999急救中心就是在这时应运而生。2001年5月18日,经原国家邮电部电信总局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批准,999急救热线正式开通。据公开资料显示,999急救中心隶属于北京市红十字会,是经北京市编办批准的事业单位,用于北京市市民的医疗救护、应急救援、 社会 救助等服务。

竞争带来改变,救护车的硬件和服务水平都有提升

999的出现,最初确实给相对封闭的急救市场带来一些改变。

硬件方面, 999投资4000万元,采用西门子技术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紧急救援系统,由于每辆急救车上都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999在救援速度方面占尽优势。随后,120也购进了GPS系统。2004年,北京市财政拨专款为120购置了Drager呼吸机,999随后也引进手提式呼吸机。

提升的还有服务水平。在120一家独大时期,经常出现急救担架没人抬的情况。后来,因为市民不满,120专门聘用了一批收费担架员,抬到一楼收费60元,每往上一层,加收5元。不过999从一开始都是义务搬抬病人,2003年,120也悄然取消了这项收费。

但是最近几年,抬担架重新成为一个问题,无论是999还是120,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担架应该由家属抬。

当时的北京市民曾经对这两家急救中心评价说:“999的优势在出现场的速度,而120的医生有经验,重视现场救治。”

两套系统独立运行,至今也未实现完全整合

很快,两套独立运行的急救系统出现了新的问题。有患者家属在紧急呼叫时,往往会同时拨打两个急救号,谁快坐谁的。在999开通初期,仅一周内就接连发生“撞车”16次,致使一方救护车空驶,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由于没有统一规划,目前北京急救网点呈现无序重复建设,120和999有些分站相距不足3公里,有的甚至就设在隔壁。

于是,从999出现之初,两个急救系统整合的呼声从未间断。

2004年曾有一个契机。那年5月,卫生部与国家信息产业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及“120”特服号码管理的通知》,严禁为医疗机构设置除“120”以外的其他院前急救特殊服务电话号码。

“999”也一度传出要被取消的消息。不过,2004年6月2日,负责起草“清理院前急救电话”通知的卫生部医政司医疗服务处接受采访称,清理工作主要指向是那些擅自在电信部门申请的“很乱的号码资源”,但“北京是一个特例”。

两套系统就这样一直独立运行。2008年奥运会期间,双方曾建立联系机制协同作战,效果相当不错。当时有医生接受采访时说:“为什么平时就做不了?这就是部门利益的问题。”

直到2011年7月15日,北京“120”、“999”院前医疗急救联合指挥调度平台在北京市急救中心正式启动,该平台可以共享双方每日值班信息和基本数据,还可以显示双方急救站的位置,救护车辆状态等信息。

虽然在车辆调度信息上能够实现共享,但是还是两块牌子各自运营,行政隶属关系不一样,不好统一,除非在有重大灾害时由北京市政府统一指挥可能做到120、999统一调配。

120和999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两套急救系统已经独立运营了十几年,他们之间除了行政隶属关系的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呢?

在收费方面,999急救中心和120急救中心的收费制度都是按往返里程计费,每公里5元,急救人员出诊费40元,输液、吸氧等医疗服务费用单收。

两者略有不同的是,999急救中心的里程计费,涵盖从救护车接受任务点到患者所在地,再送至医院以及从医院返回接受任务点的全程费用;120急救中心收取的返程费用,则以回到就近急救站点而非接受任务点为准。

两者更大的区别在于,999可以开展院内医疗业务,而120急救系统早在2005年就撤销了这一业务。

2005年前,120急救中心的院内救治拥有三级甲等资质。由于急救车系统是赔钱的,来自政府的补贴只有支出的10%,剩下的90%都要开院内治疗来“创收”。在当时就出现过救护车舍近求远,把患者拉倒自己医院内。

2005年4月,针对以上弊端,院内医疗部分被剥离,急救中心成为完全意义的院前急救。而120的主要工作,大部分是相对简单的转运工作。有急救医生甚至说:“学这么多年医,整天就干一搬运工的活儿。”

而999却一直保有院内治疗,位于海淀清河的999急救中心只有二级丙等资质。而在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均有“999”没有根据“就近、就急”原则运送病人的投诉。

