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物:拜菩萨与拜佛区别是什么
拜佛求的无非就是健康、金钱、事业、婚姻、平安等。只要你心诚,求任何一个佛菩萨都可以。不过现在人们求观世音菩萨的是最多。其实信仰什么都是可以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那么,本期拜佛礼仪一起来了解吧!
拜佛求的无非就是健康、金钱、事业、婚姻、平安等。只要你心诚,求任何一个佛菩萨都可以。不过现在人们求观世音菩萨的是最多。因为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说法。
在危急的时候念观世音菩萨,是世尊在《无量寿经》里面教导我们的。因为你在急难的时候,不一定是你寿命到了,所以你念观世音菩萨能化解灾难,道理在此地。
如果你是一个学佛的人,是个念佛的人,你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急难来的时候也念阿弥陀佛,行,你不需要改变。如果寿命没有到,灾难一样化解,如果到的时候就往生,这两种不同地方在此地。
拜佛含有四层意义:
1、感应礼拜:为了求佛、菩萨保佑,赐给幸运,免除灾难,求佛接引超度,感谢恩德。
2、恭敬礼拜:对三宝恭敬,或为了感恩、崇敬,这种礼拜是从内心至诚恳切的自发产生的。
3、忏悔礼拜:也就是为忏悔而礼拜。能做忏悔礼拜的人,必定已是谦虚,或正在学习谦虚的人,因此,忏悔礼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变得诚实、温和、谦冲。
4、无相礼拜:无相拜佛是一无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个层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的每一个动作,指挥着自己的身体在拜;进入第二个层次则是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但是指挥的心已经没有了;最后达到第三个层次,既没有指挥,也没有体验,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这个人是谁?反正“他”在拜。
据文献记载,中国从夏朝就有祭祀行为,到周朝成为祭祀的鼎盛时期,随着文化的延续祭祀行为在社会各个阶层普及。
祭祀祭的是什么?实际上是我们的先祖。现在每逢清明与过年中国人有上坟的习惯,其实是对自己先人的一种祭奠和思念。
这是一种文化上的传承,对先人血脉的认同与连续。
祭祀活动往往是由社会的当权派举行,封建社会由皇帝主持大型的祭祀活动,近代也会对解放全人类的无数先烈们祭奠。
祭祀并不是我们认知上的求神拜佛,而是对先祖们付出的努力进行肯定和认同。
在中国大地上有两种建筑物,一种是庙,一总种是寺。他们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庙是先辈们做出了大的贡献,祭奠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寺是供奉神话故事里的神佛。
祭祀烧香在远古时期并不是一体的。先有祭祀后才有烧香。
烧香是我们民俗生活中一个最大的习惯。它有三个特点。第1个是普遍性,不管是我们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烧香,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都有很长的烧香历史。第2个是历史性,《诗经》和《尚书》这些文献中记载,烧香起源于西周。第3个是普及性,不管是祭奉先祖,还是求神拜佛,还是出行方便,读书念经烧,清明春节烧,红白喜事烧,睡觉沐浴烧,只要心中不顺,什么时候都可以烧。
烧香不只是中国人烧,外国人都有历史悠久的烧香行为。
中国烧香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1个阶段以汉武帝为界,烧的主要是一些植物类的艾草、香蒿等,主要的作用是祭祀用。
第2个阶段以三国为界。主要是引进国外的香料。这段时间寻求长生不老越多,西域的香料大量传入中国大受追捧,形成了进口香料的爆发期。虽然如此,但这300年时期香料的使用主要是贵族上层,因为价格昂贵,很少流入民间。
第3个阶段以隋唐为界,进入普及期。中国的香料以两广和海南的原料为主,代替了西域香料,价格更加低廉,再加上该时期佛教兴盛,道教兴盛,信徒越多,风气大涨,加大了香料的使用。到宋代已千家万户,日日焚香。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