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看书与读书的区别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02)阅读数 1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自己的右脑

看书大多数时候是消遣,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比如娱乐性的杂志,小说,故事等,现在网络小说泛滥,很多写手都是搬运或据想象写出,没有去体验生活,不像陈忠实,贾平凹,金庸这些大家们,他们有生活积累和打磨,一部作品往往耗费他们几十年的时间,甚至一生。金庸描写精彩、文笔飞扬,古龙叙述简炼、内容悬疑。

看书的人大多数是为了消遣,打发时间就像看电视剧刷短视频一样的但是也有个别人将读书和看书混淆在一起,可能是由于部分地区方言的关系。

而读书主要是为了学习,读书应该按照步骤去读或养成固定的阅读习惯,每天阅读一定时间,有时间进行复盘,读完一本书会从中汲取知识养分提高自己的认知,丰富自己的技能,很多好学之士读书时习惯做笔记或标注,第2次重读时就会省时省力。

一本技能方面的书籍假如要掌握它要看很多遍,因为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在24小时内遗忘的概率是很大的,所以要及时的进行复习,《博赞学习技巧》里面讲的复习周期大概是10分钟复习一次,一小时后一次,一天后一次,一周后一次,一个月后一次,6个月后一次,一年后一次,这样复习下来知识将内化为自己的,检验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就要内部整合,外部输出来检验自己知识的牢固性,这里众所周知的是思维导图输出法和博费曼学习法。

人的大脑分左脑右脑两部分。左脑负责逻辑数字逻辑性思维而右脑负责想象、图像、感觉、夸张、韵律、运动、色彩之类,如果给右脑的刺激越多就会记忆深刻而不遗忘,思维导图充分利用了人右脑的功能"一图值千金"的学术意义就在于此。

大多数人假如看过100张照片大部分都能记住,而如果看笔记或者文章过了没多久然就有可能遗忘,而思维导图就是利用图像来表达的。

在一张纸上先画一个中心图像,接着画第一分支若干个,再画第二分支第三分支如果纸张够大,就可以无限向外延伸,它运用了发散性思维和并能提高专注力。

而费曼学习法是将这个过程反过来了,他是为了输出而去强迫性的逼自己输入,人在输出的时候说话会积极的调动左脑和右脑储存的知识,假如你看过一篇文章你能及时的将它回忆并将其中的要点说出来你就掌握了其中内容的一半,然后你复述完之后再对照原来的内容再把遗忘的部分加强和巩固一下就行。

费曼学习法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先将要学习的内容读1~2遍有印象之后然后找一个对象去教他,去教他可以是你的好朋友、一只猫、一个录音软件,我选的是录音软件因为在手机里可以随时随地的打开。学习完1到2遍之后,及时的打开录音软件,将自己输出的录音六号之后再对照原文看自己有哪些遗漏的地方,将遗漏之处刻意练习就好!

总结:①看书属于消遣一般都选娱乐,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比较多,而读书呢就是学习,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多看一些能提高自己能力,令自己不舒服的书。②读书初次学完后要及时进行复习,之后输出,固化知识检验学习成果,找出薄弱环节和遗漏之处后刻意练习,③重点推荐思维导图和费曼学习法。

朋友们如果有更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共同提升!

在我看来,读书和不读书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短期内或许看不出明显的差异,但在强大的时间面前,读书和不读书的几个区别,会慢慢地显现出来。读书的重要性,孩子小的时候或许不懂,但长大后一定会后悔。

气质差异明显

看书与读书的区别

读书多的人,见识广了,思考多了,整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精气神儿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气质。

思维能力不同

读书多的人,通过阅读和书中的人物交朋友,跟着他们一起经历各种喜怒哀乐,学习和借鉴了一些好的处理方法和经验教训,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也就更全面、更客观、更理性。

读书的重要性

读书这件事,父母无法替代,只能是孩子自己读书,自己在书海中遨游,体验知识碰撞的乐趣,感受头脑风暴的快乐。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书籍对人的影响

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管你读的是专业书还是杂书,不管你是用诵读还是默读的阅读方式,人只要有书相伴,又愿意读它的时候,就会知道人生道路虽窄犹宽,虽崎岖也平坦,你会渐渐理解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