在这些投诉中,出现最多的是,999救护车以“挂不上号”为由舍近求远,将病人送至999急救中心。微博上有急诊科医生质疑说:“公立医院急诊科,必须接受需要抢救的病人,而且是‘先抢救,后办手续’,怎么会‘挂不上号’。”

根据2014年2月1日起实施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当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救治”。可是,怎样才算是“就近、救急、满足专业需要”,却没有进一步的细则指导。

急救权威专家李宗浩曾直言不讳:“虽然有GPS进行指挥和监控,但没有权威部门的监督,在经济杠杆原理面前,‘就近’这个急救第一原则将很难得到保证和执行。”

因为120如果打不通,可以打999,总之有一个备用电话,方便患者

确切的说,999是红十字会急救中心的,120是本地急救中心的。

1.性质不同

999急救是专业紧急救援队伍,属于民间组织;

120急救是国家组织,有政府统管。

2.所属机构不同

999急救隶属于中国红十字会,不归政府管;

120急救是政府卫计委直属的医疗救援机构。

先回答问题:因为90年代北京发展迅速,城市规模和人口集聚增长,原有的120急救中心负担日渐沉重,不能满足市民的生活需要。

目前,有三种转院方案可供选择!

北京为什么有两个急救系统?

相信很多人一听到“999”都会联想起周华健代言的某感冒药吧!其实“999”是英国的国家统一急救号码。那为什么英国的急救号码会出现在北京呢?这就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了。

1988年3月25日,北京急救中心正式落成,同事开通120呼叫电话。1996年,中国卫生部、中国邮电部正式规定,中国急救特服电话为120,当时的北京的主城区才到三环,人口数量不大,急救中心原有的100多名急救员和70多辆救护车完全可以满足市民的需要。后来,随着国家的发展壮大,作为首都的北京自然是首当其冲,城市范围和人口密度与日俱增,北京市民对急救车的需求量也年年攀升,120急救中心的压力与日俱增,999急救中心就是在这时应运而生的。

2001年5月18日,经院国家邮电部电信总局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批准,999急救热线正式开通,999急救中心隶属于北京市红十字会,用于北京市市民的医疗急救、应急救援、 社会 救助等服务。竞争带来改变,救护车的硬件和服务水平都有了提升,999的出现,打破了当时急救市场的封闭。

同样是急救中心,120和999有什么区别呢?

目前国际通行的两大急救体系是美日模式和法国模式,美日模式更强调第一时间将伤员运往医院,以急救员为主,入院前不做急救处理;法国模式更注重院前急救,在急救车上设立医生,现场抢救稳定患者病情,为下一步入院抢救赢得时间。

目前北京的两家院前医疗急救机构120和999各自采取的是不同体系。120急救中心的每辆急救车上都配有执业医生, 强调院前抢救 。而999急救中心则以美国 “简单现场处置,快速后方转运” 的急救模式为基础建立的。 用北京市民的话来说就是:“120的医生很有经验,重视现场救治,而999的优势在于出现场的速度。”

一个城市,两套急救系统有哪些隐患?

1、重复拨打、浪费资源

两套独立运行的急救系统,很快就出现了问题。有患者家属在拨打急救电话时,往往会同时拨打两个急救号码,谁来得快就坐谁的。在999开通初期,仅一周内就接连发生“救护车撞车”16次,致使一方救护车空驶,造成了很大的急救资源浪费,使得其他继续急救转运的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由于没有统一规划,急救网点呈现无序重复建设,120和999有些分站相距不足3公里,有些甚至就设在隔壁。

2、收费标准不一

有竞争才有改变,999急救中心的成立改变了急救市场一枝独秀的局面,双方都投入大量资金购进医疗器材和GPS系统,提高了服务质量,但在收费标准上却达不到统一。999急救中心的里程收费,涵盖从救护车接受任务的站点到患者所在地,再送至医院以及从医院返回接受任务的站点的全程费用,也就是从救护车 从接受任务站点出发到回到出发站点 这中间行驶的路程全都是要收费的。而120急救中心的往返费用,则以回到 就近急救站点而非接受任务站点 为准。

