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清朝的大学士是什么官?

一语惊醒梦中人6个月前 (04-24)阅读数 4#大学排名
文章标签大学士

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又称内阁大学士(明及以后)、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内阁大学士是皇帝的参政顾问和最高幕僚,负责起草诏令及审议奏章,其职权大致与唐朝的中书舍人相当。内阁大学士的“票拟”权,即唐朝中书舍人的“参议表章”权。

从品级上讲,大学士为正一品。在现代相当于总理、副总理。

大学士:满、汉各二人,正一品,掌钧国政,赞诏命,厘宪典,议大礼、大政,裁酌可否入告。修实录、史、志,充监修总裁官,经筵领讲官,会试充考试官,殿试充读卷官,春秋释奠,摄行祭事。

扩展资料:

清朝三殿三阁大学士:

清朝大学士的名称前要改加殿、阁衔,数目为六人。

最初明朝大学士共“四殿”、“两阁”。四殿者,中极殿大学士(原为华盖殿),建极殿大学士(原为谨身殿),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两阁者,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清朝称“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乾隆年间改“中和殿大学士”为“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三殿三阁”。

在六个名号的大学士中,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前,其地位顺序从高到低为: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

后来变成: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大学士的迁转也大多按从体仁阁至文华殿这样的顺序迁转。当然并不一定要从体仁阁开始作为起步。

清代的殿阁大学士刚开始还有中和殿,其地位还在保和殿之上。有清一代授予中和殿大学士的也只有觉罗巴哈纳、金之俊、图海、巴泰四人。自康熙二十年图海死后,至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未有人增补为中和殿大学士。撤中和殿后,增加体仁阁,形成三殿三阁对称的局面。

大学士是可以空缺的,不一定要六个全授满,而且从实际情况上看,四个大学士的情况最常见。

百度百科-大学士

宋朝有哪些殿阁学士?

“大学士”出现于唐宋时期,开始时只是皇帝的秘书之职,到明清以后,成为实际上的内阁成员。

清代,大学士满、汉各二人,正一品,掌钧国政,赞诏命,厘宪典,议大礼、大政,裁酌可否入告。修实录、史、志,充监修总裁官,经筵领讲官,会试充考试官,殿试充读卷官,春秋释奠,摄行祭事。

清乾隆后,逐渐成型为“三殿三阁大学士”:

为“体仁阁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从品级上讲,大学士都一样,均为正一品,实际地位会有些许差别。在裁撤中和殿大学士之后,诸殿阁大学士中,以保和殿为最尊贵,一般很少人能得到。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后,得到保和殿大学士的有傅恒,自傅恒乾隆三十五年死后至清亡,就再没有人得到保和殿大学士。

在六个名号的大学士中,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前,其地位顺序从高到低为: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后来变成: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大学士的迁转也大多按从体仁阁至文华殿这样的顺序迁转。

(1) 观文殿大学士学士之职,资望极峻,无吏守,无职掌,惟出入侍从备顾问而已.观文殿即旧延恩殿,庆历七年更名.皇佑元年,诏:「置观文殿大学士,宠待旧相,今后须曾任宰相,乃得除授.」时贾昌朝由使相右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观文殿置大学士,自昌朝始.三年,诏班在观文殿学士之前、六尚书之上.自是曾任宰相者,出必为大学士.熙宁中,韩绛宣抚陕西、河东,得罪罢守本官.四年,用明堂赦,授观文殿学士.宰相不为大学士,自绛始.中兴后,非宰相而除者,自绍兴二十年秦?始.?知枢密院、郊祀大礼使,礼成,以学士迁,且视仪揆路,非典故也.干道四年,汪澈旧以枢密使为学士迁.九年,王炎以枢密使为西川安抚使除.至庆元间,赵彦逾自工部尚书为端明殿学士,直以序迁至焉.曾为宰相而不为大学士者,自绍兴元年范宗尹始.

(2) 观文殿学士观文殿本隋炀帝殿名,国初,为文明殿学士.庆历七年,宋庠言:「文明殿学士称呼正同真宗谥号,兼禁中无此殿额,其学士理自当罢,乞择见今正朝或秘殿以名学士易之.」乃诏改为紫宸殿学士,以参知政事丁度为之.时学士多以殿名为官称,丁遂称曰「丁紫宸」.八年,御史何郯以为紫宸不可为官称,于是改延恩殿为观文殿,即殿名置学士,仍以度为之.自后非曾任执政者弗除.熙宁中,王韶以熙河功,元丰中,王陶以宫僚,虽未历二府,亦除是职,盖异恩也.然韶犹兼端明殿、龙图学士云.

(3) 资政殿大学士资政殿在龙图阁之东序.景德二年,王钦若 *** 政,真宗特置资政殿学士以宠之,在翰林学士下.十二月,复以钦若为资政殿大学士,班文明殿学士之下,翰林学士承旨之上.资政殿置大学士,自钦若始.自钦若班翰林承旨上,一时以为殊宠.祥符初,向敏中以前宰相再入为东京留守,复加此职.自是讫天圣末,二十余年不以除人.明道元年,李迪知河阳.召还,始再命之.景佑四年,王曾罢相,复除.三十年间[一八]除三人,皆前宰相也.宋庠 *** 知政事,仁宗眷之厚,因加此职.自钦若后,非宰相而除者,惟庠一人.康定二年,右正言梁适请遵先朝故事,定以员数.于是诏大学士置二员,学士三员.绍兴十年,郑亿年归自伪齐,除资政殿;二年加大学士,许出入如二府仪.亿年未尝秉政.十五年,秦?自翰林学士承旨为资政,诏立班恩数同执政.十六年,秦桧弟梓以端明卒于湖州,进大资致仕,恤典同参政.是后,从臣自端明视 *** 而序进者,遂为常矣.