3、利益优先、不顾原则

两个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 999可以开展院内医疗业务而120是完全意义的院前急救 ,大部分工作是相对简单的额转运工作。有急救医生甚至说:“学了这么多年医,整天就干搬运工的活”。120会优先把患者拉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也会尊重患者的意愿,开到患者指定的医院去。

而999一直被患者诟病的一点,就是患者有明确的想去的医院,但是999救护车还是会把患者拉到999急救中心,在媒体上一直都有关于999救护车不遵守《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中“就近、就急”的原则运送病人的投诉,999救护车舍近求远将患者拉到999急救中心的报道屡见不鲜。

急救权威专家李宗浩曾直言不讳:“虽然有GPS进行指挥和监控,但没有权威部们的监督,在经济杠杆原理面前;“就近”这个急救第一原则将很难得到保证和执行”。

资源整合、统一管理

从999成立之初,两个平台整合的呼声就从未间断。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实质进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双方曾 建立联系机制协同作战, 效果相当不错。

2020年7月28日,北京急救中心宣布:到2021年底,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将统一为“120”,“999”号码将回归红十字会“救灾、救助、救护”职能,提供非急救转运和航空医疗服务。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999系统可根据工作需要协助120系统开展紧急医疗救援工作。

在全国其他城市,120是唯一的急救号码。然而,120急救中心只负责院前急救,患者入院后如果需要转移至上级医院接受治疗或者想出院回家,120救护车都是不负责运送。这时候,患者该怎么办呢?

有哪些转院方案?

第一种方案。

请主治医生帮忙推荐你转运救护车的****,或者医院的某些角落里也会有转运机构的小名片,你留意一下总可以找到几家转运机构。

找到****后,你便可以联系他们,让他们帮你和上级医院确定床位。一般情况下,救护车转运机构因为长期从下级医院帮忙转病人至上级医院,他们和上级医院的关系维护也更稳固。

但是这种做法也有风险,通过小名片或者黑中介联系到的这些转运机构,有可能是“黑车”。主治医生推荐的转运机构,一般是正规的机构,但也不排除中间可能因为有某些利益关联,推荐给你的不是最合适的,而是最贵的。所以在这里还需要你多留个心眼,要做好甄别。

第二种方案。

在一些互联网诊疗APP中,挂线上问诊的号,直接找到上级医院的专家,把病患的情况告知上级专家,请他直接做转院评估。

不过这种情况也有不足之处,就是线上问诊这种方式因为没有面对面的诊断条件,转院评估的环节可能因为信息收集不全面,而做不了“是否能转院”的可行性评估。

我个人建议有“视频问诊”的号尽量挂视频问诊,其次最好和下级医院的主治医生预好时间,做好上级医院专家有可能向本地医生了解病情的情况预备。

第三种方案。

直接在微信的“城市服务”中,找到“急救服务”的入口,在微信平台提交你的转运需求。

当你提交转运需求后,平台客服会致电你,进一步了解病人情况,最后会给出一个最优的转运方案。

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腾讯的大品牌和大平台做背书,患者家属不需要把精力花费在寻找和对比转运机构,以及确定上级医院的床位资源上,大大提高了医疗转运的效率。

利益冲突,所以我只能两个并存

有关急救知识的资料

 有关急救知识的资料,生活中总是存在很多风险,很多意外都是不被人提前知道的,当意外发生时,掌握一些急救知识是非有必要的,以下分享我整理的有关急救知识的资料。

 有关急救知识的资料1

  一、急救知识大全

  1、足踝扭伤急救法

 轻度足踝扭伤,应先冷敷患处,24小时后改用热敷,用绷带缠住足踝,把脚垫高,即可减轻症状。

  2、触电急救法

 (1)迅速切断电源。

 (2)一时找不到闸门,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或砍断电线。

 (3)立即将触电者抬到通风处,解开衣扣、裤带,若呼吸停止,必须做口对口人工呼吸或将其送附近医院急救。

 (4) 可用盐水或凡士林纱布包扎局部烧伤处。

  3、动脉出血急救法

 (1)小动脉出血,伤口不大,可用消毒棉花敷在伤口上,加压包扎,一般就能止眩。

 (2) 出血不止时,可将伤肢抬高,减慢血流的速度,协助止眩四肢出血严重时,可将止血带扎在伤口的上端,扎前应先垫上毛巾或布片,然后每隔半小时必须放松1次,绑扎时间总共不得超过两小时,以免肢体缺血坏死。作初步处理后,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4、儿童抽风急救法

 (1)发现小儿抽风,不宜惊慌失措,乱摇患儿,以致加重病情,不要灌水喂汤,以免吸入气管。应打开窗户,解开患儿上衣让呼吸通畅。

 (2)将筷子用布包裹塞入患儿上下牙之间以免咬破舌头。发高烧引起的抽风,可用毛巾蘸冷水敷于额部。详细记录抽风的时间、症状,立即送医院治疗。

  5、狗咬伤急救法

 被狗咬伤后,应在伤口上下5厘米处用布带勒紧,用吸奶器将污血吸出,然后用肥皂水冲洗伤口。咬人的狗应加隔离,一旦确诊为携带狂犬病毒,应即处死。

  二、急救原则

 1、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心脏病急症及其他危重急症绝大多数是发生在医院外的环境下,现场急救争分夺秒,在医务人员赶到之前,“第一目击者”肩负着尤为重要的责任。

  现场急救目的与原则:

 (1)抢救生命,降低死亡率。

 (2)防止病情的继续恶化。

 (3)减轻病痛,减少意外损害,降低伤残率。

 (4)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施救治方法。

 (5)先处理危重病人,再处理较轻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处理局部。

为什么北京有999和120两套急救体系?

 (6)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和伤者的安全。

 (7)充分运用现场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来协助急救。

 2、怎样拨打急救电话(120)呼救电话应简单明了,语言必须精炼、准确,讲清重要的,无关的话不要说,以免耽误宝贵的时间。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病人姓名、性别、年龄。

 (2)病人目前最危急的状况。如昏倒在地、心前区剧痛、呼吸困难、大出血等,发病的时间、过程,用药情况,过去病史及与本次发病有关的因素。

 (3)病人家庭或发病现场的详细地址、电话以及等候救护车的确切地址,最好选择有明显醒目标志处。

 (4)意外灾害事故、突发事件等造成有成批伤病员时,要说明伤害性质,如中毒、车祸、溺水、触电等,同时要说明受伤人数、候车地点、呼救人的姓名身份。

  三、急救常识

  1、海啸时自救

 (1)发生海啸时,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不可以回港或靠岸,应该马上驶向深海区,深海区相对于海岸更为安全。

 (2)因为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3)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2、泥石流时自救

 (1)立刻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跑得越快、爬得越高越好。

 (2)自救互救要领:立刻向河床两岸高处跑。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高处爬。来不及奔跑时要就地抱住河岸上的树木。

 (3)一定不要:往泥石流的下游方向逃生。顺着泥石流方向奔跑。

  3、滑坡时如何自救

 (1)应事先在避灾场所搭建临时住所。

 (2)事先将部分生活用品转移到避灾场所。

 (3)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准备交通工具、通信器材、常备药品及雨具等。

 (4)准备充足的食品和饮用水。

  4、洪水自救

 (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就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5)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有关急救知识的资料2

 地震急救知识

  一、地震前动物预兆

 1、这首民谣是群众在长期预测地震中的总结,细读一下,对观察地震是有极大好处的。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钎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乱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携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2、动物为什么能事前知道地震?因为许多动物的器官对自然灾害特别敏感,它们比人能提前知道灾害的来临。如1975年2月4日海城、营口发生的7、3级地震前一个半月,就有冬眠的蛇出洞;许多鹅惊慌失措,乱叫不进窝,有的还飞起来。震前一两天猪不吃食,用力爬墙、拱门。地震前两天小猎互相乱咬,十几条小猪的尾巴都被咬掉。一只黑母鸡就在2月4日地震时飞上了树。一条雌马甲鱼在埒前20分钟突然翻腾,跃出水面,并发出尖叫声。营口一生产队有6条牛,震前头一天,有4头牛打呆拼角,2头牛拼命用蹄子刨地;鹿场的一群梅花鹿突然乱跑乱窜,有的前腿被挤骨折。