(4) 端明殿学士端明殿即西京正衙殿也.后唐天成元年,明宗即位之初,四方书奏,命枢密使安重诲进读,懵于文义.孔循献议,始置端明殿学士,命冯道、赵凤俱以翰林学士充,班在翰林学士上.后有转改,止于翰林学士内选任.初如三馆例,职在官下;赵凤转侍郎,讽任圜特移职在官上,后遂为故事.宋太宗初,以程羽为之,后随殿名改为文明殿学士.庆历中,改为紫宸,后又改为观文.明道二年,改承明殿为端明殿,复置端明殿学士,以翰林侍读学士宋绶为之,在翰林学士之下.自明道讫元丰,无前执政为之者,仅以待学士之久次者[一九].元丰中,以前执政为之,自曾孝宽始;以见任执政为之,自王安礼始.政和中,尝改为延康殿.建炎二年,都省言:延康殿学士旧系端明殿学士.诏依旧.后拜签枢者多领焉.

(5) 总阁学士直学士宋朝庶官之外,别加职名,所以厉行义、文学之士.高以备顾问;其次与论议,典校雠.得之为荣,选择尤精.元丰中,修三省、寺监之制,其职并罢,满岁补外,然后加恩 *** .直龙图阁、省、寺监掌贰补外[二0],或领监司、帅臣则除之;待制、杂学士、给谏以上补外则除之.系一时恩旨,非有必得之理.元佑二年,诏复增馆职及职事官并许带职,尚待[二一]二年加直学士,中丞、侍郎、给舍、谏议通及一年加待制.绍圣三年,诏职事官罢带职,非职事之官仍旧.中兴后,学士率以授中司、列曹尚书、翰林学士之补外者,权尚书、给谏、侍郎则带直学士、待制焉.

(6) 龙图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大中祥符中建.在会庆殿西偏,北连禁中,阁东曰资政殿,西曰述古殿.阁上以奉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及宗正寺所进属籍、世谱.有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等官.学士,大中祥符三年置,以杜镐为之,班在枢密直学士上.六年,诏结衔在本官之上.直学士,景德四年置,以杜镐为之,班在枢密直学士下.祥符六年,诏结衔在本官之上.待制,景德元年置,以杜镐、戚纶[二二]为之,并依旧充职.四年,诏班在知制诰下,并赴内殿起居.自改官制,为学士初复之职,或知制诰平出除之.

(7) 天章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天禧四年建.在会庆殿之西,龙图阁之北.明年,仁宗即位,修天章阁毕,以奉安真宗御制.东曰?玉殿,西曰?珠殿,北曰寿昌殿,南曰延康殿.内以桃花文石为流杯之所.以在位受天书祥符,改曰天章,取为章于天之义.天圣八年置待制.庆历七年,又置学士、直学士.又有侍讲.学士,庆历七年初置,在龙图阁学士之下.学士罕以命人,迄仁宗世,才王贽一人,秦堪自显谟阁进直天章阁,以称呼非便辞.诏改龙图,自是天章不为带职.直学士,庆历七年,初置天章阁直学士,在龙图阁直学士之下.待制,天圣八年初置.寓直于秘阁,与龙图递宿,寻命范讽、鞠咏充职.中兴后,图籍、符瑞、宝玩之物,若国史、宗正寺所进属籍,独藏于天章阁,祖宗御容、潜邸旌节亦安奉焉.

(8) 宝文阁学士直学士待制阁在天章阁之东西序,?玉、?珠殿之北.即旧寿昌阁,庆历改曰宝文.嘉佑八年,英宗即位,诏以仁宗御书、御集藏于阁,命王珪撰记立石.治平四年,神宗即位,始置学士、直学士、待制,恩赐如龙图.英宗御书附于阁.学士,治平四年初置,以吕公着兼.直学士,治平四年初置,以邵必为之.待制,治平四年初置.

(9) 显谟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元符元年,曾布、邓洵仁各申请建阁.诏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撰阁名五以闻,遂建阁藏神宗御集,以显谟为名.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诏以显谟阁为熙明阁,仍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续奉旨,仍以显谟为额.崇宁元年,诏显谟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如三阁故事,序位在宝文阁学士、直学士、待制之下.学士、直学士、待制,并建中靖国元年置.

(10) 徽猷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大观二年,初建徽猷阁,以藏哲宗御集.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等官.

清朝的大学士是什么官?

(11) 敷文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绍兴十年置.藏徽宗圣制,置学士等官.

(12) 焕章阁学士直学士待制淳熙初建.藏高宗御制.十五年,置学士等官.

(13) 华文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庆元二年置.藏孝宗御制,置学士等官.

(14) 宝谟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嘉泰二年置.藏光宗御制,置学士等官.

(15) 宝章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宝庆二年置.藏宁宗御制,置学士等官.

(16) 显文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咸淳元年置.藏理宗御制,置学士等官.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