 中国科学院对鸽与地震关系进行了实验观察,发现鸽子的胫骨的腓骨之间骨膜附近,有种椭球状小体,比小米还小,约有百余颗,有神经连着,形如一串葡萄。它们对震动十分敏感,刺激振幅达十分之几微米,就引起神经电发放。生物物理所用100只鸽子实验。将50只鸽子腿上的小颗粒切除,另50只保留不动,在4级地震前,后者惊飞不已,前者安静如常。说明切除腿部颗粒后与中枢神经失去了联系。

 3、植物在地震前有反应吗?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1971年12月30日长江地区发生4、75级地震前,一颗包好的黄芽菜,在顶部抽心开花;青菜在叶子上开花,芹菜应在春天开花,提前在12月即开了花;山萸藤也开了花;竹笋在农历九月就开了花。1975年2月4日在营口地震前一年的11月下旬杏树也开了花。

  二、地震时应携带什么东西

 首先应带水、干粮,急救药品、贵重物品,照明手电,换洗衣服、卫生用品,有婴儿的家庭要带奶粉、尿布以及防潮湿的雨布和雨伞等。这些东西平时或接到地震预报后,立即准备好。经验证明,平时有准备的家庭,能安全度过灾害期。平时家人商定好地震时预防措施,****,携带什么东西都应有详细安排,以备灾时之需。

  三、地震时应怎么办

 1、立即关闭电源、火源。

 2、住平房者速跳出外到比较宽广的处,住楼房者可躲在桌子下面或有支撑和管道多的室内。

 3、头部最好顶安全帽、塑料盆等,以便保护头部。

 4、不要靠近狭窄的夹道、壕沟,峭壁和岸边等危险地方。

 5、居住在海边的居民要防海啸,防止海水倒流的水灾。

 6、居住近山者,要警惕山崩和泥石流的发生。

 7、跑散时不要过度惊慌,要有序不紊。讲究卫生。

 8、注意余震,但不要听信谣言。

  四、急救

 1、组织急救。由现场干部、群众、部队等自动组织起来,根据伤者的呼叫和他人提供的情况,先把压在废墟下的伤者刨、挖出来。刨挖进要快、准、稳,以免再受伤。先把伤者头面露出,并清理口鼻内异物,以利呼吸。

 2、重伤者如呼吸、心跳停止,大出血,头部,内脏受伤应优先抢救。

 3、有大批受伤者,必须向急救站、医院、领导机关,通过电话、电报、传真等方式迅速报告。

 4、送医院急救,应采用汽车、火车、飞机,尽快将伤员送到。在途中应有专人照料,详细观察病情,尽快地急救伤员,减少痛苦和死亡。

 有关急救知识的资料3

  关于溺水的急救知识

  一、自救

 1、落水后要镇静不慌。举手挣扎时,会使人下沉。

 2、应仰卧,头向后,口鼻向上露出水现。

 3、呼气要浅,吸气要深,这样可勉强浮起,等人来救,腿抽筋尽快呼救,并仰泳浮上水面,好转后,应速上岸。

  二、援救

 1、急救者应游到溺水者后方,用左手从其左臂和上半身中间握对方的右手,或拖住辫水者的头,用仰泳方式将其拖到岸边。急救者防溺水者抱住不放,影响急救。万一被抱住,急救者应松手下沉,先与溺者脱离,然后再救。或向后推溺水者的脸,紧捏其鼻,使其松手,接着再救。

 2、急救不会水时应立即用绳索,竹杆、木板或救生圈,使溺水者握信后拖上岸来。现场无任何救生材料,应即时高声呼叫他人。

  三、急救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清除口、鼻内的泥沙,呕吐物等。松解衣领、钮扣、乳罩、内衣,腰带,背带等,但注意保暖,必要时将舌头用手巾、纱布包裹拉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控水(倒水)

 ①急救者一腿跪在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腹部横放在其大腿上,使其头下垂,接着按压其背部,使胃内积水倒出。

 ②急救者从后、抱起溺者的腰部,使其背向上,头向下,也能使水倒出来。

 3、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挤压和吸氧

 在运输中也不能停顿,坚持数小时至更长,判定好转或死亡,才能停止。

 4、用手导引人中、涌泉等穴。

 5、有条件时,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1ml,可拉明0、25g必要时可反复使用。

 6、溺水者苏醒后要禁食,用抗生素防感染。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